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小康 奋进山东”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青岛专场
时间: 2021年11月16日(星期二)上午11:15
出席: 青岛市委副书记、市长赵豪志 青岛市委常委、副市长薛庆国 青岛市发展改革委党组书记、主任李刚
内容: 邀请青岛市委副书记、市长赵豪志介绍有关情况
 
文字实录 正序 | 倒序 手动刷新 自动刷新:
   张桂林
新闻界的各位朋友,女士们,先生们:

大家上午好!

欢迎参加省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会。

今天,我们举行“全面小康 奋进山东”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第十六场,青岛专场,非常高兴地邀请到青岛市委副书记、市长赵豪志先生,青岛市委常委、副市长薛庆国先生,青岛市发展改革委党组书记、主任李刚先生,围绕“更高水平搞活一座城  推动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建设实现新突破”介绍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首先,请赵豪志先生介绍有关情况。 

   

赵豪志

各位新闻界的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在全国上下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之际,在“全面小康奋进山东”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的收官之场,能够有机会向大家介绍青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相关情况,感到非常高兴。在此,我代表青岛市委、市政府,向大家长期以来给予青岛的关心支持表示衷心感谢!

青岛是国家沿海重要中心城市和滨海度假旅游城市、国际性港口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是山东发展的龙头。改革开放以来,青岛全市人民团结奋进、砥砺前行,推动经济社会发生了历史性巨变。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们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山东、对青岛工作重要指示要求,扛牢“办好一次会,搞活一座城”、建设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打造“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新平台等重任,抢抓机遇、埋头苦干,奋力开创高质量发展新局面,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决定性成就。十八大以来,实现经济总量过万亿、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过千亿、常住人口过千万的新跨越。今年,首次在前三季度实现生产总值突破万亿,达到10310亿元,同比增长10.7%,分别高于全国、全省0.9和0.8个百分点。下面简要介绍一下近年来青岛经济社会发展呈现的新面貌、新变化。

一是坚持创新发展,新旧动能转换取得新成效。青岛作为山东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核心区之一,始终把当好全省的“主引擎”和“驱动器”作为努力方向持续用力,成效显著。

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增强。海洋试点国家实验室、国家高速列车技术创新中心、中科院海洋大科学研究中心、国家高端智能化家用电器创新中心等“国字号”创新平台加快建设,中车四方世界首套时速600公里高速磁浮交通系统下线,高新技术企业达到4400家,迈入国家创新型城市十强行列。

现代产业体系加快构建。制造业始终是青岛的立市之本、强市之基。我们坚定不移实施工业强市战略,大力推动重点工业企业主业倍增,汽车、家电、轨道交通、机械装备等千亿级产业集群不断壮大,智能家电、轨道交通装备产业集群入选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工业互联网之都建设取得积极成效,卡奥斯蝉联全国“双跨”工业互联网平台之首,海尔、青啤入选全球“灯塔工厂”,26个特定行业互联网平台投入运行,“上云用云”企业3万家。大力发展“四新”经济,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32.6%。服务海洋强国建设,积极经略海洋,成功获批全国首个国家深远海绿色养殖试验区,海洋工程装备、高技术船舶、海洋生物医药等产业加快发展,海洋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3.3%,2020年达到3580亿元、约占全省27%。

一批引领性大项目相继落地。一汽大众华东生产基地、空客直升机、惠科微电子、东方影都等重大产业项目落地投产。今年以来,我们以“项目落地年”为抓手,大抓项目,抓大项目,奇瑞汽车、北京汽车、京东方移动显示等大项目加快推进,我市首个世界500强产业运营总部项目欧力士签约落地。

二是坚持协调发展,城乡区域融合开创新局面。着眼城乡区域一体发展、协同并进,持续优化城市空间布局,提升城市功能品质,缩小城乡区域差距。

城市发展格局不断优化。深入实施现代化国际湾区空间发展战略,西海岸新区、高新区、蓝谷加快崛起,即墨撤市设区,胶州全面融入环湾都市区,城市建成区面积达到758平方公里,城市能级和辐射带动力不断提升,国家沿海重要中心城市地位更加凸显。

