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鲁全国人大代表:让传统文化热起来保住温
【 字体:
打印
时间:2017-03-05 10:37 来源:大众日报

  电视节目《中国诗词大会》的热播引起公众对传统文化的关注。两会期间,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在“部长通道”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节目激起了民众学习优秀传统文化的热情,为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探索了道路、积累了经验”。

  如何更好地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让热起来的传统文化保温,成为住鲁全国人大代表的热议话题。

  “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和儒家文化,对中华文明产生了深刻影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山东省齐鲁文化研究院院长江林昌代表认为,儒家文化是中国人几千年来的对精神世界最科学的理论概括和最形象的文字表达,在塑造民族性格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也对人类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江林昌认为,齐鲁文化源远流长,山东在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要发挥好这个优势,争取走在全国前列。

  理解传统文化的深度不够,文化氛围不浓厚,某些地方弘扬传统文化流于形式……话锋一转,江林昌对当前在传承传统文化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一些现象,表示担忧。

  “前一段时间,我看到报道,有一些家长对孩子说,不用背诵古诗,那些都没用。看到这些,我就知道是我们在传承弘扬传统文化上出了问题。”江林昌说,“出问题不要紧,关键看怎么解决问题,让风气好转。”

  今年我省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在2017年,编制实施曲阜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示范区建设规划,推进齐文化传承创新示范区建设,建成开放孔子博物馆,研究建设稷下学宫模拟展示馆等一系列文化大工程。

  当前,曲阜正在大力弘扬儒家文化,济宁市也着力在传统文化上作文章。江林昌认为,应该学习曲阜经验,“倒不是说非要通过建立示范区的方式进行,而是要注重挖掘传统文化内涵,倡导形成人人诵读经典、争做优秀传统文化传承者的文化氛围。”

  青州市博物馆是国家一级博物馆,每天吸引全国各地的游客参观,在山东乃至全国享有盛誉。青州市博物馆副馆长王瑞霞代表告诉记者,“现在有不少人前来参观,但是也要看到,博物馆对年轻人的吸引力越来越差,很多年轻人从未踏进博物馆一步。”

  要扭转这种趋势,王瑞霞认为,人才至为重要。“不论是文物修复人才,还是文博行业管理人才都面临不足的情况。县级博物馆更是这样,好不容易培养的人才,有时候说调走就调走了,再培养新人谈何容易。”王瑞霞担心,如果留不住人,弘扬传统文化将成为一句口号。

  与人才缺乏相对应的是文博业的蓬勃发展。采访中,王瑞霞接到了来自一家民营文博企业老板的电话。电话中,那位老板希望能与青州市博物馆合作展出。王瑞霞告诉记者,像这样的合作邀请近两年越来越多,“老百姓对文博的热情越来越高,类似文物修复这样的冷门行业也越来越受关注。”

  去年,王瑞霞在网上看到了热播的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化》,她认为这部纪录片之所以能火,一部分原因是文物修复行业保持着神秘感,大家有一种猎奇心理;另一方面,也说明大家对传统文化的重视,但与这种高关注度形成反差的是,目前文博的形式相对老旧,不能适应时代的变化。

  此次参会,王瑞霞带来了文物数字化保护的建议。“文物数字化保护,就相当于给文物穿上了数字化外衣,有些文物不能总拿出去参展,否则不利于文物的保护,数字化以后可以在网上、手机上观看,如同身临其境。”目前,青州市博物馆正在进行这项工作,部分藏品已经被“晒”到网上,供网友免费参观。

  “注重教材体系建设,针对不同学段特点,选择合适内容写入教科书。”陈宝生关于让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的回答,得到了泰安市文化立业中等专科学校副校长宋文新的点赞。

  “目前,青少年受外来文化和网络文化冲击得厉害,急需优秀传统文化的滋养。国家已经出台了相关政策,做好了顶层设计,如何让这些好的政策落地,考验着我们的智慧。”宋文新说,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面临着教材不完善不规范,教师队伍参差不齐,“有心力不足”等问题。

  宋文新建议,一是按照不同的年龄段,编定好适合的教材;二是进校园后要有一定的机制保障,安排一定数量的课程和考核机制,培养一批具备教授传统文化课的老师;三是要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传授传统文化,既有理论又有实践,让优秀传统文化扎根校园。

责任编辑: 宗刚英
分享
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