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贯彻落实省委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加快建设农业强省有关情况

时间: 2023年2月14日(星期二)下午3:00

出席: 省委农办主任,省农业农村厅党组书记、厅长,省乡村振兴局局长张红旗 省科技厅副厅长梁恺龙 省交通运输厅副厅长张玉宏 平度市委副书记、市长赵兴绩 荣成市委副书记、市长郑跃文

内容: 邀请省农业农村厅负责同志等介绍贯彻落实省委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加快建设农业强省有关情况

现场图片
张红旗
梁
张玉宏
赵兴绩
郑跃文
文字实录

李康  

新闻界的各位朋友,女士们,先生们:

大家下午好,欢迎参加省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会。

今天,我们邀请到省委农办主任,省农业农村厅党组书记、厅长,省乡村振兴局局长张红旗先生,省科技厅副厅长梁恺龙先生,省交通运输厅副厅长张玉宏先生,平度市委副书记、市长赵兴绩先生,荣成市委副书记、市长郑跃文先生,共同为大家介绍贯彻落实省委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加快建设农业强省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首先,请张红旗先生介绍有关情况。

张红旗

新闻界的朋友们:

大家下午好!首先,我代表省委农办、省农业农村厅,向一直以来关心和支持山东“三农”工作的各界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

党的二十大提出加快建设农业强国。去年年底,习近平总书记出席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对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作出战略部署。围绕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2月2日,省委召开农村工作会议,研究谋划今年“三农”工作,安排部署加快建设农业强省主要任务。这次会议十分重要,充分体现了省委、省政府对“三农”工作一以贯之的高度重视,对加快建设农业强省、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我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统筹推进乡村“五大振兴”,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不断取得新成效。

一是乡村产业发展更加强劲。粮食总产连续9年稳定在千亿斤以上,粮菜果、肉蛋奶、水产品等产量均居全国前列,为稳产保供大局作出山东贡献。形成了寿光蔬菜、沿黄肉牛等一批千亿级、五百亿级产业集群。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020年率先突破并保持在万亿元以上,2022年达1.2万亿元,稳居全国首位。全省农产品出口额达到1394亿元,占全国的1/5以上,连续24年领跑全国。

二是乡村人才队伍更加壮大。构建起从两院院士、泰山学者到农技推广人员、“田秀才”、“土专家”的人才矩阵,齐鲁乡村之星每年评选人数扩大到800人,全省11万余名基层人才通过“直评”取得中高级职称,农村实用人才总量达到270万人以上。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分别达到11.5万家和24.3万家,数量均居全国前列。

三是乡风文明更加彰显。持续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村入户、入脑入心。倡树美德健康新生活,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实现县乡村全覆盖。深化乡村文明行动,命名省级文明村镇3941个。

四是乡村环境更加优美。深入实施农村基础设施网建设行动,深化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保持在99%以上,累计建设省级美丽乡村2500个、“美丽庭院”287万户。

五是乡村治理更加有效。深入推进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实施村级党组织分类推进整体提升三年行动,3.4万名干部帮扶1.6万个村。开展党建引领乡村治理试点,信用+、积分制等做法有效推广。开发乡村公益岗55.6万个,有力促进农民就地就近就业。

当前,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黄河重大国家战略等在我省叠加,机遇十分难得。昨天中央一号文件公开发布,明确了今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点工作。下一步,我们将锚定“走在前、开新局”,以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省为目标,顺势而为、乘势而上,不断开创“三农”工作新局面,为建设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省夯实基础。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一、以提升粮食单产为重点,打造沿黄“齐鲁粮仓”。今年,国家启动了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并把提高单产作为主攻方向。我们将抓住种子和耕地两个“要害”,集成运用整套增产技术模式,创建“大面积提升单产”示范推广田,支持“吨半粮”产能建设,挖掘盐碱地潜力,探索黄淮海地区粮食大面积均衡增产的新路子。

二、提升设施农业发展水平,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树立大食物观,统筹陆海优势,向江河湖海要食物,向设施农业要食物。种植业方面,加快特色、专用新品种开发,加快蔬菜大棚迭代和果园升级改造,蔬菜总产量稳定在8800万吨。畜牧业方面,发展标准化规模养殖,开展机械化、智慧化改造,肉蛋奶总产量稳定在1500万吨。渔业方面,持续推进水产健康养殖,深挖大水面生态渔业潜力,大力发展深远海养殖,今年创建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3-5处,水产品总产量稳定在850万吨。加工业方面,深入推动农产品精深加工,大力培育发展预制菜产业,梯次打造千亿级、百亿级产业集群。

三、抓好核心技术攻关,强化农业科技支撑。以实施国家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项目为抓手,进一步巩固提升我省小麦、玉米、奶牛等领域的育种优势,破解“卡脖子”技术难题。同时,在种业创新、科技研发推广、高素质农民培育、农机装备提升上持续发力,不断强化农业科技和物质装备支撑,加快农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