城市功能品质持续提升。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实现突破,4F级标准建设的胶东国际机场投运启用,青岛港货物和集装箱吞吐量分别居全球第5位、第6位,在全省率先实现“县县通高铁”,被国家确定为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地铁运营里程达246公里,三期获批建设、未来地铁运营总里程将达到503公里。加快建设“双千兆”城市,建成开通5G基站数量居全省首位,5G网络实现全市所有城区连续覆盖,城市家庭千兆光纤网络覆盖率超过80%。积极创建全国文明典范城市,历史城区保护更新和老工业区改造加快推进,拆违治乱建设美丽家园行动深入开展,老旧小区、城中村、棚户区改造提升、“断头路”打通及交通环境综合整治成效明显,推动城市形象品质和宜居水平实现新提升。

城乡区域一体发展加快推进。协同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和新型城镇化战略,县域经济和小城镇蓬勃发展,3个区市入选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美丽乡村示范村建设成效显著,基本实现天然气“镇镇通”、客运(公交)“村村通”、道路硬化“户户通”。作为胶东经济圈一体化发展的牵头城市,积极推动完善胶东五市协同发展机制,发起设立1000亿元山东半岛城市群基础设施投资基金,加强与胶东经济圈兄弟城市的联动, 携手打造全省高质量发展强劲引擎。莱西—莱阳一体化发展示范区等合作区加快建设,交通基础设施、科技创新、金融、公共服务等领域合作不断深化。

三是坚持绿色发展,美丽青岛建设再上新水平。良好的生态环境是青岛的金字招牌,也是我们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鲜明底色。多年来,我们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更好地将绿水青山、碧海蓝天交相辉映的美丽青岛呈现在世人面前。

天更蓝了,环境空气质量历史性地全面达到国家二级标准,“蓝天白云、繁星闪烁”的天数持续保持在300天以上。水更清了,440条河流、49个海湾全部纳入河长制、湾长制管理,建成区黑臭水体全面消除,近岸海域优良水质达98.8%。城市更绿了,全域绿化行动深入开展,建成了一批山头公园,增加了一批市民身边的口袋公园,打造了一批精品城市绿道,间绿透绿、显山露海的美丽宜居公园城市格局加快形成。成功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入选中国最具生态竞争力城市。

四是坚持开放发展,全面深化改革增添新动力。开放是青岛的特色优势,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是我们始终努力的方向。

高水平对外开放成效显著。近年来,我们主动融入和服务新发展格局,加快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高水平建设中国—上海合作组织地方经贸合作示范区,区域物流、现代贸易、双向投资、商旅文交流“四个中心”取得积极进展,中国—上合组织经贸学院和中国巴基斯坦中心、俄罗斯中心等重点项目加快推进,对上合组织国家进出口实现倍增,打造“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新平台迈出新步伐;加快释放中国(山东)自由贸易试验区青岛片区改革红利,106项试点任务全部实施,形成143项制度创新成果。国际经贸合作空间不断拓展,与80个城市建立国际友城关系,与世界229个国家和地区保持贸易往来,2020年,全市货物进出口和实际使用外资均占全省的三分之一左右。加快构建东西双向互济、陆海内外联动的开放格局,沿黄流域“出海口”作用更加突出,“齐鲁号”欧亚班列累计开行1100多列,海铁联运连续6年稳居全国沿海港口首位。成功举办上合组织青岛峰会、博鳌亚洲论坛全球健康论坛大会、跨国公司领导人青岛峰会、“一带一路”能源部长会议等重大活动,城市知名度和国际影响力大幅提升。

重点领域改革攻坚加快突破。着力打造一流营商环境,聚焦办事方便、法治公平、成本竞争力强、宜居宜业,加快政务服务流程再造,深入落实减税降费政策,开展履约践诺专项治理,特别是以 “政务服务一件事”“城市运行一个场景”为抓手,深入推进数字政府建设,加快一网通办、一网统管、一码通城。在全国工商联组织开展的“万家民营企业评营商环境”调查中,青岛被评为营商环境“全国十佳城市”。金融综合改革取得丰硕成果,光大理财、兴华公募、意才基金、山东港信期货等金融机构相继落户,青岛成为七大类金融牌照齐全的城市;本外币存贷款余额双双突破2万亿元。创投风投中心加快建设,私募基金管理规模突破1200亿元、约占全省50%。

