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坚持“腾笼换鸟 凤凰涅槃”、山东新旧动能转换成效初显有关情况
时间: 8月4日(星期二)上午10:00
出席: 省发展改革委党组书记、主任、省新旧动能转换综试区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周连华 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党组成员、副厅长王新生 省商务厅党组成员、副厅长张义英
内容: 邀请省发展改革委主要负责同志和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商务厅负责同志介绍坚持“腾笼换鸟 凤凰涅槃”、山东新旧动能转换成效初显有关情况
 
文字实录 正序 | 倒序 手动刷新 自动刷新:
   丁绍敏

新闻界的各位朋友,女士们,先生们:

大家上午好!

欢迎参加省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会。

为全面系统地展示山东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对山东工作重要指示要求,让全社会更加了解团结奋进、创新创业、改革开放、包容自信的山东,省新闻办组织以“走在前列、全面开创”为主题的系列新闻发布会,今天召开第一场,邀请省发展改革委党组书记、主任、省新旧动能转换综试区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周连华先生,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党组成员、副厅长王新生先生,省商务厅党组成员、副厅长张义英先生介绍坚持“腾笼换鸟 凤凰涅槃”,山东新旧动能转换成效初显,并回答记者提问。

首先,请周连华主任介绍有关情况。 

   周连华

尊敬的各位记者朋友,女士们、先生们: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三次亲临山东视察指导,做出一系列重要指示,要求山东坚持“腾笼换鸟、凤凰涅槃”,在高质量发展上奋力趟出一条路子来。总书记的殷殷嘱托,为山东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省委、省政府认真贯彻落实总书记重要指示,做出了集全省之力实施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的战略部署,2018年1月成功争取国务院批复设立山东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

两年多来,全省上下按照“一年全面起势、三年初见成效、五年取得突破、十年塑成优势”的总体部署,真抓实干、聚力攻坚,山东经济从质量结构,到体制机制,到发展环境,正在发生脱胎换骨的系统重塑。一是经济结构显著优化。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三年提高6.3个百分点,今年上半年达到44.4%;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由2017年的57.6%提高到2019年的78.2%。二是“四新”经济加速成长。“四新”经济增加值占比由2017年的21.7%提高到2019年的28%,今年占比将超过30%。三是创新能力明显提升。2019年PCT国际专利申请量2329件,是2017年的1.32倍;高新技术企业数量三年翻了一番多,达到1.1万家。四是市场主体活力迸发。2019年全省市场主体突破1000万户,三年来增长46%;今年上半年,在疫情严重冲击下,新登记企业38.9万户,其中私营企业32万户,分别增长14.5%和21.1%。

这一系列重大变化充分表明,山东新旧动能转换强势推进,成效初步显现。之所以有这样的突破发展,根本在于我们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按照“走在前列、全面开创”的总要求,深入实施八大发展战略,扎实推进九大改革攻坚,以改革创新的思路和工程化推进的办法,探索形成了具有山东特色的新旧动能转换之路。

一、“三个坚决”纵深推进,新动能担纲挑梁的态势加快形成。坚决淘汰落后动能,2018年以来,累计治理“散乱污”企业超过11万家,关停化工生产仓储企业1500多家,化工园区从近200家压减到84家。2019年全省压减生铁产能465万吨、粗钢923万吨,提前一年完成“十三五”压减任务。今年上半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累计压减煤炭消费2748万吨、焦化产能1396万吨。落后产能的出清为新动能加快成长腾出了宝贵空间。坚决改造提升传统动能,重大产业布局加快调整,世界高端铝业基地、日照精品钢铁基地、山东重工商用车生产基地等重大项目落地实施,全省石化、冶金、钢铁、汽车等传统行业转型升级迈出了实质性步伐。加快推进万项技改、万企转型,今年上半年实施技改项目5511个,技改投资增长7.9%,推动了传统产业“有中生新”。坚决培育壮大新动能,高端装备制造、智能制造、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一批新增长点快速崛起,云课堂、远程医疗、虚拟会务等新模式蓬勃兴起,今年上半年,“四新”经济投资占比达到47.6%,同比提高6.8个百分点;其中互联网、商务和科技服务投资增长61.1%。加大工业互联网平台和应用场景推进力度,建设运营海尔卡奥斯、浪潮云洲两个国家级“双跨”平台,占全国的20%,“上云用云”企业超过14万家。通过“三个坚决”,淘汰了落后,提升了优势,培育了“新枝”,引来了“俊鸟、靓鸟”,有力推动了产业转型蝶变、浴火重生。

