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小康 奋进山东”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济南专场
时间: 7月26日(星期一)上午10:00
出席: 济南市委副书记、市长孙述涛 市委常委、市政府党组副书记,高新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王宏志 市发展改革委党组书记、主任谢堃
内容: “全面小康 奋进山东”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济南专场邀请济南市市委副书记、市长孙述涛等介绍有关情况
 
文字实录 正序 | 倒序 手动刷新 自动刷新:
   魏长民

新闻界的各位朋友,女士们,先生们:

大家上午好!

欢迎参加省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会。

为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贯彻落实省委十一届十三次全体会议精神,省政府新闻办策划组织“全面小康 奋进山东”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系统介绍全省各地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历程中取得的成就,展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生动实践。今天是首场,济南专场,很高兴邀请到济南市委副书记、市长孙述涛先生,市委常委、市政府党组副书记,高新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王宏志先生,市发展改革委党组书记、主任谢堃先生,请他们围绕“牢记嘱托 砥砺前行 奋力开启新时代现代化强省会建设新局面”主题介绍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首先,请孙述涛先生介绍有关情况。 

   孙述涛

各位新闻界的朋友们:

很高兴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这个重要的节点,参加今天的新闻发布会。首先,我代表济南市委、市政府,代表广大泉城市民,向大家长期以来给予泉城济南的支持帮助表示衷心感谢!

建党一百年来,在党的坚强领导下,泉城人民用汗水浇灌收获、以实干笃定前行,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翻天覆地的历史巨变。2018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亲临济南视察,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为我们指明了方向。全市上下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切嘱托,抢抓机遇、埋头苦干,推动各项事业呈现新气象、新面貌。

下面我首先简要介绍一下济南在以下几个方面发生的新变化。

一、经济总量跃上万亿新台阶,高质量发展取得显著成效。我们坚持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全力推进新旧动能转换。综合实力全面提升。2020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0140.9亿元,成功跻身“万亿俱乐部”,实现了历史性跨越。地区生产总值占全省比重由2015年的9.7%提高到现在的13.9%,辐射带动能力进一步增强。发展质效显著提高。“四新”经济占比达到36%,数字经济占比达到42%。市场主体总量突破130万户,五年翻了一番以上。工业强市战略深入实施,培育形成总量达万亿级的“四大支柱”产业。创新动能更加充沛。“科创济南”建设成果丰硕,“电磁驱动高速测试装置”“大气环境模拟系统”等国之重器落地济南建设,首家国家超算中心科技园建成启用。中科院济南科创城加快建设,15家“中科系”院所相继落地。齐鲁科创大走廊发展框架初步形成,3家省实验室正式启动建设。省级新型研发机构备案达到48家,山东产业技术研究院、山东高等技术研究院等研发机构相继揭牌成立,高新技术企业突破3000家。

二、城市能级实现大幅提升,高品质城市建设迈出坚实步伐。我们坚持高标准规划建设管理城市,着力提高治理能力和管理水平,城市品质品位不断彰显。城市发展新格局加快形成。统筹推进“东强、西兴、南美、北起、中优”,重点片区建设全面展开,城市发展实现由空间拓展向内涵提升的深刻转型。城市功能品质持续提升。轨道交通一期3条线路全部建成运营,二期6条线路全面启动,济南已跨入地铁换乘时代。“文化济南”建设成效显著,成功入选“东亚文化之都”,非遗博览会永久落户济南。在全体市民的共同努力和参与下,勇夺全国文明城市年度测评“三连冠”,被评为中国十大美好生活城市。现在,我们正在扎实推进全国文明典范城市创建,城市因文明更美丽,人民为城市更骄傲!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十三五”期间,拆违拆临面积超过1亿平方米,建绿透绿479万平方米,推窗见绿、出门入园已经成为市民生活新常态。治山治水治霾成效显著,累计建成山体公园76处,在全省率先消除劣Ⅴ类水体,今年上半年PM2.5平均浓度同比改善13.5%,黄河生态廊道一期示范段已经形成景观效果。

