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小康 奋进山东”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枣庄专场
时间: 9月8日(星期三)下午3:00
出席: 枣庄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陈平 市委常委、市政府常务副市长孙起生 市委副秘书长,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局长、党组书记刘宗国 市发展改革委主任、党组书记、二级巡视员史峰
内容: 邀请枣庄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陈平,市委常委、市政府常务副市长孙起生等介绍有关情况
 
文字实录 正序 | 倒序 手动刷新 自动刷新:
   丁绍敏

新闻界的各位朋友,女士们,先生们:

大家下午好!

欢迎参加省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会。

今天,我们举行“全面小康 奋进山东”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第三场,枣庄专场,非常高兴地邀请到了枣庄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陈平先生,市委常委、市政府常务副市长孙起生先生,市委副秘书长,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局长、党组书记刘宗国先生,市发展改革委主任、党组书记、二级巡视员史峰先生,围绕“砥砺六十年 奋进新时代 努力谱写‘工业强市、产业兴市’枣庄新篇章”介绍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首先,请陈平先生介绍有关情况。 

   陈平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也是枣庄建市60周年。60年来,在党中央和省委的坚强领导下,历届市委、市政府团结带领全市干部群众,用奋斗开路、以实干前行、靠拼搏进取,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巨大成就、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市上下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统筹推进改革发展稳定,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赶考路上,交出了一份优异的“枣庄答卷”。

这份答卷,记录了枣庄综合实力的大跨越。地区生产总值、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从1961年的2.51亿元、4190万元,跃升至2020年的1733亿元、140.8亿元,分别增长690倍、335倍。三次产业比由建市之初的34.3:49.8:15.9调整为2020年的9.6:40.6:49.8,产业结构由“二一三”转变为“三二一”,尤其是工业经济从小到大、由弱渐强,从挖煤炭、烧水泥的“一黑一灰”到高端装备、高端化工、新材料、新能源、新医药、新一代信息技术的“两高四新”,实现了华丽转身、精彩蝶变。

这份答卷,记录了枣庄城乡面貌的大改善。建市之初,枣庄城市人口不足2万人,建成区面积不足10平方公里,城镇化率仅为11%。60年后的今天,城镇人口增长到229万人,建成区面积扩展到221平方公里,城镇化率提高到59.3%,建成美丽乡村示范村498个,成功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节水型城市。枣庄已经从过去“一个岗楼两盏灯,一把花生逛全城”的矿区小镇,发展成为今天“一城山水满城绿,满城园林一城景”的鲁南门户、山水之城。

这份答卷,记录了枣庄人民生活的大提升。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35098元、17690元,人均居住面积38.8平方米,私家车保有量达到67.7万辆,平均预期寿命76.6岁,城乡教育、医疗、养老资源更加均衡,群众的“腰包”越来越鼓、生活越来越好、获得感越来越强。

枣庄依靠奋斗走到今天,也必然要依靠奋斗走向未来。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十四五”开局的新起点上,立足枣庄实际,坚持抓重点、重点抓,决定实施“工业强市、产业兴市”战略,进一步做强工业、做优产业、做大城镇,坚定不移走好工业现代化之路。

一、坚持大抓工业、抓大产业,动能转换取得新成效。枣庄因工业而立、因工业而兴,未来强市建设的突破口必定在工业。紧紧抓住新旧动能转换这个“牛鼻子”,全面落实“三个坚决”,积极构建“6+3”现代产业体系,加快形成“2121”产业雁阵。特别是突出锂电产业发展优势,制定“123”战略规划,努力打造绿色安全新能源典范城市,枣庄市国家锂电池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正式被国际电工委员会批准为CB计划认可实验室,锂电产业集群成功入选2021年国家创新型产业集群。坚持“招大引外、招新引高”,积极搭建中国兽药谷、长三角高端制造业转移示范基地等高能级招商平台,1—8月新签约过亿元项目632个、开工307个。树立“快就是大局”的意识,对重点项目,实行部门帮包、专员推进、全生命周期服务,111个省级、120个市级重点项目完成年度投资计划的101.6%。出台优化营商环境、攻坚突破行动“双20条”,成立市委民营经济发展委员会,创新推出“企呼枣应、接诉即办”平台,解决企业诉求8135件,重商亲商、安商富商的社会氛围愈发浓厚。 

