介绍创新要素配置方式,大力提升要素保障能力情况
时间: 2022年3月8日(星期二)下午3:00
出席: 省发展改革委一级巡视员许竹升 省自然资源厅副厅长李新阁 省生态环境保护督察专员罗辉 省地方金融监管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李坤道 省大数据局副局长顾卫东
内容: 邀请省发展改革委负责同志等介绍创新要素配置方式,大力提升要素保障能力情况
 
文字实录 正序 | 倒序 手动刷新 自动刷新:
   丁绍敏

新闻界的各位朋友,女士们,先生们:

大家下午好!

欢迎参加省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会。

今天,我们举办“创新引领走在前 聚力实现新突破”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第五场,邀请省发展改革委一级巡视员许竹升先生,省自然资源厅副厅长李新阁先生,省生态环境保护督察专员罗辉先生,省地方金融监管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李坤道先生,省大数据局副局长顾卫东先生,解读要素保障创新2022年行动计划,并回答记者提问。

首先,请许竹升先生介绍有关情况。 

   许竹升

尊敬的各位记者朋友,女士们、先生们:

大家好!下面,我向大家介绍一下我省要素保障有关情况。

要素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源头活水,提高要素保障能力、实现要素高效配置,对于激发经济发展内生动力、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山东省委、省政府历来高度重视要素保障工作,将其作为实施新旧动能转换重大战略、推动实现“走在前列 全面开创”“三个走在前”的重要举措。今年年初,在全省工作动员大会上,省委、省政府再次对要素保障工作作出安排部署,明确将要素保障创新列入年度“十大创新”行动之一,要求以新思路新举措打破要素“天花板”,换来发展“一片天”。实施新一轮要素保障创新行动,既是对我省要素保障工作的进一步深化细化优化,也是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关于“稳定经济运行”要求的有力举措。

回顾近年来,围绕要素保障,我省作了大量工作并取得积极进展。2020年,率先在全国建立“要素跟着项目走”机制,在土地、能耗、环境容量、水资源、资金等方面出台实施细则,为项目落地创造良好环境和稳定预期。2021年,进一步完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实施5个方面20条政策措施,切实激发各类要素潜能和活力,有效对冲疫情影响。截至目前,我省已在多个领域探索出先进经验,要素利用水平得到明显提升。能耗方面,在全国创新实行能耗指标收储交易,率先开展单位能耗产出效益综合评价,“十三五”期间万元GDP能耗下降率好于国家下达目标任务3.4个百分点,2021年能耗强度下降圆满完成省定目标任务。土地方面,坚持节约集约发展导向,把处置批而未供和闲置土地情况作为确定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的重要因素,加强项目建设用地保障,2020、2021年分别处置批而未供和闲置土地5.75和7.91万亩。环境容量方面,以市域为单位统筹使用污染物排放总量指标,鼓励企业参与全国碳排放权交易,率先在全国研究起草“两高”项目碳排放减量替代办法。水资源方面,出台《关于落实和完善节水激励政策的意见》,通过政策引导、资金奖励、价格调节等手段,增强节水内生动力,选树一批节水型社会达标县域、节水型高校和节水标杆单位。资金方面,积极争取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和中央预算内投资,设立并用好新旧动能转换基金,率先实行金融辅导员制度,全社会融资规模连续3年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为推动2022年要素保障创新行动顺利实施,按照省委、省政府工作安排,省发展改革委牵头,会同省有关部门,研究制定了《要素保障创新2022年行动计划》(以下简称《行动计划》)。《行动计划》聚焦能耗、土地、资金、环境容量、数据五大资源要素,坚持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相结合、省级统筹和分级配置相结合、用好增量和挖潜存量向结合、破解制约和完善机制相结合,提出了27项年度主要工作任务及5项保障措施。这些任务措施的制定,一方面突出针对性和可操作性,按照工程化、项目化、清单化的要求,细化实化目标任务,逐一明确牵头部门和配合部门,确保行动计划可落地可实施;另一方面突出时效性和延展性,坚持长短结合,既聚焦完成2022年目标任务,也着力为近期经济平稳运行提供强力支撑。总的来看,相较于前期要素保障工作,《行动计划》表现为“五个更加注重”。