二、“十强”产业加快壮大,产业生态“四梁八柱”逐步夯实。狠抓优势产业集群培育,聚焦“十强”产业,建立“现代优势产业集群+人工智能”推进机制,首批认定45个“雁阵形”产业集群,一年来45个集群总销售收入同比增长9.3%;7个集群入选全国首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数量居全国首位,优势产业集群带动了产业园区化、集聚化、高端化发展。狠抓龙头企业培育,聚焦“十强”产业,实施“领航型”企业培育计划,甄选60家领军企业,集中政策资源,给予重点培育支持,骨干龙头企业快速成长。2016年底,我省还没有1家市值过千亿元的上市公司,到今年已有7家;在去年新增18家上市公司的基础上,今年上半年又新增6家,总量达到216家。狠抓优良产业生态培育,聚焦“十强”产业,加大建链、延链、补链、强链力度,研究谋划了培育优良产业生态的支持政策,扎实实施装备制造、信息技术等22个重点产业推进方案,逐步形成“参天大树”与“灌木丛”共生的产业生态。通过上述举措,山东“十强”产业特别是高端新兴产业发展明显提速,2019年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新能源新材料、高端化工、现代金融5大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14%左右。今年上半年,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速持续好于规模以上工业,集成电路、光电子器件制造业增加值分别增长28.7%和19.5%。

三、改革攻坚持续加力,高质量发展动力引擎更加强劲。坚持以深化改革破解体制机制约束,紧扣新旧动能转换中的难点堵点痛点,统筹推进国有企业混改、投资审批制度、开发区体制机制、扩权强县等重点领域改革,形成制度创新、流程再造成果70多个,近三年累计削减省级行政事项4000多项,全面推开“一网受理、一链办理、一网通办”,“掌上办”服务事项突破2000个,全省营商环境大幅改善。颁布实施《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促进条例》,这是国内首部以新旧动能转换为主题的省级立法,实现了各项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通过综试区建设国家评估,积极争取国家赋予42项重大支持政策,目前已落实28项。坚持以扩大开放拓展发展空间,国家战略平台集聚效应明显加速,自贸试验区吸引注册企业2.2万家,上合示范区现代贸易、区域物流、双向投资合作和商旅文交流发展“四个中心”建设已见雏形,实施“一带一路”重大对外合作项目153个、完成投资1100亿元,获批设立中日(青岛)地方发展示范区,成功举办儒商大会、“日本—山东产业合作交流会”、跨国公司领导人青岛峰会等一系列重大活动,2019年新设外商投资企业突破2000家,引进世界500强企业项目62个。坚持以科技创新驱动转型升级,启动实施省级大科学计划和大科学工程,首批4家山东省实验室启动布局,设立山东高等技术研究院、产业技术研究院、能源研究院等机制更加灵活的新型研发机构,近三年实施600多项重大基础研究项目和重大科技创新工程。企业创新主体地位进一步增强,2019年国家企业技术中心达到189家,位居全国第一;今年上半年,新入库高科技型中小企业达到1.2万家,是去年全年的1.25倍。坚持以“三核引领”优化发展布局,省市一体化推进济南加快发展,制定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建设总体方案,支持青岛、烟台集中力量打造轨道交通、智能家电、海工装备等千亿级产业集群;启动济青烟国际招商产业园建设,滚动推出104.3平方公里产业净地,面向全球精准招商。2019年,三市生产总值占全省比重达到40.6%。

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我省新旧动能转换初见成效之年。我们将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要求,按照省委、省政府各项决策部署,统筹推进“三个坚决”,深耕“十强”现代优势产业集群,努力跑出新旧动能转换的“加速度”,切实提高“三年初见成效”的质量和成色,在高质量发展上迈出新路、取得突破。 

   丁绍敏

现在回答记者提问,提问前请先通报所在新闻机构名称。 

   人民网记者

山东省作为工业大省,传统产业占比较高,抓好传统产业的改造提升,既是推进新旧动能转换的主攻方向,也是培育新兴产业的重要基础。山东省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具有巨大潜力和广阔空间。请问:山东省在改造提升传统动能方面做了哪些工作,成效如何? 