四、协同推进“一村两区、一面四线”,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牢牢把握统筹兼顾、协调推进这个工作方法,坚持全区域全要素推进乡村振兴,按照一个村一个村抓、一个片一个片推的思路,推动全省不同类型、不同条件的乡村实现全面振兴。在总体安排上,坚持“三个层次”同步推进:一是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能力提升,解决好群众急难愁盼的切身利益问题;二是因地制宜发展好乡村富民产业,让群众有钱花、能致富;三是乡村治理、乡风文明问题,让基层党组织更坚强有力,这是精神层面的,更需要春风化雨、久久为功。在实施路径上,重点抓好“一村两区、一面四线”建设:“一村”,即和美乡村,今年将建设省级和美乡村2000个;“两区”,即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示范区、衔接乡村振兴集中推进区,今年将建设省级“两区”各30个以上;“一面”,即在全省面上全面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农村基础设施网建设、乡村公共服务提升等;“四线”,即沿黄河、沿大运河、沿齐长城、沿黄渤海四大文化体验廊道,打造乡村振兴展示带。

谢谢大家!

李康

现在回答记者提问,提问前请先通报所在新闻机构名称。

大众日报记者

省委农村工作会议发出了“加快建设农业强省”的动员令。请问,在现代农业发展上我们有哪些优势?

张红旗

感谢您的提问。大家都知道,我省是农业大省,素有全国农业看山东之说,农业基础雄厚、优势突出,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的优势:一是自然条件优势。四季分明、气候适宜,陆海统筹、地形多样,对发展多元农业十分有利。二是产业基础优势。农业产业特色鲜明、链条完备,主要产品产量稳居全国前列,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近万家、占全国1/10。三是品牌质量优势。“三品一标”有效用标总数超过1万个,省级知名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和企业产品品牌分别达到81个、700个,8个品牌入选国家农业品牌精品培育计划、占全国总数1/10以上,叫响了“好品山东”金字招牌。四是科技装备优势。种业创新力、竞争力不断增强,全国小麦良种推广面积前十位的品种中我省有5个,嘉祥县每年为黄淮海地区供应40%的大豆良种,设施蔬菜自主品种占比超过80%;大型动力机械、联合作业机械、先进植保机械、智慧农机等发展水平较高,农机总动力居全国首位。五是经营服务体系优势。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持续壮大,各类社会化服务组织超过12万个,85%以上的农户参与产业化经营,农业规模化、组织化、集约化水平不断提高。

大众日报记者追问

如何利用好这些优势,进一步推动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

张红旗

好的,我再回答一下这个问题。下一步,我们将按照省委农村工作会议部署要求,从以下五个方面发力。一是抓规划引领。研究制定加快现代农业强省建设规划,明确路线图、任务书、时间表,一步一个脚印地抓下去。二是抓有效供给。毫不放松抓好粮食和大豆油料生产,刚才也介绍了,今年粮食重点要提单产,加快构建粮经饲统筹、农林牧渔结合、植物动物微生物并举的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三是抓竞争力提升。做好“土特产”文章,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推动农业全方位开放发展,把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竞争优势。四是抓产业链培育。打造更具韧性的产业链条,做大做强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大力发展“预制菜”、农村电商、乡村旅游等新产业新业态,进一步拓展农业农村增值增效空间。五是抓示范带动。统筹用好现代农业强县、现代农业产业园、农业产业强镇等平台,集聚整合各类资源要素,在农业强省建设中当引领、做表率。

回答完毕,谢谢大家!

农民日报记者

省委农村工作会议提出,建设农业强省要强化科技和改革的双轮驱动。下一步将如何深化“三农”领域科技创新,发挥科技作用,助力农业强省建设?

梁恺龙

2023年,山东农业科技工作将坚决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以及省委农村工作会议精神,落实中央和省委1号文件要求,在高水平农业科技自立自强上求突破,突出产业急需目标导向,进一步提升创新体系整体效能,提升农业科技水平,夯实粮食安全根基,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建设农业强省提供有力科技支撑。

一是聚焦种源自主可控,深入实施农业良种工程。围绕种质资源精准鉴定与创新利用、生物育种关键核心技术、突破性新品种培育、种业企业培优等方面,全链条布局种业科技创新,培育一批突破性新品种,支持培优和发展20家以上创新型种业企业。

二是聚焦产业发展急需,加强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实施重大科技创新工程、重大科技示范工程,围绕粮食安全、农业智慧化、绿色发展等产业需求,重点开展粮食增收减损、智能农机装备等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开展高效生物农药、绿色肥料等绿色投入品研发,助推山东农业高质量发展。