   陈平

二、坚持协调联动、区域统筹,城乡融合构建新格局。对于枣庄这个组团型城市而言,推动协调发展至关重要。以“五城同创”为抓手,深入实施城市品质提升三年行动,新开工棚改住房5950套,建成海绵城市66.7平方公里、“生态街巷”825条、口袋公园96个,枣庄学院新校区等市驻地11所学校正式启用,城市承载力、吸引力不断增强。以乡村振兴“双十镇”建设为引领,支持示范镇做强做大、率先发展,引导特色镇发挥优势、差异发展,打造现代化镇域小城市和服务农民的区域中心;实施村级集体经济“三年强村计划”,确定“破十攀百”目标,设立专项帮扶基金、产业基金,实行政策引领、市场化运作,努力走出以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促进乡村振兴的特色路径。以区域突破为重点,市级层面突出中心城区,举全市之力做强枣庄高新区这个龙头;县级层面突出“一强+两极”,支持滕州市做强做大,争当全省县域经济排头兵;支持山亭区、台儿庄区跨越赶超,打造经济发展增长极,“一主、一强、两极、多点”市域发展格局加速形成。

三、坚持解放思想、创新思维,改革开放实现新突破。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坚持向改革要动力,大力实施十大改革攻坚突破,市级领导领衔抓重大改革事项,创新实施“揭榜推进”机制,率先突破56项重点改革任务和12项原创性项目,石榴国家级种质资源库建设、藏粮于地藏粮于技做法、“榴乡诉递”模式等改革经验获中央和省领导批示肯定。尤其是持续深化金融改革,召开2021中国(枣庄)资本赋能大会,出台支持金融产业高质量发展举措,推动金融活水充分涌流。坚持向开放要活力,成功创建全国二手车出口试点市,滕州经济开发区升级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开通欧亚班列。实施外贸外资外经“三外”联动工程,1—7月实际利用外资增长84.4%,进出口增长45.3%。目前,正积极创建中国国际闲置品循环链示范区、保税物流中心,为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搭建优质平台。

四、坚持人民至上、民生为本,群众生活得到新改善。始终牢记“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扎实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全力保障改善民生,不断提升群众获得感和满意度。以实现共同富裕为目标,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9.2万名享受政策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实现稳定脱贫,214个省定贫困村全部摘帽退出。加快社会事业发展,民生支出占财政支出比重达到74%。启动“山水林田大会战”,建成绿色生态廊道220公里,7个国控断面水体优良比率达100%,大气环境质量持续向好,老百姓普遍反映枣庄的天更蓝了、水更清了、地更绿了。深化“平安枣庄”“法治枣庄”建设,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取得重大阶段性成果,政法队伍教育整顿顺利通过评估验收,“枣治理·一网办”社会治理品牌更加响亮,安全生产形势总体平稳,社会大局持续祥和稳定。

枣庄发展取得的每一个进步、每一点成绩,都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正确指引的结果,都是省委、省政府坚强领导的结果,都是全市人民不懈奋斗的结果。下步,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按照省委、省政府“七个走在前列”“九个强省突破”的部署要求,不忘初心、埋头苦干、砥砺前行,全力推动“工业强市、产业兴市”,努力为新时代现代化强省建设作出枣庄贡献! 

   丁绍敏

现在回答记者提问,提问前请先通报所在新闻机构名称。 

   人民日报社记者

大家都知道枣庄是老工业基地,发行了中国历史上第一张工业股票。当前枣庄也正大力实施“工业强市、产业兴市”战略,请问这个战略的提出是基于怎样的考虑?目前成效如何?下步还有哪些重点举措? 

