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山东“链长制”推进情况
时间: 2022年6月14日(星期二)下午3:00
出席: 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党组书记、厅长张海波 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副厅长、新闻发言人安文建 省科技厅副厅长梁恺龙 省国资委副主任王绪超
内容: 邀请省工业和信息化厅负责同志等介绍山东“链长制”推进情况
 
文字实录 正序 | 倒序 手动刷新 自动刷新:
   李康

新闻界的各位朋友们,女士们、先生们:

大家下午好,欢迎参加省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会。今天,我们举行 “创新引领走在前 聚力实现新突破”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第十四场,邀请到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党组书记、厅长张海波先生,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副厅长、新闻发言人安文建先生,省科技厅副厅长梁恺龙先生,省国资委副主任王绪超先生,共同为大家介绍山东“链长制”推进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首先,请张海波先生介绍有关情况。 

   张海波

尊敬的各位记者朋友:

大家下午好!

很高兴联合省科技厅、省国资委一起召开这次新闻发布会,向大家介绍“链长制”工作推进情况。首先,我代表省工信厅,向各位记者朋友长期以来对山东工业和信息化发展给予的关心支持,表示衷心感谢!

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基础。山东是工业大省,产业门类全、规模总量大,对稳定全省经济大盘具有重要的“压舱石”作用,这既是支撑我们夺取疫情防控与经济社会发展“双胜利”的重要底气,也是我们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取得突破、塑成优势的根基所在。但近几年,受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的叠加冲击,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的分工格局、运行逻辑、规则体系发生深刻变革,各国纷纷通过加强资源整合和“保护性措施”减少对外依赖,产业链供应链呈现“本地化、区域化、分散化”趋势,产业链发展面临的不稳定、不确定性因素明显增多。

省委、省政府对这个问题见事早、研判准,要求我们全面加强产业链供应链建设工作,加快提升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为把这项工作做细做实做出成效,我们从建章立制、系统谋划、协同推进、联系服务等四个方面入手,初步探索出具有山东特色的“链长制”推进路子。具体来讲,主要抓了以下工作:

一是切实抓好建章立制,加快构建强有力的推进模式。一项新制度的实施,源头在产业需要,重点在顶层设计。去年年初,按照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我们启动了“链长制”工作的研究探索,广泛听取省有关部门、市县工信部门、行业协会和广大企业的意见,省科技厅、省国资委等部门提出了很多精准的政策措施。经过反复几轮的调研论证和修改完善,“链长制”工作方案逐步清晰,各项制度设计日渐成熟。去年4月,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建立制造业重点产业链链长制工作推进机制的通知》(鲁政办字〔2021〕36号),配套建立“链主”企业牵头主导、产业链联盟合作、产学研协同推进、要素保障服务等四大机制。今年以来,为进一步推动“链长制”工作走深走实,我们启动实施标志性产业链突破工程,提请省领导挂帅担任11条标志性产业链的“链长”。最近,我们又进一步细化实化了“链长制”运行的30条具体措施,经省委、省政府领导同意后已经印发实施。近段时间,李干杰书记、周乃翔省长等省领导陆续通过召开会议、听取汇报、调阅材料、实地调研等形式,切实加强对产业链建设的指导和推进,聚焦关键技术产品供应、创新联合体组建、重大补链延链项目落地等方面,协调解决产业链发展中的具体问题,“链长制”工作取得了新的重要进展和成效。