三、民生福祉持续增进,高标准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健全。我们坚定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大力发展各项社会事业,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圆满完成脱贫攻坚任务。1006个贫困村全部摘帽退出,21.13万贫困人口稳定脱贫。黄河滩区33.9万人圆了安居梦,滩区群众“搬”出了满满幸福感。十大农业特色产业扩面提标增效,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生动局面正加快形成。公共服务水平全面提升。去年,民生支出占财政支出比重达到79.5%、五年提高了4.3个百分点。“十三五”期间新增城镇就业100万人。提前解决中小学校大班额问题,教育更加优质均衡。社会保障覆盖面和标准逐年提高,人均期望寿命达到79.56岁。社会大局持续安全稳定。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取得重大阶段性战果,安全事故死亡率稳定在较低水平。12345市民热线品牌效应持续突显,城市治理体系更加完善。特别是在去年的抗疫大考中,我们成功夺得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胜利,有力守护了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从去年2月12日到今天,没有本地确诊病例发生,成为全国最安全的城市之一。

四、改革开放步伐不断加快,高效能发展环境持续优化。我们坚定用好改革开放这个关键一招,充分激发了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活力。一方面,重点领域改革蹄疾步稳。农村产权制度改革不断深化,成功推出全省最大“农地入市”项目,蹚出了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新路子。“拿地即开工、建成即使用”等改革举措落地实施,“链上自贸”新模式、工程建设项目联合验收经验在全国复制推广,强势跻身营商环境便利度“全国前十城”,“在泉城·全办成”品牌持续擦亮。很多朋友评价今天的济南是“进了济南门,就是济南人”“到了济南,办事不难”。另一方面,对外开放的广度深度全面拓展。自贸试验区、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全面深化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等金字招牌成势见效。引进世界500强企业达到81家,领事机构实现零的突破,欧亚班列累计开行超过1000列。连续8年举办济南国际泉水节,成功举办亚信金融峰会等一系列高端会议活动,泉城国际知名度、美誉度、影响力持续提升。

“十四五”时期,是济南站在新起点上,加快建设新时代现代化强省会极为关键的五年。我们将深入落实黄河重大国家战略,高标准高质量建设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全力打造黄河流域生态保护示范标杆和高质量发展核心增长极;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发展以先进制造业为支撑的现代产业体系,全面塑造高质量发展新优势;主动融入新发展格局,持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聚力打造国内大循环的战略节点、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战略枢纽;全力推动形成“东强、西兴、南美、北起、中优”城市发展新格局,不断提升城市综合承载力和全域协调发展水平;坚定践行党的根本宗旨,用心用情办好民生事业,积极推动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确保到2025年,贯彻落实国家重大战略任务取得显著成果,科创济南、智造济南、文化济南、生态济南、康养济南基本建成,新时代现代化强省会建设实现新跨越。

各位媒体朋友!回望百年光辉历程,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人民开辟的伟大道路、创造的伟大事业、取得的伟大成就,在济南都得到了充分地体现和生动地演绎,有力彰显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下一步,我们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扎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全面落实省委十一届十三次全会精神,自觉以伟大建党精神滋养初心、砥砺使命,奋力开创新时代现代化强省会建设新局面,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济南力量。

我先简要介绍这些,谢谢各位! 

   魏长民

现在回答记者提问,记者提问前请先通报所在新闻机构名称。 

   新华社记者

孙市长刚才提到济南市正大力实施工业强市战略,请问目前取得了哪些显著成效?下一步还有哪些重点举措? 

   孙述涛

感谢这位记者的提问,这个问题请市委常委、市政府党组副书记王宏志回答。 

   王宏志

济南是全国重要的装备制造业基地,拥有辉煌的工业发展史。早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我们生产的黄河牌汽车就已经成为当时工业发展水平的标杆。市委、市政府旗帜鲜明提出实施工业强市战略,为济南工业振兴创造了重大契机。去年,面对新冠疫情严重冲击,我市全力帮助企业复工复产,恢复扩大工业产能,总投资1535亿元的山东重工绿色智造产业城等一批重大工业项目落地见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在全国所有主要城市中位居首位,工业对全市经济增长贡献率达到了44.2%,成为我市晋级万亿俱乐部的“最大功臣”。具体有以下几个特点。

