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十四五”时期文旅融合发展的重点任务和举措
时间: 3月2日(星期二)上午10:00
出席: 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书记、厅长王磊 省文化和旅游厅副厅长王廷琦 省文化和旅游厅副厅长张鲲
内容: 邀请省文化和旅游厅主要负责同志等介绍“十四五”时期文旅融合发展的重点任务和举措
 
文字实录 正序 | 倒序 手动刷新 自动刷新:
   丁绍敏    

新闻界的各位朋友,女士们、先生们:

大家上午好!

欢迎参加省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会。

今天,我们举行“展望‘十四五’”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第十场,邀请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书记、厅长王磊女士,副厅长王廷琦先生,副厅长张鲲先生介绍山东“十三五”时期文化和旅游发展的主要成就以及“十四五”时期文旅融合发展的重点任务和举措。

首先请王磊厅长介绍有关情况。 

   王磊

新闻界的各位朋友:

大家好!首先感谢各位对我省文化旅游工作的关心和支持。下面,我简要介绍一下“十三五”时期全省文化和旅游发展情况以及“十四五”时期推进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的思路举措。

一、“十三五”时期文化和旅游发展情况

“十三五”时期,是山东文化和旅游发展极不平凡的五年。全省文化和旅游战线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按照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聚焦“走在前列、全面开创”目标,实施一系列重大举措、重大工程、重大政策,“十三五”各项目标任务圆满完成,整体工作走在全国前列,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十三五”是文化和旅游服务大局、贡献度不断提升的五年。文化创意产业和精品旅游产业被列为全省新旧动能转换“十强产业”。2020年,全省2440个规模以上文化企业,实现营业收入4833.9亿元,增长7.8%,比全国高5.6个百分点。旅游总收入和接待人次从“十二五”末的6685.8亿元、6.6亿人次,增长到2019年的1.1万亿元、9.4亿人次,同比分别增长64.5%、42.4%。2020年,积极克服新冠肺炎疫情的严重影响,全省接待游客5.77亿人次,实现旅游收入6019.7亿元,分别恢复到去年的61.5%和54.3%,走在全国前列。连续成功举办国际孔子文化节、尼山世界文明论坛、中国非遗博览会、山东省旅游发展大会、中国国际文化旅游博览会等重大活动,文化和旅游在助力全省新旧动能转换等方面的作用日益彰显,齐鲁文化影响力进一步提升。

“十三五”是文化和旅游提质升级、向高质量发展迈进的五年。文艺精品不断涌现,推出民族歌剧《沂蒙山》、话剧《孔子》等一批精品剧目。第十二届中国艺术节,我省获得1项“文华大奖”,2项“群星奖”,创非主办省份最佳成绩。第十三届全国美术作品展我省获奖创历史最高纪录,金牌数并列全国第一。优秀文化产品、优质旅游产品和服务供给持续增加,我省A级景区达到1227家,居全国第一位,其中5A级旅游景区达到13家,国家级旅游度假区4家。两批共8个县(市、区)入选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居全国第一。“好客山东”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进一步提升。

“十三五”是文化和旅游提升服务、惠民成效持续显现的五年。五级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网络基本实现全覆盖,公共图书馆、文化馆建成数量和上等级率均居全国前列,博物馆总量、一二三级博物馆数量、非国有博物馆数量、革命类博物馆数量等6个指标,均居全国第一。2015-2019年省级财政共投入资金3.6亿元,连续五年对经济欠发达地区村级文化设施建设予以扶持。连续四年举办山东文化和旅游惠民消费季,受到文化和旅游部充分肯定;济南、青岛成功入选首批15家全国文化旅游消费示范城市,数量居全国第一。每年实施冬春文化惠民季、“一村一年一场戏”。“十三五”期间全省城乡居民满意度考核中,“文化生活”满意度均居前三位。旅游咨询服务体系和标识系统不断完善,旅游“厕所革命”两个“三年行动计划”共改扩建厕所2.2万座,数量居全国第一。 

   

二、“十四五”时期推动文旅融合发展的思路举措

“十四五”时期是我省加快新时代现代化强省建设的关键时期。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到2035年建成文化强国的远景目标;省委明确提出到2035年建成文化强省,“十四五”时期“文化强省建设实现重大突破”。

