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2021年全省经济社会运行情况
时间: 2022年1月19日(星期三)下午3:30
出席: 省政府副秘书长、省政府新闻发言人崔建海 省发展改革委副主任、新闻发言人王栋 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副厅长、新闻发言人安文建 省商务厅副厅长、新闻发言人崔洪光 省统计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陆万明
内容: 邀请省政府新闻发言人和省发展改革委、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商务厅、省统计局负责同志介绍2021年全省经济社会运行情况
 
文字实录 正序 | 倒序 手动刷新 自动刷新:
   张桂林

新闻界的各位朋友,女士们、先生们:

大家下午好!

欢迎参加省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会。

今天,我们邀请省政府副秘书长、省政府新闻发言人崔建海先生,省发展改革委副主任、新闻发言人王栋先生,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副厅长、新闻发言人安文建先生,省商务厅副厅长、新闻发言人崔洪光先生,省统计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陆万明先生,介绍山东省2021年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首先,请崔建海先生介绍有关情况。 

   崔建海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是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起步之年和“十四五”开局之年。习近平总书记再次亲临山东视察,作出“三个走在前”重要指示要求,为我们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科学指引,注入了强大动力。一年来,全省上下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锚定“走在前列、全面开创”“三个走在前”总遵循、总定位、总航标,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主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落实“六个一”发展思路、“六个更加注重”策略方法、“十二个着力”重点任务,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实现“十四五”良好开局。

根据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结果,2021年全年我省生产总值为83095.90亿元,比上年增长8.3%,两年平均增长5.9%。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为6029.03亿元,比上年增长7.5%,两年平均增长5.1%;第二产业增加值为33187.16亿元,比上年增长7.2%,两年平均增长5.2%;第三产业增加值为43879.71亿元,比上年增长9.2%,两年平均增长6.5%。

一、坚决扛牢农业大省责任,农业生产稳步向好 

坚持季季接续、茬茬压紧、环环紧扣,着力推动各类农产品稳定增产,全年粮食播种面积、单产、总产实现“三增”,全年粮食总产量5500.7万吨,较上年增加53.9万吨,增长1.0%。蔬果肉蛋奶等重要农产品供给保障有力。蔬菜总产量8801.1万吨,稳居全国首位。猪牛羊禽肉产量815.1万吨,增长12.9%。

二、突出智数赋能增效,工业加速高端迈进

强化创新驱动和数字赋能,加速完善“链长制”工作机制,产业链供应链韧性有效增强。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9.6%,两年平均增长7.3%。分三大门类看,采矿业增加值下降0.1%,制造业增长10.1%,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增长11.7%。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8.5%,两年平均增长14.1%。分经济类型看,国有控股企业增加值增长5.7%;股份制企业增长10.6%,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增长5.2%;私营企业增长11.7%。企业盈利水平较高。1-11月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利润总额5146.6亿元,增长36.3%,两年平均增长24.2%。

三、紧盯产业深度融合,高端服务业蓬勃壮大

加力提速培育高端生产性服务业,产业融合程度更深,高端迈进能级更高、发展支撑效能更足。全年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59.5%。1-11月,规模以上服务业实现营业收入10323.8亿元,比上年增长26.3%,两年平均增长13.8%。从行业看,32个大类行业中,有30个实现营业收入增长,增长面为93.8%。1-11月,高技术服务业保持较快增长,实现营业收入同比增长20.7%,两年平均增长16.1%。其中,电子商务服务、科技成果转化服务、研发与设计服务、专业技术服务等行业营业收入均保持高速增长。

四、着力消费扩容提质,升级类商品增势强劲

紧盯扩大内需战略基点,持续提升全省需求链的扩张力、附着力和联动力,为内需潜力加速释放增加新的、更加强大的动力。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3714.5亿元,比上年增长15.3%,两年平均增长7.4%。按消费类型分,餐饮收入3828.2亿元,增长22.4%;商品零售29886.3亿元,增长14.4%。升级类商品旺销,限额以上体育娱乐用品类、通讯器材类和新能源汽车零售额分别增长61.5%、54.3%和92.0%。全省网上零售额5409.1亿元,比上年增长17.8%;其中,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4763.3亿元,增长16.5%。直播电商、社区电商等消费新业态逐步成长为消费新增长点。