二是切实抓好系统谋划,着力突破产业链短板和弱项。底数清才能方向明,方向明才能措施准。去年以来,我们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等9大产业领域的43条产业链,特别是今年优化整合的11条标志性产业链,精准绘制覆盖产业链上下游关键环节的“1张图谱”,深入梳理领航龙头企业、重点配套企业、主要特色优势、急需突破短板、协同攻关技术、区域布局优化、重点建设项目、双招双引对象、可对接外部资源等“N张清单”,共确定“链主”企业112家、核心配套企业709家,基本理清了重点产业链的“四梁八柱”,明确了固根基、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的主攻方向。比如,我们把塑强优质企业作为落实“N张清单”的关键抓手,去年以来,新培育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167家,推动221家企业升级为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这些企业主要分布在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高端化工等7条产业链,近七成处于产业链关键位置。再比如,我们切实加强产业链上下游的整合配套,先后组织开展了5场融链固链专场对接活动,推动112家“专精特新”企业与相关“链主”企业新达成合作事项187项,产业链供应链的韧性进一步增强。

三是切实抓好协同推进,积极凝聚跨部门跨层级合力。群策群力、协同推动是确保“链长制”取得实效的重要保障。在关键技术创新方面,我们联合省教育厅、省科技厅等有关部门建立产学研融合工作机制,促进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有效对接。截至目前,已联合梳理关键核心技术(产品)攻关需求269项、高端人才需求254人、高校高职毕业生需求1.6万余人。其中,50多项技术(产品)已列入省重大科技创新工程项目指南,采取竞争立项、定向委托、组阁揭榜等方式重点突破。在重点项目建设方面,我们联合市县工信部门,按照“四个一批”的原则,一体化策划产业链重点项目451个,计划总投资6552.5亿元。其中,已完工投产项目119项,完成投资837.7亿元;落地建设阶段项目273项,完成投资1199.4亿元;前期谋划阶段项目59项,计划投资1115.2亿元。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链为例,我们联合有关市,积极推动建设济南比亚迪高功率半导体、德州有研大尺寸硅片、青岛富士康高端封测等一系列集成电路重大项目,以及青岛京东方显示模组等新型显示项目。在这些项目的支撑下,我省“缺芯少屏”现象逐步缓解,产业链延链补链成效明显。1-4月,全省信息技术产业实现营业收入3642.6亿元,同比增长17.5%,其中,电子制造业增长17.6%,软件业增长17.5%,大数据产业增长20%以上,特别是集成电路产量增长22%,高于全国27.4个百分点。

四是切实抓好联系服务,努力打造最好最优发展环境。去年以来,我们积极应对国内疫情反复、国际局势不稳等不利因素影响,统筹抓好稳定工业经济大盘和产业链供应链畅通,一方面,全面助力企业抗击疫情、恢复生产,通过建立工业运行联系服务机制,成立了8个联系服务组,指导帮助企业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对生产经营的影响。5月12日,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复工率达到100%。另一方面,对重点产业链“链主”企业进行“一线办公”,千方百计补齐产业链断点,打通供应链堵点,解决资金链难点。截至目前,共有1258家企业纳入省级以上重点产业链供应链“白名单”(国家级147家,省级1111家),累计帮助解决企业产业链供应链难题2610个。以高端装备产业链为例,4月初,受疫情防控等因素影响,重汽集团107辆重卡在连云港宋庄高速口停滞,无法送至连云港,面临亏仓费、客户索赔费近千万元损失。接到企业诉求后,我们迅即与江苏省工信厅、连云港市工信局进行沟通联系,第二天问题就得到解决,保障了公司产品按期交付。

省第十二党代会报告明确提出,要实施标志性产业链突破工程,深入推进“链长制”,精准延链补链强链,促进产业链上下游更加紧密配套,为下一步工作指明了方向。我们将深入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以全面落实标志性产业链“链长制”运行30条措施为抓手,狠抓政策倾斜、要素支撑、项目推进和精准服务,着力打造“链主”和“专精特新”企业强链补链共同体,切实增强“链主型”企业影响力和带动力,牵引上下游企业建链、补链、延链、强链,不断提升我省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和竞争力。

谢谢大家。 

   李康

现在回答记者提问,提问前请先通报所在新闻机构名称。 

   中宏网记者

产业生态创新2022年行动计划中,提出了要实施标志性产业链突破工程,请问下一步将重点从哪些方面推动突破? 

