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全省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情况
时间: 11月27日(星期五)下午3:00
出席: 省委政法委副书记、平安山东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市域社会治理组组长梁战光 临沂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王行华 潍坊市奎文区区委书记刘泮英 淄博市博山区八陡镇东顶村党总支书记陈勇
内容: 邀请省委政法委负责同志等介绍全省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情况
 
文字实录 正序 | 倒序 手动刷新 自动刷新:
   丁绍敏

新闻界的各位朋友,女士们,先生们:

大家下午好!

欢迎参加省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会。

今天,我们举办“走在前列、全面开创”主题系列发布会第十场,邀请省委政法委副书记、平安山东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市域社会治理组组长梁战光先生,临沂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王行华先生,潍坊市奎文区区委书记刘泮英先生,淄博市博山区八陡镇东顶村党总支书记陈勇先生介绍今年以来社会治理创新工作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首先,请梁战光先生介绍有关情况。 

   梁战光

各位记者朋友:

大家下午好!

社会治理是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国家治理的重要方面。2019年,我省在全国率先开展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培育了一批创新成果,取得了显著成效。在当年全国平安建设考评中,我省总分第四、位居全国第五名,成为全国最安全、最稳定的省份之一,并在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工作会议上作了经验介绍。中央政法委给予充分肯定,中央电视台深入我省拍摄了《平安中国》第一集专题片。

今年以来,我省按照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和中央政法委部署,以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为抓手,着力探索符合山东省情、具有市域特点、满足群众需要的社会治理新模式,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山东,社会治理成效更加显现。一是社会稳定进一步巩固。总体国家安全观全面落实,社会更加和谐稳定,信访秩序持续向好,网络环境不断净化。二是治安环境进一步改善。今年前10个月,全省接报刑事、治安警情同比分别下降10.8%、8.7%,刑事案件立案、八类暴力犯罪案件、侵财案件同比分别下降3.5%、12%、0.7%。近日省统计局抽样调查显示,群众认为社会治安“安全”和“比较安全”的达98.81%,对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满意”和“比较满意”的达98.29%。三是公共服务进一步优化。现在老百姓的许多事项不再需要东奔西跑,手机一点、键盘一敲就可以办好。据不完全统计,今年以来全省通过网格化服务管理体系解决问题、办理事项1800余万件,群众能在网格办理的事项达87%,在镇街办理的占12%,在县级和县以上办理的事项仅占1%。四是共建共治共享格局开始形成。目前全省59700多个社会组织、1560万多名志愿者活跃在城乡社会治理第一线,群众参与社会治理的热情日益高涨。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

 

   

第一个方面,强化顶层设计、顶格推动。省委成立平安山东建设领导小组,设立市域社会治理专项组,统筹推进平安山东建设和社会治理现代化;省委出台《平安山东法治山东建设三年规划》,对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建设更高水平平安山东作出总体部署,把社会治理纳入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考核;省委常委会专题研究市域社会治理工作、审议试点工作安排;刘家义书记对市域社会治理试什么、怎么试提出明确要求。省委政法委、组织部等11个部门联合出台《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实施意见》和相关配套文件,对全省社会治理创新作出总体规划和部署。省委政法委指导各市立足实际制定社会治理“优势项目”“弱势项目”清单,摸清底数、分类施策、精准发力,通过动员会、推进会、观摩会扎实组织推进。省直有关部门出台一批行业系统参与社会治理的政策措施和制度规范。省政协就加强基层社会治理、化解社会矛盾进行专题调研、专门议政。全省1827个乡镇(街道)配齐政法委员,其中专职委员388名,占21.2%,具体负责基层社会治理。