   陈平

谢谢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这个问题由我来回答。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走自己的路,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立足点,更是党百年奋斗得出的历史结论。枣庄是老工业基地,早在1878年,这里就诞生了中国历史上第一家民族股份制企业——中兴煤矿公司。计划经济时期,枣庄累计输出原煤4亿吨、电力2000多亿度、化肥600多万吨,为支持国家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由此确立了工业城市、能源基地的地位,铸就了枣庄人的“工业强市”情结。枣庄因工业而立、因工业而兴,未来也必将因工业而强。站在“十四五”新起点上,市委、市政府立足基础、顺应民意,作出了“工业强市、产业兴市”的重大决策部署。3月2日,召开了“工业强市、产业兴市”三年攻坚突破行动动员大会,吹响了“大抓工业、抓大产业”的奋进号角。各级各部门闻令而动,一切工作向大局靠拢,一切资源向大局倾斜,一切力量向大局汇聚,推动“工业强市、产业兴市”实现良好开局,取得了一系列基础性、趋势性、阶段性的成效。一是发展形势稳中有进。上半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固定资产投资等主要经济指标增幅,在全省位次均好于一季度。1—7月份,税收收入增长27.4%,增幅位居全省第3位;税收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比重71.8%,位居全省第8位;进出口总额增长45.3%,位居全省第5位。工业企业加快生产、加大投资的信心不断增强,规上工业企业开票销售收入增长39.4%,工业技改投资增长26.8%,工业利润增长156.1%。二是产业集群持续壮大。加快构建“6+3”现代产业体系,力争用3到5年时间,打造高端装备和高端化工2个千亿级、新材料1个五百亿级、新能源和新医药2个三百亿级、新一代信息技术1个百亿级产业集群,形成“2121”产业雁阵。1—7月份,“6+3”产业增加值增长24.9%,6大先进制造业营业收入占规上工业的比重由2020年底的38.2%提升到46.3%。三是招商质效显著提高。坚持“招大引外、招新引高”,积极促成与国内外500强企业、大型央企民企和产业头部企业的战略合作,111个项目列入省级重点项目名单,项目总数、投资总额均创历史新高。

下阶段,我们将坚定“工业强市、产业兴市”不动摇。一是紧盯动能转换持续发力。围绕构建“6+3”现代产业体系,坚决淘汰落后动能,坚决改造提升传统动能,坚决培育壮大新动能,推动枣庄高质量发展。加快完善锂电产业生态,编制发展规划,成立产业联盟,形成特色集群优势。积极推广正凯新材料成功经验,探索传统产业智能化技改新路径。二是紧盯双招双引持续发力。坚定不移“招大引外、招新引高”,持续深化与中建材、中科院、广药集团等企业院所的战略合作,高标准建设中国兽药谷、王老吉大健康产业园;打造长三角高端制造业转移示范基地、全国闲置品循环链示范区,树立双招双引特色品牌。三是紧盯重点项目持续发力。加快推进111个省级、120个市级重点项目,全力抓好山能鲁化、枣矿集团、联泓新科等系列项目,确保成熟一个、落地一个。牢固树立“快就是大局”的意识,深化重点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服务,推动项目快落地、快建设、快达产、快见效。四是紧盯改革赋能持续发力。持续深化“9+2”改革攻坚行动,继续加大制度创新和流程再造力度,擦亮“枣办好”政务服务品牌。全面落实“标准地”改革,积极深化金融改革,提升土地供给能力,打造金融发展高地。

我就回答这么多,谢谢这位记者朋友。 

   新华社记者

近期,枣庄锂电产业集群入选科技部2021年度创新型产业集群名单,请问在推动产业发展特别是锂电产业发展方面,枣庄做了哪些工作? 

   陈平

谢谢这位记者朋友。这个问题我想请枣庄市委副秘书长,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局长、党组书记刘宗国同志回答一下。 

   刘宗国

感谢您的提问。

上个月,枣庄锂电产业集群成为全省4个入选全国创新型产业集群试点(培育)名单的产业集群之一,这是我市推进产业集群集聚发展的一个重要成果。今年以来,枣庄市委、市政府围绕“工业强市、产业兴市”,明确了在“十四五”时期重点打造“6+3”的现代产业体系。上半年,枣庄市高端装备、高端化工、新一代信息技术规上工业增加值分别同比增长23.3%、24.1%和29.7%。主要做了四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围绕做长做实产业链,大力实施“链长制”。市级领导同志分别担任“6+3”产业链的“链长”,9个市直部门为产业链责任单位,每月调度一次“链长制”工作进展情况。