五是坚持共享发展,人民群众生活得到新改善。我们始终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每年民生领域支出占财政支出七成以上,切实把改革发展红利转化为民生幸福指数。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47156元。坚持每年办好一批民生实事,连续开展民生领域十大攻坚行动,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不断增强。跻身中国十大美好生活城市和2020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荣获“全国文明城市”等荣誉称号。

从群众最关切、反映最强烈的问题入手,加快补齐民生短板。教育、医疗、养老、体育等一批百姓家门口的公共服务设施投入使用,“十三五”以来,新增学位24.9万个、医疗床位1.3万张、养老床位2.1万张、健身场地3369处。

坚决兜牢兜实基本民生底线,社会保障覆盖面和标准逐年提高,就业服务体系更加健全;住房保障体系不断完善,一批住房困难家庭圆了安居梦;脱贫攻坚任务高质量完成,全市6万多贫困人口和200个省定贫困村、310个市定经济薄弱村、10个市定经济薄弱镇全部脱贫。 

积极创新社会治理,扎实推进平安青岛建设,大力畅通政民互动渠道,一大批群众反映强烈、矛盾集中的突出问题得到解决,社会环境更加安全稳定和谐。

各位媒体朋友!刚刚召开的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点,对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进行全面系统总结,为我们奋进新时代、开启新征程提供了方向指引和根本遵循。站在新的起点上,我们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把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同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山东、对青岛工作的重要指示要求结合起来,紧紧围绕“三个走在前”的总目标,扎实做好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加快建设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努力为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省建设作出更大贡献,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张桂林

现在回答记者提问,提问前请先通报所在新闻机构名称。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记者

青岛在经略海洋方面有基础、有条件、有特色,青岛在建设海洋强市方面是怎样谋划推进的?取得了哪些进步? 

   薛庆国

海洋是推动青岛高质量发展的战略要地,也是青岛在城市竞争中突出重围必须要打好的“王牌”。近年来,我市专门成立了由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挂帅、44个单位参加的市委海洋发展委员会,并专门设立了市海洋发展局,发起了经略海洋攻势,建设引领型现代海洋城市的步伐不断加快,取得了明显成效。主要有四个方面的特点。

一是海洋产业实力持续壮大。主要做了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着力推动现代渔业可持续发展。我们依托国家深远海绿色养殖试验区,与山东海洋集团合作建设了同期可养殖100万尾鱼的“深蓝1号”深海网箱,首批三文鱼已收鱼上市。启动建造了全球首艘10万吨级游弋式智慧渔业养殖工船“国信1号”,可以随季节和水温变化,在适当海域开展大黄鱼等高品质鱼种养殖,目前试养的3万尾大黄鱼长势喜人。全市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达到16处,约占全国的八分之一。二是着力推动海洋制造业提质增效。加快建设的海西湾船舶海工基地将成为国家的三大造船基地之一。全球最大吨位的新型矿砂船、最大的“海上石油工厂”P70等海洋工程装备已建成交付。大力实施“蓝色药库”开发计划,建成了海洋多(寡)糖工程药物等6个产品研发平台,正在研制的抗肿瘤药物即将进入临床试验。我们在全国率先制定了海水淡化产业规划,建成规模约占全国的七分之一。三是着力推动海洋服务业转型升级。持续提升金融服务海洋经济的能力,组建了总规模达110亿元的三支海洋产业基金,浦发银行、青岛银行分别成立了海洋经济金融服务事业部。同时,我们还加快打造国际知名的海洋旅游目的地,青岛国际帆船周、国际海洋节、凤凰岛(金沙滩)艺术节、国际啤酒节等海洋节会,已享誉海内外。

二是海洋科技优势充分彰显。我们主要从三个方面入手。一是强化创新平台的支撑作用。加快推进海洋试点国家实验室建设和超算升级项目落户,建成了一批海洋领域高端测试系统。积极推动国家深海基地、中科院海洋大科学中心等国字号科研平台加快发展,以蛟龙、海龙和潜龙为代表的大洋深潜装备体系在青岛实现了“三龙聚首”;“东方红3”“蓝海101号”“深蓝”号等先进科考船成功入列。二是推动涉海项目的科技攻关。我们着力提升承担国家重大科技任务的能力,已有11项海洋领域成果获国家科学技术奖。载人深潜器等国家大型科技设施群项目顺利推进,万米级水下滑翔机首次突破水下8000米持续观测的世界纪录。三是深化产学研用的协同创新。我们联合清华大学和中国海洋发展研究会,组建了中国(青岛)海洋工程研究院,全力打造中国蓝海科创基地。同时,我们还设立运行了省海洋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中心。