第一,发展质效显著提升。我们深入实施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统筹推进工业稳增长、扩投资、抓创新、促转型等各项工作,推动工业经济做大做强、量质齐升。一是规模总量加速跃升,“四大支柱”产业总的规模超过了万亿,建成了全国最大的重型汽车生产基地、最大的计算机服务器基地、以及全球最大的玻尿酸生产基地、亚洲最大的酚醛树脂生产基地。二是产业结构不断优化,2020年,我市“四新”经济占比达到36%,先进制造业占制造业比重达到57%以上,高技术制造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55.3%。三是绿色发展坚定有力,“十三五”期间,我们以坚定决心实施东部老工业区工业企业搬迁改造,全市累计实施企业技术改造项目2810个、总投资近2000亿元,市级以上绿色工厂达114家。2020年,全市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较2015年降低20%以上,碳排放强度累计下降31.3%。

第二,数字经济蓬勃发展。我们全力推动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城市数字化协同发展,数字经济规模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42%。一是数字产业化持续领跑,依托浪潮集团、“中国算谷”,大力推进数据、算力、场景、平台开放,加快完善数字产业生态,服务器产销量全球领先,超级计算处于国内第一梯队。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规模总量占到全省的半壁江山,创新平台、优秀产品等10项关键指标连续15年居全省首位。二是产业数字化深入推进,获批建设4个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二级节点,上云企业突破4万家,培育智能制造示范项目104个、数字工厂120家、现代优势产业集群+人工智能示范项目102个,两化融合发展指数居全省第一梯队。三是城市数字化成果显著,聚力打造“善感知、有温度、会呼吸”的中国智慧名城,全面开展“AI泉城”赋能行动,荣获全球智慧城市产业数字化转型奖,连续三年获评“中国领军智慧城市”。

第三,产业生态不断完善。一是大抓工业的力度空前,去年以来,市委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加快推进工业强市建设,12个重点产业链链长全部由市级领导担任,工业领域各类市级财政扶持资金超过百亿元。二是产业政策体系加快完善,构建“1+N”77项工业强市政策体系,市级对工业招商引资、工业互联网建设等支持奖励资金达到亿元级。三是服务企业发展成效显著,依托“济企通”等服务平台,力促惠企政策直达企业、精准落实,扎实开展“树名企、育名家、创名牌”工程,中国重汽和浪潮集团主营业务收入双双突破千亿元,全市百亿级、十亿级企业数量较2015年分别增长100%和37.1%。

下一步,我们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省委十一届十三次全会精神,坚定不移以工业大发展促进城市和产业能级的大提升,不断增强济南的综合实力、核心竞争力和辐射带动能力。一是做大做强存量,持续推动“四大支柱”产业提质增效,加快培育航空航天、商用低轨卫星组网等十大高端产业,不断培育产业竞争新优势。二是做大做优增量,坚持把“双招双引”作为一号工程,提升市场化招商引资水平,吸引更多优质项目在济南落地,增强工业发展后劲。三是夯实未来发展基础,大力发展数字经济,重点突破量子科技、航空信息、基因编辑等十大前沿产业,努力让工业的“压舱石”成为实体经济的“硬核”,创造济南工业的新辉煌。谢谢。 

   中新社记者

今年4月,《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建设实施方案》获国务院批复,起步区建设进入加速推进阶段。请介绍一下济南市在推进起步区规划建设发展方面做了哪些工作? 

   孙述涛

非常感谢中新社这位记者朋友对我们起步区建设的关心。这个问题由我来回答。

起步区批复之后,立即就成为了世人所关注的焦点和热点。和刚才这位记者朋友一样,很多国内外的企业、机构,以及各个城市都在关注起步区的发展。山东的各个城市,尤其是我们济南的市民,也都希望、期望起步区能够真正地起好步、建设好。

去年10月,党中央、国务院印发《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擘画了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的宏伟蓝图,明确提出支持济南建设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今年4月25日,国务院正式批复同意《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建设实施方案》,开启了济南建设起步区的崭新篇章。6月26日,济南市委十一届十三次全会审议通过了《关于加快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建设的意见》,明确提出了“五年成形、十年成势、十五年成城”的“三步走”发展目标,对起步区规划编制、生态保护、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打造改革开放示范窗口等工作都作出了具体的安排部署。