二是围绕做新做优增量,大力实施产业链招商。成立31个招商小分队,以链式思维精准招项目、引人才。上半年,全市“6+3”产业新签约亿元以上项目349个。

三是围绕做大做强存量,大力实施工业技改。设立总规模20亿元的技改基金,对产业链优选企业进行重点扶持。1-7月,枣庄市规上工业技改投资增幅、制造业技改投资增幅分居全省第4位和第5位。

四是围绕做成做好重点项目,大力实施全生命周期管理服务。建立重大项目联席会议制度和市级领导联系帮包制度,委派推进专员对在建项目实行全生命周期管理服务,快速高效、科学精准地解决项目建设中的堵点难点问题。

锂电产业是极具发展潜力和市场前景的新兴产业。枣庄的锂电产业已经初步形成了正负极材料、隔膜材料、电解液、电芯、PACK组装、终端应用、拆解回收等比较完整的全产业链条。目前,全市拥有重点锂电企业12家,产品种类200多个。今年上半年,枣庄市的锂电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9.5%。除枣庄锂电产业集群入选全国创新型产业集群试点外,枣庄市国家锂电池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山东)还被国际电工委批准为CB计划认可实验室(CBTL),正式进入国际标准化实验室序列。在推动锂电产业发展方面:

一是坚持规划先行。高质量编制《枣庄市锂电产业发展规划(2021—2025)》,谋划了“1+3”布局:即“一基地”,把枣庄高新区作为锂电产业龙头企业聚集基地;“三区”,把滕州市、薛城区、台儿庄区作为锂电池配套产业聚集区。

二是坚持招大引强。市主要领导多次带队与吉利、欣旺达、保力新能源、天能等头部企业对接招商,一批重大锂电项目落户枣庄,投资50亿元的吉利欣旺达混动电池项目即将开工建设,投资70亿元的保力新能源锂电池产业园项目正在进行配套设施改造。

三是坚持扩规提质。中材锂膜二期项目年底投产后,锂电池基膜产能将达到4.8亿㎡,精工电子5吉瓦时PACK项目和天科2吉瓦时半固态锂电池项目正在积极推进,振兴炭材负极材料二期项目达产后可实现产值18亿元。

四是坚持政策推动。积极组建“枣庄市锂电产业投资基金”,出台锂电产业鼓励政策,建立多元化的投融资机制。正在组建锂电人才服务团,强化锂电产业发展的智力支撑,全力打造中国北方“锂电之都”。

这个问题我就回答这些,谢谢!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记者

当前各地都在抓招商、抢人才、上项目,请问枣庄在“双招双引”方面有哪些独特优势和特色做法? 

   陈平:

谢谢。这个问题我想请枣庄市委常委、市政府常务副市长孙起生同志回答。 

   孙起生

谢谢这位记者。“十四五”开局之年,我市以“开局即决战、起步即冲刺、快即是大局”的姿态,坚持把“双招双引”作为经济工作的生命线,聚焦构建“6+3”现代产业体系,以链式思维精准开展“招大引外、招新引高”,1—8月份,全市新签约亿元及以上项目632个、新开工亿元及以上项目307个;在全省书记、市长项目工程考核中,枣庄排第6名。具体工作中,一是配强“招”的力量,招大引强实现新突破。建立实施链长制工作机制,组建12个产业招商组,成立19支招商小分队,派驻31名驻外招商专员,形成了广覆盖、高水平、条块结合的招商网络。1—8月份,全市新签约项目平均投资规模7.02亿元。其中10亿元以上项目106个、50亿元以上项目34个,总投资360亿元的山东能源集团兖矿十四五期间系列化工项目、215亿元的联泓集团新能源材料和生物可降解材料、100亿元的中建材新材料产业园等一批大项目、好项目先后签约落地。二是优化“引”的方式,利用外资保持稳增长。打造“云推介”“云洽谈”“云签约”等“五朵云”招商模式,做深借智招商、做精委托招商、做实以商招商,先后组织参加全省重点外商投资项目集中签约仪式、山东与港澳台合作推进会等重大活动,到位资金尤其是实际利用外资实现稳增长。1—8月份,全市亿元以上项目协议总投资达到4434亿元,同比增长170%。新引进外商投资项目56个、增长7.7%,合同利用外资12.1亿美元。三是招引“补”的产业,引资结构得到再优化。精准绘制产业图谱,着力强化沿链招商,引进了一大批“建链、强链、补链”项目。1—8月份,全市新引进工业项目377个、总投资2567亿元,分别占新引进项目总数的59.7%和57.9%。特别是围绕做大做强锂电新能源产业,投资100亿元的天能锂电池、70亿元的保力新10兆瓦时锂电池产业园、50亿元的吉利欣旺达HEV动力电池等产业项目顺利落地枣庄,构建了全产业链生态体系。四是提升“全”的服务,项目落地呈现快提速。实行重大项目“一事一议”“一企一策”,创新重点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服务机制,全力推动投资项目早签约、快开工。1—8月份,全市新签约项目开工率达到38.9%。总投资50亿元的吉利欣旺达动力电池项目从对接洽谈到签约落地仅用三个月时间,跑出了项目招引的“加速度”。五是创新“聚”的机制,招才引智取得好成效。积极实施枣庄英才集聚工程,先后开展“枣庄英才”评选6批、遴选创新创业人才148人。连续举办两届“创业枣庄·共赢未来”高层次人才创业大赛,吸引人才带资本、带技术、带项目到我市创新创业,近两年共吸引22个项目成功落地。深入实施柔性引才计划,畅通人才服务“绿色通道”,累计柔性引进各级各类专家人才483人,其中今年1—8月份引进高端人才101人,工业领域占比91%,40岁以下占比59%。

下一步,我们将一如既往秉持先哲墨子的“兼爱、亲士、尚贤”思想,以开放包容、多元和谐的崭新姿态,努力营造更加亲商尊商、富商安商的法治环境、市场环境、宜居环境。欢迎各路商贾大咖和仁人智士携手枣庄共襄盛举、共创伟业、共赢未来、再创辉煌。

我就回答这么多,谢谢这位记者朋友。 

   中新社记者

刚才陈书记提到“抓重点、重点抓”的工作方法,请问在具体实践中是如何把握和运用的? 

   陈平

谢谢这位记者朋友,这个问题由我回答。

抓住重点带动面上工作,是我们党在革命、建设、改革进程中一贯倡导和坚持的工作方法。枣庄发展基础相对薄弱,资源要素、财力保障都很有限,更要集中政策、集中资源、集中力量,把长板拉长、优势做优,以点上突破带动面上提升。刚才,枣庄的几位同志介绍了全市的整体情况。这里我想通过四个例子,向大家简要介绍一下我们在工作中的一些思考和把握,也是坚持抓重点、重点抓的具体体现。

第一个例子,锂电产业,这是枣庄在产业转型中重点培育的产业集群。刚才我谈到枣庄是工业城市、能源基地,随着煤炭资源的日益枯竭,经济增长陷入了动能不足的困境。市委、市政府经过深入研究、反复论证,抢抓国家实施双碳政策机遇,突出锂电产业发展优势,决定把锂电作为产业转型的重点来培育,全力打造绿色安全新能源典范城市。通过做大做强锂电产业,打开转型发展的新通道,推动新能源代替旧能源,地上能源代替地下能源,持续擦亮枣庄能源基地的牌子。今年我市锂电产业发展势头良好,吸引了吉利、欣旺达、天能、保力新能源等领军企业来枣布局发展,为打造绿色安全新能源典范城市打下了坚实基础。