一是更加注重扩大有效供给。《行动计划》主要通过两方面扩大有效供给,为经济发展直接注入活力。一方面,准确把握国家政策导向,有效利用国家利好政策。国家明确指出新增可再生能源不纳入能源消费总量考核,据此《行动计划》提出鼓励各市大力发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光伏发电形成的能源增量全部留给所在市,海上风电和核电形成的增量50%留给所在市,用以保障非“两高”项目建设用能需求。土地使用上,用好省级以上重点基础设施项目和农村村民建房新增用地由国家配置用地指标的政策,并适度购买跨省增减挂钩节余指标。另一方面,用好省级统筹要素,加大向基层释放力度。向各市下达1500万吨省级统筹能耗指标增量,指导各市按照用能预算管理要求分年度、分批次科学使用。落实好普惠小微贷款支持工具,从今年到明年6月份,对符合条件的地方法人金融机构,按照发放贷款余额增量的1%提供资金支持。

二是更加注重挖潜现有存量。坚持节约优先,实施全面节约战略,积极挖潜各类要素内生动力,为破解资源要素制约“做减法”。在用地方面,积极推进批而未供和闲置土地处置,实施批而未供和闲置土地处置任务动态管控,在完成国家下达任务量的基础上,根据山东实际再上浮10%作为省级任务,增加“增存挂钩”核补指标数量,同时深入推进“标准地”供地改革,在省级以上园区将“标准地”供地比例由30%扩展到全部工业用地。在环境容量方面,鼓励排污单位实施污染物减排措施,对减排形成的可替代总量指标可优先用于本单位新建项目。在数据要素方面,加快推进公共数据深度利用,按需拓展数据字段项,推进供水、供气、供热等公共数据汇聚治理。

三是更加注重发挥市场手段。《行动计划》以要素市场化配置为突破口,在能耗指标、排污权、资金保障、数据要素等方面加大交易力度,推动生产要素从低质低效领域向优质高效领域流动,切实盘活“沉睡”要素资源。3月底前,启动2022年度能耗指标收储交易,对符合条件的项目,允许通过依申请使用或市场竞购方式,给予原则上不超过项目能耗总量50%的指标支持。6月底前,指导数据交易公司制定相关数据产品登记工作细则及标准规范,加快建设完善数据交易平台。9月底前,完成全省排污权交易平台搭建,指导东营、临沂2市完成收入管理、价格管理、交易流转等试点配套政策制定。推动更多企业挂牌上市,2022年计划全省新增上市公司超过30家。

四是更加注重健全工作机制。注重发挥政府引导作用,在符合国家政策要求、不影响市场手段发挥的前提下,强化“先立后破”,通过流程再造、制度重塑等方式,进一步健全完善现有工作体制机制,促进要素利用水平进一步提升。实施重大项目新增用地指标提前预支政策,在国家明确2022年新增土地计划指标管理方式前,对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和省市县重点项目允许预支用地指标。新(改、扩)建项目所需污染物总量指标,可从“十四五”期间拟替代关停的企业项目形成的污染物削减量中预支。对有力促进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的重大“两高”项目,允许通过省级能耗指标收储交易以“过桥”方式先行保障。实行金融精准“滴灌”,对2022年2000个省级重点项目开展“咨询-对接-培育”全链条融资服务。

五是更加注重完善保障措施。围绕更好发挥市场作用,《行动计划》提出了若干条有力保障措施。一是按照国家要求,加快编制我省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实施方案,争取纳入国家试点范围;二是加快推进公共资源交易数字化建设,年底前交易平台 实现交易数字化、见证数字化、监督数字化和信息记录数字化;三是大力维护市场公平竞争秩序,推动公平竞争审查制度在政府部门全覆盖,对妨碍要素和商品自由流动的政策文件及时修改或废止。同时,持续深化“亩产效益”评价改革,9月底前组织各县(市、区)、开发区完成2021年度企业分类评价,探索开展省市县分级、分区域、分行业评价工作,根据评价结果实行资源要素差异化配置。