第二个方面,坚持试点带动、分步实施。以设区市为单位,以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为抓手,统筹考虑各市经济社会发展、平安建设、社会治理、社会治安、品牌推广等情况,对全省16个市进行综合排名,经省委常委会研究、中央政法委批准,分两批组织开展试点。2020-2022年为第一批,2023-2025年为第二批,威海、东营、烟台、淄博、潍坊、青岛、济南、临沂8个市为第一批,其他8个市为第二批。虽然试点分为两批,但工作的总体想法是“分开报、合着创”,全省16个市标准不降、要求不低、工作不停,同步起跑、齐头并进、均衡发展,第一年强弱项、补短板,夯实根基;第二年培育特色、打造优势,形成品牌;第三年深化提高、巩固成果,健全机制。通过试点工作,确保2022年第一批试点市全部达到“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合格城市”标准,2025年全省16市全部达标,实现“治理体制完善、治理机制健全、治理能力提升、治理方式融合、治理模式成型”的目标任务。

第三个方面,落实市域主责、统筹推进。适应社会治理重心由县域到市域的战略转变,把握市域在国家治理体系中的特殊定位,全面落实市域主体主责作用,充分发挥市域统筹协调优势,把市域打造成为社会治理的“前线指挥部”。一是健全组织体系。推动各市把市域社会治理作为“一把手工程”和改革攻坚重点项目,构建省、市、县、乡四级贯通、权责明晰、高效联动的组织体系。东营市成立实体化的市域社会治理运行管理委员会,统筹协调力度明显加强。二是汇聚社会资源。各市积极培育公益性、服务性、互助性社会组织,全省城市社区平均拥有社会组织10个以上,县乡社会组织孵化培育和活动场所覆盖率达到50%以上。积极探索“网上群众路线”,引导广大群众“扫码进群”,参与社会事务。青岛市开展“我爱青岛·我有不满·我要说话”民声倾听主题活动,对群众诉求照单全收,办结率98.27%。三是融合治理方式。改变以往单纯依赖行政管控的习惯思维,综合运用政治引领、法治保障、德治教化、自治强基、智治支撑作用,坚持刚柔并济、系统治理、综合治理。济宁市充分发挥传统文化优势打造“和为贵”品牌,一体推进政风、社风、民风、家风;烟台市实行“法德共进”,社会治理更加有效。四是统筹城乡区域。把市域作为城乡两种社会形态的结合体,作为推进城乡一体化的有效载体,发挥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优势资源、优质服务从城市“高地”流向农村“洼地”,让治理成效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城乡居民。东营、滨州率先在全市城乡实现了专职网格员队伍全覆盖,城乡居民群众享受同样便捷高效的服务。 

   

第四个方面,聚焦做实基层、夯实基础。社会治理的重点在基层,难点也在基层。一是网格化服务管理规范化。把网格作为社会治理的基本单元,全省城乡共划分基础网格16.8万个,实现全覆盖,网格员总数达到27.5万人。坚持“支部建在网格上”,全省共设立网格党支部9.7万个,占网格总数的57.7%,党员网格员11.3万人,占网格员总数的41.4%。潍坊市奎文区打造“红色物业”、临朐县打造“红色网格”,基层党建与基层治理有机融合。东营市大力加强网格化服务管理体系建设,做到“小事不出格”,是全省唯一没有发生疫情的市。齐河县探索“网格化+乡镇综合执法”模式,推动执法重心下沉,打通基层执法“最后一公里”。网格员已经成为十大新兴职业之一,大学生报考网格员的热情越来越高。二是综治中心建设实体化。淄博、枣庄、东营、威海、日照、临沂、聊城、滨州、菏泽等9市实现市、县、乡三级综治中心机构设置实体化、人员配备实体化、运行保障实战化。全省县、乡两级综治中心整合公安、司法、信访、调解、城管等1.2万余名工作人员进驻,建立吹哨报到、一站式矛盾纠纷调处机制,第一时间了解群众诉求、发现问题隐患、联调联治突出矛盾纠纷和治安问题。今天前三季度,全省有50个法院收案数量出现下降。三是雪亮工程建设一体化。全省建成“雪亮工程”视频监控探头372万余台,省和16个市建成共享平台,实现重点公共区域视频监控覆盖率100%、联网率100%,重点行业、领域的重要部位视频监控覆盖率100%。