第二个例子,长三角高端制造业转移示范基地,这是我们着力打造的双招双引特色品牌。枣庄处于京沪廊道中间节点,工业门类齐全、制造业基础扎实,在承接长三角产业转移方面比较优势明显。今年,我们把长三角作为重点招商区域,把高端制造业作为重点招商方向,把产业转移作为重点招商路径,打造长三角高端制造业转移示范基地,进一步提升招商引资实效。年初我们在上海设立了产业促进中心,下个月还将召开专题招商推介会,吸引更多的企业来枣庄投资,更多的产业向枣庄转移,持续扩大转移示范基地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第三个例子,建设中国兽药谷,这是我们实现错位发展、重点突破的典型案例。后发地区想要在产业竞争中占据有利位置,必须找准着力点、打好特色牌。像新医药产业是我市重点发展的产业之一,与人用医药相比,兽药还是一片产业蓝海;去年国家新修订兽药生产质量管理规范,将会带来兽药行业的大洗牌。为此,我们坚持错位发展,差异化竞争,与中国兽药协会合作共建中国兽药谷,打造了我国生物医药领域第一个兽药产业园区。兽药谷成立3个多月,已经落户企业4家,即将落户2家,正在洽谈13家。下步我们将坚持高标准规划、高质量建设、高定位招商,坚持研发生产基地和市场交易中心同步谋划、同步实施,努力培育国内最有影响力、国际也有地位的兽药中心。

第四个例子,创建国际闲置品循环链试验区,这是我们践行绿色发展理念的一次主动探索。党的十九大提出,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为践行绿色发展理念,顺应循环经济发展趋势,我们在全国率先提出了打造国际闲置品循环链试验区的设想,得到了国家商务部和省商务厅的充分肯定。5月31日,商务部派人专门来枣庄调研考察,提出了打造全国再生资源回收体系试点的建设要求。围绕实现这一目标,我们高质量编制规划,持续加大招商力度,目前已发展二手车、图书、服装等循环经济经营主体500余家,新落地了总投资40亿元的锂电池回收利用和汽车循环再制造产业园、胖虎科技再生资源产业园及二手奢侈品等关联产业项目。下步,我们将主动扛起试点责任,在政策导向、运行模式、制度创新等方面积极探索,为发展绿色低碳循环经济蹚出路子、作出示范。

这个问题我就回答这些,谢谢! 

   大公文汇报记者

我们了解到,今年5月,枣庄因转型成效突出特别是保障和改善民生有力,获得国务院督查激励。这里能否重点介绍一下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具体做法? 

   陈平

这个问题我想请枣庄市发展改革委主任、党组书记、二级巡视员史峰同志回答。 

   史峰

谢谢记者朋友的提问。我们推动转型发展,最终目的是把枣庄的经济搞上去,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枣庄市委、市政府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把“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扎实办好惠民实事,持续增进人民福祉,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十三五”期间,累计完成民生支出969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75.1%。

一是群众收入稳步提高。大力实施“工业强市、产业兴市”战略,加快培育“6+3”现代产业体系,强力推进重点项目建设,经济运行稳健向好,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税收收入大幅提高,为增加居民收入提供了坚实保障。上半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1.3%,增幅居全省第7位。在稳就业方面,通过实施就业援助措施,落实社保和有关岗位补贴等扶持政策,“十三五”期间,城镇新增就业累计达22万人。上半年,城镇新增就业2.2万人,完成年度任务的58%。扎实推进脱贫攻坚取得丰硕成果,9.2万名贫困人口实现稳定脱贫,196个省定、58个市定贫困村全部摘帽退出,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

二是民生工程建设提质提速。开展城市品质提升三年行动,市委、市政府高规格召开拟建重点基础设施调度推进会议,上半年,启动实施各类城建工程23项、完成投资37亿元,我市被山东省确定为2021年老旧小区改造试点城市,目前30个老旧小区改造工程均已开工建设。始终坚持把教育事业作为重要民生工程、民心工程来抓,全面消除“大班额”问题,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实现全覆盖。市驻地11所学校集中建成启用,创造了一次性财政投入最多、学段覆盖最广、学位提供量最大等多项记录。持续改善生态环境,全面启动“山水林田大会战”,建成人工湿地35处、省级以上湿地公园17个;修复治理破损山体38处,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27.4%。

三是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健全。持续完善各项社会保障制度和多层次社会救助能力,提升城市“温度”,厚植为民“情怀”。落实退休人员养老待遇“十七连调”政策,惠及全市19.3万退休人员。提高对城乡低保和特困供养人员救助能力,累计支出2.94亿元救助金,保障了9万名困难群众的生活水平。加强医疗卫生能力建设,市立医院开通全市首家“互联网医院”,市、区两级疾控中心均建成二级实验室,全市8家三级公立医院牵头组建医联体,10家县级医院成立县域医共体,有效提升了医疗卫生服务水平。

四是社会环境持续优化。大力实施“平安枣庄”“法治枣庄”“食安枣庄”建设,全面推进“雪亮工程”,深入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进一步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依托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构建“群众诉求办理服务平台”,建立领导干部接听热线工作制度,更好地听民声、察民情、聚民智、解民忧。

下一步,我们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让更多发展成果惠及全市人民,满足人民群众对幸福美好新生活的向往!