五、注重投资精准高效,制造业投资快速增长

聚焦聚力抓项目、稳投资,稳步推进制造业投资增量提质,全面塑强动能转换底板,持续提升转型发展后劲。全年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增长6.0%;两年平均增长4.8%。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比上年下降14.9%,第二产业投资增长9.7%,第三产业投资增长5.0%。分领域看,制造业投资增长13.1%,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3.9%。商品房销售面积增长7.5%;商品房销售额增长9.9%。民间投资增长8.2%,占全部投资的比重为65.2%。高技术产业投资增长10.0%,快于全部投资4.0个百分点。卫生、教育等社会领域投资实现两位数增长。

六、加快服务融入新发展格局,进出口保持高速增长

积极应对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冲击影响,深化国际产业链供应链合作,全力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推动出口增量、进口提质。全年货物进出口总额29304.1亿元,比上年增长32.4%,两年平均增长19.6%。其中,出口17582.7亿元,比上年增长34.8%;进口11721.4亿元,增长29.0%。全年机电产品出口增长35.8%,占出口总额的43.1%。外贸市场份额更加多元,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9376.0亿元,增长40.8%,占进出口总额的比重为32.0%。加快跨境电商综试区建设,全省跨境电商进出口、市场采购贸易出口实现“双过千亿元”,为外贸增长注入新动能。

七、市场供给保障充足,居民消费价格温和上涨 

加快落实市场保供稳价政策,统筹做好重要民生商品生产调运,全力保障民生需求,市场供需基本平衡,物价总体水平稳定。全年居民消费价格(CPI)比上年上涨1.2%。12月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1.5%,涨幅比上月回落1.1个百分点,环比下降0.2%。全年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比上年上涨10.3%,12月份同比上涨11.6%,涨幅比上月回落3.8个百分点,环比下降1.6%。全年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上涨9.5%,12月份同比上涨11.4%,环比下降0.8%。

八、坚定不移稳就业促增收,民生福祉有效增强

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兜牢兜实民生底线,就业形势总体稳定,居民收入稳步增加,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提升。全年城镇新增就业124.2万人,超额完成年度110万人的目标任务。城镇登记失业率2.94%,比上年下降0.16个百分点。全省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5705元,比上年增长8.6%,两年平均增长6.3%。按常住地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7066元,增长7.6%;农村居民20794元,比上年增长10.9%。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为2.26,比上年缩小0.07。全省居民人均消费支出22821元,比上年增长9.0%,两年平均增长5.7%。

总的看,2021年全省经济发展的结构、质量、动力、活力等都发生了趋势性、关键性变化,经济发展稳中向好、进中提质态势更加稳固,高质量发展之路越走越轻、越走越快、越走越实。下一步,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山东工作的重要指示要求,锚定“走在前列、全面开创”“三个走在前”总遵循、总定位、总航标,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主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推动高质量发展,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坚定不移抓好既有工作部署,聚焦聚力“六个一”发展思路、“六个更加注重”策略方法、“十二个着力”重点任务,继续做好“六稳”“六保”工作,持续改善民生,稳定宏观经济,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保持社会大局稳定,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张桂林

现在回答记者提问,提问前请先通报所在的新闻机构名称。 

   人民日报社山东分社记者

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从刚才发布的数据看,全省经济呈现稳中向好、进中提质的良好态势,全年GDP增长8.3%,超过全国平均水平,较好的完成了预期目标,请您综合分析一下全省经济运行呈现哪些亮点? 

   陆万明

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也是我国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具有特殊重要性的一年。一年来,全省上下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科学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着力强化“六稳”“六保”各项工作,全省经济高质量发展成色更足,可持续发展韧性更强,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路径更宽。整体经济运行呈现“五个新”的特征。

一是经济实力跃上新台阶。2021年我省抢抓发展机遇,充分发挥产业基础厚实、产业门类齐全优势,供需两端协同发力,三次产业齐头并进,综合实力明显增强,山东家底越来越厚。全年地区生产总值突破8万亿元,达到8.3万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突破7千亿元,达到7284.5亿元;粮食总产超过1100亿斤,连续8年稳定在千亿斤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突破3万亿元。