为统筹谋划做好“十四五”工作,省文化和旅游厅确定了一个总体规划和8个专项规划的“1+8”规划体系。具体工作中,将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着眼发挥山东文化和旅游资源特色优势,以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为主攻方向,重点从六个方面深化拓展文旅融合的深度和广度:

一是推进发展布局融合。着眼“点线面”结合,以建设红色文化旅游基地、优秀传统文化旅游基地为引领,突出济南省会经济圈和青岛胶东经济圈两大文化旅游发展极,打造文化旅游示范标杆,建设一批国际化旅游城市、特色旅游城市、知名旅游城市和特色文旅小城镇,布局一批经典文化旅游线路,点线面结合形成文化旅游融合发展新格局。

二是推进产品业态融合。积极推动文化资源“活化”利用,发展城市旅游、乡村旅游、海洋旅游、红色旅游、工业旅游、康养旅游、研学旅游,构建全域文化旅游产品体系。增强文化“赋能”,大力培育旅游演艺、非遗旅游、会展旅游、博物馆旅游等文旅融合发展业态,打造集文化创意、度假休闲、康体养生等于一体的文化旅游综合体。努力建设富有文化底蕴的世界级旅游景区和度假区,打造一批文化特色鲜明的国家级旅游休闲城市和街区。

三是推进市场主体融合。培育壮大山东国欣文旅集团,打造山东文旅企业旗舰。支持各地以控股、参股、委托运营等多种形式,引进一批大型文旅集团落户山东。支持文化旅游企业跨区域、跨行业建设经营,发展综合性文旅企业集团。大力推动文化和旅游产业集聚发展,推动市场主体实现空间聚集和融合发展。加大市场开发力度,适应文化和旅游消费结构升级趋势,持续形成新的消费增长点。

四是推进公共服务融合。协同推进公共文化服务和旅游公共服务,着力构建宜居宜业宜游的服务网络。按照“融合共享、全域覆盖”理念,建设改造一批文化和旅游综合服务设施,完善公共文化设施的旅游服务功能,提升旅游公共设施文化内涵。推动文化服务进入旅游景区、度假区,在游客聚集区引入影院、剧场、书店等文化设施,构建主客共享的文化和旅游新空间。

五是推进交流合作融合。统筹推进文化和旅游对外交流合作,实施“孔子文化和旅游使者”计划。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重点境外客源市场合作,开展多渠道、立体化宣传推介,讲好中国故事山东篇章。

六是推进品牌形象融合。以“好客山东”品牌为统领,以“十大文化旅游目的地品牌”为主干,以16市子品牌为支撑,以企业品牌、产品品牌、服务品牌为基础,构建“好客山东”品牌体系。统筹“好客山东”品牌宣传与精神文明建设、诚信山东建设、营商环境建设,用好央视品牌强国工程这一平台,持续提升“好客山东”品牌影响力。

三、2021年重点工作安排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是“十四五”开局之年。全省文化和旅游战线将全面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乘势而上求突破、发奋图强开新局,确保在新征程中迈好第一步、见到新气象。

一是坚定不移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把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在学懂弄通做实上下功夫,做到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不断增强两个维护的理性认同和情感认同,着力提高两个维护的能力。

二是全力营造庆祝建党100周年浓厚氛围。突出建党100周年重大主题,高标准、高水平举办第十二届山东文化艺术节。实施“艺术创作质量提升工程”,重点做好入选文化和旅游部“百年百部”作品打磨提升、展演展示工作。办好中国歌剧节、“8个100庆祝建党100周年”等系列活动。

三是加快推进文化和旅游智慧化建设。实施“好客山东  云游齐鲁”智慧文旅工程,今年“五一”节前全省智慧旅游云平台上线运行。推进“互联网+演艺”,打造“文艺山东”网上演艺平台。加快推进公共文化数字化、文物信息化建设,提高文化和旅游发展的数字化、智慧化水平。

四是多措并举扩内需促消费。实施精品旅游景区建设行动计划,推动旅游产品提档升级。实施消费促进行动,创新办好“山东文化和旅游惠民消费季”等活动。高质量办好2021山东省旅游发展大会、中国国际文化旅游博览会。加强文化和旅游市场监管,实施旅游质量提升三年行动,努力营造放心、安心、舒心的消费环境。

