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深入优化环境执法方式,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情况
时间: 2022年9月2日(星期五)下午3:00
出席: 省生态环境厅执法局局长许伟 省生态环境厅执法局副局长杨令功 省生态环境厅执法局副局长刘继强
内容: 邀请省生态环境厅负责同志等介绍深入优化环境执法方式,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情况
 
文字实录 正序 | 倒序 手动刷新 自动刷新:
   王强荣

新闻界的各位朋友,女士们,先生们:

大家下午好!

欢迎参加省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会。

今天,我们邀请到省生态环境厅有关负责同志为大家介绍“优化生态环境保护方式 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有关内容,并回答记者提问。出席发布会的有省生态环境厅执法局局长许伟先生,省生态环境厅执法局副局长杨令功先生,省生态环境厅执法局副局长刘继强先生。

首先,请许伟先生介绍有关情况。 

   许伟

新闻界的朋友们:

大家好!近年来,全省生态环境系统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主动将生态环境执法工作放在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中考量,坚决扛起生态环境部门在稳经济大盘中的责任,锚定走在前、奋力开新局,主动担当作为,创新生态环境保护举措,持续优化执法方式、提升执法效能,既守牢生态环境底线,又积极惠企纾困,彰显了生态环境执法的力度和温度,2021年度荣膺全国生态环境保护执法大练兵第一。下面,我介绍一下山东“优化生态环境保护方式 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有关情况。

一、突出依法精准科学执法,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近年来,全省生态环境系统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以打赢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为主线,推动生态环境执法工作融入主战场,解决了一批影响环境质量安全的突出问题,助力全省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大幅改善,生态环境执法工作开创了新局面。

(一)强化顶层设计,打造综合执法“山东样本”。综合执法改革以来,我省积极探索创新,在执法机制、执法方式和队伍建设等方面破题谋篇、率先实践,先后谋划出台了生态环境综合执法行动方案、综合执法能力提升三年计划、综合行政执法事项目录清单等20余项“四梁八柱”制度文件,明确了生态环境综合执法新路径。理顺了省市县三级执法机构的职责定位和主责主业,统筹全省执法力量深入开展综合执法,将所有执法事项全部纳入,进一次门、查多项事。推行以企业环境信用评价为基础的差异化执法方式,紧盯重点区域、重点行业、重点时段,聚焦突出问题精准执法,实现对守信者“无事不扰”、对失信者“利剑高悬”。全省现场执法次数大幅压减,7项创新机制在全国推广,执法队伍能力建设取得历史性突破,点面结合、相互融合、上下联动、联勤联动、合力攻坚的生态环境综合执法“山东样本”在实践中不断成熟完善。

(二)聚焦重点攻坚,扎实筑牢环境安全防线。近年来,危险废物非法转移倾倒现象屡禁不止,给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和环境安全带来重大环境风险隐患;自动监测数据作为环保工作的生命线,因少数企业弄虚造假致使数据失真,既影响了执法效能,又严重扰乱了公平竞争市场环境。自2021年以来,我厅强化问题导向,联合省检察院、省公安厅开展“两打”行动,重拳打击危险废物违法犯罪和自动监测数据弄虚造假违法犯罪,已查处危险废物领域涉刑案件193起、自动监测领域涉刑案件50起,对生态环境违法犯罪形成了强力震慑。

(三)创新智慧监管,精准解决环境突出问题。我省强力推进环境执法信息化建设,打造自动监测、用电监管为主,卫星遥感、走航监测等协同配合的非现场执法体系,截至目前,全省6875家重点排污单位安装了自动监测设备、16915家污染源安装了用电监管设备并联网,联合推送问题线索24113条。在今年夏季生态环境部组织的远程监督帮扶工作中,我省借助信息化手段,已梳理排查任务线索1381个,帮助1163家企业纠正涉及VOCs等环境问题4086个,监督帮扶综合成效位居全国前列。

二、突出“执法+服务”理念,助力企业发展提质增效

执法有力度,服务有温度。近年来,我省坚持执法与服务并重,为优化营商环境推出了一揽子惠企政策,助力企业提升环境管理水平,主动落实治污主体责任,实现绿色发展,社会反响良好。