第五个方面,注重数据赋能、科技支撑。针对信息化建设统筹整合不足的短板,着手建设全省统一的社会治理网格化智能平台,推进体系架构、运行机制、工作流程的智能化再造。智能化辅助决策,推动依靠经验决策向依靠大数据决策转变。智能化防控风险,健全联测联防联处机制,提高智能感知、精准处置能力。济南市建立“警情、案情、舆情、访情”为主要内容的社会治安稳定风险指数体系,实现对各类风险隐患全面展现、分级预警。智能化支持司法,构建执法司法高效联动协同平台,推动衔接更顺畅、监督更规范、工作更高效。全省法院系统运行刑事案件网上立案系统,20%的案件在8小时工作时间以外完成申请。全省司法行政机关“12348”公共法律服务平台,月均咨询量超过3万人次。智能化便捷服务,推进“互联网+政法服务”建设,构建线上线下一体的智能化政法公共服务平台,把窗口服务尽可能地移到网上、连到掌心,推动“马上办”、“一次办”、“网上办”,用“小程序”、“小服务”解决“大事情”。山东民生警务平台推出6大类240项在线服务,受理网上业务5700万件次,户籍信息变更、交通违法处理等高频服务实现“零跑腿”。单县“百姓管家”、滕州“e呼善应”等成为基层社会治理和公共服务的知名品牌。        

   丁绍敏

现在回答记者提问,提问前请先通报所在新闻机构名称。 

   中宏网记者

这次发布会的主题是社会治理创新,请问从全省来看,社会治理工作主要有哪些方面的创新? 

   梁战光

我们坚持以新理念、新思路、新路径创新社会治理,尊重基层首创精神,注重成果集成放大,主要有四个方面的探索:

一是机制创新。省、市、县三级成立平安建设领导小组,创新社会治理协调机制,统筹各方资源力量,形成问题联治、工作联动、平安联创的良好局面;县、乡两级搭建基层党建、综合治理、民生热线、政务服务、协调指挥、矛盾化解于一体的综合工作平台,形成乡镇(街道)、社区吹哨、部门报到和民有所求、我有所应、e呼我应工作机制,把党的领导优势、体制机制优势转化为社会治理效能。

二是方式融合。克服传统路径依赖,综合运用政治、法治、德治、自治、智治(信息化、智能化)等多种治理方式,多措并举、因地制宜、综合施策,把治理的刚性和柔性结合起来。临沂市创新实施“雪亮工程”,把党的群众路线和科技手段结合起来,“雪亮工程”走进千家万户,成为全国社会治理的标志性品牌;威海市、荣成市、诸城市创新实施“信用”治理,正向激励和负面约束相互促进、相得益彰。

三是重心下沉。把社会治理的重心落到城乡社区,按照“审批事项少、办事效率高、服务质量优”的要求,给基层放权、赋能、减负,提供精准化、精细化服务。淄博市实施“八小工程”,临沂市实行“六微共治”,泰安市泰山区探索“源治理”模式,立足城乡基层实际,汇聚社会治理要素,融合社会治理手段,变粗放式、碎片化、被动式治理为精细化、项目式、参与式治理,推动社会治理由事后处置向源头预防、由治标向治本转变。

四是载体创新。在全省组织开展“双星双优”主题创建活动,层层选树“星级综治中心”“星级网格员”和“优秀综治干部”“优秀网格员”。按照创新发展有思路、重点工作有突破、防控风险有办法、服务群众有实效的要求,在全省组织开展社会治理创新成果评选活动,鼓励市、县、乡、村各级积极主动探索创新。日照市组织开展“无讼无案无访”社会治理示范村居创建活动,村居(社区)刑事案件、商事诉讼案件和信访量显著下降。 

   山东综合广播记者

中央提出,要把市域作为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切入点和突破口,并在全国开展试点。请问我省在试点过程中,如何发挥市级主体主责作用、统筹协调优势? 