三是聚焦乡村特色产业发展,实施乡村振兴科技创新提振行动。投入1.5亿元科技创新发展资金,围绕乡村特色产业提质增效、智慧农业创新、生态宜居乡村、绿色安全生产等方面,开展关键技术集成创新和转化应用示范,建设一批乡村振兴科技示范基地,推进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为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提供科技支撑。

四是聚焦盐碱地综合利用,打造盐碱地创新高地。以国家盐碱地综合利用技术创新中心获批建设为契机,汇聚全国优势科技力量,围绕盐碱地生物育种、产能提升和生态化利用等领域,开展关键技术攻关与产业化,培育3-5个耐盐碱作物新品种(系),挖掘盐碱地开发利用潜力,将科研成果加快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五是聚焦创新联合体构建,提升农业科技园区创新动能。推进农业科技园区“四级体系”建设,组建长期稳定的“园区+高校院所+高新技术企业”创新联合体,创新产学研合作模式,把园区建成科技创新与技术示范基地、科技特派员创新创业基地和乡村振兴产业发展重要载体。

六是聚焦提高农业科技服务效能,加强科技人才队伍建设。稳定壮大科技特派员队伍,激励引导科技特派员深入基层开展创新创业服务。依托科技特派员创新创业共同体,发挥160个产业科技服务团作用,推动农业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助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最后,希望各位记者朋友多关注、多宣传农业科技创新工作。谢谢,我就介绍这些!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记者

省委农村工作会议对扎实推进乡村建设行动提出要求,农村路网建设也是与老百姓日常生活最贴近的,下一步在农村道路建设方面有什么具体举措?

张玉宏

感谢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

农村公路是服务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公益性、基础性、先导性设施,是强农富民的“民生工程”、“德政工程”。近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我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四好农村路”建设重要指示精神,加强组织领导,科学精准施策,高标准谋划,全省“四好农村路”高质量发展取得扎实成效。截至2022年底,全省农村公路路网规模达到26.26万公里,路网密度达167.6公里/百平方公里,居全国前列。

今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第一年,我省将紧紧围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这一主题,全面加快交通强国山东示范区建设,启动建设23条、297公里旅游公路,带动推进全省“四好农村路”高质量发展。今年着力抓好几方面工作:

一是继续实施“四好农村路”提质增效专项行动。全年计划完成新建和改造提升农村公路7000公里,改造危旧桥梁300座、路面状况改善工程1.8万公里、重要村道安保工程3000公里等任务目标。

二是进一步提升治理能力,构建完善长效稳定的管理体系。深入推进“路长制”实施,建立起覆盖县乡村道的“政府主导、部门联动、干群联手、社会共治”的具有山东特色的“路长制”管理体系。加大农村公路投资力度,积极拓宽资金筹措渠道。强化信息技术应用,及时掌握全省农村公路项目进展和资金使用等情况,确保农村公路资金专款专用,见到实效。

三是全面实施示范创建活动,健全“四好农村路”高质量发展体系。高标准完成“四好农村路”交通强国试点建设各项工作。集中启动开展示范市县创建活动,年内创建省级示范市7个、示范县23个,在“建管养运”方面实现新突破,形成可借鉴、可推广、可复制的典型经验模式,推动“四好农村路”示范创建从市县区域示范引领向全省达标发展转变,巩固我省“四好农村路”的全国领先地位。

四是推广以工代赈,助力农民群众就业增收。在农村公路建设管护领域积极推广以工代赈,进一步开发公益性岗位,增加就业机会,优先吸纳更多当地农民特别是低收入群众参与,带动当地农民群众就地就近就业,实现农村公路建设和农民增收双赢。

中新社记者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也是建设农业强省的头等大事。平度市作为全省产粮大县“状元”,在稳定粮食生产方面,有哪些措施?

赵兴绩

谢谢您的提问。近年来,平度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保障粮食安全的系列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聚焦“稳面积、保产量、促丰收”,认真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统筹抓好“产前、产中、产后”三篇文章,趟出了一条“以地为本、以技为先、稳粮保质”的粮食生产路径。近年来,平度粮食种植面积一直稳定在300万亩左右、粮食产量稳定在145万吨左右,占青岛市粮食总产量的一半、全省的1/38,连续10年蝉联全省产粮大县“冠军”,连续11年获评“全国超级产粮大县”称号,为全省稳产保供大局作出了应有贡献。我们重点从三个方面开展了相关工作:

一是做好“产前”文章,夯实粮食安全根基。扛牢压实粮食安全政治责任,利用产粮大县奖励及各项惠农补贴,充分调动“镇街抓粮”和“农民种粮”两个积极性,全力稳定粮食播种面积。具体工作中,坚持把保耕地作为稳产量的命根子,划定粮食生产功能区129万亩,建成高标准农田147.5万亩,有效改善了农业生产基础条件。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加强用途管制,规范占补平衡,坚决遏制“非农化”、有效防止“非粮化”,确保“农田就是农田”“农田全是良田”。

