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山东深入贯彻落实能源安全新战略,全力打造能源绿色低碳转型示范区情况
时间: 2024年7月16日(星期二)上午10:00
出席: 省发展改革委副主任、新闻发言人,省能源局党组书记、局长胡薄 省发展改革委副厅级干部王福栋 省能源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刘学军 省能源局副局长岳建如
内容: 邀请省能源局主要负责同志等介绍山东深入贯彻落实能源安全新战略,全力打造能源绿色低碳转型示范区情况
 
文字实录 正序 | 倒序 手动刷新 自动刷新:
   

李康

新闻界的各位朋友,女士们,先生们:

大家上午好!

欢迎参加“走在前 挑大梁 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山东篇章”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

今天,我们邀请省发展改革委副主任、新闻发言人,省能源局党组书记、局长胡薄先生,省发展改革委副厅级干部王福栋先生,省能源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刘学军先生,省能源局副局长岳建如先生,介绍山东深入贯彻落实能源安全新战略,全力打造能源绿色低碳转型示范区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首先,请胡薄先生介绍有关情况。 

   

胡薄

新闻界的各位朋友们,女士们、先生们:

大家上午好!很高兴与记者朋友见面,介绍我省贯彻落实能源安全新战略,全力打造能源绿色低碳转型示范区的有关情况。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能源保障和安全事关国计民生,是须臾不可忽视的‘国之大者’。”“能源的饭碗必须端在自己手里。”在省委、省政府坚强领导下,全省能源行业牢记嘱托走在前,勇担使命开新局,以更大力度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增加清洁能源供给,控制化石能源消费,推进新型能源体系建设取得突破性成效,打造能源绿色低碳转型示范区,为深化能源革命和落实全国双碳战略做示范、树标杆。

一、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能源转型底色更“绿”。坚持先立后破、通盘谋划,以坚定决心、务实举措加快能源结构优化调整。一方面,扎实推进清洁能源跃升发展。胶东半岛核电、海上风电、鲁北风光储输一体化等大型清洁能源基地加快建设,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装机、发电量实现三年“双翻番”。截至6月底,装机达到1.007亿千瓦,成为东部沿海地区首个过亿省份,占比达到45.6%,年底将历史性超过煤电。光伏装机6353.7万千瓦,连续七年居全国第一;核电在运在建装机1180万千瓦,石岛湾高温气冷堆投入商运,国和一号示范工程顺利实施,石岛湾扩建一期工程开工在即;海上风电新增规模连续两年全国第一,累计建成481万千瓦,跃居全国第三;新型储能规模521.6万千瓦,居全国第一。另一方面,扎实推进化石能源清洁高效利用。加快煤电行业转型升级,统筹大型煤电规划建设、落后小煤电关停并转、供暖燃煤锅炉清洁替代,推动煤电装机占比持续下降,从高达80%降至48.2%,正由主体电源向支撑性调节性电源转变。有序推进燃机规划建设,华电青岛2×50.5万千瓦示范项目建成投运,实现重型燃机“零突破”。

二、坚决端牢“能源饭碗”,能源供应韧性更“强”。统筹省内与省外、增储与稳产,全面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经济高质量发展夯实能源根基。一是抓好煤炭增产稳供。煤炭产量稳定在8700万吨左右,迎峰度夏期间日均产量23万吨以上。政府可调度煤炭储备能力达到1800万吨、居全国前列。截至6月底,实物储备达到607.9万吨,主力电厂存煤1106.9万吨、可用天数33天以上。二是强化电力支撑保障。建成投运华汪热电、信发9号机组等支撑性电源。截至6月底,发电总装机达到2.2亿千瓦,其中煤电1.06亿千瓦,均居全国第二位。持续加强运行管理,全力争取外电供应,上半年,省内发电、省外来电分别达到3341.1亿千瓦时、669.9亿千瓦时,同比增长5.7%、5.3%。三是推进油气增储上产。原油产量稳定在2200万吨左右、占全国产量1/10。全力打造千万吨级沿海LNG接卸基地,烟台龙口等3个LNG接收站开工建设,青岛董家口二、三期扩建工程建成投运,沿海LNG接收能力由600万吨提升至1100万吨。