五是抓紧抓实重点改革任务落地。研究出台我省国有文艺院团深化改革实施意见,激发院团内生动力。以国有景区所有权、管理权、经营权“三权分置”为突破口,推进国有景区体制机制改革,提升旅游景区核心竞争力。

六是提升文化遗产保护利用水平。高标准筹备召开全省文物工作会议,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文物保护利用工作的若干措施》。编制实施《山东革命片区保护利用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加强非遗保护传承体系建设。聚焦长城、大运河、黄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谋划实施一批文化遗产保护利用重大工程、重大项目。

七是开展补短板强弱项攻坚行动。主要是针对我省文化和旅游发展的短板弱项,加大力度、强化措施,力求在发展淡季旅游、夜间旅游上实现新突破,在统筹城乡发展、促进乡村振兴上取得新进展,推动文化和旅游工作再上新台阶。 

   丁绍敏

现在回答记者提问,提问前请先通报所在的新闻机构名称。 

   中国文化报记者

我省“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要打造全域旅游示范省,请问文旅厅在这方面有哪些举措? 

   王磊

好的,“十三五”时期,在省委、省政府的高位谋划和高效推动之下,我省青州、曲阜、崂山、荣成、沂南、蓬莱、齐河、章丘等8个县(市区)被评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数量全国并列第一。省级层面,评出25家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

工作中,各地勇于探索创新,创造了很多好做法好经验。如曲阜跳出“老三孔”范畴,以建设“新三孔”——尼山圣境、孔子博物馆、孔子研究院等精品项目为抓手,建设“东方圣城 首善之区”,实现了文化资源的场景再造和价值转化;青州以历史文化活化带动产生价值外溢,创造性地构建“山水花城”联动的业态格局,并“以点牵线连面”构筑起“山秀、水美、花香、城古”的全域旅游格局;齐河,曾经是一个黄河岸边的资源困乏型县城,经过盘活黄河荒滩闲置资源,探索文旅建设用地新路径,拉动大企业投资,在一片黄河荒滩上创新建立了“产城一体”的文旅新城。这些地方发展全域旅游的创新实践,都体现出了“新旧动能转换”具有“变平凡为非凡,化腐朽为神奇”的创造力,是以发展全域旅游推动“新旧动能转换”的实践注脚。

“十四五”时期,我们将持续推动全域旅游向纵深发展。一是抓固本创新,全面推动“全域旅游示范省”创建。我们充分认识到,“全域旅游”不是一块牌子,而是一条创新发展的路子;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的评定,不是终点,而是新的起点。一方面,我们要巩固现有创建成果,对已获评的示范区实施动态管理,定期发布“山东省全域旅游市场感知度指数”,推动全域旅游发展成效从“政府认定”转向“市场认可”;另一方面,我们将继续以高标准、严要求推动后续示范区的创建工作,全省联动,为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省”做好充分准备。

二是抓业态创新,全面推动产业融合升级。充分发挥我省文化资源富集区的优势,抓住国家相关战略机遇,秉承“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理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谋发展,借助消费驱动、科技赋能、市场倒逼等动力,以“文旅+”或“+文旅”促进产业融合,培育优质业态,将资源存量转变为消费增量;努力建设富有“国际品质,山东特色”文化底蕴的世界级旅游景区和度假区,打造一批“齐鲁风韵,山东风情”文化特色鲜明的国家级旅游休闲城市和街区;以弘扬“沂蒙精神”、传承红色基因为重点,统筹推进红色文化保护传承弘扬、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打造一批红色旅游教育基地;以打造乡村振兴的“齐鲁样板”为契机,重点发展一批生态美、生产美、生活美的乡村旅游集群。

三是组团突破,构筑山东文旅产业新版图。积极建设黄河、大运河、齐长城等国家文化公园,以点串线,以线锻带,以带覆面,建设黄河文化旅游带、大运河文化旅游带、齐长城文化旅游区;高标准打造以济南-泰安-曲阜-邹城为核心的山水圣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旅游带;建设以沂蒙山为核心的红色旅游、乡村旅游集群;以“海洋经略”为契机,建设以青岛、烟台、威海、日照核心城区,以及蓬莱-长岛、荣成等为重要节点的“仙境海岸”文化旅游带,构建新时期山东旅游全面崛起的新版图,凸显我省作为“国家全域旅游省”创建单位的独特优势和魅力!