起步区的获批建设,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山东、对济南的深切关怀和厚望重托,也历史性地赋予了济南贯彻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国家战略使命。这不仅是事关济南、山东长远发展的大事要事,也是事关国家区域协调发展的战略问题,具有重大的划时代、里程碑的意义。规划建设好起步区,是我们济南肩负的光荣使命,也是必须履行好的政治责任。截至目前,在推进起步区规划建设方面,我们主要是突出抓好了以下三项重点工作:

一是高起点抓规划。我们对标雄安新区,学习浦东新区,坚持未来眼光、国际标准、黄河特色,加快完善“1+4+16+N”的规划体系,“1”就是1个建设实施方案,“4”是4个综合性规划,“16”是16个专项规划,“N”是多个专题研究。我们从规划开始就全面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全力打造集中展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成效的示范窗口。截至目前,起步区发展规划、国土空间规划、生态保护规划等综合性规划已形成初步成果。在专项规划方面,首批开展的综合交通、市政基础设施、蓝绿空间、防洪排涝、节水型城市等5项重要支撑性规划已形成规划成果,其中的核心内容已经纳入到国土空间规划当中。地下空间、综合能源、公共服务设施、绿色城市建设、数字城市建设等11个专项规划也已经形成初步方案。同时,我们全面落实绿色发展理念,加快布局氢能、天然气等清洁能源体系,积极推进黄河下游绿色生态走廊建设,全面夯实绿色基底。未来,起步区蓝绿空间占比将达到70%以上,各位朋友可以想像,这将是一个非常生态宜居的城区。在下一步工作中,我们将以更加务实高效的举措和作风,坚决扛起历史重任,努力兑现“只留经典,不留遗憾”的郑重承诺。

二是高效能抓建设。我们聚焦建设节水典范城市、绿色城市、智慧城市、畅达城市、宜居城市、韧性城市的六大目标,围绕当前“夯基垒台、立柱架梁”的工作重心,积极探索创新城市发展方式,加快提升城市综合承载能力。坚持交通先行,已开工建设“四桥四隧”跨河通道,其中,济泺路穿黄隧道、凤凰黄河大桥将于今年年内建成通车。统筹布局市政、教育、医疗、文体等公共服务设施,市民中心已经启用,黄河大道、山大二院北院区等项目正在加快建设。今年6月6日,又集中开工了省实验中学鹊华校区、黄河体育中心等25个公共基础设施重点项目,总投资335亿元。对标雄安新区,全力推进智慧城市建设,积极地布局智慧应用场景,打造数字孪生城市,年内将启用智慧城市运营管理中心、车路协同无人驾驶路演等一批试点项目。相信有大家的关心支持,在不久的将来,起步区一定会成为山东乃至全国产业广泛聚集、资源强势汇集、政策红利最为富集的高质量发展新高地。

三是高标准抓招商。我们牢牢把握产业发展这个核心,在起步区实行“新区特办”机制,高标准打造省市区一体化行政审批服务大厅,大力实施商事主体登记确认制、工程项目“承诺办”等开创性改革举措,着力优化起步区营商环境,集全市之力招引投资规模大、科技含量高、发展前景好、带动能力强的产业项目。目前,起步区已入驻世界500强企业16家,签约项目81个,总投资2544亿元。全球综合规模最大、净展览面积51万平方米的国际会展中心年内将举办首展;中科新经济科创园已落地工程热物理研究所、计算技术研究所、高能物理研究所3家中科院分支机构和产业化项目,其中20兆瓦燃气轮机项目已经完成点火试验、填补国内技术空白;国内知名的智能电商项目已入驻黄河数字经济产业园并投入运营。

借此机会,也欢迎各界朋友继续关注、支持起步区建设和发展,帮助我们大力宣传好起步区,让更多朋友、更多企业与我们一道共享机遇、共赢未来!

谢谢。 

   香港大公文汇报记者

能够明显感受到,近年来济南市的营商环境变化很大,去年还获评“中国国际化营商环境建设标杆城市”,请问在优化营商环境上济南市是如何做的? 