下一步,省发展改革委将会同省有关部门,加快推动各项任务落地落实,定期进行总结评估督导,不断增强政策联动性和协调性,确保要素保障能力进一步提升。

最后,希望广大记者朋友们持续关注我省要素保障创新工作,积极进行宣传解读,多提宝贵意见建议,帮助我们把工作做得更好。  

谢谢大家!    

   丁绍敏

现在回答记者提问,记者提问前请先通报所在新闻机构名称。 

   中新社记者

土地是基础性生产要素,对保障高质量发展、推动建设节约型社会具有重要意义。请问山东省自然资源厅打算如何创新土地要素保障、提升土地要素保障能力? 

   李新阁

近年来,省自然资源厅深入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建立完善“土地跟着项目走”机制,大力实施国土资源节约集约示范省创建,自然资源要素保障能力显著增强,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的土地要素支撑。全省2022年工作动员大会召开后,我们立即对照干杰书记对要素保障创新提出的具体要求,对土地要素保障政策措施进行了再深化、再创新。

(一)最大限度争取国家用地支持。根据国家用地政策,省级以上交通、能源、水利等重点基础设施项目和农村村民住宅建设用地由国家直接配置用地指标。省自然资源厅会同有关部门,将“七网”建设项目及时纳入省级重点基础设施项目清单,全面摸清全省年度内农村村民住宅建设新增用地需求,积极争取纳入国家直接配置用地指标范围。

(二)实施新增用地指标提前预支政策。在国家明确2022年新增用地指标配置方式前,允许各市预支不超过本市2021年实际用地50%的指标用于保障急需开工项目用地。另外,对于符合使用国家和省级统筹指标的省级以上重点基础设施项目、省重大项目、农村村民住宅项目,不计入各市预支数量,继续实行随报随用、应保尽保。

(三)创新存量土地盘活挖潜。持续加大批而未供和闲置土地处置力度,在完成国家下达任务量基础上,根据山东实际再上浮10%作为省级任务。通过强化数字赋能,将批而未供和闲置土地纳入空天地一体化监测监管范围。组织对全省批而未供和闲置土地进行“会诊”,找准症结,精准施策,着力化解一批存量土地“硬骨头”。

(四)创新项目建设规划服务保障。加强与交通、水利、能源等部门的对接沟通,在“三区三线”划定和国土空间规划编制过程中,将已确定选址和用地规模的基础设施在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上落位,预留建设空间。同时,在新一轮国土空间规划批复前,为保障重点项目、基础设施、乡村振兴、民生工程等项目依法依规落地,创新开展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市总体规划“两规”一致性处理,为项目落地提供规划支撑。

(五)深入推进用地制度改革。今年我省将在重点区域推行“标准地”供地比例由30%扩展到全部工业用地,并向其他投资项目延伸推广。在下放用林审批权的基础上,在全国率先创新用地用林合并审批,切实提高项目用地用林审批效率。探索在用地预审与规划选址阶段,将建设项目穿越自然保护地等专家论证纳入“多评合一”。

(六)不断改进工作作风。深入贯彻落实“严真细实快”要求,持续开展土地要素“一对一”对接,会同省直相关部门和16市,对2000余个省级重点项目进行系统梳理,建立2022年拟开工省级重点项目土地要素保障清单,健全项目联合审查、用地协同推进、要素支撑上下联动机制,全力提升报批效率。同时,为了更好的为基层服务,省自然资源厅向各市、县(市、区)党委和政府寄送了省市县三级联动做好用地服务保障工作的意见,梳理了6条保障措施,公布了8名省级用地报批服务专员联系方式,实行专人靠上服务,着力破解各地在用地方面的难题。

下一步,我们将重点在差异化配置、内生性挖潜、市场化交易上发力,继续深入推进土地要素保障创新,不断提升土地要素保障服务水平。

我就介绍这些,谢谢大家。 

   中国经济导报记者

环境要素与建设项目落地息息相关,请问山东省在环境要素保障创新方面将有哪些举措? 