二是发展动能实现新跨越。聚焦新旧动能转换,强力推动从“初见成效”向“取得突破”迈进,新生优势加速凝聚,传统优势夯实塑强,山东发展动力越来越强。聚焦传统动能改造升级,高端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占装备工业比重达46.4%,高端化工增加值占高耗能行业比重达28.1%,比上年均有不同程度提高。聚焦新兴动能培育,“四新”经济投资占全部投资比重提升至51.2%,聚焦新消费模式拓展,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达到14.1%。

三是发展质量取得新提升。聚焦高质量发展,加快畅通经济循环,奋力推进经济转型、发展转轨、生态转化,山东高质量发展成色越来越足。产业结构持续优化,服务业主引擎作用进一步凸显,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到59.5%。财政收入质量提升,税收收入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比重达75.2%,为近年来最好水平。绿色低碳扎实推进,全年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容量占比持续提升,万元GDP能耗持续下降。

四是改革开放释放新活力。科学精准实施宏观调控,着力增强政策有效供给,市场主体活力进一步激发,山东发展潜力越来越大。市场主体规模大幅增加,年末突破1300万户。深化放管服改革,全省营商环境持续优化,整体水平处于全国第一方阵。主动服务融入“双循环”新发展格局,高质量推进“双招双引”,对外贸易质效双升,全年全省进出口、出口和进口增速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五是民生保障得到新加强。始终坚持民生优先,聚焦群众“急难愁盼”,扎实推进惠民实事,千方百计稳就业、提收入、惠民生,人民群众获得感明显增强,山东共同富裕道路越来越宽。全年城镇新增就业124.2万人,超额完成全年110万人的目标任务;调查失业率控制在年度目标5.5%以内;全省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6%,城乡居民收入倍差连续多年保持缩小态势;民生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比重达到79.0%。

一年来,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实现了量的跃升、质的突破、稳的延续,得益于全省上下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山东工作的重要指示要求,加快经济结构“凤凰涅槃、浴火重生”,推动经济转型爬坡过坎、滚石上山,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均衡性、协调性、持续性明显增强,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更足、势头更强、成色更好。新的一年,全省上下应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确保经济运行实现质的稳步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新黄河记者

2021年,山东经济实现“稳中向好、进中提质”,交出了一份高质量答卷,请问主要是哪些方面支撑了我省取得这样的好成绩? 

   王栋

2021年,全省主要经济指标好于全国、好于预期,圆满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特别是,这份成绩单,是在2020年较高基数的前提下取得的,对于一个经济大省来说,是十分不容易的。去年以来,省委、省政府坚持供需两端协同发力,加快“六稳”“六保”落地,推动高质量发展,有力促进了全省经济量的稳定增长和质的有效提升。

一方面,生产供给持续优化。一是农业稳定发展。第一产业增加值稳居全国第1位;粮食产量再创新高、总产首次突破1100亿斤,连续8年在千亿斤以上;现代农业加快发展,新创建国家级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8个、现代农业产业园3个。二是工业结构优化。装备制造业、高技术制造业等体现工业高质量发展方向的行业实现快速增长,增加值分别增长10.5%和18.5%,工业机器人、传感器、光电子器件等新产品产量分别增长38.7%、22.7%和73.1%。建设省级工业互联网平台115个,“上云用云”企业超过35万家。前11个月,规模以上工业营业收入、利润总额分别增长19%和36.3%。三是服务业增势良好。服务业效益明显增强,前11个月,规模以上服务业营业收入、利润总额分别增长26.3%和21.4%。服务业增加值增长9.2%,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52.8%。

另一方面,三大需求协调拉动。投资、消费、进出口增幅累计和两年平均,持续好于全国平均水平,呈现协同发力的良好态势。尤其是,一些体现发展潜力和结构优化升级的指标增势强劲。从投资看,代表产业链高端化和新兴产业的投资增势明显,“四新”经济投资同比增长5.8%,占全部投资比重达到51.2%;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增长11.6%,高于全部投资5.6个百分点。民间投资支撑有力,同比增长8.2%。从消费看,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累计增长15.3%,好于全国2.8个百分点。消费新业态新模式蓬勃发展,限额以上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同比增长39.1%。从进出口看,对外开放质量加速提档升级,一般贸易和加工贸易进出口分别增长28.1%和18%,占进出口总值比重分别达到66.5%和15.4%。机电产品作为山东最主要的出口商品,出口大幅增长35.8%,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和综合效益不断提升。民营企业进出口增长35.6%,对全省进出口增长的贡献度达到76.3%,明显高于全国48.6%的平均占比。