   孙述涛

谢谢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这个问题请市发展改革委党组书记、主任谢堃回答。 

   谢堃

好的,感谢您对济南营商环境的关心关注。近年来,济南市围绕深化“放管服”改革、落实“六稳”“六保”任务,出台了一系列利企便民的改革措施,最大程度提供了“全生命周期”的一流服务,切实减轻了企业负担、激发了市场活力。我们的工作也受到企业、群众,包括权威机构的高度认可,连续两年获得全省营商环境评价第1名,在国家发改委刚刚公布的2020年国家营商环境评价中位列“全国前十”,在2020年全国纳税人满意度调查中位列副省级城市、省会城市的第1名。具体来讲,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流程再造让企业群众办事更高效。我们聚焦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全面开展流程再造,大幅降低准入门槛,提升政府行政效能。企业开办压缩到1个环节、“半日办结”,实现“全城通办”、“全省通办”、黄河流域“跨省通办”。在全国首创“拿地即开工、建成即使用”模式,在全省率先建成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管理系统,申报材料和表单要素等要件减少了85%以上。社会投资简易低风险项目审批时限控制在8个工作日以内,带方案出让的土地项目一日之内能实现“四证连发”。同时我们还在国内首创“独任审批师”制度,推动涉企事项100%容缺受理。

二是数字赋能让企业群众办事更加便捷。我们充分利用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新技术,推动政务服务创新,累计制作完成电子印章4.5万枚,涵盖了户籍、人社、公积金等22个部门46个重点领域重点业务。在全国首创泉城“码上办”三台联动纳税服务的新模式,山东自贸试验区济南片区诞生了全省首张区块链技术营业执照。开展了全国首个不动产登记服务标准化试点,推进不动产登记“不见面办”“零资料办”“全链条办”。

三是温情服务让企业群众办事更满意。我们致力于营造“审批有速度、服务有温度”的政务环境,第一时间回应企业和群众需求。组建“佳佳帮您办”“山东·济南项目管家”服务专班,开展“定制式”“滴灌式”的帮代办服务,实时跟踪解决审批经营难题。推动关联部门协同联办,实现水电气热过户业务“一站式”办理和“点餐式”服务。济南“信易贷”工作经验在全国进行了推广。搭建了数字金融“一贷通”金融综合服务平台,推行“一站式”融资服务,实现1分钟申请、全过程0人工干预、1分钟放款的纯线上运行“101模式”。高标准通过政务服务标准化国家级试点验收,实现了市、区、街(镇)、社区(村)四级政务服务体系全覆盖。

四是创新监管让企业群众办事更加省心、顺心。全国首推行政处罚“四张清单”的制度,28个市级执法部门编制不予处罚、减轻处罚、从轻处罚、从重处罚“四张清单”,涉及808项处罚事项。建成全国首个衔接审批制度改革的信用监管系统,形成贯穿市场主体全生命周期的信用监管闭环。持续深化部门联合“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推动“进一次门,查多项事”,覆盖了23个部门(单位)、34个行业领域,实现了联合“双随机”抽查的常态化和全覆盖。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营商环境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土壤。营商环境只有更好,没有最好。我们将紧紧围绕建设一流营商环境的目标要求,对标最高标准,聚焦企业全生命周期,形成更多制度性改革成果,全力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为加快高质量发展、建设新时代现代化强省会提供有力支撑。谢谢。 

   大众日报记者

近年来,济南市在争创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方面做了很多工作,能否具体介绍一下? 

   孙述涛

感谢媒体朋友对济南科技创新工作的关注和支持,请市委常委、市政府党组副书记王宏志回答这个问题。 

   王宏志

2018年6月14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济南浪潮集团时强调,要不断在关键核心技术研发上取得新突破,要研发和掌握更多的国之重器。这是总书记对济南的殷切希望,也是省会责无旁贷的重大使命。近年来,我们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着力打造科技创新策源地,省会创新引领作用明显增强。