   安文建

作为承担“加强产业生态创新”任务的牵头部门,我们按照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研究制定了加强产业生态创新17项重点任务。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提升目标、细化举措、压实责任,有效增强产业链完整性、创新链自主性、供应链稳定性、产业集群协同性,加快打造系统完备、互联共生、创新活跃、安全稳定的产业生态。

一是构建更加完整的产业链。密切跨地区、跨层级、跨部门的协同协作,进一步细化完善“1个图谱、N张清单”,研判产业链运行态势,找准缺失和薄弱环节,协商推进企业发展、技术创新、项目建设、衔接配套、双招双引、重大活动等重点工作,加快提升标志性产业链韧性和优势,塑造一批战略性全局性产业链。

二是做强更加自主的创新链。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深入实施“万项技改”,加快推动“万企转型”,动态抓好重点技改项目的入库管理和推进实施,推动产业链全方位、全角度、全链条改造升级。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针对标志性产业链梳理一批关键核心和重大技术,支持“链主”企业、配套企业、研发机构等组建协同创新联合体,高标准建设制造业创新中心、工业设计中心等创新平台载体,加快推动产业链“卡脖子”关键技术攻坚突破。实施企业家素质提升行动,加大企业家培训力度,强化典型宣传推广,增强企业家荣誉感、获得感和社会影响力。打造高技能人才队伍,搭建一批公共实训基地交流合作平台,大力培养满足产业和企业发展需要的高技能人才。

三是打造更加稳定的供应链。实施断链断供替代行动,定期梳理断链断供风险清单,推动龙头企业建立同准备份、降准备份机制,形成必要的产业备份系统。有计划、有步骤地推动国产化替代,对省内已经取得研发突破、具备生产能力、处在市场推广期的高端装备、新材料、医疗器械等产品,通过政府采购、保险补偿、示范推广等手段,促进国产产品推广应用。提升产业“双循环”能力,深入开展“山东制造·网行天下”行动,通过“流量券”方式,引导骨干企业借助专业平台开展“云采销”;组织参加重大经贸、重大展会活动,进一步打响“好品山东”品牌,深层次嵌入全球产业链供应链。

四是培育更加协同的产业集群。实施产业集群培优培强工程,按照区域相邻、优势突出、组织有力等原则,加快推动产业集群规模化发展,不断培育一批先进制造业集群和县域特色产业集群。积极打造产业集群品牌,鼓励产业集群制定区域品牌发展规划,开展区域品牌策划与设计。依托“好品山东”品牌运营体系、标准认定体系和宣传推广体系,支持打造一批特色鲜明、竞争力强、市场信誉好的产业名县名镇。在规模较大的产业集群中,打造一批研发设计、检验检测、共享制造、物流电商、人才实训等公共服务平台,进一步集聚优质服务资源,扩大公共服务覆盖面和受益面。 

   中新社记者

据了解,一批省属企业入选成为我省标志性产业链“链主”企业,请问省国资委将如何推动省属企业更好发挥“链主”作用,带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协同发展? 

   王绪超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央企业等国有企业要勇挑重担、敢打头阵,勇当原创技术的“策源地”、现代产业链的“链长”。近年来,省国资委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坚决落实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牢记“国之大者”,强化使命担当,推动省属企业做强做优做大,打造了一批“链主”企业,发挥了国有企业的龙头引领作用。

目前,浪潮集团、潍柴动力、山东钢铁、华鲁恒升等13户省属企业在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先进材料、高端化工等11条标志性产业链中担任“链主”企业。下一步,省国资委将按照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研究出台《关于支持我省标志性产业链中的省属“链主”企业加快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主动与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等主管部门对接,建立“一对一”联络服务省属“链主”企业机制,进一步促进企业高质量发展,增强行业集聚效应,更好发挥“链主”作用。