   罗辉

先给大家介绍一下环境要素与建设项目落地之间的关系。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需要重大项目支撑,但重大项目上马不能突破“生态环境质量只能更好、不能变坏”的底线。根据国家相关政策规定,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指标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审批的条件,也就是说项目上马首先要拿到污染物削减替代指标。基于当前我省部分城市环境空气质量现状压力,存在污染物总量指标供需矛盾问题,要使项目及时落地还有很多困难需要解决。

一方面,近年来我省环境空气质量虽持续改善,但污染物排放量仍超出环境容量。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如果设区市环境质量不达标,不仅需要进行污染物总量指标2倍替代,还不能从其他设区市调剂总量指标,这就意味着,各市新上项目只能通过压减本市现有的污染物排放总量,实现倍量替代。另一方面,各设区市仍存有高污染、高排放、低效益的旧动能项目,占据着现有的污染物排放总量指标,新动能要上马,旧动能又未退出,新旧动能并存,导致污染物排放总量削减难度加大,进一步压缩了污染物总量指标的腾出及流通的空间。

为努力破解要素瓶颈制约,保障全省重点项目落地,省生态环境厅坚持多措并举、先立后破,积极指导各市严格落实“要素跟着项目走”机制,统筹市域内可用污染物排放总量替代指标,优先保障省级重点项目。经调度统计,在2021年度省级500个重大项目及全省648个优选项目清单中,能够明确需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指标的项目共有476个,除去正处于准备期或可研阶段的115个项目外,其余361个项目均已完成总量指标确认工作,上述政策措施为保障全省重大项目落地发挥了积极作用。

2022年,省生态环境厅将按照全省工作动员大会部署要求,深入贯彻落实“十大创新”决策部署,积极推动环境要素保障创新,努力拓宽环境要素来源,统筹保障全省新旧动能转换重点项目,让“好马吃上好料”,助推全省经济高质量发展。

一是持续改善环境质量。坚持方向不变、力度不减,坚持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协同治理,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力争更多的设区市及县(市、区)实现环境空气质量达标,减轻倍量替代的压力。如果某个设区市环境空气质量达标,就能等量替代,那么,就相当于新增了1倍的污染物总量指标存量。

二是实施新一轮“四减四增”行动。坚持“四上四压”操作路径,坚决落实“上新压旧、上大压小、上整压散、上高压低”原则,最大限度释放污染物总量替代指标。通过淘汰落后产能、取缔落后工艺,为新上项目腾出总量指标,切实解决新旧动能转换实施中的环境要素瓶颈问题。

三是统筹保障全省重点项目。为确保环境质量不恶化并得到持续改善,实行污染物总量指标市域内平衡的原则,指导各市统筹辖区内的可用污染物替代指标,重点保障新旧动能转换重大项目。

四是实行污染物削减量预支。按照“先立后破”的原则,对重点建设项目所需的污染物总量指标,允许各市从“十四五”期间拟关停、淘汰的现有企业、设施或治理项目形成的污染物削减量中预支,但前提是削减替代措施必须在新项目投产前全部完成。

五是深入开展排污权交易试点。联合省财政厅、省发展改革委,指导东营、临沂2个试点城市完成排污权收入、价格及交易流转等配套政策制定;配合山东产权交易集团,完成全省排污权交易平台搭建。在政府宏观指导下,通过市场机制盘活闲置的排污权指标,充分发挥市场在优化要素配置中的重要作用,努力做到“政府有为、市场有效”,积极探索采用市场化手段,拓宽污染物排放总量指标来源。

谢谢大家! 

