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十三五”时期山东开放型经济高质量发展情况

时间: 12月16日(星期三)下午3:00

出席: 省商务厅副厅长张义英 省商务厅二级巡视员臧耀刚 省商务厅二级巡视员蔡玉祥

内容: 邀请省商务厅负责同志等介绍“十三五”时期山东开放型经济高质量发展情况

现场图片
张
刚
蔡
新闻发布会现场
文字实录

陈琛

新闻界的各位朋友,女士们、先生们:

大家下午好!

欢迎参加省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会。

今天,我们召开“‘十三五’成就巡礼”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第十二场,邀请省商务厅副厅长张义英先生、二级巡视员臧耀刚先生、二级巡视员蔡玉祥先生介绍“十三五”时期山东开放型经济高质量发展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首先,请张义英副厅长介绍有关情况。

张义英

各位记者朋友,女士们、先生们:

大家好!感谢各位媒体朋友一直以来对山东商务工作的关心和支持。下面,我向大家介绍“十三五”时期山东省开放型经济发展情况。

“十三五”时期,山东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要求,牢固树立开放强省鲜明导向,主动服务国家开放大局,全力打造高能级开放平台,积极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开放的步伐越走越实,货物进出口突破2万亿大关,实际使用外资实现稳定增长,全面完成了“十三五”规划各项任务目标。

五年来,我们突出顶层设计,注重谋篇布局,构建起高质量开放的“四梁八柱”。这五年,省委、省政府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要求,坚持以开放促改革,以开放求发展,多次专题研究开放工作,搭建起山东对外开放大框架。2017年突出“谋篇布局”,召开全省开放型经济发展大会,出台具体意见,对推动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作出部署。2018年突出“双招双引”,召开全省“双招双引”大会,举办首届儒商大会、青年企业家创新发展国际峰会、外交部“蓝厅”推介会等重大活动,积极搭建平台,发出“选择山东、共赢未来”的邀请,吸引海内外客商投资山东、创业山东。2019年突出“制度创新”,把“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作为八大发展战略之一,省委十一届九次全会对开发区改革创新作出部署,全面推进开发区体制机制改革。2020年突出“全面突破”,把“开放倒逼改革”作为九大改革攻坚行动的重要内容,以开放助力疫情防控,促进复工复产,推动内外贸并进,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坚决稳住外贸外资基本盘。省委十一届十一次全会专题研究“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出台《关于深化改革创新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的意见》,推出45条实打实的政策措施,构建起山东高水平扩大开放的“四梁八柱”。

五年来,我们顶住外部环境考验,持续优化结构,开放型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这五年,外部环境风险挑战显著增多,国内新老矛盾交织,特别是中美经贸摩擦和新冠肺炎疫情对开放工作造成较大冲击。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们坚决顶住压力,全力稳外贸稳外资,开放指标实现量的稳步增长和质的持续优化。一是主要指标稳步增长。“十三五”时期,全省货物进出口规模持续提升,2019年实现进出口2.04万亿元,2016至2019年均增长8.2%,高于全国年均增速,占全国比重由“十二五”末的6.1%提高到今年前11个月的6.8%。实际使用外资规模连创历史新高,2019年达到146.9亿美元,2016至2019年均增长13.8%,规模跃居全国第四位。今年前11个月,外贸、外资分别增长7.3%、35.5%,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二是外贸大省地位进一步巩固。实施“境外百展计划”,明确20国市场“一国一策”精耕细作,调整优化国际市场布局。成功创建全国唯一的出口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省,农产品出口连续21年领跑全国。新业态新模式跑出“加速度”,7市获批国家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3地获批国家市场采购贸易试点,跨境电商进出口、市场采购贸易年均增长86.7%、405.7%,今年前11个月分别同比增长197.9%、71.9%。青岛、济南、威海开展新一轮国家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淄博博山区、济南齐鲁软件园、山东中医药大学被认定为国家文化、数字、中医药服务出口基地。三是利用外资结构明显优化。一、二、三产业实际使用外资比重由“十二五”末的1.6:52.7:45.7调整为2019年的0.8:32.1:67.1,高技术产业实际使用外资占比提高1.3个百分点。引进重大外资项目增多,对世界500强吸引力增强,“十三五”期间,56家世界500强企业在我省新投资企业173家,其中美国思科、IBM、雅培、江森自控、谷歌、日本软银等16家世界500强首次落户山东。截至目前,已有219家世界500强在我省投资兴业,山东已经成为外商投资的热土。