三是海洋开放合作不断巩固。也是从三个方面发力。一是加快建设世界一流港口。青岛港建成投产了全球领先的集装箱自动化码头,生产效率位列沿海集装箱港口第一位。在全国首创了海铁联运货物“全程联运提单”模式,海铁联运箱量连续六年位居中国沿海港口第一位。二是积极搭建对外开放平台。山东自贸区青岛片区以发展现代海洋、航运物流等产业作为重点,落地实施18项海洋领域试点任务。上合示范区海洋合作中心建设快速起势,总投资100亿元的上海电气风电装备产业园等重点项目建设加快推进。三是持续深化国际交流合作。积极搭建高水平国际开放合作平台,成功举办了跨国公司领导人青岛峰会、世界海洋科技大会、国际渔业博览会等重要活动。今年前三季度,全市新签约海洋项目124个,总投资达976亿元。

四是海洋生态环境显著改善。同样是也做好了三方面工作。一是充分发挥陆海统筹作用。我们积极创新陆海协同治理机制,构建完善了湾长制等各类制度体系。扎实开展“蓝色海湾”整治行动,自然岸线保有率达到40%,近岸海域优良水质达到了98.8%。二是不断强化海洋综合管理。我们严格落实围填海管控措施,持续开展渔政专项执法行动,严厉打击和查处违法捕捞、跨区作业等违法违规行为。积极推进水产品质量追溯体系建设,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力度不断加强。三是严守海洋生态红线。今年,面对历史上最大规模的浒苔侵袭,建立了海上浒苔处置机制,精心组织、科学施策,有效遏制了浒苔灾害对近岸海域的影响。

谢谢! 

   大众日报记者

重点项目是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载体,青岛市将2021年作为“项目落地年”,请问在抓项目促投资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 

   

李刚

2021年,青岛市全面发起“项目落地年”,树立“大抓项目、抓大项目”的鲜明导向,集合全市各方力量,打响项目建设、结构优化、谋划招引、服务保障“四大战役”,全市项目工作按下“快进键”。前三季度,开工在建项目数量达到6169个,同比增加486个,完成投资增长10.9%,两年平均增速6.3%,均高于全国、全省。具体工作可概括为三“聚焦”三“提升”。

第一个“聚焦”,是聚焦重点领域,提升高质量发展的“活力度”。一是突出产业强根基。做大做强海洋经济、新一代信息技术等五大一流产业集群和航空航天等三大新兴产业,绘制产业链图谱,靶向引进培育具有产业生态主导力的“链主”企业、关键技术,实现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重点环节“链式”突破、优势产业聚合成群。智能家电、轨道交通装备集群入选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欧力士等世界500强项目和吉利卫星等新项目相继落地,歌尔、富士康等一批重大产业项目加速推进。二是突出新经济强动能。实施新经济发展七大突破行动,面向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等重点领域引进和培育“四新”经济项目。前三季度,“四新”经济项目总数超过3600个,投资同比增长14.2%;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技术产业、制造业技改投资分别增长14.4%、19.4%和30%。三是突出民间投资增活力。出台促进民间投资17条措施,激发民营企业创意创新。前三季度,民间投资项目数量同比增长12.6%、完成投资增长15.2%,对全市投资贡献率超过80%。四是突出基建投资拓空间。胶东国际机场正式启用,机场高速配套道路建成通车。潍烟高铁、莱荣高铁、济青中线高速、明村至董家口高速加速推进,将极大推动胶东经济圈交通一体化发展。5条地铁同时在建,地铁交通逐步成网。

第二个“聚焦”,是聚焦关键环节,提升全过程管理的“精准性”。一是创新组织形式。深化“顶格战法”,主要领导担任“司令员”亲自指挥部署,市级领导同志担任“指导员”一线推进,区市及部门负责同志担任“战斗员”狠抓落实,明确时间节点、压实单位责任、持续跟踪问效。二是创新考核观摩。用好考核“指挥棒”,对项目招引、落地、建设、投产等全过程进行“闭环”管理。用好集中开工、观摩评议,促进项目真开实建,形成比学赶超、梯次推进、滚动接续的良好局面。组织三次集中开工活动,中国北方环保产业基地等总投资5118亿元的524个重点项目启动建设。三是创新督导核查。人大、政协“小分队”深入一线,每月督导、季度点评。纪检监察部门持续开展“护航行动”,营造风清气正的营商环境。