   梁战光

市域社会治理,与之前县域主导的基层社会治理不完全相同,关键是把市域作为完整的治理单元来谋划,把社会治理放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来推进。临沂市作为全省第一批试点市,在这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下面,请临沂市王行华同志具体介绍一下。 

   王行华

临沂被批准确定为全国首批“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城市”,这对我们来说既是荣誉、更是责任。我们围绕加强市域统筹,从五个方面入手推动社会治理工作深入开展。

一、围绕落实主体责任,凝聚治理共识。中央提出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以“市域之治”助推“中国之治”,根本目的是让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国家长治久安。我们组织全市开展大学习、大讨论、大调研,深刻认识市域社会治理的重大意义。7月13日,用一天时间召开市域社会治理现场观摩会,市委书记王安德同志带领各县区、市直部门主要负责人,边走边看、边议边思,认识上更深了一层、更进了一步。我们在社会治理工作中的职责定位,实现了由“中转站”向“指挥部”的转变,牢牢扛起主体责任,切实当好市域社会治理的组织者、推动者。

二、围绕加强顶层设计,完善治理政策。我们聚焦市域社会治理所需的制度需求,加大政策法规供给力度。着眼统筹规划,制定“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工作方案”,配套出台8个具体办法,建立调研、督导、考核等6项制度;着眼党建引领,提出党建引领城市基层治理的工作意见,作为市委书记抓基层党建的突破项目;着眼民主协商,印发“城乡社区协商实施办法”;着眼法治保障,用足用好地方立法权,先后制订“美丽乡村条例”“红色文化保护与传承条例”等法规。在良好家庭家教家风营造等领域,正陆续制定出台一系列制度规范,使社会治理政策体系更加完备。

三、围绕凝聚治理合力,健全治理体制。加强市域统筹,关键是把分散的资源汇聚起来,健全社会治理体制。我们在全省率先成立平安建设领导小组,市委书记任组长,市直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汇聚了领导力量;探索扁平化治理模式,在所有镇街组建统一的综合行政执法机构,实现“一支队伍管执法”,汇聚了行政资源;大力发展各类志愿服务队伍,打造“志愿服务+疫情防控、环境整治、节日关爱、脱贫攻坚”工作品牌,汇聚了社会资源;健全举报奖励、公益反哺、以奖代补机制,开发“平安风铃”微信小程序,汇聚了群众力量。群众借助“平安风铃”,参与社会服务、群防群治都能够获得积分,并可用积分在“平安风铃”超市兑换奖励,虽然物品价值总体有限,但是群众心里感到热乎,参与热情更加高涨了。

四、围绕破解治理难题,融合治理方式。社会治理不够精细精准,是制约治理效能的突出问题。我们坚持“大处着眼、小处入手”,探索实施了“六微”共治,即:完善基层治理“微架构”、规范基层治理“微权力”、构建基层治理“微体系”、打通基层治理“微循环”、搭建基层治理“微平台”、推行基层治理“微教化”,对应基层治理组织网络建设、“小微权力”监督管理、维护群众平安、做实网格服务、拓宽为民办事渠道、弘扬红色沂蒙精神六项工作,精确度更高、靶向性更强。实行“六微”共治以来,最突出的感受就是全市信访量、可防性案件发案率、法院诉讼量大幅下降了,群众的安全感满意度持续提升了,成效十分明显。

五、围绕推进工作落实,强化治理保障。我们紧紧依靠党委政府,健全工作机制、统筹力量资源,实施重点工作专班化推进、难点问题项目化突破、工作平台实体化建设。市里成立9个工作专班,由9名市级领导任组长,抽调专人参加,推进市域社会治理重点任务落实。集中梳理出55个社会治理难点、堵点问题,分县区和市直部门两条线,实行项目化管理,有序推进破解。虽然我市经济还比较薄弱,但已累计投入16.5亿元,用于各级综治中心等实体化、规范化建设,网格员、调解员、警务助理等工作力量配备,有力地保证了工作开展。 

   齐鲁晚报记者

城市社会治理的重心在社区,社区治理的难点在老旧小区,这也是百姓普遍关心的问题。请问在这方面我们是如何破题的? 