总的看,去年一年,我们充分发挥了三次产业可以齐头并进、需求供给可以协同发力、新老行业可以相得益彰、各类企业可以比翼齐飞等九大比较优势,推动全省经济实现“稳中向好、进中提质”,为全国大局作出了积极贡献,充分体现了东部大省的责任担当。 

   新华社记者

从刚刚发布的2021年山东经济数据看,不管是同比还是两年平均,都非常亮眼,请问主要采取了哪些举措? 

   崔建海

的确。面对错综复杂的环境形势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任务,过去的一年能够取得这样的成绩来之不易。根本在于省委、省政府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山东工作的重要指示要求,锚定“走在前列、全面开创”“三个走在前”总遵循、总定位、总航标,创新提出“六个一”发展思路、“六个更加注重”策略方法和“十二个着力”重点任务,开拓创新、主动作为,推动全省改革发展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奋力前行。省委、省政府坚持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战略落地落实,纵深推进乡村振兴、海洋强省建设,多重战略叠加发力,山东半岛城市群综合竞争力明显增强,彰显了山东担当、增创了特色优势。坚持精准高效调控经济运行,建立经济运行实时监测报告、定期分析研判、政策集成供给、跟踪督导落实高效调控机制,扭紧供需两端靶向发力,着眼内外循环精准疏堵,梯次推动四批政策清单、179项政策,累计为市场主体新增减税降费700亿元以上,有效激发了市场主体活力动力。坚持纵深推进新旧动能转换“五年取得突破”,“十强”现代优势产业集群加快壮大,数字赋能应用明显提速,济南起步区建设全面展开,谋划推进大科学装置、海上风电、高速铁路网、现代水网等一批事关全局的重大引擎性工程,经济提档升级态势强劲,发展后劲支撑夯实塑强。坚持打造更加开放包容的发展环境,深化改革攻坚,举办一系列高水平重大推介活动,诚邀国内外科学家、企业家、金融家共享山东发展“黄金期”,山东越来越成为各类优质资本、高新技术、尖端人才集聚热土。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以强烈的风险意识和底线思维,集中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能源电力保供等主动仗,风险隐患有序化解,发展底板更加牢固。

特别是,全省上下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和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扎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中汲取智慧力量、砥砺初心使命,大兴严肃严格、求真较真、细致细究、务实扎实、高效快捷的工作作风,以实干实绩交出了一份高质量答卷。 

   大众日报记者

从指标情况看,固定资产投资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明显增强,请问我省在促进投资上采取了哪些措施?取得了哪些成效? 

   王栋

2021年,全省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增长6%,两年平均增长4.8%,分别好于全国1.1个和0.9个百分点,为经济持续稳定向好提供了强力支撑。工作中,我们紧紧抓住项目建设这个“牛鼻子”,坚持以优质项目带动有效投资,高质量推进项目谋划招引和落地见效。

一是健全重点项目推进机制。突出目标管理和周期滚动,实施清单式管理、责任化推进,明确项目开工、竣工、投资等推进目标,实行一月一调度、一月一通报,2021年谋划推出的12929个省市县三级重点项目实现应开尽开,实施类项目全年完成投资2.6万亿元;1860个省级重点项目完成投资8721.2亿元,重点项目示范带动作用进一步增强。

二是紧抓重大项目开工落地。组织四批全省重大项目集中开工活动,集中开工项目1818个、总投资1.2万亿元,谋划实施海上风电基地、氢能产业示范基地等12个动能转换重大支撑性项目、总投资9600亿元,一批标志性项目加快建设。

三是基础设施建设提速发力。鲁南高铁山东段全线贯通,京台高速公路泰安至枣庄段改扩建等4条高速建成通车,菏泽牡丹机场建成通航,主汛期前180个重点水利工程完工;新开工明村至董家口高速等4条高速公路以及济南轨道交通3号线二期、4号线一期、6号线工程。全年分别完成交通、水利基础设施投资2655亿元和405.7亿元。紧扣智慧化、绿色化、均衡化、双向化,谋划布局637个新型城镇化重大工程、重大项目,大力推进5G、大数据、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新基建项目建设,建成并开通5G基站超过10万个。