三、大力培育新质生产力,能源科创水平更“高”。瞄准世界能源科技前沿,培育新动能,塑造新优势,为能源新质生产力蓄势赋能。一是加快技术突破。近三年来,全省能源领域共187个项目纳入新技术、新产品、新装备推荐目录,其中38个达到国际领先水平,17个填补国内空白。世界首台630℃国家电力示范项目有序推进,全国容量最大新型压缩空气储能项目并网发电,国内首个百万吨级碳捕集利用与封存示范工程建成投运。二是加快政策创新。聚焦分布式光伏、新型储能、充电基础设施等领域,精准施策、试点示范,提高新能源就地就近消纳和综合利用水平。制定源网荷储一体化项目运行规则,推动威海碳纤维产业园、滨州鲁北智慧产业园等示范项目加快实施。出台地热能开发利用指导意见和配套实施政策,选取32个项目、166口开采井进行试点。三是加快产业培育。引导创新资源和产业资本融合发展,规划布局烟台蓬莱、威海乳山、东营经开区3大风电装备产业基地;推进核电装备产业向烟台、威海集聚发展,打造世界一流核电产业基地;引进欣旺达、中储国能等头部企业,打造枣庄“新能源电池名城”、泰安千万千瓦级“储能之都”;在济南、青岛、临沂超前布局钙钛矿电池等重点示范项目,力争尽早实现产业落地。

四、厚植人民至上的情怀,能源普惠民生更“实”。坚持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站稳群众立场,满足用能需求。一是扎实推进清洁取暖工作。整合释放大型高效热电联产机组供热潜力,积极发展跨区域长距离供热技术,推广泰热入济、聊热入济模式。投运全国首个跨市域核能供热工程,实现清洁供暖1250万平方米。二是加快充电基础设施建设。结合设备大规模更新改造,重点支持农村地区充电基础设施建设。截至6月底,全省各类充电基础设施保有量达到73.9万台,同比增长109.3%。三是实施农网巩固提升工程。持续完善农村电网网架结构,提升电力服务水平和供电可靠性。“十四五”以来,全省农村电网累计完成投资309.75亿元,户均配变容量由2.65千伏安提升到3.08千伏安,有力有效推进乡村振兴。

中国式现代化对能源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我们将深入践行能源安全新战略,全面深化能源领域改革,加快建设新型能源体系,全力推动能源高质量发展,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山东篇章贡献能源力量。

谢谢。 

   

李康

现在回答记者提问,提问前请先通报所在新闻机构名称。  

   

人民网记者

通过刚才介绍了解到,山东新能源装机突破了1亿千瓦,请谈一谈有什么重大意义? 

   

王福栋

感谢您对山东新能源发展的关注。今年6月底,我省新能源发电装机规模历史性突破1亿千瓦,成为东部沿海地区首个新能源装机过亿的省份,具有重要里程碑意义。

第一,这是落实“双碳”战略目标、加快能源转型的生动实践。我省作为全国重要的能耗大省、碳排放大省,能源消费总量和碳排放总量均占到全国的近1/10。在碳达峰碳中和战略背景下,加快新能源规模化高质量发展,既能为我省能源结构“降压减负”,也能为全国实现“双碳”战略目标“添砖加瓦”。我省新能源装机突破1亿千瓦大关,走在了全国发展前列,这相当于每年可以节约标准煤5400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超1.4亿吨。

第二,这是服务先行区建设、促进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有力支撑。能源是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领域,如果不能有效实现能源的绿色低碳转型,将直接影响先行区建设的“成色”。我省新能源装机突破1亿千瓦大关,这意味着我省新能源发展迈入新阶段,一年可以发出1900亿度的“绿电”,实现新增用电量全部由绿电供应。这既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能源电力保障,也为增强产业竞争力、积极应对“碳关税”绿色贸易挑战提供重要支撑。

第三,这是抢占未来产业先机、培育壮大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引擎。能源既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突破口,也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发展的重点领域。我省新能源装机突破1亿千瓦大关,推动能源领域投资迈上新的台阶,今年我省能源领域投资将超过2000亿元,比去年增长70%以上,未来,随着胶东半岛核电、海上风电、鲁北风光储输一体化等大型清洁能源基地的开发建设,将直接新增投资近万亿元,并带动先进核电、大型海上风电装备、钙钛矿电池、氢燃料电池等高端装备产业集群化发展,切实将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

在“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引领下,我们将以新能源突破1亿千瓦为契机,积极构建“风光核储氢”等多能协同的能源供给体系,加快推动由能源消费大省向现代能源强省转变。 

   

中国经济导报记者

能源绿色低碳转型示范区是国家赋予山东的重大使命,上半年示范区建设各项任务扎实推进,实现强势开局。请问,下步山东将采取那些思路,加快推进示范区建设? 