这个问题我就回答这些,谢谢! 

   大众日报记者

刚才孙市长谈到,吉利欣旺达动力电池项目从对接洽谈到签约落地仅用三个月时间,请问枣庄是怎么做到的?在优化营商环境方面做了哪些工作? 

   陈平

这个问题请孙起生市长回答。 

   孙起生

谢谢这位记者朋友。一个项目落地的快慢,反映了一个地方的营商环境。像吉利欣旺达这样一个投资50亿元的项目,仅用3个月就落地建设,充分说明枣庄的营商环境不断在优化、在提升。今年我们深入实施优化营商环境创新突破行动,认真落实1个实施方案及配套20条政策措施,有效减轻了企业负担,激发了市场活力。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政务环境更加高效透明。行政审批方面,我市是全省第5个实现50个行业“一业一证”改革全覆盖的市,办事环节、申请材料、审批时间均压减70%以上,企业开办实现一日办结。数字政府建设方面,全市政务信息系统上云率、全市域电子政务外网覆盖率均达到100%,“掌上亮证”在政务服务、行政执法、社会化服务中落地应用达到246项。政务公开方面,今年以来全市各级政府网站共公开政府信息21339条、办理依申请公开556件,政策文件解读率达到100%。

二是市场环境更加健康有序。平等对待各类市场主体,在政府采购和招投标、融资贷款等方面“一视同仁”,截至8月底,政府采购授予中小企业合同金额15.24亿元,占比达70.8%。精准实施市场监督管理,以“双随机、一公开”监管为手段、以重点监管为补充,累计组织开展监管检查11294家次,维护了良好的市场经营秩序。加快推进诚信体系建设,今年共归集信用信息33.2万条,同比增长213%。截至8月底,全市1227家市场主体因严重失信受到联合惩戒,构建了“诚信受益、失信惩戒”的长效机制。

三是法治环境更加公平正义。强化司法服务保障,严格落实司法执法平等保护机制,累计受理审结合同纠纷等案件7199件,执结涉金融债权案件1198件。强化企业权益保护,对企业轻微违规或非主观过失实行首次不罚、首次轻罚,共办理不予或免于行政处罚案件742件,减轻处罚案件115件。强化治安环境保障,组织开展“千警联千企”活动,严厉打击了一批以暴力、胁迫等方式强揽工程等黑恶势力犯罪。

四是服务环境更加优质便捷。实行全生命周期服务,建立完善个人和企业全生命周期政务图谱,实现了“一套材料、一次告知、一表申请”。实行重点项目专员推进,及时化解项目建设难题320余项。建立全方位诉求办理机制,依托政务服务热线、政府网站和营商环境投诉举报专线,广泛收集、扎口办理企业反映问题,今年以来共受理企业诉求11075件,按时办结率100%,满意率98%以上。

下一步,我们将持续在以下四个方面下功夫、求实效。一是进一步完善工作机制。制定出台优化营商环境工作考核实施办法,实行交叉检查、定期通报,常态化开展督查暗访,压紧压实工作责任,确保各项工作任务落到实处。二是进一步突出工作重点。聚焦市场主体关切,深化“放管服”改革,实行统一的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推进“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完善企业综合服务管理平台,不断增强各类市场主体的获得感和满意度。三是进一步提升创新水平。大力推进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高标准提升创新平台,高质量培育创新主体,高水平引进创新人才,推动“政产学研金服用”协同创新,努力将更多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四是进一步营造浓厚氛围。全方位宣传优化营商环境政策措施和工作成效,积极报道各地各部门的好经验好做法,坚决处理和曝光一批反面典型,以优良的营商环境为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这个问题我就回答这些,谢谢! 