   梁战光

社会治理创新,县一级重在聚焦解决突出问题,组织推动任务落实。从某种程度上讲,城市社区特别是老旧小区治理,是衡量基层社会治理能力和水平的重要体现。这方面,潍坊市奎文区探索“红色物业+红色网格”,取得明显效果。下面,请潍坊市奎文区刘泮英同志具体介绍一下。 

   刘泮英

我们奎文区作为潍坊市的中心城区,共有居民小区726个,仅2000年之前建成的老旧小区就有527个,其中在当时没有物业的小区344个,在这些小区,弱势群体多,配套设施不完善,长期存在“路灯不明、道路不平、治安无人管、环境脏乱差”的现象,因为投入大、难管理、收益少,社会化物业都不愿意进驻,导致这些小区成为现代化高品质城市中的“社区锈带”。为解决这一难题,我们探索由党组织引领、社区干部公办物业的办法,用自己的力量办自己的事,解决老旧小区物业管理难题,形成了“党建引领•红色物业”1173模式。

我们主要分三个阶段推进这项工作。第一阶段是社区“公办”物业。在全省率先制定《老旧小区红色物业工作规范》,各社区依法依规成立64家物业公司,由社区书记(主任)兼任公司负责人,进驻小区为居民提供“先尝后买、低偿服务”。目前第一阶段已完成,实现无物业管理小区的物业管理全覆盖,惠及群众18.8万人。第二阶段是规范提升社会化物业。通过实施考核倒逼、加强行业监管、狠抓依法整治等措施,倒逼责任落实,激励服务提升,规范市场秩序,目前清退违法违规物业8家,社区物业公司、国有平台物业公司依法进驻接管27个小区物业,推动了红色物业向社会化物业管理小区延伸。第三阶段是实施“红色物业+红色网格”,全面转向社会治理。将物业服务与网格化管理深度融合,科学划分410个“红色网格”,吸纳物业服务人员为兼职网格员,以物业管理为切入点和抓手,打通联系服务群众的“最后一百米”,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

老旧小区“管起来”只是开始,如何长久的“转起来”才是关键所在。破解老旧小区物业管理难题,主要是解决有人办事、有钱办事、有办法理事问题。聚焦“有人办事”,我们统筹人力资源,坚持公益底色,以680名社区工作人员、1100余名公益性岗位人员,以及楼长单元长和困难群众为主体,搭建起物业队伍,做到用自己的人管理自己的社区;聚焦“有钱办事”,我们挖掘整合公共资源,对小区内停车位、便民小市场、广告位、便民服务亭等,实施特许经营激励,按市场规则运营,提高了物业服务能力,增加了物业公司收益;聚焦“有办法理事”,我们坚持民主议事、依法依规、公平公正,通过红色议事厅、马扎议事会、楼头会、凉亭会等各种形式共商小区管理事务,做到了大家伙的事情大家伙商量着办,让社区公共事务管理合理又合规。