   大众日报记者

用能保障是目前社会较为关注的一个问题,去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以及目前正在召开的全国“两会”,都提到了能耗双控有关工作。请问我省在能耗双控方面总的工作思路是怎样的?2022年能耗双控工作怎么开展? 

   许竹升

自去年下半年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在不同地方不同场合,强调要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要在降碳的同时确保能源安全、产业链供应链安全。国家发改委也相继出台了完善能耗双控制度、新增可再生能源和原料用能不纳入能源消费总量控制、优化考核频次等若干用能保障措施,明确了强度为主、总量为辅的用能控制要求。

对此,山东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去年11月份,组织召开能源保供和节能降碳专题会议,研究提出“严控两高、优化其他”能耗双控工作思路。根据会议精神,印发实施了《关于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 促进能源资源高质量配置利用有关事项的通知》。

“严控两高”,主要考虑到我省产业结构偏重实际,为确保新旧动能转换取得突破并塑成优势,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对“两高”行业用能实行闭环管理,确保“两高”行业能耗煤耗只减不增。具体做法包括:在明确“两高”行业范围的基础上,依托“四进”工作组力量,对全省5308家“两高”企业逐个摸清产能、装置、产量、能耗、煤耗等底数,并建立电子台账。对“两高”行业能耗煤耗实行独立核算,新上“两高”项目必须落实产能、煤耗、能耗、碳排放、污染物排放五个减量替代,且替代源必须来自“两高”行业项目。对“两高”行业产能整合转移腾出的指标,合理确定省市两级收储比例,确保“既充分调动转出地积极性、又充分保障转入地能耗、煤耗需求”。

“优化其他”,主要指通过发挥省级统筹作用,畅通3条能耗指标供应渠道,保障非“两高”行业用能需求,为稳定经济运行提供有力支撑,为促进“四新”经济发展提供空间。一是向各市下达“十四五”能耗指标增量1500万吨;二是鼓励各市大力发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三是将省级留存的能耗指标,全部通过省级收储平台实行有偿交易,用于支持非“两高”项目建设。

2022年,围绕能源资源高质量配置,将重点开展以下几方面工作。一是进一步完善政策体系。出台我省“十四五”节能减排工作方案,明确节能减排重点行动及保障措施。修订能耗指标收储交易管理办法及单位能耗产出效益综合评价办法,适应新形势下用能需求。聚焦“两高”行业能效基准水平和标杆水平,出台我省促进能效水平提升工作方案。二是组织实施好若干重点事项。抓好《行动计划》及《关于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 促进能源资源高质量配置利用有关事项的通知》的贯彻落实,对“两高”行业产能整合转移所涉能耗煤耗指标进行深入调查分析,指导各市科学合理使用下达的1500万吨能耗指标,尽快组织开展2022年度能耗指标收储交易,下半年开展2021年度单位能耗产出效益综合评价。三是进一步健全工作机制。强化激励约束相结合,建立能耗双控月调度、季通报、年评价工作机制,加大节能监察力度,对各市绿色发展水平进行综合评价。利用指标收储交易资金对节能降碳效果明显的项目予以资金支持,选树一批能效“领跑者”,搭建节能降碳技术供需对接平台。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请问省地方金融监管局在强化要素保障创新方面主要有哪些举措? 

   李坤道

有效发挥金融要素保障作用,是畅通产业循环、优化资源配置、提升经济社会发展创新力的关键举措。围绕加强金融要素保障,我们总的考虑是,要聚焦金融畅通这个关键,突出“三个强化”,即强化政策集成,促进财政、金融、产业等政策协同联动;强化工具运用,全面落实并运用好各项货币政策工具,推动多元化金融产品创新;强化金融改革,发挥金改试验区引领带动作用,激发金融发展活力。具体来说,就是要扭紧“五个抓手”。