第三个“聚焦”,是聚焦核心问题,提升全要素保障的“含金量”。一是强化土地保障。坚持“要素跟着项目走”,出台土地规划保障实施方案,市级统筹消化土地存量指标的15%优先用于重点项目。前三季度,全市新增建设用地约2.6万亩,有力支持董梁高速、一汽解放新能源轻卡基地等重点项目开工建设。在国际招商产业园等区域推行“标准地”改革,前三季度177宗“标准地”成功出让,面积达8850亩。推动青兰高速双埠至河套段等34个项目成功入选省级重点基础设施项目名单,积极争取用地指标支持。二是强化资金支持。扩大政府债、企业债等发行规模,今年获批专项债券额度435亿元,同比增长12.4%,创历史新高;出台措施激励银行机构加大贷款投放力度,融资307亿元。三是强化用能支持。统筹推进全市用能权确权、交易等工作,探索通过市场化手段解决项目用能、用煤瓶颈制约。四是强化靠前服务。制定“六稳”“六保”政策清单,出台服务保障重点项目“15条”工作举措,推行“承诺制”“全代办”等改革,支持降本减负增效、审批服务提速。成立 “企业服务队”下沉各区市,联系服务重点项目,解决问题600余个。

下步,我们将锚定目标、加压奋进,深入推进“项目落地年”各项工作任务,为全省投资增长向好、转型发展挑大梁、做贡献。 

   香港大公文汇记者

近年来,自贸区、上合示范区等系列重大开放战略相继落地,习近平总书记对青岛提出了打造“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新平台的重要指示。请问青岛是如何抢抓机遇、扩大更高水平对外开放的? 

   薛庆国

习近平总书记赋予青岛打造“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新平台的重要使命,为青岛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持续扩大对外开放,既是我们肩负的光荣使命,也是我们必须履行好的政治责任。在这方面,我们主要抓了三项重点工作:

一是全速创新发展对外贸易。近年来,我们克服国际形势复杂多变的影响,大力开展国际航运贸易金融创新中心建设,不断推动外贸稳增提质。一方面,我们积极培育引进外贸主体,多方探索贸易便利化新举措,积极开拓多元化国际市场。目前,全市有进出口实绩的外贸企业突破2万家,较2015年增加6000多家。已与229个国家和地区有贸易往来,对日本、韩国、欧盟等传统市场出口,分别增长10.6%、8.2%和14.8%;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对上合组织国家出口,分别增长18.4%和9.3%。另一方面,我们进一步加强对新业态新模式的财政、金融、外汇等支持,创造加快发展的政策环境。加快跨境电商综试区建设,开启中日韩“海上高速公路”,开展铁矿石保税混矿等创新贸易方式,成功获批国家全面深化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城市。

二是全力推进国际双向投资。我们深度融入国家开放战略,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全面发起了“双招双引”攻势,推动国际双向投资平稳增长。一方面,我们坚持“双招双引”招大引强,进一步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2015年以来,我们引进总投资过亿元的内资项目2950个,引进内资8100亿元。目前,全市累计有172家世界500强企业在青投资了367个项目。另一方面,我们坚持对外投资平稳高质量发展。截至今年9月底,我市累计在全球112个国家和地区设立境外投资企业和机构1820家。同时,积极推动境外经贸合作区建设,海尔巴基斯坦鲁巴经济区、海信南非工业园成为当地的典范项目,市场占有率位居东道国首位。