五年来,我们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建设,主动服务国家开放大局。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由“大写意”转向“工笔画”。“走出去”成果丰硕。积极参与“丝路明珠”工程,创新“丝路电商”,加强与沿线国家基础设施建设和国际产能合作。“十三五”期间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累计实际投资较“十二五”增长2.4倍,占全国比重提高4个百分点。国际物流大通道更加畅通。整合“齐鲁号”欧亚班列,运营线路直达“一带一路”沿线14个国家、42个城市。大力发展“多式联运”,建立中(鲁)韩、中(鲁)日欧亚国际物流通道统一服务平台,开行日韩陆海快线,加速推进中韩陆海联运甩挂运输常态化运行,畅通“东联日韩、西接欧亚”的国际物流大通道。境外经贸合作区建设成效显著。实施境外经贸合作区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拓展“合作区+”发展功能,今年前10个月,全省13家境外经贸合作区完成投资26.5亿元,产值155.4亿元,带动国内货物出口64.8亿元。

五年来,我们深入推动改革、制度创新,高能级开放平台建设取得关键性进展。各类重大开放平台叠加聚集,自贸试验区获批一年来,112项试点任务已实施104项,探索形成60项制度创新成果,36项在全省复制推广,9项具有全国首创性。《中国(山东)自由贸易试验区条例》正式发布,为自贸试验区改革创新提供坚实法治保障。上合示范区“四大中心”建设稳步推进,建成运行青岛·上合国家客厅,推进跨境集装箱“海公铁”多式联运工程,今年前10个月进出口、实际使用外资分别增长7.2%、18.3%。全国首创“负面清单”放权模式,“清单”外其他行政权力事项全部下放自贸试验区和上合示范区。开发区聚焦主责主业,自我革命、改革创新,呈现出轻装上阵、活力迸发的良好态势,全省经济开发区普遍建立“党工委(管委会)+”管理新模式,实现进出口、实际使用外资分别占全省的61.4%、52.7%,500强企业投资项目占全省的76.2%。综合保税区通过新设和整合,总量达到13个,居全国第三位,今年前10个月,进出口增长17.6% ,高于全省平均水平11.8个百分点。高能级活动接连举办,举办了首届跨国公司领导人青岛峰会,“香港山东周”、儒商大会等平台影响力不断增强,创新举办“山东与世界500强连线”等系列重大活动,吸引了海内外客商投资山东、创业山东。

五年来,我们放大区位优势,创新机制合作,与日韩地方经贸合作更加深入。一是实现了地方经贸合作机制化。在省主要领导亲自推动下,山东与日韩先后建立高层省部合作机制、司局级定期磋商机制、第三方市场合作机制、经济咨询顾问会议制度等9个方面机制化安排,推动制度型开放先行先试。与韩国釜山开展通关流程创新合作,把区位优势转化为合作机制优势。抢抓RCEP(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签署机遇,实施《深化与日韩经贸合作先期行动计划》,在货物贸易、服务贸易、物流运输等方面先行先试。二是实现了合作平台建设高端化。济南、青岛、烟台依托自贸区片区规划建设中日产业园。中韩(烟台)产业园、威海中韩自贸区地方经济合作示范区等国家级合作平台发挥了独特优势,2019年中韩(烟台)产业园新增韩资项目45个,总投资3.2亿美元。三是实现高能级经贸活动举办常态化。“十三五”期间,省委、省政府领导多次出访日韩,连续3年举办山东日韩商务周,创新举办“对话山东—日本•山东产业合作交流”等活动,全年活动接续举办、好戏连台,山东与日韩经贸联系越来越密切,合作越来越深入。