   王新生

山东工业经济长期以来存在“大而不强”问题,尤其是结构性矛盾突出,新旧动能转换的压力巨大。

2018年综试区批复建设以来,全省工信系统按照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把传统产业改造升级作为培育发展新兴产业的重要基础和推进新旧动能转换的重要任务,以智能化为主攻方向,统筹推进绿色化、服务化、高端化改造,着力摒弃“黑色增长”,扭转“路径依赖”,实现“腾笼换鸟”与“凤凰涅槃”,为实现山东工业由大到强增添新动能、贡献新智慧。重点抓了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

(一)强化规划引领。2018年3月1日起在全国率先出台实施技改地方法规《山东省企业技术改造条例》,在法律层面对企业技改推进实施进行规定。2018年2月,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实施《山东省实施新一轮高水平企业技术改造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明确未来三年我省企业技术改造工作的思路目标。2020年7月,印发实施《山东省传统产业智能化技术改造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明提出装备换芯、生产换线、机器换人、园区上云、产链上网、集群上线等任务,加速推动以智能化为主攻方向的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步伐。

(二)强化项目建设。加大技改项目调度监测力度,动态抓好500万元以上技改项目和“四个一批”技改项目库建设。目前“四个一批”项目共有6220个,其中千万元以上技改项目增加到2389个,计划总投资7484亿元;10亿元以上技改大项目增加到157个,计划总投资4106亿元。今年1-6月份,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施500万元以上技改项目6592个,比1-5月份增加1081个;其中,施工技改项目6535个,6月当月施工技改项目1068个,环比增长17.6%,继续保持了快速增长态势,技改投资增幅分别从2018年的-9.6%,下降到2019年的-27.4%,到2020年1-6月份的7.9%(比工业投资高10.1个百分点),扭转了2018年以来负增长的局面。

(三)强化要素对接。坚持“线上线下、条块结合”狠抓技改要素供需对接,“一市一企一策”推动技改项目实施。设立“山东技改在线”,打造“山东技改视频库”,开展“技改+”要素供需对接活动;指导行业协会推广本行业涌现的先进技改模式,指导市县走“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型技改路子。全省技改视频库案例达180个,举办线上线下对接活动35场,受众达14万人次。开展“技改+专家”“技改+金融服务”供需对接。举办全省首届智能化技改展洽会,近100家企业参展、300余家企业和近1000人观展,促进了智能化技改要素对接,营造了智能化技改的浓厚氛围。

(四)强化政策支持。省政府制定《工业提质增效升级专项资金管理办法》,采用重点行业技改项目贷款贴息、机器换人、首台(套)装备、首批(次)新材料、首版(套)软件保险补偿、产业集群转型升级、总集成总承包、制造业单项冠军等政策支持工业企业发展。开展产业集群转型升级示范行动,2017年以来,3批共认定的8个支柱产业集群和20个主导产业集群,财政支持资金4.4亿元。2018年7月,省委、省政府印发《关于支持发展“十强”现代优势产业集群财政政策的实施意见》,综合考虑各市工业技改投资及新增税收贡献等因素,对各市企业技术改造进行综合奖补;三年滚动支持100个对标国际同行业先进的省级重大技改项目,在项目竣工投产后按银行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的35%给予最高2000万元的贴息支持。2批40个项目获得重大技术改造贷款贴息支持15051万元。通过强化财政资金导向作用,推动全省各市将技术改造投入及成效,作为区域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导向性指标。2018年2月,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实施《关于推进工业企业“零增地”技术改造项目审批方式改革的通知》(鲁政办字〔2018〕20号),简化工业企业“零增地”技术改造项目备案程序,进一步优化企业投资环境。