   

王福栋

谢谢您的提问。示范区建设既是山东加快推动能源改革发展的重大机遇,也是服务全国能源转型大局的责任担当。我们将统筹发展和安全,协同推进清洁能源规模发展和传统能源清洁高效利用,着力打造“四大高地”,建设“两大标杆”。

第一,构筑东部沿海清洁能源发展高地。发挥山东核电厂址优良、风光资源富集的优势,全面提速清洁能源开发,加快建设胶东半岛核电、海上风电、鲁北风光储输一体化、鲁西南高效光伏基地;以聊城、菏泽等地区为重点,着力打造沿黄陆上风电廊道;围绕清洁能源多元应用,积极开展地热能、生物质能开发利用示范,构建“四基地、一廊道、两示范”发展格局。预计年底,全省清洁能源装机达到1.1亿千瓦以上。

第二,构筑高效可靠能源应急储备高地。巩固提升政府煤炭储备能力,鼓励重点企业拓展储备能力利用模式,构建政府和社会并重的煤炭储备体系;加快大型LNG基地配套储罐建设,推动地下储气库组织实施,构建沿海和内陆互补的天然气储备体系;争取国家石油储备项目落地,加快炼化企业生产油库等储备设施建设,构建国家和商业相结合的石油储备体系。通过完善能源储备“三大体系”,为全省能源安全供应保障提供有力支撑。

第三,构筑全国领先能源科技创新高地。把创新作为培育发展能源领域新质生产力的根本动力,深入实施“三个一批行动”,即:加快推进低碳零碳负碳技术研发,聚力攻关氢能储运、钙钛矿电池等一批前沿技术;引导龙头企业、科研院所在鲁设立研发中心,建好用好山东能源研究院、国家燃料电池技术创新中心等一批创新平台;围绕先进核电、新型储能等关键领域,实施一批成果转化示范工程,打造全国重要的能源科技创新策源地。

第四,构筑北方地区能源装备产业高地。发挥我省产业基础雄厚、门类齐全的优势,按照“抓龙头、铸链条、育集群”的思路,聚焦海上风电、核电等优势产业和新型储能、钙钛矿电池、氢能等新兴产业,重点打造烟威先进核电、沿黄环渤大功率高端风电、鲁中新型储能、鲁南高效光伏等产业集群和济青沿线氢能产业带,形成“四群一带”差异化布局的新能源产业发展格局,打造我国北方重要的新能源装备产业基地。

同时,加快推动煤电行业转型升级,在不影响企业生产经营、不增加群众负担的前提下,大幅降低供电煤耗,着力打造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标杆;大力推动新能源与工业、交通等领域一体化发展,建设一批零碳园区、零碳工厂、零碳交通、零碳建筑、零碳社区,着力打造能源新业态新模式发展标杆。 

   

凤凰网山东记者

我省是煤电装机大省,在推动煤电行业转型升级方面取得了哪些成效?下步将采取哪些举措? 

   

刘学军

谢谢您的提问。“十四五”以来,我们立足以煤为主的能源消费基本省情,坚持电力、热力安全保供基本原则,累计建成投产大型煤电机组14台、装机602万千瓦;关停退出小煤电机组333台、909.72万千瓦;完成煤电机组节能降碳改造、灵活性改造和供热改造“三改联动”121台次、6143万千瓦,煤电转型升级持续提速,“压舱石”“调节器”作用进一步增强。今年2月,全省煤电装机占发电总装机的比重首次降至50%以下;截至6月底,煤电装机10631.7万千瓦,占比48.2%,较2020年下降18.8个百分点;小煤电机组装机容量2093万千瓦,占煤电总装机容量的19.7%,较2020年降低6个百分点。1-6月,煤电发电量2204.6亿千瓦时、同比减少1.41%,占总发电量比重66%、同比下降4.8个百分点。

为进一步提升全省煤电行业节能降碳水平,在2023年8月印发《全省煤电行业转型升级行动方案》的基础上,2024年5月,印发全省供暖燃煤锅炉清洁替代行动方案,目前正加紧研究制定全省亚临界机组改造退出行动方案,将系统形成煤电行业节能降碳推进政策体系。下步,将坚持先立后破,充分预判形势,指导各市保持定力,加强政策储备,确保不影响企业生产经营、不增加群众负担。

一是加快大型高效煤电机组建设。会同省有关部门指导各市强化煤炭、能耗、污染物排放、碳排放等指标统筹,及时解决存在的困难问题,推动机组尽快投产达效,进一步提高全省电网支撑能力和调节能力。2024年,建成大型煤电机组271万千瓦;到2025年底,建成1000万千瓦左右。