全域旅游示范省的创建,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参与、共同努力,形成合力。希望新闻界的各位朋友多呼吁、多宣传,为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营造良好氛围。 

   中国旅游报记者

刚才厅长介绍,为全力营造庆祝建党100周年浓厚氛围,文旅厅将举办“8个100庆祝建党100周年”系列活动,可否介绍一下具体情况? 

   王廷琦

根据党中央对庆祝活动总体部署,中宣部、文旅部以及省委省政府对庆祝活动有关安排,省文化和旅游厅精心谋划推出“8个100庆祝建党100周年”系列活动。活动主要内容包括:

100家革命场馆特色展陈:组织100家革命场馆策划推介一批主题突出、导向鲜明、内涵丰富的革命文物陈列展览精品,充分发挥革命文物激发爱国热情、振奋民族精神的重要作用,营造团结奋进、开创新局的浓厚庆祝氛围。

100个红色故事追述历史:积极组织革命类博物馆纪念馆、革命旧址管理机构等,广泛发动社会各界参与,以庆祝建党100周年为主题,围绕革命文物背后的故事,创作100部短视频,让红色故事深入人心,代代相传。

100款红色文创展示推广:举办全省红色文创产品评选展示活动,组织文创机构、旅游商品企业等依托山东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设计开发具有山东特色的红色文化创意产品,在多种媒体平台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推介。

100家研学基地寓教于游:联合省教育厅、省发改委推出一批中小学生研学基地,将红色文化旅游资源丰富、课程设计合理的红色文化保护单位优先纳入省级基地名单,在全省范围内多渠道进行宣传推介。

100条红色旅游线路推广:依托丰富的红色旅游资源,围绕“跟着共产党走”主题,设计推出“红色+文化体验”等八个大类,覆盖16城市的100条红色旅游线路,利用多媒体渠道进行传播推广。组织开展100场红色自驾体验活动,形成省市县三级联动红色自驾出游热潮。

100场演出传承红色基因:深入挖掘红色文化资源,进行红色革命题材舞台艺术创作,讲好红色故事,打造红色题材舞台艺术作品,采取剧场演出与下乡演出相结合方式,组织举办100场主题突出、形式多样、群众喜闻乐见的红色主题文艺演出献礼建党100周年。

100个红色文化特色村培育创建:对接乡村振兴战略,以助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为出发点,以增强农民精气神为锲入点,强化红色文化融合促进功能,制定全省红色文化特色村认定标准及认定办法,推进红色文化特色村(社区)的培育创建,全面发挥红色文化在乡村振兴中的支撑作用。

100名红色讲解员展示风采:围绕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战争、建设、改革开放等内容,突出党史教育,突出山东省红色旅游特色,以专业讲解员、志愿讲解员、小小讲解员等主体,广泛发动社会各界参与,通过多种媒体渠道宣传推介红色文化。

该活动将广泛发动革命类博物馆、纪念馆、陈列馆、旅游景区、自驾车组织以及艺术创作单位、文创机构、社会团体积极参与,深入挖掘各地特色,推出一批别具特色的活动。目前各项活动前期筹备工作正在有序推进,全省文化和旅游系统将以庆祝建党100周年为契机,着力营造浓厚庆祝氛围,展示文旅融合新成就。活动将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突出群众参与。按照“党的盛典、人民的节日”基调定位,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各项活动做到面向基层、面向群众,采用群众喜闻乐见、便于参与的形式载体,最大限度调动群众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二是推动融合发展。“8个100庆祝建党100周年”系列活动涵盖文化和旅游工作各个方面,是实现文旅融合的有效途径。各项活动之间相互融合、互相促进。同时,还将注重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乡村振兴等国家战略结合,充分发挥文化的引领作用。