下一步,全省工信系统将把坚决淘汰落后产能、改造提升传统动能、培育壮大新动能、培育良好产业生态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扎扎实实做好各项工作,推动全省工业经济更快更好发展。 一是咬定“万项技改、万企转型”目标,加快重点项目实施,确保完成四千亿元技改投资任务。二是瞄准产业链现代化改造升级,加快培育构建良好产业生态。发挥“链长制”协调推动作用,坚持“一链一策”,制定补链强链实施方案,推动产业基础高级化改造升级,畅通产业链省内循环,助力国内大循环。三是狠抓“技改+”要素供需对接,为技改项目实施搞好服务保障。四是狠抓智能化技改政策落实,以填补国内空白、达到国际先进和国内领先水平为目标,发挥财政资金引导作用,促进技改项目投资持续回升。 

   中新社记者

今年是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的初见成效之年,请问作为商务部门,在助推新旧动能转换上具体抓了哪些工作,成效如何? 

   张义英

近年来,省商务厅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山东工作的重要指示要求,坚决落实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深入实施“以开放倒逼改革”攻坚行动,全力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以商务工作发展的新成效服务全省新旧动能转换。

一、以开放倒逼改革引领创新,加快打造高能级开放平台。

按照新旧动能转换“三核引领、多点突破、融合互动”的总体布局,去年争取中国(山东)自由贸易试验区获批,涵盖济南、青岛、烟台3个片区,积极探索以全面开放促进新动能快速成长的动能转换模式,提炼总结出60个创新案例,着力将自贸试验区打造成为新旧动能转换先行区。聚焦打造“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新平台,突出特色,积极推进上合示范区“四大中心”建设。贯彻落实省委推动开发区体制机制改革创新促进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坚持以开放促改革、促创新、促发展,在54家开发区试点基础上,印发《全面有序推进开发区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工作方案》,推动117家开发区加快体制机制改革,打造山东高质量发展的“主阵地”。今年上半年,全省开发区进出口、实际使用外资分别占到全省的61.1%、52%,增幅分别高于全省4个、0.9个百分点。

二、以开放应对变局开拓新局,推动外贸外资高质量发展。

一方面,积极促进贸易与产业互动。加快企业贸易平台、国际品牌和全球营销网络建设,积极扩大“十强”产业先进技术、关键零部件、核心装备等高科技产品进口,助推“十强”产业转型升级。培育建设省级外贸转型升级试点县24个,37个基地被认定为国家级外贸转型升级基地,2019年,全省货物进出口规模突破2万亿元,增幅高于全国2.4个百分点,自主品牌商品出口占全省出口的23.5%,增长14.2%。一方面,更大力度推进招商引资。成功举办首届跨国公司领导人青岛峰会,习近平总书记向峰会致贺信,韩正副总理宣读贺信并致辞。先后举办两届“儒商大会”,积极参加两届“进博会”,深化与日韩机制化地方经贸合作,为吸引国际资本、吸纳全球资源搭建广阔平台。紧跟国家推进更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步伐,推动制造业、服务业、农业扩大开放,加快金融业开放进程,支持外资投向新开放的领域,加快打造“十强”产业参与国际竞争合作的新优势。2019年全省实际使用外资首次跃上140亿美元新台阶,增幅高于全国16.3个百分点。其中,高技术服务业增长55.2%。

三、以开放催生动能促进发展,主动融入国际国内双循环。

一方面,立足国内大循环,激发消费潜力,促进城乡居民消费。积极培育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推动步行街改造提升,打造社区综合服务网络,带动城市消费提质升级。大力发展网络经济、平台经济、“首店经济”等新业态新模式,扩大服务消费、品质消费。有效启动农村市场,拓展扩大农村消费,深化农商互联和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2019年全省网络零售额增长20.6%,高于全国2.2个百分点。一方面,谋篇国际国内双循环,拓展开放发展空间。主动参与全球产业链、供应链重塑,以“真情服务”稳链补链,突出“本地化配套”强链延链,加快“招大引强”建链扩链。截至目前,已有218家世界500强企业在我省投资779个项目,为全省新旧动能转换注入了强力支撑。 

   中国经济导报

“十强”产业是新旧动能转换的关键,请问山东省采取了哪些措施推动“十强”产业发展? 