围绕解决好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我们依托“红色物业”,探索找热心骨干、找公共空间、找资金来源、定居规民约“三找一定”工作法,成立1万余人的“红小二”服务队,盘活闲置公共空间200处、2.5万平方米,链接1100余万元资金,有效解决了一批群众身边的具体事。一是推行垃圾分类。引进专业公司在190个小区安装350台智能回收机,推进垃圾减量、资源回收,“垃圾分一分,环境美十分”日益成为居民的生活新风尚。二是提升小区形象。区里为无物业小区统一安装单元门、门禁,更换楼道破损窗户,硬化路面5.6万平方米,新设置小区内停车位1.1万个、便民小市场47个、广告位331处,小区环境旧貌换新颜,群众住得更舒心了。三是狠抓消防安全。完成447个小区“飞线”整治,设立电动车充电桩450处,打通小区消防通道600余条,安装灭火器1.9万个,实现液化石油气智慧监管全覆盖,有效消除了安全隐患。四是推进医养结合。借助“红色物业”,盘活闲置资源,引进专业机构、团队,用足用活上级扶持政策,开展助餐、助浴、助洁、助急、助医等居家养老服务,目前正在3个街道开展试点。

推行“红色物业”一年多来,全区“市长热线”物业服务类投诉大幅下降,全省群众安全感综合测评由75位提高到36位,增强了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巩固了党在城市基层的执政基础。我区有关经验做法被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人民日报等媒体报道刊发,法治日报社在我区主办了市域社会治理实践研讨会。 

   大众日报记者

为民谋利、为民办事、为民解忧,是社会治理的应有之义。请问在这方面我们是怎么做的? 

   梁战光

民生是最大的政治,也是社会治理创新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下面,请临沂市王行华同志介绍一下临沂市这方面的具体做法。 

   王行华

我们坚持社会治理为了人民、社会治理依靠人民,打出一套“组合拳”,解决了一大批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一是打防结合保护民安。坚持问题导向,针对临沂商贸物流发达、流动人口众多,治安压力较大、群众安全感满意度一度不高的实际,做到打击和防范两手抓、两手硬。一方面,坚持大案小案并重。先后开展了严打电信网络诈骗、黄赌毒等专项行动,今年全市抓获处理数、逮捕数、行政拘留数均居全省首位。前几年,临沂城区街面“两抢”和农村牲畜、农机具被盗等违法犯罪高发多发,严重影响了群众安全感。我们坚持“小案不小看、小案不小办”,将小案侦防紧紧抓在手上,做到了更多破小案、更好控发案。近年来,全市每年侦破各类“小案”都在4万多起。另一方面,坚持技防人防融合。在全国首创了集公共安全视频监控建设、联网、应用于一体的“雪亮工程”,研发了“居家视频巡查”系统和“雪亮临沂”手机APP,安装到100多万户家庭、260多万名群众手机上,用群众千万双雪亮的眼睛明察秋毫、震慑不法,防控效能倍增。创新“警种联动、警保联控、警民联防”合成化巡防联控机制,整合各类警力1.2万人联合开展治安巡逻,组织1.9万名保安员、1.3万名网格员、9.2万名平安志愿者共同参与群防群治,全市可防性治安、刑事警情同比下降了52.4%、47.7%,群众满意度大幅度上升。在商城做生意的商户说,这几年小偷小摸基本没有了,社会治安比以前好多了,做买卖更放心,生活也更安心了。

二是畅通渠道化解民忧。群众反映问题渠道是否顺畅便捷、诉求能否公正合理解决,社会十分关切。我们坚持“双线驱动”解决群众诉求。在线上,打造网上为民群众服务平台。将“互联网+”融入社会治理体系,把更多服务移到网上、连到掌心,群众只需一点手机就可以反映诉求、提出意见、办理事项。如我市兰陵县的“兰陵首发”平台开通上线以来,注册用户已达到41.6万人,累计解决群众诉求4.5万件。今年4月份,这个县的一名村民把被拖欠工程款的问题反映到平台后,仅用五天就圆满解决了。在线下,打造“一站式”群众诉求解决平台。市县乡全部建立群众诉求服务中心,相关部门设置窗口、派员进驻,采取即接即办、限期化解、转入司法程序、提供法律服务等措施,为群众提供“一揽子”诉求解决服务,让群众“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地”。今年以来,各级中心累计受理群众诉求7.1万件,办结6.9万件,群众满意率达到98%。