四是强化重大资金政策争取。抢抓国家加大专项债券安排力度的有利机遇,积极做好债券项目谋划储备,审核通过项目个数和资金需求连续两年居全国第一位;全年发行地方专项债券3017亿元,支持2185个重点项目建设。争取中央预算内投资122.5亿元,重点支持农业农村设施、社会民生事业、产业结构调整、保障性安居工程等领域项目建设,切实发挥好专项债券资金和中央预算内资金在扩大有效投资中的引领作用,带动社会资本年度投资5000亿元以上。

下步,我们将聚焦省委、省政府确定的扩需求“十大行动”,推动实施一批引领性、支撑性、示范性“七网”基础设施和高质量发展重大项目,统筹用好土地、能耗等优质要素资源以及专项债券等建设资金,以项目建设之“进”支撑经济发展之“稳”。 

   中新社记者

这两年,国家和各省市进一步加大了引导支持中小企业走“专精特新”发展之路的力度,前不久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提出,要“激发涌现一大批‘专精特新’企业”。能否介绍一下我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培育和发展情况? 

   安文建

近年来,我省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培育一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重要指示精神,坚持依链谋划,持续实施“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培育工程,打造了一批在细分领域掌握独门绝技的“单打冠军”和“配套专家”。截至目前,全省共获评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362家,数量居全国第三位;获评中央财政重点支持的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57家并获得中央财政资金3.86亿元,获评企业和资金数量均居全国首位;累计培育有效期内的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3424家、瞪羚企业1140家、独角兽企业20家。统计显示,省级以上“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中,72.4%的属于省新旧动能转换“十强”重点产业领域;去年营业收入增幅高于面上中小企业8个百分点左右;新增25家企业A股上市,占全省新增上市企业数量的64.1%。

我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主要呈现四个方面的突出特点。一是自主创新再上新水平。加快推进企业研发机构建设,建立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和专家志愿服务工作机制,制定实施促进创新资源共享共用和加大工业互联网平台赋能的措施办法,引导支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不断提升产品(技术)的创新性、先进性。据统计,全省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全部建立了研发机构,近2年平均研发占比超过6%,拥有有效发明专利10项以上,主持或参与国际、国家、行业标准制定的达65%。二是补短板筑底板取得新突破。面向“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定向发布重点产业链高端提升和短板突破的目标方向,鼓励支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积极参与重大科技专项和工程,推动“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在补齐产业链条、弥补关键领域短板中发挥重要作用。目前,在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中,70%以上的深耕主业10年以上、80%以上的在省内细分市场排名首位、产品(技术)属于关键领域补短板或填补国内国际空白的达83%。三是产业链协同实现新发展。持续开展“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卡位融链专项行动,组织产业链“链主”企业与上下游“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供需见面、路演推介。去年围绕轨道交通装备、聚氨酯、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链举办了专项对接活动,参与的72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有49家与链主达成合作事项59项。目前,90%以上的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成为行业龙头的配套企业,80%以上的至少为三家龙头企业直接或间接配套。四是智能化绿色化高端化进入新阶段。建强用好“山东技改在线”“技改视频库”等平台,逐县举办智能化改造供需对接专场,开展“万名数字专员进企业”活动,助力“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全面提升数字化、智能化、高端化、绿色化水平。目前,50%左右的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实现业务系统向云端牵移;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中,88%的使用ERP企业管理系统或OA办公管理系统,数字化应用率和业务系统向云端迁移率达82%,获得国家级或省级绿色工厂认证的15家。

下一步,我们将按照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全面实施好今年初由省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发布的《山东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培育方案》,坚持高质量发展目标、创新第一动力、梯度纵深培育、突出产业特色、深化创新驱动、双管齐下发力六个原则,深入推进国家重点项目引领、育种扶苗、创新能力提升、产业链协同、数字化转型、资本赋能、双循环融入、人才汇聚等八大工程,力争到2025年,激发涌现一大批“专精特新”企业,其中,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达到10000家左右、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达到750家左右,为推动全省经济高质量发展和实现新时代现代化强省建设目标提供有力支撑。 

   山东广播电视台记者

2021年,我省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强化市场保供稳价工作,消费市场稳步向好,物价水平总体平稳。从发布数据看,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跃上3万亿元大关,CPI同比上涨1.2%,处于温和上涨区间。请问全年消费品市场运行亮点有哪些?CPI走势如何? 