(一)建立正面清单减少现场检查。将污染治理及环境管理水平先进、连续2年以上环境信用评价为绿标、具备非现场执法条件的2735家行业标杆企业纳入正面清单管理,以开展非现场检查(自动监测、用电监管、卫星遥感、走航监测等)为主,最大限度减少对企业正常生产经营造成影响。

(二)减免处罚给予容错纠正空间。规范适用不罚免罚事项清单,截至目前,共依法减免处罚案件2186件。近日,我省还修订了新版生态环境行政处罚裁量基准,大幅降低对中小微企业的处罚金额,对首次违法、危害后果轻微且及时改正的11种违法行为不予处罚,对主动消除或者减轻违法行为危害后果等5种违法行为从轻或减轻处罚。开展“送法入企”普法宣传,发放服务手册23.1万余份。

(三)线上整改审核精简办理流程。在全国首创环境问题整改非现场执法,指导11.3万家企业上线环境执法智慧监管系统企业服务端,线上审核整改问题27286条,同步开展企业环境信用记录修复,期限由1个月压缩至3天,压减现场检查3万多次。

三、突出执法为民理念,着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

我们深入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紧盯群众“急难愁盼”,全力解决了一批人民群众反映突出的生态环境问题,极大提升了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一)创新开展举报奖励工作。全面推行“双联一聚焦”机制,畅通举报渠道,营造了“人人参与 举报有奖”的浓厚氛围。联合省公安厅建立举报奖励工作联动机制,将群众向公安机关举报的环境犯罪线索同步纳入举报奖励范畴。联合媒体设立曝光台、拍摄制作曝光片等,充分发挥媒体监督作用。聚焦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等重点工作,组织开展宣传进社区、进村庄、进企业活动,发布10起举报奖励典型案例。2021年以来,全省已发放奖励1100余万元,推动解决群众关心的环境问题1.3余万件,实现依靠人民群众打赢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的人民战争。

(二)扎实提升群众信访举报件办理质量。坚持结果导向,紧盯“四率”(及时受理率、按期办结率、办理规范率和群众满意率),定期调度督办回访,确保“问题解决、群众满意”。建立“接诉即办”机制,优化提速增效,信访举报事项办理完成时限平均压缩了6.1天,有效避免了“小事拖大”“易事拖难”。组织对“报有查无”信访举报件(群众反映有、属地查证无)开展核查,压实首办责任,群众满意度得到有效提升。

我就介绍到这里,谢谢! 

   王强荣

现在回答记者提问,提问前请先通报所在新闻机构名称。 

   中国环境报记者

近日,山东省生态环境厅修订了《山东省生态环境行政处罚裁量基准》,请问修改前后有何变化? 

   刘继强

在此次修订过程中,我们广泛征求市县生态环境部门、行业协会、律师协会、相关企业等单位和法制专家的意见建议,结合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实际,确保行政处罚更加规范。主要有以下变化:

一是降低处罚金额。在裁量计算公式中增加了修正因素,包括当事人整改情况、补救措施、配合调查情况、规模大小、违法次数等,使处罚金额更贴合具体案情。对长期守法经营、主动迅速改正违法行为并配合案件调查的排污单位,大幅降低处罚金额。经测算,适用修正裁量系数后,同一环境违法行为处罚金额较以往普遍降低40%左右,对中小微企业的处罚金额降低幅度更大。通过修订,可以最大限度地鼓励和引导企业积极改正违法行为,主动落实环保主体责任。

二是新增不予处罚情形。新增未依法填报排污登记表、未按要求提交排污许可证执行报告、未建立环境管理台账记录制度、污染物排放方式或者排放去向不符合排污许可证规定、一般工业固体废物露天堆放、罚款不足5万元但积极履行生态损害赔偿责任等6种轻微违法不予处罚情形。明确对及时纠正并且没有造成危害后果的轻微违法行为,可以依法不予处罚。

三是明确第三方机构责任。《裁量基准》明确环境影响评价机构、环境监测机构、污染治理机构以及从事环境监测设备和防治污染设施维护、运营的第三方机构,未依照法律、法规和相关技术规范的要求提供有关环境服务活动的相关责任,为查处第三方机构环境违法行为、严厉打击自动监测数据弄虚作假提供了有力支持。同时,《裁量基准》明确对多次违法、拒不改正、不配合案件调查的排污单位从重处罚,最大限度实现过罚相当。

下一步,我厅将严格执行新修订的《裁量基准》,既为守法企业发展提供更加周到的服务,也不放过一起恶意违法行为,坚决守护公平正义的法治环境。 

   中宏网记者

请问生态环境部门是如何助力企业提升环境管理水平、推动落实治污主体责任的? 