一是突出抓好金融辅导和管家服务。这对于打通供需对接“最初一公里”和金融政策传导“最后一公里”具有积极意义,省委经济工作会议也对此提出明确要求。作为我省“六稳”“六保”创新举措,两年多来,这项工作在探索实践中逐步深化,效果日益凸显,已累计为2.7万余家辅导企业解决融资近7000亿元,金融管家试点已覆盖全省16个市。下一步,将持续把优化金融辅导和管家服务,作为推动政金企对接,更好支持全省重大战略、重要产业、重点企业的有力抓手,深入开展“扩面提质攻坚”行动。扩面就是,紧密对接新旧动能转换、服务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重大战略,将科创、制造业、文旅、环保、外资外贸等领域重点企业和项目纳入金融辅导和管家试点范围,提供政策宣传、融资对接、上市服务、金融咨询等精准化服务。提质就是,探索整合政务数据、融资担保、财政资金等资源,健全完善金融辅导的政策集成、平台贯通、供需一体、评价评估、宣传引导五个体系,提升金融辅导质效。攻坚就是,将受绿色转型、疫情等因素影响遇到暂时资金困难但仍有发展潜力的各类企业纳入金融辅导攻坚范围,努力满足企业合理融资需求,避免出现不合理抽贷、压贷、断贷,保障经济金融平稳运行。

二是突出抓好企业上市培育。推动企业上市是有效降低融资成本、提升企业素质、促进动能转换的重要途径。近年来,我省持续保持上市公司高位增长的良好态势,2021年,全省新增上市公司37家,创近十年新高,上市公司的区域、产业、行业分布结构明显改善,直接融资规模持续扩展。下一步,我们将一手抓上市资源培育,推动建立全省先进制造业和“专精特新”专项上市后备资源库,入库企业不少于1000家,组织开展企业上市培育专项行动;一手抓服务基地建设,推动深交所、北交所和全国股转系统服务山东基地尽快落地运行,引导企业更好对接资本市场。

三是突出抓好综合金融服务平台建设。综合金融服务平台建设对提升金融数据治理水平、突破金企信息不对称瓶颈具有积极促进作用。去年底,省综合金融服务平台上线运行,省级征信公司组建成立。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发挥省综合金融服务平台机制作用,在充实、完善、提升上下功夫,年底前力争实现主要银行机构接入,引导条件成熟的市级平台接入省平台,并加强政务数据在金融领域的治理应用,初步形成数字化综合金融服务生态,更加密实服务实体经济、更加有力推动普惠金融、更加便捷支持帮助中小微企业。

四是突出抓好区域金融改革。做好金改试验区创建工作是带动提升现代金融内生动力的关键一招。国家把济南和临沂两个“国字号”金融改革试验区招牌交给山东,是荣誉,是机遇,更是责任。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聚焦金融要素保障创新,以更高标准、更大力度、更实举措,推动试验区在金融服务的政策集成、业务模式、工具手段等方面取得新突破。一是全面启动济南金改试验区建设,尽快出台试验区实施意见,持续健全完善组织领导、工作机制、配套政策、考核激励等推进体系。二是深化推进临沂市普惠金融服务乡村振兴改革试验区建设,聚焦聚力涉农信用信息整合、金融组织体系健全、金融服务下沉、公益及半公益项目融资等重点改革任务,着力打造普惠金融支持乡村振兴齐鲁样板。三是积极推动威海市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申建工作。

五是突出抓好绿色金融拓展提升。绿色金融是经济转型跨越、高质量发展、实现“双碳”战略目标的重要支撑。近年来,我省绿色金融发展取得了新突破。2021年末全省绿色贷款余额7979.2亿元,同比增长48.7%,高于全国绿色贷款增速15.7个百分点。下一步,将强化绿色金融对经济转型的支撑保障,协调、引导、推动绿色金融拓展提升。一是着力抓好中央绿色金融政策在山东落实落地,协调推动用好碳减排支持工具和支持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专项再贷款两项新工具,更多释放政策红利。二是引导金融机构围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以及山东经济转型战略要求,加强绿色金融工具、产品、模式创新,更多更好支持山东绿色低碳发展。三是加强对绿色金融的规划引导,协同有关部门做好环保金融项目库等动态优化调整,积极引导绿色金融研究院等研究咨询机构加强规划研究,为健全完善绿色金融制度体系提供决策依据。 

   山东广播电视台记者

我省在数据要素保障创新方面主要做了那些工作?下一步的工作重点是什么? 

