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攻克应急救援关键技术瓶颈,推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情况
时间: 2022年9月2日(星期五)上午10:00
出席: 省煤田地质局副局长赵广金 地质矿产与安全管理处处长王红梅 生态环境处处长赵民 第二勘探队党委书记、队长王效勤
内容: 邀请省煤田地质局负责同志等介绍攻克应急救援关键技术瓶颈,推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情况
 
文字实录 正序 | 倒序 手动刷新 自动刷新:
   王强荣

新闻界的各位朋友,女士们,先生们:

大家上午好!欢迎参加省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会。

今天,我们邀请省煤田地质局副局长赵广金先生,地质矿产与安全管理处处长王红梅女士,生态环境处处长赵民先生,第二勘探队党委书记、队长王效勤先生,共同为大家介绍“攻克应急救援关键技术瓶颈  为全省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首先,请赵广金先生介绍有关情况。 

   赵广金

女士们、先生们、新闻朋友们:

大家好!首先,感谢新闻媒体朋友对全省煤田地质工作特别是应急救援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今年上半年,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围绕更好服务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省建设,我们聚焦“八大重点任务”,强力推动“八大创新工程”,整体工作呈现良好发展态势,各项主要指标创历史新高,所属7个队(院)主要指标全面增长。一是在服务省委中心工作上迈出新步伐。科研投入同比增长170%,牵头开展了《黄河流域山东段生态修复调研》《省重点沙滩调查与修复现状调研》2个省政府重点调研课题。二是在发挥公益职能上实现新跃升。上半年,公益项目占比较去年同期提高7个百分点,创历史新高;开拓了海洋地质、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等新领域,地质服务能力进一步增强。三是在提升工作质量上取得新成绩。特别是在服务应急救援工作上实现了新突破,在国内首次按照钻探救援模式,开展矿山应急救援大口径快速成井技术研究并实验成功,技术工艺达到国内领先水平,为攻克大口径救援通道钻孔这一世界性难题提供全方位的技术支撑。下面,我将该项目的有关情况作简要介绍。

一、大口径快速成井技术是攻克矿山救援世界难题的“关键一招”

当前,随着浅部资源的逐年减少和枯竭,我国矿产资源开采正向深部、构造复杂区域全面推进,矿山安全管控难度日益增大。地质灾害危及矿山安全生产,一旦发生生产安全事故,单纯依靠传统救援方式,难以应对复杂的救援需要。因而,钻探构建快速生命救援通道,已成为矿山事故救援中的重要手段。

目前矿山事故救援中广泛应用的小口径钻探救援模式,虽然可以快速钻至事故区域,并通过钻孔开展生命探测、通讯建立、给养输送等工作,但不能直接通过钻孔建立升井通道投放救生舱,难以满足黄金救援时间内的人员搜救需求,无法达到理想的救援效果。总体而言,不同地质条件下的大口径矿山钻探救援技术体系还未建立,大口径快速成井技术理论亟待深入研究。

在此背景下,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应急管理工作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推进“十四五”期间应急救援力量建设,壮大国家生产安全事故专业应急救援力量,提升我省重特大矿山灾害事故应急救援能力,省自然资源厅委托我局山东省矿山钻探应急救援中心,开展了“矿山应急救援大口径定向快速钻探技术研究及应用项目”。

二、国内首次按照抢险救援模式实施的“实战演练”

该项目始于2021年7月,共分为六个阶段。前四个阶段为:召开钻探技术研讨培训会议、收集救援案例、编制矿山应急救援手册、矿山地面钻探救援技术规范工作;后两个阶段为:大口径实验井施工、救援演练。目前六个阶段的工作已全部完成,正在进行资料优化和报告编制工作。项目总体预计于2023年6月底前完工。

实施过程中,我局从资金、装备、人才、技术等方面提供全方位保障。先后投入雪姆全系列高性能车载钻机等价值四千余万元的先进救援装备(国内唯一一家拥有雪姆全系列高性能车载钻机的救援队伍,居国内领先地位),同时联合多家全国知名科研院所开展快速钻进技术研究合作,期间还邀请国内知名专家学者举行了2次技术研讨会。