二是有序推进小煤电机组关停并转。督促各市严格落实煤电转型升级责任书,加快地热能、分布式燃机、生物质热电联产、高效背压机组、跨区域长输供热等接续替代项目建设。2024年,关停退出小煤电机组300万千瓦左右;到2025年底,除供热背压机组外,30万千瓦以下发电机组基本替代退出。

三是全面推进存量煤电机组“三改联动”。按照“应改尽改”原则,一厂一策、一机一策,科学编制改造方案,加快落地实施。2024年,完成煤电机组“三改联动”1500万千瓦以上;到2025年底,累计完成8500万千瓦以上,全省30万千瓦及以上煤电机组平均供电煤耗降至295克标准煤/千瓦时左右。 

   

大众日报·大众新闻客户端记者

伴随新能源更大规模、更高比例、更广范围接入电网,“绿电”消纳利用压力也在持续增长,请问山东新能源消纳情况如何?下步将采取哪些具体举措? 

   

岳建如

谢谢您的提问。近年来,我省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积极推动“绿电”消纳,全省风光消纳始终处于较为稳定状态。一是创新推动新型储能。坚持把新型储能作为促进新能源消纳的关键一招,建立“试点示范+推广应用”建设模式,推动电化学储能、压缩空气储能、飞轮储能等多元发展。截至6月底,全省新型储能在运规模达到521.6万千瓦,居全国首位。二是梯次推进抽水蓄能。按照“竣工一批、开工一批、储备一批、谋划一批”总体思路,加快项目规划布局,科学安排开发时序,推动早开工、早投产、早见效。截至目前,抽水蓄能在运及核准在建项目共6个、818万千瓦,居全国前列。三是强化煤电转型支撑。全面推动存量煤电机组节能降碳改造、灵活性改造和供热改造“三改联动”,逐步退出低效小煤电机组,新上超超临界大型煤电项目,加速推动煤电行业转型升级。2021至今年上半年,全省风光利用率分别为98.8%、98.2%、98.5%、97.2%,均处于较高水平。

为推动新能源更大规模、更高比例、更广范围接入电网,下一步,将从“发、配、用”三个环节协同发力。一是在发电侧,加快推进调节资源建设。实施新型储能“百万千瓦”行动计划,推动压缩空气、电化学等储能多技术路线和应用场景推广。加快潍坊、泰安二期、枣庄山亭等抽水蓄能项目建设,确保“十五五”期间建成投运;加快推动煤电机组灵活性改造,确保“十四五”改造规模3500万千瓦以上。二是在电网侧,加快推进配套工程建设。科学安排配套电网工程建设,加大源网建设协同力度。加快输变电工程建设,提升清洁能源基地送出能力。科学编制2030年新能源全面参与市场分步实施方案,引导新能源产业健康有序发展。三是在用电侧,加快推进“源荷互动”发展。按照“试点先行、逐步推广”原则,有序推动源网荷储一体化试点项目建设。引导大数据中心、算力中心等高负荷项目,优先向风光资源富集地区布局,力促就地就近消纳。探索社会各类电力用户共同承担风光资源消纳责任机制,倒逼市场扩大“绿电”消费。

为适应能源转型需要,在保障能源安全前提下,未来我们将通过政策引领、制度创新等举措,进一步打通“绿电”消纳难点堵点,释放消纳弹性,挖潜绿电增长,全面提速新型能源体系建设。 

   

山东台综合广播记者

双碳目标下,我省氢能发展和利用情况是怎么样的? 

   

岳建如

谢谢您的提问。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氢能产业发展,将其作为培育壮大未来产业、推进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的重要举措。近年来,全省上下抢抓机遇、积极作为,氢能产业呈现蓬勃发展态势,取得积极成效。

一是政策体系不断完善。在全国率先出台氢能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制定氢能产业标准体系建设指导意见,印发加氢站建设审批管理办法,在技术研发、人才培养、氢气制取、车辆购置、加氢站建设等方面制定省级支持政策措施,推动产业起势发展。济南、青岛、淄博等9市结合当地实际,相继发布氢能产业发展规划和政策措施,不断完善氢能产业发展政策体系。

二是创新能力不断提升。全国唯一“氢进万家”科技示范落户山东。依托潍柴动力、东岳未来等龙头企业,建成全国唯一的燃料电池技术创新中心、含氟功能膜材料重点实验室等国家级创新平台。攻克车用氢燃料电池质子膜、燃料电池边框密封材料、氢燃料电池用空气压缩机等一批“卡脖子”关键技术。氢液化压缩机入选国家能源领域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项目。济南绿动50千瓦燃料电池和100千瓦热电联供系统性能指标国内领先。