三是注重务实节俭。根据中央和省委要求,各项活动组织实施将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落实党中央关于过紧日子、勤俭办一切事业的要求,将为民务实的作风贯穿始终,秉承从简节约理念,反对奢侈和铺张浪费,做到既隆重热烈又务实节俭。

四是着眼构建长效机制。八个100活动不仅是为建党100周年营造浓厚宣传氛围,更是需要不断总结经验,着力建立可以持续推进的长效工作机制,进一步推动红色文化与旅游的融合发展,将我省打造成为传承红色基因的新高地。 

   大众日报记者

促进文化旅游消费一直是文旅部门的工作重点,请问今年在实施消费促进行动,激发文化旅游市场消费潜力方面有什么安排部署? 

   张鲲

好的。近年来,省文化和旅游厅高度重视文化旅游工作,自2017年以来已连续举办四届山东文化和旅游惠民消费季。消费季活动受到文化和旅游部领导充分肯定和社会各界广泛赞誉,已经成为文化旅游消费工作的一张靓丽名片。四年来,省、市、县三级共发放文化和旅游惠民消费券4.74亿元,直接拉动消费超过23.52亿元,参与企业14778家,上线文旅产品及服务43万余件,筹划开展六大系列46783项主题活动,累计参与群众8.7亿人次,间接带动消费505.06亿元。今年在促进文旅消费方面,我们将聚焦挖掘内需潜力,让文化旅游消费在畅通双循环中发挥更大作用。将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是实施活动引领。创新提升第五届山东文化和旅游惠民消费季,计划于3月底在济南正式启动、全省各市同步启动。省级财政安排3000万元资金,采用政府补贴、企业让利等方式,带动全省发放不少于1亿元的文化和旅游惠民消费券。同时加大市场化运作力度,从平台搭建、运行模式、活动形式、发券方式等方面全面创新,更好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和拉动作用,探索建立促进文旅消费的长效机制,努力打造永不落幕的消费季。这期间,我们将精心筹办2021山东省旅游发展大会、第二届中国国际文化旅游博览会、国际孔子文化节(尼山世界文明论坛)、第四届中国歌剧节、第十二届山东文化艺术节等多项文化旅游节庆活动,争取有新亮点、新特色、新突破。

二是加强示范创建。我们积极推进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试点、示范城市建设,去年,济南、青岛2市成功入选第一批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示范城市,烟台、淄博2市顺利入选第一批试点城市,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示范和试点城市总数位居全国第一。今年,我省将积极组织第二批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试点市申报,开展省级文化和旅游消费示范县(市、区)创建工作。同时做好国家级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申报工作,培育打造一批示范带动效应强的省级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文化和旅游部今年将在济南市举办全国文化和旅游消费工作培训班,我们将以此为契机,进一步完善我省促进文旅消费的政策措施和工作机制。

三是丰富市场供给。从供给和需求两端发力,优化文化和旅游产品、服务供给。实施旅游“全要素提升计划”,推进精品旅游景区建设,加强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下大力开发培育精品线路、精品景点,提升供给品质。积极推动“文旅+”新业态健康有序发展,大力发展工业旅游、康养旅游、体育旅游、研学旅游等新业态,丰富市场供给。

四是改善消费环境。加强“好客山东”文化旅游主题信用卡的发行和推广工作,推动更多景区及周边资源纳入文旅主题卡优惠范畴。以数字化发展为抓手,推进智慧文旅建设。举办全省数字文化产业创新创业大赛,构建具有山东特色的数字文化创意创新创业服务平台。实施“好客山东 云游齐鲁”智慧文旅工程,今年“五一”节前全省智慧旅游云平台上线运行,让科技赋能给游客带来更好的旅游体验,全面提高消费服务水平。同时加强市场执法监管力度,营造规范有序的市场环境,让消费者游得舒心、玩得开心、买得放心。 

   齐鲁晚报记者

“十三五”时期,以歌剧《沂蒙山》为代表的艺术精品立上舞台,我省艺术创作成果丰硕,请问,今年艺术创作工作重点有哪些呢? 

