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推进区域协调发展情况
时间: 2022年8月24日(星期三)上午10:00
出席: 省新旧动能办副主任王海林 省发展改革委区域发展政策处处长王小伶 省发展改革委城镇化综合协调处处长张春雷 省发展改革委黄河战略推进处负责同志邢旭新
内容: 邀请省发展改革委负责同志等介绍推进区域协调发展情况
 
文字实录 正序 | 倒序 手动刷新 自动刷新:
   王强荣

新闻界的各位朋友,女士们,先生们:

大家上午好!欢迎参加省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会。

今天,我们举行“走在前、开新局”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第八场,邀请省新旧动能办副主任王海林先生,省发展改革委区域发展政策处处长王小伶女士,省发展改革委城镇化综合协调处处长张春雷先生,省发展改革委黄河战略推进处负责同志邢旭新先生,介绍推进区域协调发展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首先,请王海林先生介绍有关情况。 

   王海林

新闻界的各位朋友,女士们、先生们:

大家上午好!山东是我国由南向北扩大开放、由东向西梯度发展的战略节点,在全国区域发展格局中占有重要地位。省十一次党代会以来,省委、省政府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区域发展的重要论述精神,坚持“尊重客观规律、发挥比较优势、完善空间治理、保障民生底线”思路要求,不断完善区域政策体系,着力促进各类要素合理流动和高效集聚,加快形成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区域协调发展迈上新台阶。全省户籍、常住人口“双过亿”,地区生产总值突破8万亿大关,11个市入围全国百强,济南、青岛首位度提升4.4个百分点,突破菏泽鲁西崛起、振兴沂蒙革命老区成效显著,山东半岛城市群综合实力不断壮大、战略位势显著增强。

一、坚持树牢“一盘棋”理念和“一体化”意识,强化中心引领、圈层支撑、融合互动,“一群两心三圈”区域经济布局加快构建

结合山东实际,深入谋划建立中心城市带动都市圈、都市圈引领经济圈、经济圈支撑城市群的空间动力机制,加快构建“一群两心三圈”区域经济布局,推动形成双中心、多层级、多节点的网络型城市群结构,打造国家活跃增长极和强劲动力源。

一群,即高质量建设山东半岛城市群。范围涵盖全省16市,是国家“十四五”重点培育的城市群之一。

两心,即持续提升济南、青岛两个中心城市发展能级,支持济南建设黄河流域中心城市、青岛建设现代海洋城市。围绕两个中心城市,以1小时通勤圈为基本范围,规划建设济南、青岛都市圈。

三圈,即纵深推进省会、胶东、鲁南经济圈一体化发展。省会经济圈以济南为中心,辐射带动淄博、泰安、聊城、德州、滨州、东营6市,放大科创优势,打造全国数字经济高地、世界级产业基地、国际医养中心和国际文化旅游目的地。胶东经济圈以青岛为中心,辐射带动烟台、威海、潍坊、日照4市,突出海洋特色,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海洋创新中心、对外开放枢纽和黄河流域开放门户。鲁南经济圈包括临沂、枣庄、济宁、菏泽4市,聚焦转型提质,打造乡村振兴先行区、转型发展新高地、淮河流域经济隆起带。

二、坚持以黄河战略为引领,深入落实国家区域重大战略,山东半岛城市群龙头作用不断塑强

绿色发展理念深入人心。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现代化道路,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决贯彻“重在保护、要在治理”的要求,全面落实“四水四定”原则,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治理,实施黄河重大国家战略的浓厚氛围已经形成。

生态环境质量显著改善。坚定不移把大保护作为关键任务,编制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和生态环境准入清单,划定沿黄9市陆域生态红线。2019年以来,黄河干流水质稳定在二类,沿黄9市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优良天数比例同比分别改善8.3个百分点、5.3个百分点。

水安全保障能力明显提升。坚定不移把黄河安澜、守护人民生命安全摆在突出重要位置,累计完成流域面积3000平方公里以上骨干河道防洪治理、2420座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全面完成黄河滩区脱贫迁建工程,累计投资371亿元,建成外迁社区、村台社区55个,圆了60万滩区群众的“安居梦”。强化水资源刚性约束,制定涵盖174个行业类别的1045个用水定额,万元GDP用水量较2019年下降4.44%。