一是增强省属“链主”企业核心实力。支持省属“链主”企业发挥技术、资本、品牌优势,强化战略资源整合,加强产业链上下游并购重组,增强产业链关键环节控制力。引导省属企业围绕强链补链延链需求,加速引育一批懂技术、会管理、敢创新的高层次人才,储备实施一批重大项目。通过重组整合等方式,加快培育在国内外有较强影响力、集成力、带动力的新领航企业。

二是发挥省属“链主”企业引领带动作用。引导省属“链主”企业积极开放产业链、供应链资源,加快推动产业链改造提升,提升供应链管理水平。支持省属企业积极参与产业联盟组建,加大与上下游中小企业合作力度,通过精准招引,构建紧密配套、协同发展的优良产业生态。

三是保障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组织省属“链主”企业梳理产业链供应链,形成断链断供风险清单,做好关键产品和原材料备品备件储备。积极参与“专精特新”企业融链固链行动,培育产业链供应链伙伴关系,更好推动上下游环节“串珠成链”。

四是推动产业链创新链金融链“三链”融合。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推动省属企业聚焦关键仪器设备等领域,建立年度技术攻关项目库,持续加大研发投入,突破产业发展瓶颈,打造一批原创技术“策源地”。健全金融链完善支撑体系,提升省属“链主”企业价值创造能力,全面打通金融服务生态链,服务产业链上下游企业。 

   山东广播电视台记者

“链长制”工作中提到,要打造“链主”和“专精特新”企业强链补链共同体,推动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请问省工信厅在这方面有哪些具体的措施? 

   安文建

“专精特新”企业是细分市场的“单项冠军”和“配套专家”,处于产业链的关键环节,在推动强链补链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我省3424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普遍在各自领域掌握“独门绝技”,72.4%的属于省新旧动能转换“十强”重点产业领域,47.2%的拥有关键领域“补短板”技术或产品。这些“专精特新”企业分布在产业链各个领域,是强链补链的主力军,对于提高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稳定性具有重要作用。

为促进产业链上下游、大中小企业更好的衔接配套,我们采取政府指导、平台承办、双向互动的模式,谋划启动重点企业“卡位入链”行动,精心选择带动能力强的“链主”企业、服务能力强的公共服务平台与合作意愿强的“专精特新”企业,融合上下游供需、技术、金融等各类要素资源,组织对标提升、路演推介、座谈沙龙等形式多样的现场活动,进一步强化产业链上下游的对接合作。为更好提升“卡位入链”效果,我们还配套开展了链主企业行、标杆企业行、产业集群行、高校院所行、融资机构行的“五行”专项活动。其中,链主企业行,主要是组织有意向合作的产业链“专精特新”企业到“链主”企业现场参观学习、路演推介、洽谈对接;标杆企业行,主要是采取现场看、标杆讲、企业问、专家评的方式,组织“专精特新”企业开展对标提升;产业集群行,主要是组织“专精特新”企业走进集群,促进企业与集群互融共赢;高校院所行,主要是梳理省内外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创新成果,推送给“专精特新”企业和“链主”企业进行转移转化;融资机构行,主要是对接“专精特新”企业资金需求,开展特色金融服务,帮助企业解决融资难题。

比如,在“链主企业行”方面,去年以来,已先后围绕轨道交通装备、高端化工、新一代信息技术、纺织服装等产业链,依托中车四方股份、万华化学、歌尔股份、京博石化、鲁泰纺织等“链主”企业,先后举办5场专项对接,125家“专精特新”企业参加,其中112家企业与“链主”企业达成合作事项187项,85%的事项为初次接触并达成合作,有效推动解决产业链上下游大中小企业配套难、技术“卡脖子”、科技成果转化难、解决企业融资难等问题。这一做法被国务院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推广,中央电视台进行跟踪报道,产生了很好的效果。再比如,在“融资机构行”方面,通过邀请商业银行、基金公司等各类金融机构参加产业链融链固链对接活动,有效搭建起政银企合作的桥梁,帮助28家企业争取到15.2亿元的银行授信,有效解决了产业链上“专精特新”企业的融资需求。