   陆万明

消费品市场是经济循环畅通的重要环节,上端连接着生产供给,下端影响着消费物价。2021年,我省始终把扩大消费放在重要位置,制定出台系列促消费政策,集中开展直播订货会、文旅惠民消费季、家电更新消费、“山东超级工业城”采销对接大会等各类主题活动,全年消费品市场稳步回升、持续向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速、两年平均增速均好于全国平均水平。消费品市场运行呈现 “四个力”的特征。 

一是专项政策给力,消费市场稳中向好。一年来,坚持稳政策、增收入、提信心,助推全省消费市场稳步复苏、持续向好。消费规模跃上新台阶,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33714.5亿元,增长15.3%,高于全国2.8个百分点,领先优势比前三季度扩大0.6个百分点;两年平均增长7.4%,高于全国3.5个百分点。

二是“内外循环”发力,需求规模有效扩大。一方面,出实招深挖内需潜力,强力打造“惠享山东”促销平台,创新开展促消费活动,居民消费需求加速释放,零售市场升温回暖,重点监测的18类商品中,17类商品增速超过10%,占比达94.4%。另一方面,扬优势拓展外需空间,发挥我省工业基础雄厚、产业门类齐全优势,抢抓国际市场份额溢出机遇,加快消费品出口,全年家用电器、服装、家具出口分别增长21.3%、26.5%和41.2%。

三是消费升级有力,升级类商品持续旺销。传统消费提档升级步伐加快,全年限额以上体育娱乐用品、通讯器材、金银珠宝类零售额均保持高速增长,两年平均分别增长38.6%、34.2%和13.7%。智能型消费备受青睐,限额以上可穿戴智能设备、智能家电、智能手机零售额分别比上年增长21.1%、26.0%和64.6%,两年平均分别增长25.2%、42.8%和52.8%。

四是线上消费加力,网上销售高速增长。大力发展直播电商、社区电商等新模式,加快培育消费新业态,线上消费快速增长。全年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4763.3亿元,增长16.5%;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14.1%。

消费品市场健康运行,有力促进市场物价保持平稳。

2021年,我省科学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市场供需基本平衡,物价水平总体稳定。从全年数据看,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1.2%,涨幅较上年回落1.6个百分点,处于温和上涨区间。其中,猪肉价格大幅回落是最主要因素,由上年的上涨52.2%转为下降31.8%,对居民消费价格涨幅影响由上年的上拉1.8个百分点转为下拉0.7个百分点。

关于后期居民消费价格走势,我们分析认为,山东CPI具备继续保持温和上涨的条件。从食品价格看,全年粮食再获丰收,为食品价格保持稳定奠定了较好基础。在冬季消费旺季及春节因素影响下,短期内猪肉价格会有所波动,但在生猪市场供应量充足的基本面下,猪肉价格长时间大幅上涨的可能性不大。食品价格运行总体以稳为主。从非食品价格看,服务消费需求继续恢复,将带动服务价格小幅上涨。工业消费品价格方面,虽然上游生产价格上涨的传导影响逐步显现,部分工业消费品价格存在上涨压力,但主要工业消费品供给较为充足,工业消费品价格涨幅总体可控。综合以上这些因素,我们预计2022年一季度山东CPI仍呈温和上涨态势。居民消费价格的走势,事关民生福祉和百姓的安全感、幸福感,是省委、省政府持续高度关注并重点调控的指标。下步,我们将继续加强统计监测,及时发布调查结果,及时研判居民消费价格的走势、规律、特征及影响因素,及时为省委、省政府决策提供咨询。 

   香港大公文汇记者

我们注意到,在“十四五”开局之年,2021年全省外贸进出口实现32.4%快速增长,规模创历史新高,实际使用外资取得新突破,产业结构更加优化,请问我们在推动外贸外资稳增长方面主要做了哪些工作? 