高质量发展迈出坚实步伐。坚定不移落实三个坚决,动能转换强势突破。落后动能加速淘汰,压减钢铁产能占全国12%,万元GDP能耗下降18.4%。传统动能提档升级,实施500万元以上工业技改项目6.7万个,一批重大工程支撑强劲。新动能不断壮大,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实现突破,全省“四新”经济增加值占比由2017年的21.7%提高到2021年的31.7%,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达到46.8%。

黄河文化保护传承成效突出。坚定不移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组织实施黄河文物保护利用工程,建设鲁国故城、大汶口等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加快推进黄河文化旅游带建设,编制黄河国家文化公园(山东段)建设保护规划,举办第二届中国国际文化旅游博览会,创作推出《黄河入海》大型交响音乐会。

三、坚持以经济圈一体化为基础,深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区域发展协调性持续增强

中心城市发展能级加快提升。实施“强省会”战略,济南莱芜完成区划调整,印发实施《关于支持济南加快省会城市建设的意见》,省级层面支持济南200个事项全面落地。成功获批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国家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增强青岛引领力,推出12条政策支持青岛西海岸新区建设,2021年新区地区生产总值达4368.5亿元,跻身国家级新区前列。上合示范区“四个中心”建设加快推进。高标准建设自贸区济南、青岛片区和济青国际招商产业园,济南、青岛入选中欧区域合作案例城市。2021年,济南、青岛地区生产总值达到25568.7亿元,占全省30.8%,对全省经济增长贡献率为29.5%。

经济圈重点领域一体发展加快突破。设施联通方面,高速公路实现“县县通”,沿海港口整体联动效应凸显,鲁南高铁、济泰高速等建成通车,“济南、青岛两核辐射,临济枣菏一带相连”的经济圈一体化交通网雏形初显。产业协同方面,聚力提升9大产业领域43条产业链,培育143个“雁阵形”产业集群和217家领军企业,总规模分别达7.2万亿元、2.6万亿元。公共服务方面,率先在全国实现全省医保卡一卡通,日均异地刷卡支付近550万元。实现经济圈政务服务、社保、公积金、异地就医住院费用结算等业务同城化办理。打造山水圣人、仙境海岸、红色文化旅游路线,推行景区门票同城化。生态共治方面,建立生态环境标准、环境监测监控体系、环境监管执法“三统一”制度,联合开展生态环境污染综合防治和边界执法,率先在全国实现县际流域横向生态补偿全覆盖。

区域发展战略支点加快打造。印发实施省级新区发展规划,出台28条高含金量支持政策,建立健全新区管理机构,烟台黄渤海新区、临沂沂河新区、德州天衢新区、菏泽鲁西新区破题起势。上半年,4个新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428.1亿元,增长4.0%,高于全省0.4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1%,高于全省6.2个百分点;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9.3%,高于全省11.8个百分点,经济指标增速普遍快于全省平均水平。莱西莱阳一体化发展先行区加速推动,160多个事项实现跨市通办,开工重点项目36个,完成投资330亿元。

区域发展短板加快补齐。出台沂蒙革命老区振兴发展实施方案,推进275个重大项目建设,2021年发放专项支持贷款150亿元。持续推进突破菏泽鲁西崛起,120项专项政策全部落地,结对帮扶菏泽9个区、县。菏泽2021年地区生产总值3976.7亿元,较2018年提升5个位次,按可比价计算年均增长6.3%,高于全省0.6个百分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幅连续三年全省第一。淄博老工业基地产业转型升级成效突出,获国务院督查激励。

省际交流合作加快推进。出台20条措施支持德州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德州累计引进京津冀项目591个,转化科技成果1300余项,引进科技人才2300余名。扎实推进与沪苏浙粤合作,引进亿元以上项目1700余个。淮河生态经济带35项省际重点合作事项全部落地。

四、坚持以人为核心,深入实施新型城镇化战略,城镇化水平和质量稳步提升

城镇化发展格局不断优化。印发实施山东半岛城市群发展规划和新型城镇化规划、三年行动方案,明确了推进新型城镇化的时间表、路线图和任务包。2021年底,全省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3.94%,城镇人口规模居全国第2位,全省形成2个特大城市、10个大城市、9个中等城市、73个小城市(县城)、1072个建制镇协调发展的城镇化格局。济青局部片区纳入国家首批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同步开展15个省级试验片区创建,搭建城乡产业协同发展平台482个、产值3780亿元。信贷支持县城补短板强弱项,662个项目入库管理,501个项目共计2000亿元融资签约。建立特色小镇清单,93个小镇纳入清单管理,成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平台。