   杨令功

近年来,为突出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实现对守法企业“无事不扰”,对违法企业“利剑高悬”,2020年生态环境部探索实施生态环境监督执法正面清单,我省积极落实相关要求,推动正面清单工作制度化、常态化。

生态环境监督执法正面清单清通俗地讲,就是针对污染轻、风险低、守法意识强的企业,我们少去或者不去;针对污染重、风险高、守法意识弱的企业要多去,从而将有限的执法资源集中于主观恶意排污、违法犯罪的企业,精准发力,发挥更好的社会效益。近年来,我厅常态化落实监督执法正面清单,取得了良好成效,获得国务院大督查肯定。为更好发挥典型示范作用,提升正面清单管理质量,我们在清单落实上进行了细化完善,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实行动态调整,为企业提升生态环境保护意识树立“标杆”。对清单实行动态调整,将符合条件的企业及时纳入,鼓励将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资源要素产出高的企业,与民生保障密切相关的企业,污染物排放量小、环境风险低、吸纳就业能力强的小微企业纳入清单,将因行政处罚等不再符合纳入条件的企业及时移出。

二是实行黄牌提醒,更好发挥正面清单的正面导向作用。对清单内企业的轻微环境违法行为实行黄牌提醒,1个自然年内累积黄牌2张及以上的移出清单;移出清单企业原则上3年内不得再次纳入。对清单内企业的恶意环境违法行为依法从严从重处罚,并立即移出,不得再次纳入。 

   山东广播电视台记者

全面推行“双随机、一公开”是深化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的重要举措,请问山东省生态环境厅在这方面有哪些做法? 

   杨令功

“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是指随机抽取检查对象、随机选派执法人员,抽查情况及查处结果及时向社会公开。我厅在构建完善生态环境领域“一单两库一细则一指引”制度体系基础上,重点做好以下三方面的工作。

一是领域全覆盖。将“双随机、一公开”作为环境监管执法的基本手段和方式。对于计划性检查,全面采取随机抽查方式,避免随意监管、执法不公等问题;对于水、大气、土壤、固体废物等监管事项,相关业务科(处)室和执法机构,均采取“双随机、一公开”方式开展检查,实现检查事项全覆盖。积极会同有关省直部门探索联合监管事项,常态化开展部门联合“双随机、一公开”监管,进一次门,查多项事,有效压减现场检查频次。

二是对象精准化。在检查对象库中,按照行业类型、监管类型、信用评价结果、排污许可管理类别、正面清单、环境风险分类等要素给监管对象打上“标签”。在抽取检查任务时,通过“标签”组合实现对监管对象的精准识别、有的放矢,进一步提高抽查针对性、精准性。

三是方式差异化。综合分析企业环境守法和环境管理指标,将全省已纳入排污许可管理的29万余家排污单位划分为高、中、低三个风险等级,每家赋予一个专属环境“健康码”,分类设定抽查比例。同时,主动对接市场监管领域信用风险分类,推动实现“双信用”体系在生态环境“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方面的统筹运用。通过多维度的差异化监管,将执法监管的力量更多地放在企业环境信用评价差、排放量大、环境风险隐患高的企业上。 

   齐鲁晚报记者

山东省如何谋划生态环境综合执法新模式的? 

   许伟

综合执法改革以来,我们积极谋划综合执法新模式,强化协调联动,提升执法效能,主要体现在:

一是点面结合。执法在于督企,督察在于督政。两者协作配合,相得益彰。针对日常执法、督察工作发现的问题,及时共享信息,根据职责分工推动解决,助力污染防治攻坚。

二是相互融合。执法机构将业务部门需求打包纳入综合执法,业务部门根据结果建议,完善改进行业标准,既减少了执法检查频次,又提高了管理能力水平。

三是上下联动。针对重点任务,省级统筹、市级组织、县级配合,采取联合检查、异地互查等方式,精准开展综合执法,形成监管执法合力。

四是联勤联动。强化与公检法等部门联动,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密切衔接,常态化打击环境违法犯罪,全面提高执法能力水平。

全省生态环境系统通过合力攻坚,集中解决了一批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推动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积极助企纾困,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山东综合广播记者

我们了解到,自今年5月份生态环境部启动夏季监督帮扶工作以来,山东省也采取了一系列有力举措,推动环境空气质量持续改善,请介绍下具体情况? 