三是全面建设对外开放高地。我们积极融入国家对外开放战略,充分发挥在“一带一路”新亚欧大陆桥经济走廊建设和海上合作中的重要节点作用,努力打造新时代对外开放新高地。首先,我们加快了上合示范区、自贸试验区建设。在青岛自贸区,我们勇于先行先试,重点发展了现代海洋、国际贸易、航运物流等产业。目前,青岛片区106项试点任务已全面实施,总结形成了143个创新案例。在上合示范区,我们重点建设了国际物流、现代贸易、双向投资等5个中心,积极打造上合组织国家面向亚太市场的“出海口”。截至2020年底,上合示范区共投产项目49个、总投资416亿元。其次,我们加快了经济园区体制机制创新。我们推动开发区、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等全面换档升级,获批4个综合保税区开关运营,中德生态园获批首批省级国际合作园区。中日(青岛)地方发展合作示范区获国家发改委批准设立。第三,我们搭建了一批国际合作平台。充分发挥青岛的开放优势,搭建了对日本、韩国、德国、以色列、上合组织国家等一批国际客厅,为各国企业、商会等提供了集展示、推介、交易等功能为一体的平台。截至目前,已有109家机构、商协会入驻,促成78个项目签约,总投资594亿元。

下步,我们将紧紧围绕中央和省有关部署,加强谋划、加压奋进,全力融入国内国外“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努力实现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

谢谢! 

   中国经济导报记者

五年规划是我们观察城市未来发展思路的一个重要窗口,今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想问一下,这次“十四五”规划的主要特点是什么?我们对青岛“十四五”发展的重点是如何考虑谋划的? 

   李刚

“十四五”规划,是进入新发展阶段、融入新发展格局大背景下的第一个五年规划,也是开启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建设新征程的第一个五年规划。下面,我用六个“新”来概括一下整个规划。

第一个新,是把握新机遇。国家战略叠加是青岛未来发展的最大机遇。一是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机遇,自贸区、上合示范区等重大开放平台,为青岛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提升城市能级拓展了战略空间。二是经略海洋的机遇,国家“海洋强国”意见、海洋“十四五”规划均提出,支持青岛建设现代海洋城市,为青岛勇当海洋强国、海洋强省先锋,抢占海洋发展制高点提供了有力支撑。三是区域协调发展的机遇,为青岛发挥半岛城市群龙头作用,引领胶东经济圈一体化发展,打造新的增长极带来了历史契机。

第二个新,是聚焦新目标。 “十四五”规划目标,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搞活一座城”指示为统领,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着力增强国际门户枢纽、科技创新策源、高端产业引领等核心功能,基本建成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在现代化建设新征程上继续走在前列。

第三个新,是融入新格局。规划突出青岛在新发展格局中的“双节点”价值,提出打造国内大循环的重要支点,构建国际国内双循环的重要战略连接,在融入服务新发展格局中实现青岛发展新跨越。重点抓好“三个枢纽、两大平台、一个城市”。“三个枢纽”,是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国际国内贸易枢纽、国际双向投资枢纽,实现在青岛“买全球、卖全球,买全国、卖全国”;“两大平台”,是高标准建设上合示范区、青岛自贸片区,开展高水平制度型开放先行先试,打造“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新平台;“一个城市”,是加快建设更具引领示范作用的现代海洋城市,持续放大青岛的特色优势。

从国家、省“十四五”布局看,青岛都市圈、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康复大学等5个重大事项列入国家规划,98个重大事项和95个重大工程列入省规划,较“十三五”时期增加了不少,这既是青岛战略地位提升的标志,也是我们融入服务新发展格局的具体体现。

第四个新,是培育新动能。“十四五”是新旧动能实现“五年突破”的关键时期。我们将聚焦三个方面系统推进:一是抓科技创新,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海洋科学城,创建区域性创新高地和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长江以北地区重要的国家科技创新基地。二是抓现代产业,加快建设一批国内一流先进制造业集群,建设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和国家级服务经济中心,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三是抓数字经济,聚焦推进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打造世界工业互联网之都、建设数字经济新高地。

第五个新,是共享新生活。以人民为中心,提高人民生活品质,扎实推进共同富裕,实现社会共建共享,是“十四五”规划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这方面的工作,刚才豪志市长已经作了系统介绍,这里我再补充一组数据,根据规划,五年间,全市将新建和改扩建幼儿园及中小学校200所,三级医院总数将达到32家,新增公共住房26万套,地铁运营里程预计将达350公里,相信这些项目建成投用后,人民群众的生活将得到新提升。