城市品质提升行动深入开展。城市综合承载力和辐射带动力持续增强,全省城市轨道交通通车里程377公里,累计建成综合管廊849公里、海绵城市1901平方公里、城市绿道5379公里,城乡生活垃圾焚烧处理率达到90%,所有县(市、区)全部启动垃圾分类,城市黑臭水体全面消除。16个设区市、76个县(市、区)纳入四星级新型智慧城市建设试点,青岛、日照、聊城、德州建成“城市大脑”,94个市、县实现数字城管全覆盖。全省普通中小学“大班额”实现动态清零,远程医学中心省内联网实现县级以上医院全覆盖;全省养老机构达到2380处、床位40.3万张;全省文化馆数量达到158个,其中国家一级馆133个,居全国首位。

县域经济发展稳步推进。出台扩权强县改革、推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政策,50个重点事权综合改革试点县在项目投资、自然资源开发等5个领域,与14个省有关部门实现直通。持续增加财政困难地区转移支付,2021年下达县级基本财力保障机制资金283.6亿元。发挥县域经济差异化评价指挥棒作用,全面提升县域经济发展质量。2021年,生产总值过千亿的县(市、区)达16个,过500亿的县(市、区)达49个。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过百亿的县(市、区)达12个,过50亿的县(市、区)达33个。

省十二次党代会绘就了山东未来五年区域经济发展蓝图,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将按照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会同省有关部门和各市,紧紧围绕“走在前、开新局”,深入实施区域重大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新型城镇化战略,不断优化完善“一群两心三圈”区域经济布局,努力在推动区域经济发展上走在前,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谢谢大家! 

   王强荣

现在回答记者提问,提问前请先通报所在新闻机构名称。 

   中国经济导报记者

习近平总书记亲临山东视察,在济南主持召开深入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要求山东努力在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走在前。请问我省采取了哪些务实措施,推动实现“走在前”目标定位? 

   

邢旭新

谢谢你的提问。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入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为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我们牢记总书记殷殷嘱托,锚定“在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走在前”目标要求,切实提高政治站位,科学谋划、系统推进、狠抓落实,推动黄河重大国家战略在山东落实落细落地。

一是突出强化责任担当,建立务实高效的推进机制。成立由省委、省政府主要负责同志任组长的省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省发展改革委,先后召开2次省领导小组会议、4次专题会议,结合实际制定具体贯彻举措,切实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体现到谋划工作上、落实到具体行动中。印发建立完善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工作统筹推进机制的意见。出台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专项监督实施意见,创新建立“一台账、两清单、双责任、双问责”监督机制。开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专项巡视。科学设置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考核内容指标,引导各级各部门树牢正确政绩观,推动黄河重大国家战略各项重点任务落实落地。

二是突出强化顶层设计,构建系统完善的规划体系。一手抓重大规划编制。出台扎实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决定、省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省“十四五”实施方案,组织编制生态环保、水利建设等9个专项规划。一手抓政策供给保障。印发金融支持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意见等支持政策,研究制定支持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若干财政政策、加强黄河干支流生态保护修复实施方案等保障措施。

三是突出强化项目牵引,夯实强劲有力的战略支撑。坚持把黄河战略实施落实到一个一个的具体项目上,建立黄河战略省级重点项目库,做到项目统筹谋划、动态调整和精细管理。去年集中推进390个项目,举行两次重点项目开工活动。今年谋划实施350个重点项目,总投资8453亿元。发行全国首单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专项债券、生态环保专项债券和引黄灌区水利建设专项债券,规模超过200亿元,有力保障了重大工程项目落地实施。

四是突出强化对接交流,创新协调联动的合作模式。推动建立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省际合作联席会议制度,主动与沿黄其他8省区会商,研究确定了一批合作事项,持续推动落实。牵头成立黄河科创联盟、黄河流域产教联盟,成功举办跨国公司领导人青岛峰会、儒商大会、黄河生态大会、黄河流域要素市场化配置高峰论坛等重大活动,为拓展黄河流域省际交流合作搭建了广阔的舞台。 

   中宏网记者

省党代会报告提出推进经济圈一体化发展,请问我省在纵深推进三大经济圈建设方面有哪些打算? 