一是布局科创核心承载区,大院大所纷纷落地。围绕加快创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我们规划建设了齐鲁科创大走廊,沿经十东路规划布局大科学装置区、中央研发区、创新发展区、创新配套区,打造“重大设施—基础研究—成果转化—产业化”完整创新链。密切与高端科研机构合作,中科院济南科创城已经纳入中科院战略规划,近年来,中科院已经有15个研究机构落地济南。此外,清华大学、北京理工大学等知名大院大所也在济建立了研发或成果转移转化机构,总共达到170家。这些高能级的科创平台的落地,为增强济南创新策源能力、推动新旧动能转换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是引入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国之重器、核心技术实现重大突破。落地建设“电磁驱动高速测试装置”“大气环境模拟系统”等一批国际领先的大科学装置,提升了济南在国家科技布局中的战略地位;合肥国家实验室济南基地落地,泉城实验室、微生态生物医学、粒子科学与应用技术等3家省实验室获批建设,初步形成技术水平居世界前沿的大科学装置集聚区。着力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济南量子技术研究院成功研制国际首个集成化多通道量子频率转换芯片,创造了现场光纤量子通信的世界纪录;空天信息研究院成功研制北斗三号厘米级高精度导航定位终端,为更好服务国家战略需求提供了强力支撑。

三是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新型研发机构建设亮点纷呈。探索建设管理权限独立、运作模式创新、资金来源多元的新型研发机构体系,全省首家“四不像”新型研发机构——山东产业技术研究院衍生、孵化高技术企业174家,带动社会总投资额超过400亿元,集聚高技术人才3000余人,涌现出一批解决“卡脖子”问题的产业技术创新成果。成立了由诺奖得主丁肇中任名誉院长的山东高等技术研究院,建成了全球第三个AMS(阿尔法磁谱仪)数据中心,也是未来全球最大的宇宙线数据库,可为各国学者提供世界级粒子物理研究平台。着力构建“评、保、贷、投、易”五位一体科技金融与成果转移转化特色服务体系,四年来评估专利7923项,挂牌科技型企业产股权及高校专利成果项目成交金额31.4亿元,发放科技贷款60亿元。

四是加大人才的引进力度,各路英才纷至沓来。紧扣产业发展需求,出台了“人才30条”“高校20条”等高含金量的政策,对新引进的顶尖创新创业团队和各行业的领军人才,最高给予了1亿元综合补助。“十三五”期间,全市人才总量由140万增至200万,城市人才吸引力指数位居全国第八,汇聚了一大批两院院士和海外院士团队。在全国首创了“人才有价”评估平台和人力资本产业公共服务平台,获18家银行授信1800亿元,为人才企业提供融资13.8亿元,“人才赋能”制度系统性改革入选中国改革2020年度的典型案例。

下一步,我们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两院院士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在塑强新时代山东综合竞争力上强化济南担当,为加快打造全省科技创新高地,助力科技强省、科技强国建设贡献济南力量。

谢谢。 

   山东广播电视台记者

2020年济南市经济总量迈上万亿元台阶,经济发展成就有目共睹,请问在这一过程中,济南市是如何让广大人民群众共享发展成果的? 

   孙述涛

谢谢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这个问题请市发展改革委党组书记、主任谢堃回答。 

   谢堃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十三五”时期,济南市牢牢坚持共享发展的理念,取得了一些成绩。如果用数字来说话,就是财政用于民生和社会重点事业的支出从2015年的558.8亿元增加到了2020年的1023.7亿元,年均增长11.4%,占比从原来的75.2%提高到现在的79.5%。近年来,我们积极办好各类民生实事,努力打造了一座有温度的城市,真正把以民为先、以民为本贯穿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的全过程。

一是让人民群众家底更殷实。始终把就业作为最大的民生,落实各类就业补助政策,“十三五”期间,我们新增城镇就业100万人,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分别增长6.7%和7.7%,2020年分别达到53329元(城镇)、20432元(农村)。全力推进脱贫攻坚,2018年,济南就基本完成了脱贫攻坚任务,之后我们又持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大力实施产业扶贫、教育扶贫、健康扶贫、住房饮水安全和兜底保障,产业扶贫项目超过了2100个,精准帮扶4.42万人次就地就近就业,贫困群众的年均增收3500元以上。