近期,工信部等11部委联合印发《关于开展“携手行动”促进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2022-2025年)的通知》,为推动企业协同创新提供了精准有效的政策“工具箱”。下一步,我们将全面落实好国家通知要求,通过强化部门联动、上下推动、市场带动,促进创新链、产业链、供应链、数据链、资金链、服务链、人才链全面融通。继续办好产业链融链固链对接活动,年内要实现对11条标志性产业链的全覆盖,争取推动200家以上“专精特新”企业与“链主”企业建立起紧密合作关系,带动各市开展50场左右专场活动,全省“专精特新”企业参与率超过50%,更好推动大中小企业共同提升、协同发展。 

   齐鲁晚报记者

科技创新是产业链强链补链的关键。能否具体讲讲,围绕开展产业链“卡脖子”技术攻关,增强产业链自主可控能力,今年将开展哪些工作? 

   梁恺龙

刚刚闭幕的省第十二次党代会对今后五年的工作做出了全面部署,提出要紧紧围绕“走在前、开新局”,着力抓好十二个方面重点工作。下一步我们将深入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加快推动科技自立自强,强化科技攻关项目、平台、人才、资金一体化配置,着力突破产业链“卡脖子”环节,促进创新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全面提升对产业链发展的引领和支撑能力。

一、聚焦重点产业链“卡脖子”环节,组织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一是支持基础性原创性技术研发。实施基础研究十年行动计划,不断加大省自然科学基金投入,围绕重点产业链储备一批前瞻性原创技术。二是强化重大关键技术攻关。紧扣重点产业链发展中的难点堵点问题,梳理关键核心技术动态攻关清单,通过重大科技创新工程、农业良种工程等科技计划实施,尽快取得一批填补产业链断点的重大创新成果。三是组织实施科技示范工程。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海洋经济等重点产业链,实施新一批“技术攻关+产业化应用”重大科技示范工程,推动新技术大规模应用和产业迭代升级。

二、汇聚产业链高端创新资源,构筑高能级创新平台。围绕重点产业链、特别是标志性产业链技术需求,加快构建“1313”四级实验室体系,新布局30家省技术创新中心、3—5家省级创新创业共同体,打造产业链上从基础研究、技术创新、成果孵化到区域示范的全链条创新平台体系。继续高标准推动中科院济南科创城、海洋大科学研究中心、山东高等技术研究院、山东能源研究院等建设并发挥作用,持续产出重大科研成果,解决产业发展难题。

三、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全面提升产业链创新活力。一是支持“链主型”企业牵头组建体系化、任务型创新联合体,以关键技术突破和产业链条延伸为重点开展攻关,加快产业链自主创新步伐。二是不断壮大科技企业队伍,力争今年科技型中小企业入库数量突破3万家,高新技术企业达到2.3万家。三是实施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能力提升工程,支持重点产业链上下游配套中小企业与高校院所开展产学研协同创新。四是强化科技成果转化贷款风险补偿、科技保险等金融服务,落实好研发投入税前加计扣除等相关税收优惠政策,降低企业研发成本,提升自主研发积极性。

四、营造良好创新环境,激发产业链创新人才活力。一是构建并不断完善以创新能力、质量、实效、贡献为导向的评价机制,在基础研究、软科学等科研项目中全面推行经费包干制,赋予人才更大科研自主权,确保科研人员潜心开展研究。二是大力集聚产业急需的战略科学家、顶尖人才,同时发现和培养更多的高层次复合型人才,加快形成战略科学家成长梯队。三是完善人才领衔产业链重大科技攻关任务机制,支持科技领军人才跨部门、跨地区、跨行业、跨体制调集资源组建攻坚团队,围绕产业链重点技术开展攻关。四是设立科学技术青年奖,持续组织海外优青项目,鼓励更多青年人才在产业一线科技创新中挑大梁、当主角。

再次感谢您对科技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山东综合广播记者

刚才张厅长提到了优选11条标志性产业链,请问优选的范围及主要依据是什么? 