   杨令功

监督帮扶工作是深入打好蓝天保卫战的重要举措。截至目前,生态环境部已开展7轮次监督帮扶,我省综合成效位居全国前列。通过监督帮扶,及时解决了一批突出涉气环境问题,有力促进环境空气质量持续改善。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

一是掐尖削峰精准防治。在全国创新实施大气污染高值区管理机制,采用“锁定高值区域—组分解析溯源—定向精准施策”的工作模式,对污染高值区实施掐尖削峰精准防治,实现对污染源的远程监督和闭环管理。潍坊、济宁等市加强高值区精准帮扶,1-8月份空气质量综合指数、PM2.5平均浓度等指标均同比改善。

二是科技支撑提升效能。开辟线上线下“两个战场”,线上运用互联网、大数据等现代科技手段,融合卫星遥感、自动监控、走航车等多源监管数据,精准识别问题线索;线下运用FID(便携式火焰离子化检测仪)、PID(便携式光离子化检测仪)、红外热成像仪等执法监测装备,实施机动式、点穴式执法,着重发现典型问题和突出短板。截至目前,我们已梳理排查任务线索1381个,帮助1163家企业解决涉及VOCs等环境问题4086个。

三是高效服务助力发展。开展“送法律、送技术、送服务”活动,针对企业在环境管理、污染防治、设施运行等方面的疑问,现场答疑解惑,将环保法律法规、易发多发环境问题讲清讲透;邀请行业专家对企业从原辅材料、生产工艺、治污措施等各个环节进行“体检式”技术指导,为企业提供合理化建议,促进企业高质量发展。 

   新黄河记者

请介绍一下山东省是如何发挥信息化优势,规范执法行为,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 

   刘继强

近年来,我省将执法信息化作为优化执法方式、提高执法效能的主要手段,建设了全国领先的生态环境综合执法智慧监管系统,实行大数据“智慧监管”+问题整改“云端审核”模式,不断提高服务企业发展水平,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

一是全国首创环境问题整改非现场执法新模式。开发智慧监管系统企业服务端,全省11.3万家企业上线使用,环境问题整改由现场核查调整为线上审核、整改审核期由原来1个月左右压缩至3天、审核通过后同步修复信用记录,实现了“让信息多跑路,企业少跑腿”,在提升环境监管质效、大幅压减现场执法频次的同时,简化了企业办事程序,得到企业一致好评。

二是实现执法全过程规范运行。推行执法全流程、全要素信息化,现场执法、行政处罚、跟踪整改、稽查评估等执法全过程系统办理,执法全程留痕、可回溯管理。打造标准化执法模板,全省统一采用表单式现场执法模式,同时设置廉洁执法告知功能,执法全过程接受企业监督,实现现场执法行为规范、检查内容科学、评判标准统一。

三是打造信息化惠企服务新平台。开设线上服务“云学堂”,针对企业急需的法律法规、执法标准等内容,设置环境专题服务平台,集合环境执法领域专家录制通俗易懂的讲解视频,以案说法,打造“指尖上的便企服务”,变“人找政策”为“政策找人”,栏目点击量已达14.5万次,取得良好的社会反响。

下一步,我厅将深入推进执法信息化建设应用,确保执法行为全方位规范,完善环境执法企业服务端,帮助企业提升守法经营能力,力争2022年非现场执法比例提升10%以上。 

   王强荣

记者提问就到这里。大家如有其他需要采访的内容,请联系省生态环境保护宣教中心鞠琳,联系电话:51798804。

本次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更多>>
  • 省生态环境厅执法局局长 许伟

    省生态环境厅执法局局长 许伟

  • 省生态环境厅执法局副局长 杨令功

    省生态环境厅执法局副局长 杨令功

  • 省生态环境厅执法局副局长 刘继强

    省生态环境厅执法局副局长 刘继强

  • 新闻发布会现场

    新闻发布会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