二是让人民群众家园更加宜居。住房保障力度持续加大,2015年以来建设各类保障房和改造棚户区26万套,近80万群众的居住条件得以改善;整治改造了老旧小区3600万平方米,惠及居民46万户。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取得明显成效,空气质量综合指数改善32.7%,优良天数比例达到了监测以来的最好水平;重点泉群连续18年保持喷涌,小清河水质实现历史性突破,蓝天白云、泉水叮咚成为常态。山水泉城的特色更加彰显,我们建成各类公园900多处,实现了三季有花、四季常绿,“千园之城”的目标即将达成,楼宇亮化和“明湖秀”点亮了泉城夜空,“山泉湖河城”独特韵味成为人们向往和传唱的“诗和远方”。

三是让人民群众生活更和美。社保水平不断提升,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待遇保持“十六连涨”,低保困难老年人生活补助覆盖面由80周岁以上调整到60周岁以上,社保网络越织越密。教育更加优质和均衡,2017年以来完工新建改扩建中小学幼儿园592所、增加学位37.6万个,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到了87%,公办幼儿园就读幼儿占比达到了53%,实现了“零择校”“零择班”,从“有学上”到“上好学”。医疗服务水平也有了明显提升,全面实现了医保市级统筹,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增长了28%,长护险试点成效显著。全国首个“保医通”服务平台投入运营。医疗服务领域总体满意度评价在19个副省级以上城市中排名第4位。社会治理更加精细,创新新时代“枫桥经验”,一大批群众反映强烈、矛盾集中的问题得到解决。12345热线标准化工作成为全国的标杆和引领,“泉城商量”成为协商民主济南样板。荣获全国双拥模范城“九连冠”。“平安济南”建设扎实推进,成为全国最安全的城市之一。

四是让人民群众精神更加富足。济南兼具深厚文化底蕴和首创进取精神,这二者有机融合,形成了新时代济南人独有的“精气神”。这种“精气神”源自于我们的文化建设,“十三五”时期,我们建成了覆盖城乡、惠及全民的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网络并免费开放,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成率100%,29家泉城书房绽放满城书香,做到了“借书比叫外卖还方便”。这种“精气神”源自于我们的文明提升,在全体市民共同努力下,我们勇夺全国文明城市年度测评“三连冠”,礼让斑马线成为城市文明新风尚,涌现出一大批文明榜样和道德模范。这种“精气神”源自于我们的同心聚力,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历史大考中,济南干部群众众志成城、守望相助,在副省级城市中首个实现本地确诊病例“零新增”。正是这种“精气神”,成为济南全民奋进、共建小康的不竭动力。

今后,我们将坚定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为契机,扎实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持续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有效扩大多领域多层次公共服务供给,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使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泉城人民,推动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创造人民群众更加幸福美好的新生活!谢谢。 

   济南日报记者

孙市长,您刚才提到济南成功入选“东亚文化之都”,能否详细介绍下济南市在文化建设方面都做了哪些工作? 

   孙述涛

谢谢您,也谢谢大家对济南文化建设的关注和关心,这个问题我来回答。

大家知道,文化是民族的血脉,也是一个城市的灵魂。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昌盛,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大家也知道,我们济南是一座底蕴深厚、文脉绵长的历史文化名城,具有2600多年的建城史,自古就有“海右名郡、天下泉城”的美誉。所以,我们在创建“东亚文化之都”、弘扬中华优秀文化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

济南有厚重的文化积淀。张马屯遗址发现的后李文化时期遗迹,证明早在9000年前就有先民在此繁衍生息。4600多年前的城子崖遗址被誉为“中国考古圣地”,推翻了“中国文化西来说”,成为中国文化本土起源的自证地。这一点非常值得我们自豪,也值得我们骄傲。还有世界知名的平阴玫瑰、皇帝赐福的阿胶等等,这些也都是我们千年文化的传承、古老智慧的结晶。

济南有丰富的历史遗产。目前,全市有市级以上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35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0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61处,国有馆藏文物超过20万件。比如,泰山北麓的灵岩寺列中国四大名刹之首,寺内四十尊彩塑罗汉像被誉为“海内第一名塑”;四门塔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单层亭阁式石塔,被称为“华夏第一石塔”;齐长城被誉为“中国长城之父”;孝堂山郭氏墓石祠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地面房屋式建筑,其汉代画像被历代金石学家、学者和美术家视为艺术珍品。