最后一个新,是规划编制实施的新打法。围绕编制好、实施好规划,我们创新了一些“新打法”:一是坚持开门办规划,主动对接争取国家和省相关部门指导,组织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等高水平专家智库提供智力支撑,吸纳上千条市民意见建议。二是坚持跳出来谋规划,站在未来看现在,放眼全球看青岛,对标东京、新加坡等全球城市,借鉴上海、深圳、成都等先进城市经验,注重从全局谋划一域、以一域服务全局,高点定位、系统谋划。三是坚持清单化落规划,梳理出了138项重点任务和22个发展指标、259项重大工程项目清单,压实责任抓落地。

相信在省委、省政府的关心指导下,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经过全市共同努力,“十四五”规划蓝图一定会变成美好现实。

 

   山东广播电视台记者

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是过去几年我省实施的一项重大工程。青岛作为山东新旧动能转换“三核引领”的重要一核,取得了哪些成效?下一步还有哪些重点措施? 

   

薛庆国

青岛作为全省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三大核心区之一,始终将新旧动能转换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总牵引、总抓手,全面实现了“三年初见成效”的目标。主要成效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产业结构更优。新旧动能转换的核心是产业。我们把做大做强重点产业和“四新”经济作为主攻方向,做好落地落实的文章。一方面,重点产业集群扩量升级。14个产业集群入选全省“十强”产业“雁阵形”集群,智能家电和轨道交通装备两个产业集群入选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汽车、集成电路等产业全面起势,初步形成了全产业链发展格局。另一方面,“四新”经济加快发展。我们把工业互联网作为产业数字化的主要发力点,实施“工赋青岛”行动,加快建设工业互联网之都。目前,工业互联网企业综合服务平台上线运行,海尔卡奥斯工业互联网平台位居全国工业互联网“双跨”平台首位,为更多工业互联网企业创新发展提供了试验场。

二是创新动力更强。我们始终坚持将提升创新策源和成果转化能力摆在非常重要的位置,努力发挥创新这个第一动力的关键作用。海洋试点国家实验室、国家高速列车技术创新中心引领作用不断增强,山东能源研究院等创新平台加快建设。“透明海洋”“蓝色药库”等重大工程顺利实施,时速600公里的高速磁浮交通系统在青岛成功下线。培育了一批高新技术企业、“专精特新”企业、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和独角兽企业,创新带动作用不断增强。

三是市场活力更足。我们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持续优化营商环境。2020年,青岛在全国营商环境评价中获得第11名,成为国评“进步最快城市”。随着营商环境的改善,全市创新创业的氛围更加浓厚。三年累计新增市场主体62万户、总量达到180万户,人才总量达到230万。我们还以建设创投风投中心为目标,连续三年举办全球创投风投大会,推动创投风投机构加快集聚,新增上市公司22家,总数突破70家。

下步,我们将按照全省新旧动能转换“五年取得突破”的部署要求,计划做好三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加快建设工业强市。加快打造现代海洋、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家电、轨道交通装备、新能源汽车5个全国一流产业集群,大力发展生物医药、新材料、航空航天等新兴产业集群,重塑青岛制造新优势。

二是加快建设创新型城市。坚持把创新摆在发展的核心位置,充分发挥企业创新主体作用、创新平台集聚作用,大力优化创新创业生态,确保研发经费每年增长10%以上,到2022年,高新技术企业超过5500家。

三是加快建设数字青岛。深入实施“工赋青岛”行动,做强做优海尔卡奥斯等平台,引领山东半岛工业互联网示范区建设。同时,完善城市云脑功能,协同推进数字政府和数字社会建设,推动整个城市数字化转型,加快打造更高水平的智慧城市、数字青岛。

谢谢!

  

   新华社记者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不断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和水平,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根本目的。请问,青岛近年来顺应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期待,在提升人民生活品质方面采取了哪些具体举措? 