   顾卫东

近年来,我省围绕数据要素保障创新,持续加强顶层设计,加大统筹力度,在完善数据领域法规制度、强化数据共享开放应用、推动数据交易流通等方面进行了一些探索。

一是完善数据领域法规制度体系。出台地方法规《山东省大数据发展促进条例》,政府规章《山东省电子政务和政务数据管理办法》、《山东省公共数据开放办法》,为数据资源统筹管理与共享开放应用提供支撑。会同省卫生健康委等出台政府规章《山东省健康医疗大数据管理办法》,明确各方“权责利”,为健康医疗数据合规开放应用提供了依据。同时,持续完善管理制度,制定《山东省公共数据共享实施细则》等制度规范,加快构建覆盖公共数据全生命周期的制度保障体系,为激发数据要素活力提供制度保障。

二是构建全省一体化数据资源体系。采取“物理汇聚”和“逻辑汇聚”相结合的方式,加快构建“1+16+N”的全省一体化大数据平台体系(即1个省级主平台、16个设区市平台子节点、N个行业分节点),分级分类分步推进政务数据统一汇聚管理、统一提供共享服务。目前,全省共发布各类数据资源服务30余万项,累计提供数据共享服务78亿余次。全省已开放数据目录达15万个,发布数据45.6亿余条。在“数林指数”评估中,我省公共数据开放成效位列全国第二,成为开放数林标杆省域,青岛、烟台、济南、临沂、日照、潍坊等6市位列全国城市综合排名前十。

三是积极推动大数据创新应用。2021年在全省组织开展了大数据创新应用突破行动,围绕惠民便民、利企发展、社会治理等方面,推动各级各部门、各行业各领域积极打造应用场景,让群众切实感受到数字化发展带来的便捷和实惠。比如,惠民方面,针对中小学报名入学现场资格审核跑腿多、排长队的问题,我们会同教育部门,通过对户籍、不动产登记、社保缴纳证明等数据的共享应用,重塑入学流程,实现全省义务教育招生入学“网上办”“掌上办”全覆盖,惠及200多万家庭。截至目前,省市县共联动打造了2000余个应用场景,其中300个典型应用场景和240个优秀解决方案在全省推广,30余个场景得到国家部委肯定并宣传推广。同时,坚持“以赛促用”,连续三年举办创新创业大赛,围绕乡村振兴、数字社会、智慧养老、健康医疗、城市管理等领域50余项主题,吸引社会各界约1.4万人参赛,激发了数据应用创新创业新活力,充分释放了数据资源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

四是探索推动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我省2019年成立了山东数据交易有限公司,搭建了山东省数据交易平台,在全国首推数据(产品)登记工作,联合烟台、德州、东营等地市,省市协同探索数据先登记再交易模式。目前,平台已上线登记160余项数据产品,总访问量达10万余次。去年9月,推动成立了山东省数据要素创新创业共同体,有效联动“政产学研金服用”各类创新要素,促进数据生产、采集、汇聚、管理、流通、分析、应用等全产业链协同发展。同时,指导成立了山东省数据交易流通协会,由从事大数据的相关技术研发、生产、销售、服务等企事业单位和社会组织组成,推动公共数据资源交易规范化、标准化。

下一步,我们将开展“数源”“数治”“数用”行动,进一步强化省一体化大数据平台建设,完善全省统一的公共数据资源体系,全方位推进公共数据资源开发利用,赋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加快推动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建设完善数据交易平台,建好用好数据要素创新创业共同体,探索公共数据授权运营、有偿使用等新模式,促进数据要素市场流通。 