济南有独具韵味的名士文化。李白、杜甫、曾巩、赵孟頫等历代大家都曾在济南游历、生活,李清照、辛弃疾、张养浩等耳熟能详的名人也都出生在济南,像马可波罗、泰戈尔等国际名人也曾在济南驻足游历,留下了众多传诵千百年的经典诗篇,这些也造就了济南“诗城”的美誉。

济南还拥有互学互鉴的文化基因。1300多年前,济南僧人义净远渡重洋取经,与东晋的法显和唐代的玄奘并称中国古代“三大求法高僧”。一代词宗李清照、词中之龙辛弃疾在东亚国家备受推崇。近代以来,济南自开商埠,创造了我国内陆城市对外开放的先河。如今我们的友城和友好合作城市已经达到79个,人文往来、经贸交流持续深化。由此可见,文化是泉城济南鲜明的标识、宝贵的资源,传承保护、挖掘阐释好这些历史文化,向世界展示中华文化的魅力,是我们义不容辞的重任。

近年来,我们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用好齐鲁文化资源丰富的优势,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和阐发”的重要指示要求,坚定文化自信,统筹推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文化济南”建设取得了重要阶段性成果。主要表现在:

一是文化遗产保护持续加强。出台了《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高标准完成齐长城等一大批重点文物修缮保护工程。创新实施“先考古后供地”的前置举措,从源头上保证了文物安全。高标准策划实施古城城市更新项目,着力传承历史风貌特色,推动“济南泉·城文化景观”申遗。

二是文化服务体系日益完善。大力实施文化惠民工程,规划建成国有博物馆、美术馆、公共图书馆、大剧院等文化设施近500处,遍布全城镇街、村居的综合文化站、文化服务中心5368家。“十三五”期间,我们年均举办群众性文化活动3000场次以上,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更加丰富。

三是精品艺术创作不断涌现。我们深入挖掘地域资源和特色传统文化,推出众多广受好评的精品力作。尤其是大型京剧意象杂技剧《齐风鲁韵·粉墨》成功走出国门、走向世界,成为济南一张靓丽的名片。毫不夸张地说,现在想观看他们的演出很不容易,因为他们在世界各国演出的档期早已全部排满。

四是文旅融合发展不断深化。入选首批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示范城市,成功举办中国国际文化旅游博览会、第三十届全国图书交易博览会等一系列大型品牌展会。方特东方神画、融创文旅城等文旅项目陆续开园运营,德云演艺广场、开心麻花、明水古城、泺口古镇等一大批有影响力的高端项目纷纷落地济南开工建设,“泉城济南”文化旅游目的地品牌更加响亮。

下一步,我们将紧紧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以开展“东亚文化之都”济南年系列活动为契机,全力推动文化事业大繁荣、文化产业大发展,全面展示泉城文化的独特魅力,加快构筑全国重要的区域文化高地、世界文明交流互鉴的重要门户和国际知名的文化旅游目的地,切实以文惠民,以文兴城。同时,我们也欢迎各位新闻界的朋友多到济南的古城新区走一走、看一看,切身感受一下济南自然人文的魅力和城市发展的动力活力,并对济南未来的发展提出宝贵的意见。

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人民管,建设城市为人民。希望我们大家共同携手、一起努力,让泉城济南更美好、更宜居、更幸福。借此机会,我再次代表济南市委、市政府,代表全体济南市民,向各位新闻媒体的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谢谢各位! 

   魏长民

记者提问就到这里。今天上午是“全面小康 奋进山东”主题系列发布会的第一场,接下来,省政府新闻办将陆续举办其他各市的专场,欢迎新闻界的记者朋友参加,大力宣传我省各地发展亮点和生动实践,为新时代现代化强省建设营造更加浓厚的舆论氛围。发布会到此结束,感谢各位发布人,也谢谢各位记者朋友的光临。  

 
更多>>
  • 省委宣传部副部长 魏长民

    省委宣传部副部长 魏长民

  • 济南市委副书记、市长 孙述涛

    济南市委副书记、市长 孙述涛

  • 济南市委常委、市政府党组副书记,高新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 王宏志

    济南市委常委、市政府党组副书记,高新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 王宏志

  • 济南市发展改革委党组书记、主任 谢堃

    济南市发展改革委党组书记、主任 谢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