   赵豪志

感谢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这个问题由我来回答。

民生是为政之要,必须时刻放在心头、扛在肩上。近年来,我们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用心用情解决好群众“急难愁盼”的现实问题,努力让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成色更足。

一是在幼有所育上持续用力。坚持普及普惠,着力破解入园难题。“十三五”以来,新建改建358所幼儿园,增加学位7.5万个,学前教育普惠率提高到90%,实现优质园和薄弱普惠园联盟办园全覆盖。

二是在学有优教上持续用力。围绕让孩子们“好上学”“上好学”,“十三五”以来,新建、改扩建200多所中小学,城镇中小学“大班额”全面消除;加快实施集团化办学,全市基础教育集团达到83个。着眼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落实“双减”政策,深化体教融合,扎实开展学会一项体育技能、掌握一项艺术才能等“十个一”项目行动,让每个孩子健康快乐成长。

三是在劳有应得上持续用力。实现劳有应得, 更高质量和更充分就业至关重要。我们大力实施就业优先战略,推进创业城市建设,努力让更多的人就业有渠道,创业有舞台,加快增收致富。“十三五”以来,累计实现城镇新增就业230.5万人,政策性扶持创业21.8万人。2020年城乡居民收入分别是2010年的2.2倍和2.4倍,提前两年和三年实现翻番目标。

四是在病有良医上持续用力。在解决“看病难”方面,引进建设了一批优质医疗项目,三级医院由16家增加到28家,同时加快构建有序的分级诊疗格局,居民就近看病更加方便。在解决“看病贵”方面,持续深化“三医”(医疗、医保、医药)联动改革,卫生总费用中个人卫生支出占比降至23.4%,低于全国平均水平5个百分点,群众看病就医负担明显减轻。

五是在老有颐养上持续用力。青岛是全国老龄化程度较高的城市,老龄化率20.3%。我们把养老服务作为民生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在全市每个镇街建立一处居家社区养老服务中心,为低收入、失能失智等老年群体提供医疗护理、生活照料、送餐助餐等服务。目前全市镇街级居家社区养老服务中心达到136处。

六是在住有宜居上持续用力。建立健全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十三五”以来,完成城市棚户区改造30.9万套,建成各类保障性住房10.9万套,建设和筹集人才住房17万套,改造城镇老旧小区920个,居民的居住生活环境得到大幅改善。

七是在贫有力助上持续用力。坚持把兜底保障网织密扎牢,“十三五”以来,六次提高低保标准,为困难群众发放救助金57亿元,让更多特殊困难群众感受到关爱和温暖。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以优异成绩通过省级验收。

下一步,我们将把促进全市人民共同富裕作为为人民谋幸福的着力点,在提高发展的平衡性、协调性、包容性上下功夫,统筹底线民生、基本民生和质量民生,确保推出的每件民生实事都一抓到底,一件接着一件办,一年接着一年干,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广大群众,使全市人民朝着共同富裕目标扎实迈进。

我的问题就回答到这里,谢谢大家! 

   张桂林

记者提问就到这里。刚才,通过三位领导的介绍,我们了解到青岛市近年来结构调整稳步推进,质量效益持续提升,就业基本稳定,民生继续改善,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了新面貌、新变化。下一步,青岛市将以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为指导,谋划好发展思路举措,进一步明确城市目标定位,找准实现路径,强化落实举措,加快建设现代化国际大都市。也请各位媒体持续关注青岛,大力报道青岛发展的亮点和成就。

记者朋友们,为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省政府新闻办策划举办了“全面小康 奋进山东”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从7月底开始,历时三个多月时间,全省16市书记或市长,以及市直部门负责同志来到省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会这个平台,全面介绍了各地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历程中取得的成就,展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生动实践。作为专场发布会的配套活动,各市在发布厅同步举行了精彩的展览展示,通过形象片、图片、实物等多种方式展现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历程和成效,内容丰富,特色突出。各地非遗项目、非遗精品、外宣图书等精彩亮相,媒体记者表现出极大兴趣,纷纷到现场参观展览,近距离感受齐鲁文化独特魅力。每个市的专场发布会都会引发媒体的高度关注和广泛报道,宣传效果十分显著。借此机会,也感谢各级媒体和记者朋友对省政府新闻办工作的大力支持!希望大家以后继续一如既往的支持新闻发布工作,讲好山东故事,传播好山东声音,为山东实现“三个走在前”的总目标营造良好舆论氛围。

发布会到此结束,感谢青岛市的三位发布人,也谢谢各位记者朋友。  

 
更多>>
  • 青岛市委副书记、市长 赵豪志

    青岛市委副书记、市长 赵豪志

  • 青岛市委常委、副市长 薛庆国

    青岛市委常委、副市长 薛庆国

  • 青岛市发展改革委党组书记、主任 李刚

    青岛市发展改革委党组书记、主任 李刚

  • 新闻发布会现场

    新闻发布会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