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发挥地质服务优势践行社会公益职能,助力全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有关情况
时间: 2023年4月14日(星期五)上午10:00
出席: 省煤田地质局副局长徐志强 总经济师杨平 科技与对外合作处处长陈辉 生态环境处处长赵民 第一勘探队队长单松炜
内容: 邀请省煤田地质局负责同志等介绍发挥地质服务优势践行社会公益职能,助力全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有关情况
 
文字实录 正序 | 倒序 手动刷新 自动刷新:
   

主持人

新闻界的各位朋友、女士们、先生们:

大家上午好!欢迎参加省政府新闻办发布会。

今天,我们邀请省煤田地质局副局长徐志强先生,总经济师杨平先生,科技与对外合作处处长陈辉先生,生态环境处处长赵民先生,第一勘探队队长单松炜先生,共同为大家介绍“发挥地质服务优势、践行社会公益职能,助力全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首先请徐志强先生介绍有关情况。 

   徐志强

女士们、先生们、记者朋友们:

大家好!

去年以来,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我局牢牢把握“走在前、开新局”目标要求,创新提出“113388”发展战略和思路,各项工作呈现蓬勃发展的良好态势,主要经济指标增幅在全国同行业领先。特别是在发挥地质技术服务全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作用方面,牢牢把握“发挥优势、突出特色、打造品牌”这一差异化发展之路,持续强化公益属性,积极推动地质工作由单一的煤炭勘查向“地质找矿”“地质服务”并重转型,煤炭资源勘探量、特殊钻探技术、服务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服务山水林田湖草沙生态保护修复等多项工作走在了全国煤田地质队伍前列。

为加快推动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省建设,我局出台《关于发挥优势突出特色为全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公益地质服务的通知》,从服务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能源资源保障、生态保护修复等10个方面,累计为全省14地市80余个单位提供无偿地质技术服务133项。下面,我将有关内容做简要介绍。

一、致力于“黄河清”,当好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护卫军”

我局依托中国地球物理学会,承担黄河下游地质环境监测与承载力评价项目,提出了黄河下游区域盐碱地水土综合治理建议方案。开展采煤塌陷地和采空区综合治理工作。开展黄河北矿区地质环境承载力调查评价、山东省岩溶发育区地质环境调查等多项省部重点项目、黄河流域菏泽-泰安段生态地质调查项目。参与编制黄河下游、南四湖、大运河等重点流域生态修复实施方案,起草全省页岩气资源调查评价实施方案、全省浅层地热能开发利用规划、全省采煤塌陷地综合整治规划方案等。开展《黄河三角洲废弃盐田绿色复垦关键技术》《煤层采动下生态水位恢复机理研究》等20余项科研项目,有关研究成果获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一等奖3项,黄河流域山东段生态修复重点调研课题有关建议纳入省政府决策视野。联合省科协、德州市政府举办黄河流域生态修复技术发展交流会,围绕能源资源保障、生态保护修复、重大项目建设等开展全方位多领域精准合作。

围绕服务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我们提供以下地质服务:黄河流域重要生态功能区保护修复规划方案建议及相关重大工程项目技术咨询与指导。围绕环境污染系统治理和减污降碳,提供盐腔储能、废弃矿井综合利用技术咨询与指导,提供地热资源开发利用规划或方案建议、技术咨询与指导。举办专家论坛、地质文化讲堂,开展黄河生态科普宣传,为推进能源资源绿色低碳有序利用和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贡献山东煤田地质智慧和力量。

二、致力于“矿藏富”,当好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探宝队”

2022年,我局坚持煤炭资源省内挖潜省外扩量,加大深部矿产勘查力度,新发现矿产地13处,探获煤炭资源37.85亿吨。李屯地区新增富铁矿资源量1879万吨,累计探获4027.2万吨。开展省内地热成热规律和地热资源综合利用技术研究,在济南、阳信探明地热储量折合标准煤4.44亿吨,在无棣探获深层优质地热水资源,研发“地热能应用工程AI节能系统”可综合节能22%。2022年24个省级地质勘查项目在各环节评审中均获评优秀。“禹城式”富铁矿成矿模式、“煤铁共盆”成矿理论获多位国内知名院士专家认可,“矿区合并”建议被自然资源部采纳并在全国推广。