同时,这也是国内首次按照抢险救援模式实施的大口径快速成井技术研究实验。为确保实验能够反映真实数据,选取了鲁西南煤炭矿区高涌水、断层带等地层复杂的位置作为救援实验井的施工地点。采用一次性成井工艺,开孔井径1100毫米,终孔井径711毫米,井深402米。在地质条件复杂、实验难度大增的前提下,实现了在30小时内打通小口径给养输送通道的预期目标,大口径生命通道达到了通过钻孔建立升井通道投放救生舱的标准,与国内同类型救援钻孔相比,钻探效率提高了2-3倍。

目前,该项目在矿山事故生命救援通道构建方面已形成1项关键技术、3项救援成果,可有效提升矿山钻探救援通道施工能力和效率,实现通过钻孔建立升井通道投放救生舱,满足黄金救援时间内的人员搜救需求。

三、为矿井提供应急救援“独门技艺”

该项目聚焦矿山救援世界性难题,通过优化快速钻进工艺与车载钻具组合,解决了复杂地层钻进效率低、成井困难的难题,提升了救援通道施工效率,满足了黄金救援时间内的人员搜救需求,成功破解了矿山救援通道快速成井钻探技术瓶颈,初步形成了国内领先的钻探救援技术工艺,为攻克大口径救援通道钻孔这一世界性难题提供全方位的技术支撑,可为全省在生产的矿井提供应急救援保障,对提高我省乃至全国矿山钻探应急救援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第一,建成一个应急救援“数据库”。编制完成了《矿山应急救援大口径定向快速钻探技术研究及应用钻探垂直救援案例库》,通过收集国内外12个矿山钻探救援案例,提炼出针对不同类型、不同地质条件的抢险工作方案,分析出了影响钻探救援速度的各项不利因素,总结了注浆堵水孔和生命通道孔成井结构及快速施工工艺。

第二,编制一本应急救援“手册”。编制了《矿山应急救援手册》,针对省内煤炭、金属及非金属等矿山类型,制定不同开采方式和不同地质条件下的救生钻孔、救援通道钻孔的施工方案,有效促进了矿山钻探应急救援规范化,切实提高了矿山安全事故钻探救援能力,形成了可复制、可借鉴、可推广的“山东煤田地质钻探救援模式”。

第三,制定一套应急救援“规范”。制定了《矿山地面钻探救援技术规范》,总结明确了大口径应急救援钻孔施工应该遵循的“优化设计、精准中靶、高效成孔、安全透巷”4项原则,进一步确定了矿山钻探抢险救援的工作流程,科学总结了矿山地面钻探救援主要施工工艺,出台后将填补省内矿山地面钻探救援领域的空白。

第四,创新一系列应急救援“技术”。创造性地研发了适宜于厚松散地层钻探救援的小口径快速钻进施工工艺,能够有效满足发现被困矿工和输送给养方面的救援需求。确立了在大口径快速施工中的设备组合配套原则,创造性地解决了硬岩层大口径钻井钻效偏低和排渣困难两个技术难题,基本形成了与车载钻机相配套的、适用于厚松散地层钻探救援的大口径快速钻进施工工艺。

在推进大口径成井技术研究革新的同时,我们还下大气力加强应急救援基地和队伍建设。目前,全局拥有省级非煤矿山钻探救援中心1个,省级矿山钻探应急救援中心1个,省级隧道应急救援与治理中心1个,省级矿山事故预防与勘测技术应急救援中心1个,省级非煤矿山事故防范技术研究中心1个。同时,建立市级救援队伍2支。

女士们、先生们、新闻朋友们,山东省煤田地质局创建于1952年,2022年恰逢建局70周年。70年来,我局先后承担了十余个省的40多个大型煤田的资源勘查任务,累计探明煤炭资源1000多亿吨,其中在山东探明的煤炭资源占全省已探明煤炭资源的97%以上。下一步,我们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刻把握“走在前、开新局”目标要求,紧紧围绕煤田地质事业高质量发展这一主题,坚持“发挥优势、突出特色、打造品牌”这一差异化发展思路,大力实施“科技立局、创新兴局、人才强局”三大战略,着力打造“应急救援、生态修复、防灾减灾”三大公益性品牌,聚焦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能源资源保障、生态保护修复等“八大重点任务”,强力推动科技、质量、人才等“八大创新工程”,为全省“走在前、开新局”发挥好地质工作的基础性、公益性、战略性作用,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谢谢大家! 