   周连华

感谢您的提问。山东在谋划新旧动能转换的过程中,把产业发展作为重中之重,筛选确定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新能源新材料、现代海洋、医养健康5大新兴产业和高端化工、现代高效农业、文化创意、精品旅游、现代金融服务5大优势产业,具有鲜明的山东特色,也是新旧动能转换的突破点和发展方向。为加快促进“十强”产业壮大提升,工作中突出抓了三个方面:

一是抓机制创新。建立“十强”产业专班领衔推进机制,每个专班由1名省领导同志牵头、1个规划引领、1个智库支持、1个联盟协会助力、1支或以上基金保障,构建了统分结合、责权明确、运转高效的协调推进体系,各专班、智库、联盟、协会、基金协同发力的格局初步形成。聚焦关键环节,具化实化了专班集中突破的重点,研究启动“一条龙”培育计划,构建形成“产业集群+特色园区+领军企业”推进态势和“支撑项目+政策措施”运行机制,2020年产业集群总规模突破3万亿元。

二是抓项目引领。围绕“十强”产业,突出引领性、支撑性要求,2018年以来,分三批推出总投资3.4万亿元的1450个新旧动能转换优选项目,实施亿元以上新兴产业项目6770个、完成投资1.6万亿元。这些项目的落地实施,为新旧动能加速转换提供了有力支撑。注重用改革的办法推动项目落地,创新建立“要素跟着项目走”机制,协调234个项目累计获得授信3267亿元,收储1000万吨能耗指标和1000万吨煤炭消费指标,统筹用于重点项目建设。出台“标准地”改革指导意见,正式启用“亩产效益”评价系统,2020年年度优选项目亩均投资强度648万元/亩,同比每亩增加150万元。

三是抓政策保障。出台“雁阵形”集群和领军企业培育支持办法,对入库培育的集群和企业,给予资金补助、贷款贴息、课题攻关等支持。遴选50个突破“十强”产业“卡脖子”制约的技术课题,开展集中攻关,近期还将再推出70个攻关项目。

下一步,我们将加力实施“十强”产业集群和“领航型”企业培育工程,下大力气一个集群一个集群地抓引导、一个企业一个企业地抓推进,分类培育一批千亿级、3000亿级、5000亿级甚至万亿级的产业集群,把“十强”产业打造成新旧动能转换的“主引擎”。 

   大众日报记者

我省在推动5G、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取得了哪些成效? 

   王新生

近年来,山东牢牢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重大机遇,抢先谋划推动5G、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依托我省雄厚的产业基础和广阔的应用场景,在全国率先建立“现代优势产业集群+人工智能”推进机制,出台“互联网+先进制造业”“5G产业发展”等多个指导性文件,开展“云行齐鲁”“工业互联网牵手”等一系列专项行动,积极抢占新基建高地,加快推动新旧动能转换,我省已成为全国工业互联网等领域发展的“排头兵”和产业赋能的“试验田”。

我们加快夯实网络基础,5G建设走在前列。加快低时延、高可靠、大带宽的企业外网建设,互联网专线接入企业超过7万个,4G基站总数达31万个,建成5G基站27812个、开通23563个,已为1412万个固网终端分配IPv6(互联网协议第六版)地址,均居全国前列。济南、威海两市建成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二级节点,并成功接入国家顶级节点,海尔家电、中车机械、如意纺织等行业二级节点建设也在有序推进,数据互联互通的核心基础设施初具规模。遴选公布了首批122个5G产业试点示范企业及项目,总投资114亿元。三年来,我省网络设施建设投入超过600亿元,今年5G网络建设投入预计超过120亿元。

我们大力实施“个十百”工程,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全国领先。深入开展“个十百”工业互联网平台培育工程,已培育省级平台70家。国家十大“双跨”(跨行业跨领域)平台我省独占两席,海尔位居榜首、浪潮列第六位;全国74个具有一定影响力的行业平台,我省入围8个,位列全国第三;125个工业APP优秀解决方案,我省入选10个,居全国第二。依托工业互联网平台体系,已推动连接工业设备3000万台、推出工业APP超过7500个。