围绕服务能源资源保障,我们提供以下地质服务:结合各地能源资源条件和开发利用现状,向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提供区域地质、矿产地质、水文地质、旅游地质等公益性基础地质调查项目立项建议及技术咨询与指导。提供煤、天然气、页岩油气等能源资源和铁、铜、金等战略性重要矿产资源,以及地下水(矿泉水)的调查评价与勘查开发利用方案建议及技术指导。围绕助力实现“双碳”目标,提供地热资源及浅层地温能、干热岩等区域调查评价与开发利用方案建议。围绕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为矿井安全生产提供地质技术咨询与指导,不断优化能源结构,确保能源资源安全。

三、致力于“山河美”,当好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者”

2023年是我省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起步之年,我局高质量参与山水林田湖草沙生态保护修复“泰山模式”“沂蒙方案”,形成了“保、治、用”相互依存的“泰山模式”,编制完成《沂蒙山区域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实施方案》,构建起“三山三水”生态保护修复新格局。牵头编制了南四湖、东平湖等重点流域生态修复专项规划。实施的省内七地市农用地和八地市重点行业企业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详查全部获评“优秀”,2个实验室入选“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检测实验室”。高质量完成全省重点试点项目——东营垦利区三普项目。开展趵突泉泉域重点渗漏带补给入渗功能研究,为修编《济南名泉保护总体规划》提供技术支撑。在全省推进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与散煤清洁化治理,开展盐穴储能、碳封存研究,为实现“双碳”目标提供有力支撑。在省政府(印发的)《突破菏泽鲁西崛起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中,我局作为全省唯一一家事业单位承担重要工作任务。

围绕服务生态保护修复,我局提供以下地质服务:全省生态功能区保护修复规划、区域生态环境地质调查、林草湿地调查评价方案建议和项目立项建议。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有关工程技术咨询与指导。绿色矿山建设、历史遗留矿山生态修复、采煤塌陷地和采空区治理技术建议与咨询。地下水污染应急调查与处置、土壤污染防治技术建议。全域土地综合整治项目、“三线一单”编制与管理技术建议与指导。煤炭清洁利用方面技术建议、煤炭质量检测技术指导等,以专业技术推动化石能源清洁高效利用。

此外,我们在服务防灾减灾、海洋强省建设、城市地质、乡村振兴、重大基础设施建设、自然资源管理、科技和人才服务等方面,也明确了提供公益技术服务的详细目录和具体内容,因时间关系,会后将《通知》全文发与新闻媒体朋友参阅,在此不再做具体介绍。

女士们、先生们、记者朋友们,下一步,我们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锚定全省“走在前、开新局”目标要求,按照局党委“113388”发展战略和思路,聚焦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能源资源保障、生态保护修复等“八大重点任务”,按照《通知》明确的十大方面61个无偿地质技术服务事项,结合各级政府、部门需求,充分发挥全局各地勘单位人才、技术、平台优势,优质高效开展地质服务,持续打造“应急救援、生态修复、防灾减灾”三大公益性品牌,为中国式现代化“山东实践”贡献煤田地质力量。

谢谢大家! 

   主持人

现在回答记者提问,提问前请先通报所在新闻机构名称。 

   新华社记者

刚才提到,省煤田地质局在运用地质技术服务全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方面做了大量工作,请问,在地质服务方面的优势表现在哪些方面? 

   陈辉

感谢您的提问。我从人才、技术、平台三方面介绍一下。一是人才实力雄厚。全局现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1018人、高级专业技术人员277人。其中,有首届李四光地质科学奖获得者、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8名同志入选纪念中国地质学会成立100周年《山东地学人物》,1名同志被中国煤炭学会评为杰出工程师奖。二是专业技术领先。2022年以来,我局围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修复治理等领域,新设1242万元创新研发基金,开展关键技术攻关,与中科院合作完成的“先进压缩空气储能技术”获第49届日内瓦国际发明展金奖;获省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1项、省十大优秀地质成果1项;中国煤炭工业协会优质地质报告奖25项,其中优质地质勘查报告特等奖1项、一等奖4项、二等奖5项,优质专业地质报告一等奖5项、二等奖9项,新发现矿产资源报告奖1项;取得专利22项,完成省级以上科研成果25项,制定行业、地方、团体标准15项。三是科研平台齐全。现有各类科研平台29个,包括:2个院士工作站、2个“全国土壤普查检测实验室”、1个“全国煤田地球物理重点实验室”、4个省级工程研究中心(工程实验室)、5个省级应急救援(防范、治理)中心、1个山东省煤炭资源数字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山东省非常规能源勘查技术创新平台。发起成立了山东省地热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和山东首家地热开发研究院,建立了山东省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 