   王磊

感谢这位记者对艺术工作的关注。

“十三五”时期是山东艺术事业提质增效、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五年。五年累计新创作大型剧目300余部、小型作品1000余件,先后有21个项目入选国家艺术基金滚动资助、100余部剧(节)目获得文化和旅游部创作扶持或全国性展演,225个项目受到国家艺术基金资助扶持。比如,你刚才提到的民族歌剧《沂蒙山》,还有《马向阳下乡记》、话剧《孔子》、京剧《奇袭白虎团》、吕剧《大河开凌》、杂技剧《铁道英雄》、柳子戏《老青天》等一批精品力作,收获了两个“五个一工程”奖、1个“文华大奖”、1个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入选剧目、2项“群星奖”等重量级文艺奖项。全省美术事业发展也步入快车道,上百幅作品入选国家级展览,15个美术项目获得国家级扶持资助。第十三届全国美术作品展在山东成功举办,实现了山东承办国家顶级美术大展的新的突破,并荣获2金1银2铜的历史最高纪录,金奖数量列全国第一。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全省艺术工作将紧紧围绕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这一主线,以作品为立身之本,以创作为中心任务,以演出为中心环节,全面实施文艺作品质量提升工程,打造推出更多优秀文艺精品力作,策划举办多项文艺展演展示活动,更好服务广大人民群众对文化生活的新期待。

一是抓好庆祝建党100周年主题创作。聚焦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决胜全面小康、决战脱贫攻坚、庆祝党的二十大召开和新中国成立75周年、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等重大时间节点,有计划地确定一批创作重点、题材计划,建立全省文艺创作重点项目库。重点抓好11部入选文化和旅游部“百年百部”作品打磨提升。突出抓好反映“脱贫迁建”的吕剧《一号村台》,以沂蒙老区“燕翼堂”刘氏家族举家跟党、投身民族解放伟大事业为题材的京剧《燕翼堂》等重点剧目的创作实施,打造推出新的精品力作。继续做好民族歌剧《沂蒙山》、京剧《奇袭白虎团》、杂技剧《铁道英雄》等代表性剧目的加工修改和演出推广,持续扩大山东精品剧目的全国影响力。

二是办好庆祝建党100周年文艺展演展示活动。全省文艺工作者将以“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为主题,组织开展一系列丰富多彩、引人入胜的文艺演出、美术展览、非遗展示等文化文艺活动。上半年重点办好第十二届山东文化艺术节,包括专业艺术展演、群众文化活动、非遗宣传展示、文化惠民演出、文艺理论研究等五大板块的20余项活动。其中,专业艺术展演主要包括“新创作优秀剧目评比展演”、“新创作小型剧(节)目评比展演”、“全省优秀美术作品展”、“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主题剧目全省巡演”。期间,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在省文化馆、山东美术馆、百花洲以及部分驻济高校设立齐鲁艺术大讲堂,开展艺术普及活动。群众文化活动将按照音乐、舞蹈、戏剧、曲艺四个门类分别举办集中汇演;开展“大家演”全省广场舞集中展演、“大家唱”全省群众合唱展演。非遗宣传展示将囊括山东省“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庆祝建党100周年”非遗宣传展示系列活动,重点组织“百年百艺•薪火相传”山东省传统工艺邀请展、“庆祝建党100周年”山东非遗传习大课堂、“庆祝建党100周年”非遗进景区进校园等展演展览活动。文化惠民活动将开展形式多样的“优秀群众文艺作品进社区、进乡村、进校园”等活动。艺术节期间,还将对失业人员、环卫人员、特困人员等特殊群体开展剧场演出免费赠票活动。另外,下半年国庆前后,山东还将广邀全国艺术家,在济南、青岛、淄博等地举办第四届中国歌剧节。这是近年来山东组织承办的最大规模、最具全国影响力的重大艺术活动,将全面展示近年来全国歌剧艺术发展的最新成果。

欢迎各位记者朋友关注并亲身体验这场艺术盛宴。 

   山东广播电视台记者

据了解,在加快推进文化和旅游智慧化建设方面,山东将加快推进“好客山东 云游齐鲁”智慧文旅工程,能否详细介绍一下有关情况? 