   

王小伶

谢谢你的提问。省十二次党代会绘就了山东未来五年区域经济发展蓝图,我们将深入贯彻落实省十二次党代会精神,不断优化提升“一群两心三圈”区域经济布局,持续增强山东半岛城市群综合竞争力。具体工作上,突出做好联动、培强、扶弱三篇文章。

一是突出做好联动文章,着力推进三大经济圈一体化发展。强化中心城市联动。开展济南、青岛都市圈范围研究,加快编制都市圈发展规划。完善济青联动发展机制,研究制定济南青岛双心联动、打造山东半岛城市群济青发展轴带行动计划。

强化经济圈联动。研究制定经济圈一体化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发布三大经济圈一体化发展指数,客观反映三大经济圈一体化发展情况。加快推动经济圈基础设施、产业协同、公共服务等重点领域一体化发展,打造高效便捷通勤圈、优势互补产业圈、便利共享的生活圈。创新区域合作机制,依托济青、鲁南通道和沿黄、沿大运河生态带,培育济青科创智造廊带、鲁南物流能源廊带、沿黄文化旅游生态廊带、运河文化经济廊带。

强化省际联动。深入推进沿黄9省(区)合作,强化与冀苏豫皖省际交界地区合作,谋划共建省际合作区。对接京津冀、长三角和粤港澳大湾区,大力实施双招双引。支持德州打造对接京津冀协同发展先行区。合作编制淮海经济区发展规划,推动鲁南经济圈融入淮河生态经济带。

二是突出做好培强文章,着力打造区域发展战略支点。培强县域经济。贯彻落实国家关于发展壮大县域经济的部署安排,深入研究我省县域经济创新突破发展路径,不断优化县域经济发展政策环境。持续开展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差异化评价,复制推广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先进县典型经验,加大财力薄弱县支持力度,培育一批制造、农业、商贸、文旅等特色强县,激发县域发展活力。

培强国家级功能区。落实落细支持青岛西海岸新区深化改革创新加快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和三年行动方案,打造全省高质量发展引领区。推进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提速提效,大力培育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和现代服务业“3+1”主导产业。聚焦产城融合、对日合作、临空经济等重点任务,高标准建设潍坊、临沂、威海产城融合示范区和中日(青岛)地方发展合作示范区、胶东临空经济示范区。

培强区域发展战略支点。鼓励跨市域相邻县(市、区)探索联动发展路径,打造一体化发展平台。高水平建设莱西—莱阳一体化发展先行区,打造毗邻县域同城化发展样板。谋划打造滕州—邹城一体化发展引领区。发挥自贸试验区等高能级开放平台作用,加快建设联动创新区。加速推动省级新区破题起势。

三是突出做好扶弱文章,着力补齐区域发展短板。强化政策支持,研究制定新一轮突破菏泽、鲁西崛起行动计划,支持鲁西5市加快发展。振兴发展沂蒙革命老区,推动济南、临沂加快建立对口合作机制,共同编制对口合作五年实施方案。支持淄博老工业城市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建设,推动产业发展、基础设施等5个方面政策措施落实落地。做好滩区居民迁建和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工作,确保搬迁群众稳得住、有就业、逐步能致富。 

   大众日报记者

近期,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的意见》,请问我省有什么具体的贯彻落实措施? 

   

张春雷

谢谢你的提问。县是我国历史上最稳定的行政区划单元,是城镇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我省县城数量多,全省26个县级市、52个县占到县级行政区划数量的57%,县域总人口超过全省的一半,县域经济总量占全省四成。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城镇化建设,“十四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强化县城综合服务能力,加快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建设,2021年县域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52.9%,同比增长0.93个百分点。下一步,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抓好贯彻落实。

一是健全完善配套政策。落实国家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意见,研究制定我省贯彻落实措施,省城镇化暨城乡融合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加强统筹协调,省有关部门制定实施配套措施,形成政策合力。

二是坚持分类引导特色发展。指导各县立足区位条件、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和发展阶段,“一县一策”科学编制完善建设方案,合理确定目标定位和建设时序。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补齐县城设施短板和服务弱项,防止盲目扩张和重复建设,探索实施特色化、多元化建设路径和模式。

三是强化要素保障。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深化户籍管理制度改革,确保新落户人口与县城居民享有同等公共服务,保障非户籍常住人口均等享有教育、医疗、住房保障等基本公共服务。谋划储备一批县城城镇化建设重点项目,建立多元可持续的投融资机制。按照国家统一部署,稳慎推进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和宅基地制度改革,鼓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及其成员采取自营、出租、入股、合作等方式,盘活农村闲置宅基地和地上房屋。