   中宏网记者

我们知道,省煤田地质局曾参与过多次重大救援行动,为挽救人民生命财产作出了重要贡献。请介绍一下在服务全省防灾减灾方面的情况。 

   杨平

感谢您的提问。作为全省应急救援的中坚力量,我局现有5支省级、2支市级应急救援队伍,拥有地质灾害防治甲级资质15项,大口径钻效提高50%以上,小口径钻效提高近4倍,开展了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勘查、设计、工程治理监理以及地质灾害调查监测、汛期巡查、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冲击地压、滑坡、塌陷等典型地质灾害防治研究等工作,救援技术装备水平走在全国前列。入选国家能源集团“煤矿地质和水害治理”“煤矿生态环境保护”技术服务项目短名单。建立了全省首个深部冲击地压防治工程实验室,为煤矿企业提供倾向性鉴定、危险性评价等工作,与新疆昌吉州政府合作开展全国首个矿区级综合安全评估,为全国矿区安全生产提供了“昌吉模式”“山东方案”。建立了全省首个省级矿山瓦斯灾害防治工程研究中心,近年先后参与应急救援20余次,挽回损失超百亿元,受到应急管理部发文嘉奖。

今后,我们将按照各级政府防灾减灾工作要求和部署,为服务全省防灾减灾提供突发地质灾害应急调查、监测预警和应急处置等技术保障,为矿山与隧道抢险救援、突发地质灾害应急救援提供技术咨询与指导。提供区域性地质灾害隐患调查评价、地质灾害治理工程项目立项建议或技术咨询,以及地质灾害隐患汛期排查、应急调查服务。提供地质灾害综合防治与应急处置科普宣传、技术培训等服务。围绕自然灾害、社会公共安全等突发事件,提供全流程应急测绘保障服务。围绕矿井隐蔽致灾因素研究,提供矿井冲击地压、瓦斯灾害、矿井水害防治等方面技术咨询与指导,为地方防灾减灾、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 

   大众网记者

通过刚才的介绍,我们知道,地质服务不仅限于“陆地”,也在逐步向海洋延伸。请介绍一下在服务海洋强省建设中开展的有关工作。 

   单松炜

感谢您的提问。2022年以来,我们确立了以海洋地质为核心,生态地质和地质勘查为两翼的“一核两翼”发展布局,有序推进海域调查、海洋牧场建设等工作,先后承担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人才发展项目、日照市财政项目等,承担黄海海域水深地形测绘与气象数据采集,日照市围填海调查、海岸带海洋垃圾调查等任务,为多家海洋牧场争创国家级、省级海洋牧场提供了技术支撑。承担《日照市滨海湿地蓝碳调查及储碳潜力评价》项目,进行滨海湿地碳汇本底调查、碳储量评估、潜力分析工作。召开了“海洋牧场生态地质环境调查关键技术”国家级高级研修班,邀请院士在内的8位权威专家进行授课,全国30余家相关单位的专业技术人员参加研修。

在此基础上,我们将按照《通知》要求,围绕海岸带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提供海岸带及海岛生态地质调查、生态环境修复与保护、旅游开发规划建议。围绕海岸带重点沙滩保护和开发利用,提供沙滩修复治理、稳定性监测技术指导与咨询。围绕海洋牧场规划建设,提出海洋牧场建设地质环境适宜性评价项目立项建议及技术指导,为省级及国家级海洋牧场申报提供方案建议。提供海岸带地形测绘及海洋航道测量、海底地形测量等海洋测绘技术指导与咨询。提供海岸带湿地蓝碳调查、围填海调查、海洋垃圾调查等技术咨询与指导。 

   山东广播电视台记者

刚才发布中,介绍了致力于“黄河清”“矿藏富”“山河美”取得的一系列成效,那么围绕“乡村振兴”,又有什么样的举措,取得了哪些成绩? 