   张海波

今年以来,我们按照省委、省政府对深入实施“链长制”的部署要求,进一步健全完善和提级推进产业链“链长制”工作机制,在去年确定的43条重点产业链的基础上,优选整合了11条标志性产业链,分别由省领导牵头担任“链长”,统筹指导产业链建设全局性工作。其中,11条标志性产业链分别是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先进材料、高端化工、医药、工程机械、轻工、船舶和海工装备、新能源装备、纺织服装、农机装备。之所以选择这11条产业链,主要把握了“国家有需要、市场有前景、山东有基础”三项原则。

坚持国家有需要的原则。国家的需要就是我们的使命。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的交织叠加,进一步暴露出我国产业链供应链存在的风险隐患。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提出,从符合未来产业变革方向的整机产品入手,打造战略性全局性产业链,重点推动集成电路、航空航天、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机器人、先进轨道交通装备、先进电力装备、工程机械、高端数控机床、医药及医疗设备等产业创新发展,巩固提升高铁、电力装备、新能源、船舶等领域全产业链竞争力。我们将这些重点领域全部纳入11条标志性产业链中,集中力量攻坚突破,加快实现做精做强,努力培育一批具有全国乃至全球影响力的产业链。

坚持市场有前景的原则。市场需求就是产业发展的风向标。新一代信息技术中的集成电路、高端装备中的节能环保装备、先进材料中的高性能纤维及复合材料、新能源装备中的风电和核电装备等细分领域,虽然目前规模还不算大、竞争力还不算强,但是随着时间的发展,在未来一定时期内这些产业将会拥有广阔的发展空间,达到较快的发展速度,产生可观的经济效益。以核电装备为例,全国在运核电机组52台,在建核电机组19台,这些在运和在建项目对核电装备的需求强劲。目前,我省共有山东核电设备公司、台海玛努尔、美核电气等12家核安全设备制造许可证持证企业,产业链覆盖钢制安全壳、仪控系统、压力容器、核级线缆、泵阀等19类设备、40余种产品。未来随着核电发展步伐的加快,我省核电装备产业的发展前景非常广阔。

坚持山东有基础的原则。现有基础是产业链攀升的根基。在全国发展大局中找准定位、发挥优势,是做大做强区域产业链的重要前提。我们立足山东工业实际,把农业机械、轻工、纺织服装等在全国已经形成一定优势的传统板块,也列入了标志性产业链推进范围。以农机装备产业链为例,我省目前拥有农机制造企业2000余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约450家,拥有全国最大的农机装备制造企业潍柴雷沃重工以及五征、时风、金大丰、国丰机械等一批优势特色企业,产品涵盖种植业、畜牧业、林果业、渔业、农产品加工、农用运输、可再生能源利用机械等7大门类3500多个品种,提供“耕、种、管、收、储、运”全环节机械化解决方案。这么扎实的产业基础,这么齐全的产品链,是山东做大做强农机产业链的底气所在。下一步,我们将聚焦这些特色优势产业链,加快提升发展质效,着力筑牢产业基础,努力为全国产业链建设多作贡献。 

   李康

记者提问就到这里。大家如有其他需要采访的内容,请联系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办公室曹萌,联系电话:51782527。

本次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更多>>
  • 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党组书记、厅长 张海波

    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党组书记、厅长 张海波

  • 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副厅长、新闻发言人 安文建

    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副厅长、新闻发言人 安文建

  • 省科技厅副厅长 梁恺龙

    省科技厅副厅长 梁恺龙

  • 省国资委副主任 王绪超

    省国资委副主任 王绪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