四是提升县城综合承载力。统筹县城生产、生活、生态、安全需要,优化空间结构和功能布局。培育发展优势产业,完善市政设施体系,强化公共服务供给,提高人居环境质量,促进县城产业配套设施提质增效、市政公用设施提档升级、公共服务设施提标扩面、环境基础设施提级扩能,增强辐射带动乡村能力,更好满足农民到县城就业安家需求。 

   

山东广播电视台记者

去年年底,经省政府同意,印发实施了4个省级新区发展规划,拉开省级新区建设序幕,请介绍一下省级新区进展情况和下一步工作打算。 

   

王小伶

谢谢你的提问。2022年是省级新区发展规划实施开局之年,也是省级新区建设的起步之年。今年以来,我们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推动省级新区破题起势的部署要求,加快推进省级新区组机构、建机制、培产业、抓项目,主要经济指标普遍快于全省平均水平,实现良好开局。

主导产业体系加快构建。上半年,10个主导产业营业收入1069亿元。其中,烟台黄渤海新区高端装备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现代海洋3个主导产业营业收入401亿元。临沂沂河新区以山东临工、山重建机为代表的智能制造产业营业收入286亿元,菏泽鲁西新区以步长制药为代表的生物医药产业营业收入175.8亿元。德州天衢新区全力推进新兴产业发展壮大,新能源、新材料、电子信息3个主导产业营业收入156.5亿元,电子信息材料产业集群被认定为省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

重大项目建设加快推进。上半年,开工重点项目248个,已完成投资604.6亿元。一批标志性重大项目相继落地,烟台中节能万润新材料、泰和新材料等重大项目集中开工,德州有研8英寸硅片、12英寸硅片项目稳步推进,氢普(德州)氢燃料电池电堆自动化生产线一期项目正式投产。

重点功能园区加快培育。烟台黄渤海新区万华新材料低碳产业园启动,总规划面积25平方公里,总投资2380亿元,着力打造集石化、精细化学品及新材料于一体的综合园区。德州天衢新区启动实施北方应急(医疗)救援产业示范区(二期)项目,在北京设立5000平方米的德州驻京人才飞地。菏泽鲁西新区加快建设生物医药港。

下一步,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省十二次党代会关于高标准建设省级新区的部署要求,聚焦重点领域靶向发力,全力打造全省高质量发展引领区。

一是实施重点功能区突破行动。加速启动起步区重大产业板块布局、重大基础设施建设,争取早出形象、早见成效。烟台黄渤海新区全面梳理重大产业布局,打造八角湾中央创新区、黄石湾海洋经济区、空天海智造城等“四区两园一城”。临沂沂河新区重点建设高铁物流园区、综合保税区、经开产业园区等7个功能区。德州天衢新区打造新能源新材料基地、电子信息产业基地等“四基地两中心”。菏泽鲁西新区规划布局生物医药港等10大产业聚集区。

二是实施产业突破行动。统筹新区产业布局,聚焦10大主导产业,加快实施“链长制”,做大做强产业集群、产业链和龙头企业,建立梯度化、雁阵形培育机制,打造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等一批百亿级产业集群。

三是实施重点项目突破行动。建立新区项目清单化管理和专项推进机制,全力推进烟台万华、德州有研等270个重点项目建设,保障项目按期投产投用,以重点项目建设提速新区开发建设。

四是实施双招双引突破行动。用好省级新区“金字招牌”,统筹新区项目信息、入区标准、扶持政策,聚焦新区主导产业,强化行业部门“链长制+产业链”招商责任,形成高效联动的招商组合体,力争2022年新落地过亿元项目180个,全力打好招商引资攻坚战。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发挥山东半岛城市群龙头作用,推动沿黄中心城市及城市群高质量发展。对于中央赋予的这项重大任务,我们采取哪些具体举措推动黄河流域省区间交流合作? 