   赵民

感谢您的提问。在服务全省乡村振兴中,我们积极承担高标准农田建设相关项目,我局分析测试中心、地质环境技术中心成功入选全国“三普”检测实验室名录,东营垦利区三普试点项目完成1200多件土壤样品的测试化验工作,在全省三个试点区域中率先完成工作任务,受到地方政府高度评价。助力乡村振兴地质文化村镇建设,在无棣县碣石山地区实施《地热资源调查评价部省合作项目》,钻获发现地热资源,助力无棣县获批筹建碣石山全国第二批地质文化镇,编写《山东省无棣县碣石山镇旅游地质调查评价》项目申报书,成功入选山东省2022年部省协议地质勘查项目库。在滨州市无棣县碣石山镇召开全省煤田地质系统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工作现场会,着力推进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和黄河国家战略一体落实,为全省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作出了积极贡献。《泗水县泗张镇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围绕高标准农田建设灌溉用水难题,运用地质调查、物探定井、水文钻探等技术方法,解决了水源井定井打井问题,12眼水源井出水量平均30方/小时以上。

下一步,我们将根据省委工作安排,通过选派优秀人员担任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队员或到地方政府挂职任职等方式,积极参与乡村振兴工作。同时,根据各级政府及其相关部门需求,针对应急供水保障与饮水安全,提供缺水地区水源地地质勘查、找水定井、应急供水保障与饮水安全等方案或规划建议。围绕乡村振兴,提供高标准农田建设、土地综合整治、特色耕地保护与地理标志产品申报、土壤三普以及乡村地质景观、古生物化石等地质遗迹调查技术咨询与指导,提供特色地质文化村(镇)建设、旅游开发保护项目立项技术建议及技术咨询。 

   山东综合广播记者

向全省提供公益地质技术服务这一利好举措,对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意义重大。那么,今后将如何保障该举措有效实施? 

   徐志强

感谢您的提问。为保障提供公益地质技术服务要求落地落实,我们确定了四大服务原则、三大保障举措。下面,我逐一向大家介绍。

四大服务原则包括:一是坚持公益服务原则。我局作为省政府公益事业单位,将进一步强化职能定位,主动加强与各级政府及部门的沟通联系,切实履行公益服务职责。二是坚持无偿服务原则。根据各级政府及其相关部门需求,充分发挥我局各队院专业特长,对投入一定人力、物力和技术性服务的非工程性工作提供无偿地质技术服务。三是坚持服务重大战略原则。紧紧围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新旧动能转换、乡村振兴、海洋强省建设、“三个十大”行动计划等重大工作部署开展地质服务。四是坚持科技支撑原则。积极发挥人才、技术和科研平台优势,利用已有成果资料,提供地质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应用、地质科普等服务。

三大保障举措包括:一是加强领导,分级负责。局党委高度重视这项工作,要求各单位各部门按照各自职责范围,积极了解全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对地质工作的需求,加强与省直相关部门的沟通联系,牵头做好地质技术服务工作。同时,积极与所在地政府及其相关部门保持密切联系,全面了解需求,主动对接、积极服务。二是发挥优势,规范服务。深入开展协同发展创新行动,用好“1+N”协作模式,集中优势资源,联合开展服务。建立健全服务台账,选派责任意识强、专业技术水平高的专业人员为各级政府及其相关部门提供技术服务工作。提高服务能力和技术水平,分析研判当地需求,结合各自实际,细化服务清单,创新服务方式、提高服务质量,确保服务优质高效。严肃工作纪律,杜绝干部职工以个人名义或假借单位名义提供有偿技术服务。三是加强督导,强化激励。建立健全考核激励机制,把向全省各级政府及其相关部门提供无偿地质技术服务工作纳入年度考核,对工作做得好的单位和个人给予奖励,并在年度考核中予以加分,对好的做法进行宣传推广。 

   主持人

记者提问就到这里。大家如果有其他需要采访的内容,请联系省煤田地质局政治工作处赵松刚,联系电话:51781085。

本次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更多>>
  • 省煤田地质局副局长 徐志强

    省煤田地质局副局长 徐志强

  • 总经济师 杨平

    总经济师 杨平

  • 科技与对外合作处处长 陈辉

    科技与对外合作处处长 陈辉

  • 生态环境处处长 赵民

    生态环境处处长 赵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