五年来,我们对标国际一流,营商环境显著提升。“营商环境只有更好,没有最好”。这五年,我们坚持刀刃向内,深化“放管服”改革,着力优化营商环境。贸易便利化水平不断提升。商务、海关、口岸、税务等部门形成合力,大力推进跨境贸易便利化,围绕通关、退税、外汇开展流程再造,创新“两步申报”“提前申报”“绿色通道”等业务模式,出口退税平均审批时间压缩到5个工作日内,对重点出口企业做到了“随报随批”“随批随退”,服务效率显著提升。推进山东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建设应用,截至11月底,累计注册企业3.3万家,服务外贸企业超过17万家。投资自由化水平持续提高。全面落实外商投资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大幅度放宽市场准入,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强化“要素跟着项目走”,破解要素瓶颈制约,保障重点外资项目土地、能耗需求,营造稳定、公平、可预期的发展环境,让外商在山东投资放心、发展安心。服务质量更加优化。疫情期间,聚焦企业“急难愁盼”,上线运行“山东省稳外贸稳外资服务平台”,截至12月上旬,共为企业解决实际问题2192个,办结率98.4%。建立省领导联系重点外贸外资企业制度,设立549支外贸外资企业服务队,有效稳住了外贸外资基本盘。

“十四五”时期,我们面对的国内外环境更加严峻复杂。面向未来,只有坚持开放合作,畅通内外循环,才能更好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获得更多发展机遇,开拓更加宽广的高质量发展前景。下一步,我们将坚决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坚持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全面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为建设新时代现代化强省作出新的贡献!

我先介绍这些基本情况,下面我和同事们愿意回答各位的提问。谢谢!

陈琛

现在回答记者提问,提问前请先通报所在新闻机构名称。

中新社记者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很多外资企业对此很关心很关注。个别外资企业担心构建“双循环”格局是不是意味着外资的作用减弱了,未来的国内经济发展是不是就要抛开外企了,对此您怎么看?

张义英

外商投资企业是我省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今年疫情期间,我们与广大外资企业携手并肩,共渡难关,全省外资企业复工复产走在全国前列,实际使用外资保持较快增长,今年前11个月增长35.5%,高于全国31.4个百分点,在全国利用外资规模前六位的省市中增幅排在首位。对此我们深有感触,在这里我讲三句话:第一句话是患难与共。在国内疫情爆发初期,外商投资企业发挥渠道优势,纷纷捐献口罩,急中国人民所急,“山川异域,风月同天”。在国外疫情日趋严重时,山东人民又反过来纷纷捐赠防疫物资,向日本、韩国、德国等9个国家的36个政府经济部门、商协会和企业捐赠口罩等,在患难与共中见证了真情。第二句话是以心交心。在企业复工复产的关键时刻,我们换位思考,设身处地为广大外资企业解决实际问题。率先在第一时间协调韩国现代汽车32家配套企业复工复产,畅通了产业链供应链,韩国通商资源部部长专门致函省主要领导表示感谢。我们建立了“山东稳外贸稳外资服务平台”,截至12月上旬,平台共收到企业反映的问题2227个,已办结2192个。特别是针对外资企业诉求的用地指标问题,会同有关部门加大工作力度,尽力满足企业需求,已为11家重点外资企业协调解决用地2200余亩,加速了外资到位。第三句话是互利共赢。疫情期间“出不去、进不来”,我们举办了5场“山东与世界500强连线”活动,连线中很多企业家纷纷表达心声。希杰集团会长孙京植表示,山东是希杰集团在华核心业务区域,一如既往看好山东发展前景和投资环境,将持续扩大投资规模,找到新的合作增长点。林德公司执行副总裁、亚太区首席执行官蓝胜杰表示,林德有信心能深度融入山东高端化工产业的发展,为山东的产业升级转型作出更多贡献。从这些500强企业家们的发言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互利共赢的共同理念更加坚定了彼此加强合作的信心!