   

邢旭新

谢谢你的提问。我们牢记总书记嘱托,强化使命担当,找准自身定位,立足发挥山东半岛城市群龙头作用,放大山东在动能转换、对外开放、陆海统筹等方面的比较优势。在前期沿黄省际交流合作的基础上,研究制定了2022年省际合作事项和重大活动清单,分别提出60项务实合作举措和44项重大活动,推动黄河流域省际交流合作进一步落地见效、走深走实。

一是塑强黄河流域开放门户。充分发挥沿海地区开放优势,深度推动共建“一带一路”,抓住RCEP签署机遇,放大上合示范区、自贸试验区等高能级平台效应,牵头建立黄河流域自贸试验区发展联盟,推动建设黄河流域统一开放的要素市场,加快构建内外兼顾、陆海联动、东西互济、多向并进的开放体系。

二是建设沿黄达海物流大通道。融入黄河流域“一字型”大通道,加快推进济郑高铁等重点项目,高标准建设世界一流海洋港口群,深化黄河流域海关关际一体协同机制,构建陆海联动内陆港体系,创新“陆海联动、海铁直运”物流监管模式,打造黄河流域最经济最便捷“出海口”。

三是共建黄河流域现代产业合作带。深化沿黄地区产业园区合作,探索“共建园区”“飞地经济”等跨区域产业合作新模式,加强与河南、青海、宁夏、内蒙古等省区产业协作,共同推动“陇电入鲁”、黄河流域人工智能产业高质量创新发展、黄河故道生态文化旅游协作区、沿黄地区煤炭生产基地等合作事项落地见效。

四是打造黄河流域科创大走廊。深化科技教育领域合作,推动成立黄河流域高校高质量发展联盟,联合开展重大科技攻关。发挥黄河流域产教联盟作用,建设黄河流域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实训基地。加强与沿黄中心城市科技创新协作,开展盐碱地绿色开发协同科研攻关,深化科技对口支援区域合作,推动沿黄省区高质量发展。

五是搭建省际交流合作活动平台。筹备召开孔子文化节(尼山世界文明论坛)、第三届中国国际文化旅游博览会、黄河流域对外开放高质量发展大会。举办日本、韩国、RCEP(山东)进口博览会,黄河流域跨境电商博览会、黄河流域贸易创新高峰论坛和黄河流域城市信用合作高峰论坛。 

   山东广播电视台综合广播记者

城乡融合是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请问在推进工农互促、城乡互补等方面有哪些实际举措? 

   

张春雷

谢谢你的提问。近年来,我省认真贯彻国家城乡融合发展部署要求,落实省委省政府加快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的实施意见,促进城乡要素、设施、服务和经济融合,率先在全国实行经常居住地登记户口制度,省内户口迁移实现秒级办理,列入教育部支持开展乡村教育振兴先行区试点,全省350余家二级以上医院与乡镇卫生院建立对口联系机制,累计培育家庭农场11万家,农民专业合作社25万家。

下一步,将以城乡融合发展为导向,坚持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双轮驱动,促进城乡生产要素双向自由流动和公共资源合理配置,推动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协调发展、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

一是促进城乡要素双向有序流动。深化户籍管理制度改革,深入实施经常居住地登记户口制度,增强农业转移人口进城落户意愿,畅通入乡返乡落户渠道。深化涉农资金整合,健全“三农”财政投入稳定增长机制。以明晰产权归属为重点,深化农业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激发农村资源资产活力。完善财政、金融激励政策,鼓励引导城市人才下乡留乡。

二是推动城乡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加快出台山东省城镇地区设施向农村延伸导则,推动供水供气供热污水管网向城郊乡村和规模较大中心镇延伸,统筹规划城乡综合交通运输设施,深入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建立健全农村基础设施养护机制,鼓励引入市场化管护企业,推动城乡基础设施管护一体化。

三是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大教育事业投入,扩增城乡教育资源,实施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提升行动,完善县域医联(共)体运行机制,建设一批社区医院。健全养老服务网络,加大护理型养老床位供给,强化社区养老服务设施配建,兜牢城乡民生底线。

四是提高城乡产业协同发展水平。深入推进乡村产业振兴,培育一批百亿级以上农村产业融合发展集群,建成一批国家和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提高农产品加工业和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水平,壮大休闲农业、乡村旅游、民宿经济等特色产业。 

   王强荣 

记者提问就到这里。大家如有其他需要采访的内容,请联系省发展改革委区域发展政策处陈鹏飞,联系电话:51783253。

本次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更多>>
  • 省新旧动能办副主任 王海林

    省新旧动能办副主任 王海林

  • 省发展改革委区域发展政策处处长 王小伶

    省发展改革委区域发展政策处处长 王小伶

  • 省发展改革委城镇化综合协调处处长 张春雷

    省发展改革委城镇化综合协调处处长 张春雷

  • 省发展改革委黄河战略推进处负责同志 邢旭新

    省发展改革委黄河战略推进处负责同志 邢旭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