   王强荣

现在回答记者提问,提问前请先通报所在新闻机构名称。 

   中新社记者

刚才介绍说,本次大口径救援通道实验井取得了重大突破,能简要介绍一下它的创新点在哪些方面吗? 

   王红梅

感谢您的提问。正如发布中所述,这是国内第一次按照抢险救援模式,采用一次性成孔工艺,完成的国内第一口最终孔径直径711毫米的实验井,创新点可以用以下6个“首创”概括。

第一个首创,第一次实验井位置选择真实还原救援现场的地质环境。实验井位置选择了地层条件复杂,上部覆盖层厚、下部基岩段受断层影响破碎严重的区域。

第二个首创,创造性地尝试“多种工艺、合而为一”的理念。根据不同地层,采用了“不同工艺优化组合、不同装备联合作战”的工作理念。在实验过程中,运用车载顶驱钻机配备泥浆泵和空压机,成功实现了不同施工工艺之间的流畅转换。

第三个首创,率先研发并使用反循环集束潜孔锤导正装置,通过增加耐磨层、封闭胶圈和扩大排渣口,增强了工作时效。

第四个首创,创造性地研发了反循环空气增效接头,增大了排渣能力,使用后可增加排渣量近50%。

第五个首创,创造性地改进了反循环工艺,通过优化双壁浮动头,延长了设备使用寿命,增强了各系统设备的配合度,提高了工作时效。

第六个首创,通过优化正、反循环牙轮钻头、研发地面混浆器等技术手段,成功有效解决了先导孔容易被大块残渣封堵的技术难题。 

   大众日报记者

我们了解到,本次项目的承担单位为山东省矿山钻探应急救援中心,贵单位在抢险救援领域有哪些工程技术基础及优势? 

   王效勤

感谢您的提问。山东省矿山钻探应急救援中心是由山东省政府于2017年批准,依托省煤田地质局第二勘探队建立的省级专业化钻探救援队伍,是以省内矿山事故救援为主、覆盖全国的区域性矿山钻探应急救援中心,在抢险救援领域具有以下四个方面优势。

一是组织体系完善。中心参照国家级应急救援队伍建设要求,按大队规模组建,实行大队-中队-小队的体制管理模式,大队下辖4个中队,并设置4个职能部室和1个应急救援仓储中心;按照国家级应急救援队伍标准,在人才队伍培养、设备维护保养和应急演练等方面都制定了完善的规章制度和工作程序,编制了各种应急救援预案,确保应急救援工作有章可循、有规可依。

二是人才实力雄厚。中心现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180余名,涵盖矿山钻探抢险救援所需的各类人员,整合全局技术力量建立救援专家库,打造了一支以知名专家、学者领军,以高级工程师为骨干、高学历人才为主体的高质量救援团队,拥有9名全省应急管理专家,积累了丰富的抢险救援经验,在全国范围内先后参与19次抢险救援,多次成功营救井下被困人员,为抢险救援奠定坚实的人才基础。

三是设备实力雄厚。中心拥有各类先进设备570多台(套),其中包括多台高性能车载钻机,居国际领先地位,可实现抢险救援快速响应;所有救援装备均按照集成化、模块化理念进行改造升级,可实现大型设备的快速安装、不同工艺的快速转换,具备承担大、中、小孔径抢险救援钻孔的施工能力,可全方位满足注浆堵水、井下探测、生命补给、矿工升井的应急救援需要。

四是专业技术领先。中心一直致力于快速钻探技术研究与应用,与中国石油大学、吉林大学、中国地调局勘探研究所等高校、科研院所建立战略合作关系,承担了多项快速钻探救援专项课题,编撰了《矿山钻探救援技术》《矿山地面钻探救援技术规范》,填补了省内相关领域空白,为抢险救援提供了坚实的技术支撑。 

   山东广播电视台记者

请介绍一下我局在服务全省生态保护修复方面取得的主要成就?下一步有什么打算? 