我们积极创建国家级工业互联网示范区,建设区域开放协同、网络设施完备、平台建设领先、融合应用引领、支撑保障有力的工业互联网发展高地。利用未来网络技术,加快打造超低时延、超高可靠、超大容量的高质量网络。整合已有平台资源,打造山东省工业互联网综合服务平台,形成兼具政策宣传、应用推广、数据监测、人才资金技术服务的综合门户。创建国家级工业互联网平台应用创新推广中心,搭建重点行业和典型应用环节体验环境,提供工业互联网在模式创新、应用服务等方面的沉浸式体验,推动工业互联网平台的应用普及。支持济南打造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示范高地、青岛建设世界工业互联网之都,在全省范围内培育一批“政产学研金服用”工业互联网产业园区。

我们深入推进“现代优势产业集群+人工智能”,实施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业、新能源新材料产业、现代海洋产业、医养健康产业、高端化工产业、现代高效农业、文化创意产业、精品旅游产业、现代金融产业十大智能提升工程,完善科技链与产业链、资本链、人才链对接机制,强力赋能“十强”产业全面起势。加快建设济南-青岛国家人工智能先导区,采取“一区两翼”模式,充分发挥产业和资源优势,通过深化改革、制度创新和融通发展等,加快推动先导区建设,打造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发展的新高地。遴选公布两批“现代优势产业集群+人工智能”试点示范项目370个,总投资480亿元。通过试点示范,个性化定制、网络化协同、服务型制造等融合新模式不断涌现,轮胎、家电、印染、服装等行业智能化水平大幅提升,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的良好态势正在加速形成。 

   中宏网记者

今年受境外疫情影响,全省稳外贸稳外资形势严峻、压力很大。请问省商务厅在“稳住外贸外资基本盘”上具体抓了哪些工作,是如何应对的? 

   张义英

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省商务厅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商务发展工作,抓订单、保市场,稳存量、促增量,全力稳住外贸外资基本盘。今年上半年,全省出口增长0.6%,高于全国3.6个百分点;实际使用外资增长7.2%,高于全国11.2个百分点,在实际使用外资规模前6位省市中,增速位居第2。

一、全力推动企业复工复产和政策落地见效。

建立外经贸企业复工复产日调度制度,推动企业沿产业链协同复工。出台加快外商投资企业复工复产推动外商投资的“19条”政策措施,商务部印发各省(区、市)参照借鉴。优化集成32条稳外贸外资政策措施,“清单化”“目录化”为企业送政策上门。组成6个调研组深入16市督导政策落实情况,赴青烟威潍4市专题调研国际物流和信保融资问题。建立省领导重点联系外贸外资企业制度,上线运行“山东省稳外贸稳外资服务平台”,加强政策宣贯,每日汇总梳理问题,分类限时办结。截至7月中旬,共办理问题1440个。

二、坚持稳旧拓新,加大国际市场开拓力度。

疫情影响下,国际市场需求发生变化,坚持全力保原市场、拓新市场,及时跟进需求变化,调整国际市场布局。支持企业上线阿里巴巴国际站等开拓市场,举办山东出口商品中东欧、巴基斯坦、泰国、肯尼亚、澳大利亚等7场“云展会”,组织1500余家企业参加在线广交会、华交会。上半年,东盟成为我省第一大贸易伙伴,对东盟进出口占全省的13.1%,增长16%。对欧盟、日本进出口分别增长2.2%、1.5%。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增长4.4%。加快发展新业态新模式,济南、烟台、临沂、东营、潍坊获批国家级跨境电商综试区,全省达到7家,上半年跨境电商零售进出口增长135.9%,市场采购贸易出口增长26.6%。建立医疗物资出口部门协同机制,上半年防疫物资出口234.9亿元,增长229.1%。针对部分外贸企业出口订单减少、产能利用不足的问题,出台支持外贸企业出口转内销18条政策措施,开展“出口产品进商超”和“电商直播进外贸企业”活动,推动外贸企业对接阿里巴巴1688线上平台和盒马鲜生线下渠道,助力拓展国内市场。

三、抓好“三个一批”,更加积极有效利用外资。

面对疫情影响下人员跨境流动难、招商团组出不去的现状,积极创新工作方式,推动外资项目“在谈一批、签约一批、落地一批”,确保招商引资不断链。省委、省政府以视频连线方式,先后举行3次重点外资项目集中签约开工仪式,158个签约项目总投资240.2亿美元。以“抢抓新机遇、共谋新发展”为主题,创新举办第二届儒商大会暨青年企业家创新发展国际峰会,邀请来自20个国家和地区的7000多名海内外优秀企业家、创新创业者、知名人士等云端相聚、线上交流。大会集中推介312个项目,签约合同项目118个,合同金额1431.6亿元。依托“选择山东”云平台举办17期专场线上招商会,推介项目、网上招商,搭建起了不断线、不断链的线上招商平台。 

   山东广播电视台记者

刚才对山东新旧动能转换总体情况作了介绍,能够再详细解读一下,我省在高质量发展方面取得的积极成效和突出变化? 