正如您所说,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要构建新发展格局。新发展格局是主动作为不是被动应对,是长期战略不是权宜之计,是开放的国内国际双循环,不是封闭的国内单循环。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绝不是关起门来封闭运行,而是通过发挥内需潜力,使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更好联通,以国内大循环吸引全球资源要素,更好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意味着更宽领域、更深层次、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在此,我可以负责任地告诉大家,山东对外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中国对外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广大外商朋友完全可以吃下这颗“定心丸”!谢谢!

大众日报记者

我们看到“十三五”期间外贸数据实现较快增长,特别是农产品出口连续21年领跑全国,请问山东在扩大农产品出口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

臧耀刚

山东是农业大省,更是农产品出口大省。2019年,全省出口1234.5亿元,增长7.3%,农产品出口占全国农产品出口的22.8%,连续21年居全国首位。今年尽管受到新冠疫情的影响,1-11月份全省农产品出口1143.5亿元,实现了3.3%的增长,高于全国6个百分点。近年来,我们为扩大农产品出口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

一是提高出口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夯实产业基础。全省建立了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共治的工作机制,在全省县域范围内大力推进“出口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建设,以建立健全“出口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化体系、农业化学投入品控制体系、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监控评估预警体系、企业质量安全诚信体系、多元化国际市场体系”等六大体系为重点,突出源头管理,强化全过程监管,全力保障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2017年建成中国首个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省。

二是开展示范省宣传推介系列活动,不断提升山东出口农产品国际知名度。根据示范省路演规划和农产品出口市场分布,在亚洲、欧洲、非洲等近30个国家和地区开展示范省全球路演,提升了示范省整体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同时,组织农产品出口企业参加境外知名展览会,对企业参展展位费、展品运输费给予补助,赢得了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主动权。我们还建设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生产基地,大力拓展大湾区蔬菜市场。今年以来,针对新冠疫情影响,省商务厅围绕食品农产品等优势产品,“一国一策”组织开展出口商品系列“云展会”,鼓励企业利用线上新模式开拓市场,保订单、保份额。

三是加强保障体系建设,推动出口农产品高端化发展。引导农产品、水产品品牌企业在欧美日韩等传统市场建立公共海外仓、产品分拨中心,发展品牌连锁经营,融入境外零售体系。用足用好出口信用保险、开拓国际市场及贸易融资等政策,缓解企业融资压力。

目前,我国正在加快构建“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我们将按照“一个标准、两个市场、以外促内、统筹发展”的总体思路,以市场为导向,以标准为基础,以品牌为引领,以可追溯为保障,推动内外贸一体化发展,促进优质食品农产品由出口保障转向全面共享。

齐鲁晚报记者

十三五”期间是山东新旧动能转换期,请问山东在培育外贸发展新动能、发展外贸新业态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取得了哪些成效?

臧耀刚

近年来,山东省高度重视外贸新业态的培育和发展,把跨境电商、市场采购贸易等作为推动外贸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和关键之举,外贸新业态正在成为我省外贸增长的新引擎,产业转型的新平台,对外开放的新窗口。

在国家级试点方面,青岛、威海、济南、烟台、潍坊、临沂、东营7市获批国家级跨境电商综试区,日照获批跨境电商进口试点城市。临沂工程物资市场、烟台三站批发市场、青岛即墨国际商贸城获批国家级市场采购贸易试点。济宁、枣庄市获批国家级二手车出口试点城市。

在外贸新业态主体方面,培育认定省级跨境电商主体206家,其中,跨境电商综合服务平台37家、跨境电商产业聚集区33家、跨境电商公共海外仓53个、跨境电商实训基地31个,外贸综合服务企业46家,内外贸结合市场6家。

在人才培育方面,成立山东省跨境电商协会、山东省跨境电商产教联盟、山东省跨境电商研究院,组建“山东省跨境电商百人专家库”。连续六年举办“山东跨境电商生态峰会”,累计参与人数超过1万人。开展 “跨境电商进万企”专项培训,培训人员2.7万人次,覆盖企业1.4万家。

在贸易便利化方面,省政府成立了贸易便利化联席工作会议,建立了省市联动、部门协作、市场运作的多层联动机制,口岸、海关、税务、外汇等部门积极推进监管流程再造,推进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建设,不断打造国际化、法制化、市场化的营商环境。