   山东综合广播记者

加大要素保障创新力度,根本落脚点还在于推动经济社会实现高质量发展、实现全面绿色转型。请问,我省在加大要素保障创新力度的同时,如何统筹推动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 

   许竹升

感谢这位记者朋友对我省绿色发展的关心。加快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是缓解我省资源环境约束、加快推进新旧动能转换的必然选择,也是我省推动碳达峰碳中和战略落地实施、加快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为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省发展改革委会同省有关部门研究制定了《山东省“十四五”绿色低碳循环发展规划》《关于加快节能环保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和《山东省绿色发展综合评价实施方案(试行)》,经省政府常务会议和省委常委会会议审议通过后,将于近日印发实施。以上3个文件构建起我省绿色发展“1+2”政策体系,“十四五”期间,我省将以绿色规划为引领,以节能环保产业为发展重点,以综合评价为工作抓手,着力推动我省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

《山东省“十四五”绿色低碳循环发展规划》明确了我省绿色低碳循环发展基础、面临形势以及总体要求,提出了“以产业绿色化为重点,加快推动经济绿色转型”“以提高效率为核心,推进资源节约集约循环利用”“以绿色低碳为方向,加快推进基础设施转型升级”“深化生态环境治理,切实提高环境质量”“完善技术标准政策,构建绿色发展支撑体系”和“积极开展创建行动,推行绿色生活方式”6大重点任务,并确定了建立工作机制、强化责任落实、完善统计监测、倡导全民参与4方面保障措施。《规划》的出台,为我省“十四五”时期加快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指明了方向、划定了重点,明确了时间表、路线图和任务书。

节能环保产业属于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关于加快节能环保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的出台,将有力推动我省节能环保产业快速、提质、创新、集聚发展。《实施意见》确定了我省高效节能、先进环保、资源循环利用、绿色交通车船和设备制造4个领域的重点发展方向,并提出:通过培育一批龙头企业、打造一批优势产业集群、发展一批重点园区、打造两大区域聚集板块4大举措,加快构建节能环保产业发展优良产业生态;通过实施重点工业行业绿色转型升级等6大工程,切实释放我省节能环保产业市场需求,增强节能环保产业发展内生动力,推动市场优势更好地转化为产业发展优势;通过在项目建设、科技创新、财政税收、金融、价格等方面,参照“十强”产业扶持政策,拿出务实管用的具体举措,支持节能环保产业加快崛起壮大;通过加强统筹协调、强化监测评估、大力宣传引导3条措施,有力有效保障节能环保产业高质量发展。预计到2023年,我省节能环保产业产值年均增长10%以上。

《山东省绿色发展综合评价实施方案(试行)》的出台,主要是为了激发各市加快推进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评价方案》坚持存量和增量相结合、定量和定性相结合、激励和约束相结合3项原则,明确了一级指标6个、二级指标19个,并根据指标绿色发展相关性差异化分配不同分值。根据最终分值结果,16市将被分为3个等次,其中“一等”4个、“二等”8个、“三等”4个。

绿色发展是一项系统性工程。下一步,省发改委将在抓好要素保障创新、加快重点项目建设的同时,会同省有关部门落实好绿色低碳循环发展各项重点工作任务,切实增强绿色发展的整体性、协调性和联动性,推动我省加快建设成为黄河流域绿色低碳发展先行区。 

   丁绍敏

记者提问就到这里。大家如有其它需要采访的内容,请联系省发展改革委办公室苏世光,联系电话:51782958。

本次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更多>>
  • 省委宣传部新闻二处处长 丁绍敏

    省委宣传部新闻二处处长 丁绍敏

  • 省发展改革委一级巡视员 许竹升

    省发展改革委一级巡视员 许竹升

  • 省自然资源厅副厅长 李新阁

    省自然资源厅副厅长 李新阁

  • 省生态环境保护督察专员 罗辉

    省生态环境保护督察专员 罗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