   周连华

好的。近年来,山东省委、省政府始终坚定践行新发展理念,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新旧动能转换为抓手,推动高质量发展不断取得新的重要进展。集中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结构加快优化。可以说,山东高质量发展最突出的成效就是整体结构的深度优化,正如我在发布词里讲的那样,目前以服务经济为主导的产业结构和“十强”产业为主导的现代产业体系初步建立,为未来山东产业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基石。与此同时,山东各方面的结构都发生了积极变化。比如,以煤炭为主的能源结构持续优化,2019年全年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占比达到24%,比2017年提高4.6个百分点。比如,大力推进“四减四增”,环境质量持续改善,近三年空气质量综合指数改善19.6%,地表水优良比例提高9.7个百分点,完成造林580万亩,开创了山青水绿气清的美丽山东新局面。再比如,区域城乡布局结构更加协调,省会、胶东和鲁南“三圈”一体化发展格局加快形成,城镇化水平持续提升,2019年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1.5%。

二是动力加快提升。我们始终把创新作为第一动力,加大科技体制改革力度,聚焦了一大批高能级平台,吸引了一大批高水平人才,为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劲动力。在体制创新方面,整合设立不少于120亿元的省级科技创新发展资金,在持续优化科创机制、探索科技攻关“揭榜制”、首席专家“组阁制”、项目经费“包干制”等方面深化改革、先行先试,创新潜能充分释放。今年上半年,企业创新券使用次数同比增长98%,表明科技体制创新的成效加快显现,市场主体主动创新的意识明显增强。在平台支撑方面,济南国家超算中心、青岛中科院海洋大科学中心、海洋试点国家实验室等重大科技创新平台陆续落地我省,成功争取设立国家云计算装备产业创新中心、先进印染技术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等一批国家级重大创新平台,今年上半年新获批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14家、国家众创空间50家,为科技创新提供了重大载体。在人才集聚方面,出台人才支撑新旧动能转换20条等政策文件,大力实施“青年优秀人才引进计划”,国家级、省级领军人才3200多人,2019年全省住鲁院士、国家人才计划专家同比分别增长38.8%和16.2%。

三是活力加快激发。我们始终注重用改革的办法激发活力,发起了九大改革攻坚行动,深化制度创新、流程再造。比如,出台流程再造“1+12”配套文件,制定了优化营商环境18条意见和19个方面配套措施,建立企业轻微违法免罚清单,开通企业“接诉即办”平台,开展20个行业“一业一证”全覆盖试点,率先实现企业开办“三项免费”,开办手续1个工作日办结。比如,瞄准项目落地全链条,建立容缺受理、办理、预批复制度,建设项目审批、核准时限由法定的20个工作日压缩为7个工作日,核准类项目100%容缺受理。再比如,深入实施国企混改三年行动计划,整合成立山东港口集团、山东能源集团、山东高速集团等国企,国有资本的布局进一步优化。

站在新的起点上,我们将继续以新旧动能转换为战略支点,在高质量发展上趟出一条新路子,奋力开创新时代现代化强省建设新局面。 

   丁绍敏

记者提问就到这里。大家如有其他需要采访的内容,请联系省发展改革委办公室李建楠,联系电话86191829.

本次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更多>>
  • 山东省委宣传部新闻二处处长 丁绍敏

    山东省委宣传部新闻二处处长 丁绍敏

  • 省发展改革委党组书记、主任、省新旧动能转换综试区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 周连华

    省发展改革委党组书记、主任、省新旧动能转换综试区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 周连华

  • 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党组成员、副厅长 王新生

    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党组成员、副厅长 王新生

  • 省商务厅党组成员、副厅长 张义英

    省商务厅党组成员、副厅长 张义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