   赵民

感谢您的提问。近年来,我局聚焦服务生态文明建设,积极参与打造我省山水林田湖草沙生态保护修复的“泰山模式”“沂蒙方案”,帮助我省获批全国2021年第一批、山东唯一一个示范工程。承担南四湖、东平湖等重点流域生态修复专项规划,通过专家验收并获高度肯定。实施的省内七个市农用地和八个市重点行业企业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详查全部获评“优秀”。采煤塌陷地治理标准化体系建设走在全省前列。拥有省内煤炭检测项目最全、规模最大的第三方检测机构,作为全国煤炭标准值定值单位,制定了10余项行业标准,业务涉及全国20多个省区,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作出了积极贡献。同时,该检测机构列入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详查检测实验室名录。

特别是今年上半年以来,按照局党委“113388”工作思路,我们加快提升生态环境保护修复服务能力,聚焦服务黄河国家战略,与省发改委、省自然资源厅等部门联合开展黄河流域山东段生态修复省政府重点课题调研,积极为省委省政府建言献策。开展了趵突泉域重点渗漏带补给入渗功能研究,为济南泉水保护提供了技术支撑。承担了泰沂山区、南四湖等重点区域生态保护修复方案编制工作。积极推进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与散煤清洁化治理,助力实现“双碳”目标。加大采空区和采煤塌陷地综合治理力度,济宁、章丘采煤塌陷地治理项目加快推进,为我省绿色矿山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撑。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聚焦生态保护修复这一公益性职能,及时总结在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方面的经验,发挥自身优势,持续开展“两山两湖”等重点区域生态保护修复、矿山环境保护修复、采煤塌陷地和采空区治理等工作。通过将绿色勘查融入日常,进一步提升绿色勘查成效,努力争创国家级绿色勘查示范项目,为美丽山东建设贡献煤田地质力量。 

   齐鲁晚报记者

请问,贵单位在贯彻落实省委“走在前、开新局”目标要求上有什么具体举措? 

   赵广金

感谢您的提问。为深入贯彻落实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十大创新”的部署要求,我局结合工作职能,研究制定了《关于落实“十大创新”的行动方案》,通过实施“八大创新工程”“四大保障创新行动”,切实把“走在前、开新局”的目标要求落到实处。

一是大力实施科技创新工程。加大科技研发投入,每年提取不少于上年度到账业务收入的2.5%用于科技研发,围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修复治理等重点领域,年内组织实施科研专项和开放项目(科研专项不少于40项、开放项目不少于70项),取得一批重大科研成果。

二是大力实施项目质量创新工程。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推进书记、市长项目工程精神,实施书记、队(院)长项目质量工程,高度关注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重点工作安排,主动对接相关重点领域项目,切实做好各个环节工作。

三是大力实施人才引育创新工程。从“用、引、培、留”4个方面提出了具体举措,提出了建立优秀年轻干部“后备库”,专业技术二级岗位人才库、各专业领域高层次人才库,建立健全领导干部联系高层次人才制度等目标。

四是大力实施装备提升创新工程。针对制约高质量发展的设备问题列出清单,通过工程项目科研化、“三小”创新等方式进行更新提升。

五是大力实施资产管理创新工程。深入挖掘设备使用潜能,科学提高设备使用率,积极推进闲置资产再利用,修旧利废,提高设备效能。

六是大力实施应急救援创新工程。建立全局统一的高效指挥机制,全力推进应急救援信息管理平台升级,实现事故信息迅速传达、救援队伍迅速联动,通过直观展示人员、设备、事故点三维地质信息,实现对救援方案的科学决策。

七是大力实施信息化建设创新工程。完善地质大数据共享平台,推进地质数据资源的统一管理和共享共用,着力构建三维立体“一张图”,全面提升地质工作的服务保障能力。

八是大力实施安全创新工程。创新安全生产监测检查手段,扎实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行动,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严格落实追责问责制度,坚决守牢安全生产底线。

同时,统筹推进“协同发展、服务、宣传、落实”四大保障创新行动,进一步优化事业发展环境,进一步构建公益服务新格局,进一步增强文化创造力、宣传引导力、传播影响力,进一步提升抓特色、创品牌工作成效,为“八大创新工程”提供有力保障。 

   王强荣

记者提问就到这里。大家如有其他需要采访的内容,请联系省煤田地质局政治工作处赵松刚,联系电话:51781085。 

本次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更多>>
  • 省煤田地质局副局长 赵广金

    省煤田地质局副局长 赵广金

  • 地质矿产与安全管理处处长 王红梅

    地质矿产与安全管理处处长 王红梅

  • 生态环境处处长 赵民

    生态环境处处长 赵民

  • 第二勘探队党委书记、队长 王效勤

    第二勘探队党委书记、队长 王效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