今年前11个月,山东省跨境电子商务进出口73.9亿元,增长197.9%,其中网购保税进口19.4亿元,增长525.7%;跨境直购出口38.3亿元,增长81.4%,9月份开始启动的跨境电商B2B直接出口和海外仓出口新模式,出口值分别达到13.9亿元和8443万元。市场采购贸易方式出口307.4亿元,增长71.9%。

今年10月,省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山东省跨境电子商务等新业态提升发展行动计划(2020-2022年)》,对全省新业态发展进行了统筹规划,我们将按照“开放引领、市场主导、审慎包容、协同发展”理念,通过制度创新、管理创新、服务创新,构建完整的产业链和生态圈,形成“各类主体积极参与、多种业态模式共同推进”的发展格局。

山东广播电视台记者

开发区是改革开放的试验田,经济发展主阵地。“十三”五期间,山东经济开发区改革创新发展取得哪些成就?

蔡玉祥

目前,全省共有省级以上经济园区153家,其中经济开发区140家,综合保税区13家。“十三五”期间,全省经济园区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高质量发展为核心目标,以激发体制机制活力为突破口,着力推进开放创新、科技创新、制度创新,提升对外合作水平、提升经济发展质量,打造改革开放新高地,取得显著成效。

一是体制机制活力有效激发。全省经济开发区深入贯彻省委十一届九次全会精神,2019年,选取54家开发区开展体制机制改革创新试点,2020年全面推开。通过创新“管委会+”管理体制、精准赋权、选优配强工作人员、建立健全激励约束机制等系列举措,破除影响开发区发展的制度性障碍,开发区体制理顺、人员精简、效率提高、活力增强,制度优势、开放优势、创新优势得到重塑。今年前三季度,全省经济开发区实际使用外资、进出口增速分别好于全省3.9个、5个百分点,占全省的比重达到了52.7%、61.4%,较改革前提高了10.5个、7.8个百分点。

二是综合经济实力持续提升。全省经济开发区主要经济指标保持了增幅高于全省,占比不断提高的良好势头,开发区对所在地区域经济增长的贡献日益突出。预计“十三五”期间,全省经济开发区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0940.8亿元,进出口48011.6亿元,实际利用外资254.5亿美元。青岛经开区地区生产总值超过2000亿元。2018、2019年,青岛、烟台经开区综合评价排名连续两年位居全国前10强。

三是开放引领作用不断增强。全省经济开发区拥有500强企业投资项目占全省的76%。全省外贸百强企业中有72家位于开发区。青岛、烟台、潍坊滨海、德州、日照、荣成、博兴等开发区建成国家外贸转型升级基地、国家级科技兴贸创新基地、国家级船舶出口基地等。青岛中德生态园、中英创新产业园、中韩产业园等国际合作园区建设加快推进。

四是产业集聚效应凸显。开发区着力招大引强,高端产业集聚发展效应不断显现,培育壮大了一批汽车及零部件、工程机械、电子信息及家电、石油化工、船舶制造、海洋工程等产业集群。青岛、烟台、明水、德州、临沂等15家开发区创建为国家级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全省经济开发区已形成百亿级以上产业集群171个,其中千亿级产业集群5个,500亿级产业集群30个。

五是创新发展水平不断提高。开发区聚力打造专业资本集聚型、大中小企业融通型、科技资源支撑型、高端人才引领型的创新创业特色载体,提高创新创业资源融通效率和质量。青岛、烟台、德州经济技术开发区被评为国家级创新创业特色载体;23家开发区的载体被认定为全省创新创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

六是推动海关特殊监管区创新发展。“十三五”期间,我省新增4家综合保税区,总数达到13家。各地充分发挥海关特殊监管区引领带动作用,积极发展新业态新模式,推动创新制度在综保区落地实施。今年1-10月,全省纳统的10家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实现进出口1960.9亿元,同比增长17.6%,高于全省进出口11.8个百分点;占全省进出口总额的11.1%,同比提高1.1个百分点,进出口规模在全国各省市中位列第七,同比上升一位。

经济导报记者

开发区体制机制改革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请介绍一下山东全面推进开发区体制机制改革进展情况?取得哪些成效?