   枣庄日报记者

枣庄作为鲁班、墨子故里,铁道游击队的故乡,刚才我们也参观了文化展厅,感到枣庄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请问近些年枣庄市在文化建设方面主要做了哪些工作? 

   陈平

谢谢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这个问题由我来回答。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也是一座城市发展的根脉和名片。枣庄地处大运河畔,毗邻孔孟故里,是一座人杰地灵、底蕴深厚的历史名城。枣庄有悠久的历史文化。这里有7500年的始祖文化、4300年的城邦文化,古称“三国五邑”之地,孕育了中华科圣墨子、工匠祖师鲁班、造车鼻祖奚仲、“食客三千”的孟尝君、以“自荐”名世的毛遂、“凿壁借光”的匡衡等众多名人先贤。枣庄有强大的红色基因。这里是山东省内建立中国共产党地方组织较早的地区之一,八路军115师进入山东的第一个根据地建在这里,铁道游击队的故事广为流传、台儿庄大战彪炳史册,在抗日战争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枣庄有深厚的工业情结。这里有着140多年的工业文化,诞生了中国第一家民族股份制企业—中兴煤矿公司,发行了最早的工业股票,是我国近代工业文明的重要发源地。

近年来,我们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重要论述要求,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统筹推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文化建设取得了新进展、迈上了新台阶。

一是优秀传统文化更加深入人心。文物发掘工作实现历史性突破,滕州西孟庄龙山文化遗址等一大批重要遗址遗迹被发现。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现有省级以上代表性项目34项、非遗展示和传承场所125个。加快推进中国职业教育博物馆和职业体验馆建设,先后承办两届中国卓越匠心文化论坛,“班墨奚”故里的文化影响力不断增强。深入挖掘红色文化,创作推出红色杂技剧《铁道英雄》、柳琴戏《芳林嫂》等一批文艺精品,打造融媒体寻访纪实报道《百年百物》,全网累计点击量超2亿次。

二是文旅融合发展更加紧密高效。以台儿庄古城为依托,抢抓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机遇,规划建设总投资100亿元的台儿庄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全省首个国家安全教育基地正式开馆。以生态优势为基础,积极打造“山亭大公园”,大力发展特色文旅康养产业,全市现有文旅康养在建重点项目65个、总投资515亿元。以全域旅游示范市创建为抓手,成立市文旅发展集团,整合全市优质文旅资源,进一步叫响“运河古城·匠心枣庄”文化旅游品牌。

三是文化服务体系更加健全完善。大力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建成市区级博物馆、图书馆、文化馆36个,镇街综合文化站65个,村(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2474个、农家书屋1914个,实现了市县乡村四级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全覆盖。群众文化艺术节连续举办六届,年均举办重点文化惠民活动2000余场,送戏下乡2200余场。特别是今年,围绕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建市60周年,推出各类文艺活动15类28项,受到广大群众的欢迎和好评。

下步,我们将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积极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红色基因,进一步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大力繁荣发展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切实以文塑城、以文铸魂、以文惠民。在这里,也诚挚邀请各位新闻界的朋友,多到枣庄走一走、看一看,亲身体验枣庄秀美的景色风光,感受独具魅力的城市文化,并提出宝贵意见建议。这个问题我就回答这些,谢谢! 

   丁绍敏

记者提问就到这里。刚才各位发言人全面介绍了枣庄的情况,可以看出枣庄发展的思路很清晰、措施很实,由衷地感到大美枣庄、未来可期,也敬请各媒体做好宣传,为枣庄的发展加油助力。发布会到此结束,感谢各位发布人,也谢谢各位记者朋友的光临。  

 
更多>>
  • 省委宣传部新闻二处处长 丁绍敏

    省委宣传部新闻二处处长 丁绍敏

  • 枣庄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 陈平

    枣庄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 陈平

  • 枣庄市委常委、市政府常务副市长 孙起生

    枣庄市委常委、市政府常务副市长 孙起生

  • 枣庄市委副秘书长,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局长、党组书记 刘宗国

    枣庄市委副秘书长,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局长、党组书记 刘宗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