三是产业规模持续壮大。围绕“制储运加用”各环节,推动氢能全产业链发展,聚集氢能相关企业、研究机构超过180家,成为全国氢能产业链最完整的省份之一。加大省内优势企业培育力度,东岳未来被评为全国独角兽企业,奥扬科技、赛克赛斯等7家企业被评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开展“双招双引”,亿华通、爱德曼、美锦等知名企业落户山东,布局燃料电池及整车制造、碱性电解水设备等项目。截至目前,全省燃料电池年产能达4万台,燃料电池整车年产能超1万辆。

四是示范应用多点布局。大力开展氢能示范应用,在交通、发电、冶金等领域取得一定进展。交通领域,累计推广氢燃料电池汽车2041辆,居全国第四;建成加氢站38座,居全国第二;青岛港自主研发完成6台轨道吊氢能改造,打造全球首个氢能港口轨道吊应用示范。发电领域,建成潍柴动力氢能产业园、东岳未来氢能产业园等氢能热电联供示范项目,青岛港成功实现应急电源氢能替代,在济南等地探索开展居民社区氢能热电联供项目建设。冶金领域,临沂精品钢基地建成世界首条纯氢竖炉示范中试线,推动钢铁企业绿色化和高端化转型发展。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进入6月,山东连续出现大范围高温天气,用电负荷较快增长,迎峰度夏保供形势严峻。请问在保障夏季电力安全稳定供应方面有哪些举措? 

   

刘学军

谢谢您的提问。能源保障和安全事关国计民生,是须臾不可忽视的“国之大者”,也是关乎群众生产生活的“民生要事”。6月上旬,受特殊气象影响,山东多地高温迅速发展,用电负荷不断攀升。6月13日,全省用电负荷达10069.8万千瓦,同比增加22.1%,较2022年、2023年度夏负荷首次破亿分别提前51天和25天。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迎峰度夏工作,多次专题研究部署,制定保供应急方案预案。省发展改革委、省能源局,充分发挥能源电力保供协同联动作用,全力保障迎峰度夏电力安全稳定供应。一是持续加强督导检查。印发《2024年迎峰度夏能源电力保供工作方案》,成立三个联合工作组对全省16市和50家直调公用电厂、63个政府可调度煤炭储备基地,开展全覆盖督导检查,确保做好能源电力保供工作。二是优化电力运行管理。常态化开展机组检修“四方联审”,确保用电高峰时段发电机组满发满供。组织省内百万千瓦级机组所属电力企业签订责任书,力争实现度夏期间百万千瓦级机组非计划停运和出力受阻“两个零”的历史突破。三是强化支撑电源建设。截至6月底,全省直调公用发电装机7198.1万千瓦,直调公用电厂电煤库存1106.9万吨,为今年迎峰度夏电力保供奠定了坚实基础。四是协调外电稳供增供。加强与国家有关部委和送端省份汇报对接,多频次开展外电增购交易。截至目前,7月份最大送入电力已提升至2630万千瓦,有效弥补400万千瓦的时段性供电缺口。五是加强应急处置能力建设。开展迎峰度夏电力负荷管理专项演练、电力保供和电网联合反事故演练,提前做好极端天气和电网重大突发事件应急准备。

下步,我们将重点抓好四方面工作。一是压紧压实保供责任,指导有关企业加强机组运行管理,严控非计划停运和出力受阻。二是加大交易组织力度,积极争取外电中长期合同,确保合同落实到位。三是强化煤炭供应保障,确保省内煤炭日均产量不低于23万吨,主力电厂电煤库存可用天数不低于20天、目标25天、力争30天。四是提升需求响应能力,确保700万千瓦需求响应能力落实到位,尽快形成虚拟电厂100万千瓦调节能力。 

   

李康

记者提问就到这里。大家如有其他需要采访的内容,请联系省能源局办公室缪久田同志,联系电话:51763615。

本次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更多>>
  • 省发展改革委副主任、新闻发言人,省能源局党组书记、局长 胡薄

    省发展改革委副主任、新闻发言人,省能源局党组书记、局长 胡薄

  • 省发展改革委副厅级干部 王福栋

    省发展改革委副厅级干部 王福栋

  • 省能源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 刘学军

    省能源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 刘学军

  • 省能源局副局长 岳建如

    省能源局副局长 岳建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