蔡玉祥

2019年7月10日,省委十一届九次全会审议通过《关于推进开发区体制机制改革创新促进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后,各地坚持市场化改革取向和去行政化改革方向,以体制机制为突破口,促进开发区回归本位、管委会瘦身强体。各级各有关部门在推动开发区改革创新方面做了大量工作,省领导小组办公室加强分类指导,鼓励各市因区制宜,大胆闯、大胆试、自主改;各地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制定改革时间表、路线图,加快推进,总体进展顺利。截至11月底,各市各开发区已基本完成各项改革任务。

省级层面推进改革创新,重点做了五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省委十一届九次全会专题研究开发区改革,这是开发区发展史无前例的重大安排。为保障开发区改革顺利推进,省里成立了省委书记任组长,省长任常务副组长的省推动开发区改革创新领导小组,16市均成立了由市委书记任组长的市领导小组,统筹推进改革创新工作。省委组织部、省编办、省财政厅、省商务厅、省人社厅等部门分别制定了全员聘任制管理、机构编制管理、财政管理、国际合作园区认定、开发区综合评价等配套文件。

二是试点先行。去年7月省委全委会后,全省选择54家开发区进行了试点,围绕7项规定动作和10项自选动作,先行先试,大胆探索,为全省开发区改革趟路子,探办法。今年3月,组织省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对54家试点开发区改革试点情况进行全面调研,梳理出需要省级层面解决的11个问题,市级层面解决的10个问题,提出了解决办法,明确了责任单位。省审计厅组织对54家开发区试点情况进行了审计,查找问题,提出整改意见。

三是全面有序推进。在试点基础上,经省领导小组同意,4月份印发了《全面有序推进开发区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工作方案》。各地按照要求,制定了各市改革总体方案和各开发区改革实施方案,省领导小组进行了审核,反馈各市对照修改意见完善后印发实施。

四是实行典型引路。注重在实践中发掘典型,先后两次召开全省改革工作座谈交流会议,同时,邀请省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详细解读配套政策,现场解疑答惑。各地聚焦开发区主责主业,在剥离社会事务管理方面做“减法”,在优选人员方面做“加法”,以“刀刃向内”的勇气推进开发区瘦身强体。济南、青岛在全市范围内选优配强开发区领导班子,济南11个省级开发区更换一把手9个;开发区班子成员交流比例达到74%。烟台市开发区综合采取联席会议、关联考核、项目收益分成等办法,形成“园区吹哨、部门和属地镇街报到”的格局。青岛经开区健全“管委会+平台公司”运营模式,不断壮大平台公司资产实力,资产总额近500亿元。

五是强化督导考核。经省领导小组同意,制定印发了全省开发区综合发展水平评价和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绩效评价办法,对 2019年发展情况开展了评价,发挥考核评价探测器、指挥棒作用,引导开发区抓好主责主业,对标对表,补短板,强弱项。省领导小组办公室会同有关成员单位对16市开展了2轮督察指导,夯实责任,督促各地加快各项改革举措落地生效。

通过改革,全省16市形成了“一把手抓、抓一把手”的局面,优惠政策向开发区倾斜,优质资源向开发区集中,优秀人才向开发区集聚的良好氛围,改革成效初步显现。截至10月底全省经济开发区共撤减管委会内设机构1467个,压减58.7%;精减管委会人员26588人,压减56.2%;减少代管乡镇73个,压减49.32%;缩减实际管辖面积9577.5平方公里,压减48.1%。前三季度,全省经济开发区实际使用外资、进出口增速明显好于全省平均水平,分别达到了31.8%、9.2%,占全省的比重较改革前提高了10.5个、7.8个百分点。

陈琛

记者提问到此结束。大家如有其他需要采访的内容,请会后联系省商务厅办公室袁春,联系电话:89013730。

本次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