二是做好“产中”文章,强化粮食丰产支撑。推进科技与农业深度融合,全域推广全程机械化、水肥一体化、无畦背种植、测土配方施肥等先进适用技术,实施农机智慧化提升工程,大幅提升粮食生产质量和效率。同时,聚力抓好种业发展,建成全省首家粮食院士专家工作站和省内首家超长期种质资源库,全市常年小麦良种繁育面积20万亩、良种覆盖率达99%,自主研发的小麦新品种青农7号,2022年攻关田亩产达到823.2公斤,连续三年刷新青岛市小麦单产记录。此外,大力开展“科技壮苗”、抗旱保夏粮、防汛稳秋粮等专项行动,推广种植业政策性保险260万亩,为粮食丰产提供全方位保障。

三是做好“产后”文章,拧紧节粮减损链条。树牢“减损就是增粮”理念,累计推广各类先进适用农用机械20万台套,农业机械化率达到91%,每年举办“机收减损大比武”,全方位提升粮食收获质量。同时,引进大型农业服务公司,推广全程托管、产销一体等社会化服务模式,畅通利益联结机制,切实保障农民种粮收益。加快构建现代粮食产业体系,依托五得利面粉、天祥食品等国家级粮油龙头企业,打造集小麦良种繁育、面粉加工、主食生产等于一体的百亿级粮油产业链,既实现了粮食就地加工转化增值,又反向拉动了粮食生产、促进了粮食安全。

下步,我们将继续坚定扛牢政治责任,久久为功、担当作为,为全省粮食安全大局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我的介绍完毕,谢谢大家!

山东广播电视台记者

省委农村工作会议对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作出部署。当前,我省正在统筹推进美德山东和信用山东建设,这方面对赋能和美乡村有什么好的做法?

郑跃文

感谢这位记者的提问。荣成是全国首批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市、全国10个新时代文明实践先行试验区之一。我们认真贯彻中央和省委农村工作会议精神,把统筹推进美德荣成和信用荣成建设,作为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力量支撑,进行了积极探索,积累了有益经验。

一、立足信用先行优势,构建制度体系。搭建了农村信用管理平台,出台《农村居民信用积分评价办法》,以倡树美德健康新生活为着力点,把移风易俗、慈善捐助、参与公益活动等26项美德诚信行为纳入信用积分管理,并与社会礼遇、基金奖励、实物兑换等挂钩。对信用积分等级高的农村居民,可享受免费乘坐公交、旅游打折优惠等210项信用激励政策,可用信用积分在全市开办的200多家信用超市兑换生活物品。市镇村三级设立3000多万元基金,用于美德信用示范村居、示范户表彰奖励,“信用分有价、美德者光荣”成为了社会共识。

二、用好志愿服务手段,凝聚社会力量。创新“信用+志愿”机制,每个镇街、村居均成立一支志愿服务队,制定《志愿者考核和信用管理办法》,根据志愿服务的次数、时长赋予个人信用加分,充分调动广大群众参与为老、为小、为困难群体、为需要心理疏导和情感慰藉群体、为社会公共需要等“五为”志愿服务的积极性,五年时间全市志愿者从5000余人发展到19.8万人。同时,依托村级文明实践所(站),打造了30家邻里议事厅,引导城市志愿服务力量下沉农村结对共建,提供专业化志愿服务,成为汇民意、解民忧、聚民心的温馨家园。

三、聚焦共建共享目标,实现良好成效。一是促进了乡村建设,通过信用撬动、志愿参与、部门帮扶等方式,全市778个村实现环境整治、“户户通”、厕所改造、污水处理、垃圾分类、绿化美化、农村公路、饮水安全“八个全覆盖”,200多个村取消了专职保洁员,志愿者纷纷参与到清理管护当中。二是促进了乡风文明,通过多元化信用激励、自发性志愿服务,建成了514家暖心食堂,为1.2万名、80周岁以上老人提供免费午餐,参与志愿者3万多人,并利用“餐前一刻钟”,宣传党的理论和政策,引导群众听党话、跟党走。三是促进了乡村善治,把法治的硬约束、德治的软约束、自治的参与度,以积分制的形式固定下来,夯实了基层治理体系,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营造了和谐稳定的浓厚氛围。

下一步,我们将聚焦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继续坚持美德、信用“双轮驱动”,深入实施美德信用建设“五进”工程,在基层实践上进一步探索创新,为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贡献荣成力量。

李康

记者提问就到这里。大家如有其他需要采访的内容,请联系省委农办秘书处于菲菲,联系电话:51789075 。

本次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