   崔洪光

过去的一年,我们面对复杂严峻的外部环境,攻坚克难、加压奋进,全力稳住外贸外资基本盘,全省进出口、出口、进口增速均好于全国平均水平,进口首次突破1万亿元;全省实际使用外资首次突破200亿美元,达到215.2亿美元,同比增长21.9%;制造业实际使用外资同比增长72.9%,外资结构更趋优化;胶东、省会、鲁南三圈实际使用外资占比由上年的62.5:24.2:13.3调整为56.3:27.7:16,区域布局更加均衡。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是下好先手棋,培育外贸增长新动能。坚持早谋划、早部署、早行动,在全国率先出台《落实<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先期行动计划》,成立全国首家RCEP综合服务平台,创办日本、韩国及RCEP进口博览会,全省对RCEP其他缔约方进出口增长32.9%。省政府印发《山东省对外贸易创新发展实施方案(2021-2022年)》,加大信保、融资等政策支持力度,推进贸易畅通、优进优出、新业态提升、贸易产业融合“四大行动”。加快培育外贸创新主体,认定11个外贸高质量发展区、10个进口贸易促进创新区、35个跨境电商主体,广饶县等10个基地获评国家外贸转型升级基地。

二是拓宽新渠道,多措并举提升国际市场份额。加快跨境电商综试区建设,提升市场采购贸易试点外向度,全省跨境电商、市场采购贸易等新业态占比达到9%左右,提高近7个百分点。聚焦机电产品、农产品、日用消费品等优势行业及RCEP区域、“一带一路”等重点市场,推进“一国一业一展”,全年举办“线上+线下”展会45场。建设“山东商品网上展示厅”,组织企业开展线上长期展洽。全省对美国、东盟、欧盟、韩国、日本前五大市场出口分别增长36.4%、33.1%、26.7%、31%、16.1%;农产品出口规模连续23年居全国首位。

三是扩大朋友圈,务实举办重大经贸活动。聚焦重点产业和重点国别地区,大力开展产业链招商。成功举办第二届跨国公司领导人青岛峰会,打造“山东与世界500强连线”系列活动品牌,创新举办“对话商协会·齐鲁之约”活动和RCEP经贸合作高层对话会,跨国公司线上线下参加活动,取得一批务实合作成果,签约重点外资项目311个,投资总额351.2亿美元,合同外资130.3亿美元。

四是聚焦大项目,着力推进外资项目落地。完善重大外资项目跟踪推进机制,对重点项目实行分类分级管理,加强调度协调,推动在谈项目早签约、签约项目早落地、落地项目早到资,全省688个重点在谈项目签约率达到79.2%,注册率81.1%。狠抓书记市长工程实施,各市主要负责同志对重要外商亲自见、亲自谈,有力加快了项目进程,462个书记市长工程项目实际使用外资55.24亿美元。

五是画好同心圆,全力为外贸外资企业纾困解难。争取国家部委支持,部门协同配合,最大限度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全力解决基层和企业困难诉求。发挥省领导联系重点外贸外资企业制度及重点外资项目要素保障机制作用,累计为18家外资企业解决用地指标3500多亩。借助“山东省稳外贸稳外资服务平台”,精准解决企业生产经营中遇到的问题,将省里的政策措施及时推送企业。同时,对重点外资企业实行“点对点”跟踪服务,协调保障韩国LG、日本JFE等400多家外资企业供电需求,该做法被国家外贸外资协调机制办公室向全国推广,我省被国务院评为“促进外贸、外资稳定增长,积极优化营商环境成效明显的地方”。 

   张桂林

记者提问就到这里,大家如有其他需要采访的内容,请联系省政府办公厅刘震,联系电话:51786251。

本次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更多>>
  • 省政府副秘书长、省政府新闻发言人 崔建海

    省政府副秘书长、省政府新闻发言人 崔建海

  • 省发展改革委副主任、新闻发言人 王栋

    省发展改革委副主任、新闻发言人 王栋

  • 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副厅长、新闻发言人 安文建

    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副厅长、新闻发言人 安文建

  • 省商务厅副厅长、新闻发言人 崔洪光

    省商务厅副厅长、新闻发言人 崔洪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