   张鲲

好的,感谢你对山东智慧文旅建设的关注。

“好客山东 云游齐鲁”智慧文旅项目是山东省委、省政府为全面提升文旅服务和管理的智慧化水平,持续深化“科技+文旅”,推动山东文化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着力打造的全省智慧文化旅游建设示范项目。该项目充分利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5G、区块链等先进技术,发挥山东省文化和旅游资源优势,以大众消费需求为导向,建设“一中心四平台”,即山东智慧文旅融合大数据中心,国内外游客智慧服务平台、政府综合监管服务平台、文旅企业综合服务平台、全域文化创意产业平台。以智慧文博与智慧旅游为支点,提高文化和旅游业服务质量,提升文化和旅游精细化、智慧化管理水平,推动我省文旅发展质量、效率和动力的变革提升。

下面,我简要介绍一下项目开展的情况。2019年以来,在省委省政府大力支持下,省文化和旅游厅积极协调、统筹推进,项目建设取得积极进展。一是项目构架方案已形成。与腾讯集团、鲁商集团密切协作,通过研究磋商、广泛征求意见并经专家论证,项目构架方案已经成熟;二是积极开展试点工作。去年9月份,省文化和旅游厅出台《关于开展“好客山东 云游齐鲁”智慧文旅试点工作方案》,在烟台、泰安、日照、曲阜、崂山、青州、台儿庄等7个市县开展试点工作,探索积累智慧文旅建设经验,为全省开展智慧文旅工作探好路、起好步。三是项目运营公司成立。协调指导省国欣文旅集团、腾讯公司、海看公司组建山东文旅云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去年12月24日公司已完成注册。目前,公司已成立专门技术团队,全面启动文旅融合大数据平台框架建设和软件开发,相关程序已着手优化提升。

下一步,省文化和旅游厅将紧紧围绕既定目标任务,倒排工期,全力整合文化和旅游资源,协调接入公安、交通等部门数据,整合各市资源,全力推进项目建设。4月初,将进行试运行、功能内测,确保“五一”上线。“好客山东 云游齐鲁”智慧文旅项目上线后,省文化和旅游厅将继续优化完善平台各项功能应用,持续推动全省智慧文旅建设,让科技成为我省文旅业发展的重要引擎。 

   山东综合广播记者

我省是文物大省,“十三五”时期考古成果丰硕,博物馆事业蓬勃发展 ,请问“十四五”时期,就擦亮“海岱考古”品牌,推进博物馆高质量发展方面,省文旅厅有哪些举措? 

   王廷琦

好的,感谢这位记者对我省文博事业的关注。正如你所说,山东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文物资源丰富,有不可移动文物3.35万处,其中地下文物占一半多。山东考古自1928年吴金鼎先生发现城子崖遗址以来,走过了93年的历程。改革开放尤其是“十三五”以来山东文物工作取得丰硕成果,文物保护状况持续改善,文物利用活力不断焕发,文物事业发展取得显著成绩。完成考古调查、勘探工作637项,考古勘探面积0.7亿平方米,考古发掘面积25.7万平方米。山东章丘焦家遗址等22个项目19次入选国家文物局“中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滕州西孟庄龙山文化遗址等5个项目入选中国社会科学院2019年“中国考古六大新发现”。“考古中国”项目、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定陶汉墓保护等大遗址保护工程顺利推进。文物工作助推经济社会发展作用日益彰显,省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对外开放1180处,其中建成景区并开放620处,成为旅游业发展的重要支撑。

同时,我省博物馆事业呈现蓬勃发展的良好态势,“十三五”始末相对比,全省已注册各级各类各所有制博物馆从352家增长到603家,增长71%。其中非国有博物馆从135家增长到361家,增长167%。全省一二三级博物馆从42家增长到127家,增长202%,现有一级博物馆18个,二级45个,三级64个。“十三五”末,全省免费开放博物馆531家,占博物馆总数的88%,比“十二五”末增长84%。全省博物馆接待观众超过8千万人次,比“十二五”末增长33%。投入博物馆免费开放资金8.8亿元,比“十二五”末增长129%。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时强调,要努力建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考古学。省委、省政府对加强考古工作、擦亮“海岱考古”品牌提出了要求。我们将以文物保护利用改革为动力,着力实现山东考古“三个新突破”:

一是紧紧围绕继续探索未知、揭示本源,在考古课题研究上实现新突破。实施“海岱考古”课题研究计划,重点开展海岱地区古代文明化进程研究、齐鲁文化考古学研究等“考古中国”课题,定陶汉墓保护等重大课题研究;实施焦家遗址、岗上遗址等主动性考古项目,完善山东史前文化谱系,实证中华5000年文明史;围绕“一带一路”、海上“丝绸之路”申遗、援外考古等,加强国内外考古研究的合作交流,提升山东考古在国内外的影响力。

二是紧紧围绕加强考古成果的挖掘和阐释,在提升考古社会影响力上实现新突破。首先是创新机制,发挥考古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重点做好黄河、大运河、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中的考古工作;开展高铁、高速公路、水利等重大基本建设考古和文物保护工作,做到文物保护和经济建设的双赢;开展齐故城、鲁故城、城子崖、大汶口等考古遗址公园建设和大遗址保护,每两年由省政府公布一批对外开放的省级考古遗址公园,到2025年建成20个国家及省级考古遗址公园并对外开放。其次让考古工作走出“象牙塔”、走近公众。实施考古成果转化工程,出版考古科普丛书,制作重大考古发现数字化宣传片;加强考古宣传,充分利用展览、讲座、多媒体、自媒体等,宣传考古成果和新时代考古精神;打好“公众考古”品牌,让考古遗址成为集考古发掘、爱国主义教育、科学知识传播为一体的社会教育基地。 

三是紧紧围绕搞好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在加强考古

工作管理上实现新突破。首先是实施“先考古、后出让”的制度设计和配套政策。落实土地储备入库考古前置政策,对可能存在历史文化遗存的土地,在依法完成考古调查、勘探、发掘前不得使用;推动落实开发区、工业园区区域性建设项目文物影响评估,发挥考古在建设项目策划生成阶段中的作用;编制实施全省不可移动文物资源保护利用专项规划,将省级以上文保单位全部纳入各级国土空间规划。其次,强化文物机构队伍建设。推动文物大市、大县成立文物机构或考古、文保专业队伍,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推动文物法规政策和执法监管机制更加健全;推动文物保护利用投入机制更加完善,文物领域社会参与活力不断焕发。再次是加强考古和文保能力建设。省文物保护科研修复工场今年将投入使用,我们将以此为契机,筹建文物考古研究院科技考古中心和文物保护修复中心,利用多学科技术手段和研究视角对考古成果进行阐释和保护。推进现代科技手段在考古测绘、信息采集、考古发掘、现场保护方面的运用,实现我省文物装备应用突破。 

关于“十四五”时期博物馆事业发展,我们将从以下五个方面重点发力:一是加强市、县、乡博物馆建设,完善优化博物馆体系,争取“十四五”末全省博物馆总数达到1000座,形成布局合理、结构优化、特色鲜明、功能完备的博物馆体系。二是提升博物馆公共服务效能,实施“博物馆活态展示工程”,实现全省博物馆年均举办陈列展览3500个以上,实施陈列展览精品工程,年接待观众1亿人次以上。三是运用新科技,建成全省文物保护修复网络体系、保存环境监测平台及健康评测体系“两大体系”,推进智慧博物馆建设,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共建“云展览”。四是实施“经济社会发展变迁物证征藏”工程,推进考古机构依法向博物馆移交考古发掘的出土文物,推进文物保护水平再上新台阶。拉长博物馆链条,发展“类博物馆”,推动老百姓身边的乡村博物馆建设。五是深入推进博物馆理事会制度建设和法人治理结构改革,规范治理模式,创新运行机制,强化公益属性,扩大公众参与,激发博物馆发展活力。 

   丁绍敏

记者提问就到这里,大家如有其他需要采访的内容,可以联系省文化和旅游厅市场推广处王锐,联系电话:81697617。

本次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更多>>
  • 省委宣传部新闻二处处长 丁绍敏

    省委宣传部新闻二处处长 丁绍敏

  • 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书记、厅长 王磊

    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书记、厅长 王磊

  • 省文化和旅游厅副厅长 王廷琦

    省文化和旅游厅副厅长 王廷琦

  • 省文化和旅游厅副厅长 张鲲

    省文化和旅游厅副厅长 张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