三是网格服务赢得民心。把网格作为最基本的社会治理单元,推动各类治理资源在网格内聚合,用“小网格”服务“大民生”。全市共划分1.3万个网格,每个网格配备1名专职网格员,开展诉求收集、问题反映、为民服务等工作,确保群众意愿快速直达。对通过网格收集的群众诉求,实施分流交办、跟踪督办、办结反馈、考核评价闭环式处置,确保案结事了、群众满意。我们还将镇街综合执法队伍建设与网格化服务管理有机对接,及时处置网格内的环保、安全生产等问题。今年以来,全市网格员共排查隐患和上报信息200余万条。在新冠疫情防控中,广大网格员深度参与人员排查、社区服务等工作,成为守护群众的一道坚实防线,为“战疫”增添了浓厚的“网格底色”,得到社会各方一致好评。 

   联合日报记者

中央要求完善基层民主协商制度,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请问在这方面我们有哪些新的探索? 

   梁战光

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关键是健全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体制机制,其中社会协同、公众参与一直是我们的短板和弱项。下面,请潍坊市奎文区刘泮英同志介绍一下相关工作情况。 

   刘泮英

近年来,我们主要做了三个方面的尝试和探索:

一是“由民做主”开启民主决策新模式。围绕解决群众身边事,我们建立了“居民提事、网格议事、会议定事、联动办事和群众评事”的“五事工作法”,推行由民做主、协商自治,充分调动居民参与社区治理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以确定物业收费标准为例,广文街道松鹤园社区十四甲小区发动居民一起来算账,在不亏不赢的前提下,确定了每月每平方米6毛钱的物业费标准。虽然6毛的标准对老旧小区来说有点高,但这是居民自己算出来的,大家都很认账,百分百足额缴费。东关街道奎文门社区南大街小区根据居民意愿,将原先破旧的自行车棚打造成了500平方米的综合性服务场所,集红色议事厅、日间照料服务中心、社区大食堂等于一体,既改造了老旧小区的面貌,又提升了居民的生活品质,社区成为老百姓的“幸福家园”。像这样的事例,在奎文区还有很多,欢迎咱们媒体的记者朋友们来采风报道。

二是“小红哨”吹响基层治理“集结号”。为提高群众参与社会治理的主动性,我们研发了“潍社区”社会治理服务平台,以“小红哨”诉求收集办理为主线,对群众诉求实行“1个工作日受理、3个工作日办结,复杂疑难问题5个工作日处置完毕”,构建了区、街道、社区纵向联动,各部门横向贯通的运转体系。第一个吹哨报到机制,是“居民吹哨、网格报到”,居民通过平台一键吹响“小红哨”,平台自动受理“派单”后,社区第一时间“接单”,安排网格员及时处置,做到小事不出网格。第二个吹哨报到机制,是“社区吹哨、部门报到”,对社区解决不了、需上属部门办理的事项,由社区向区社会治理服务中心吹哨,区、街两级力量下沉、职能下沉,通过放权赋能、联动执法等方式,组织党员干部到社区、到网格一线办公。再处理不了的,推送给区领导,带队现场研究解决,做到大事不出社区。建立督办问责机制,全程网上督办,确保每一件诉求都即时办、现场办、限时办结。通过“小红哨”平台,线上线下服务群众的精准度不断提高,到目前共受理群众诉求事项1927件,办结1916件,其中解决复杂疑难问题28起。

三是“平安联盟”打造群防群治升级版。结合红色物业红色网格的组建,我们发挥基层党组织的引领作用,整合社区资源力量,打造了公安机关主导、社会多元参与的“平安联盟”。“平安联盟”就是以派出所和社区警务室为支点,把辖区的商圈物业、小区保安、企事业单位内保力量,环卫、园林工作人员、出租车司机和个体户整合起来,统一外部标识,统一配备装备器材,完善指挥调度、联勤联动、岗前培训、奖惩激励机制,共同维护社会治安。区财政每年拿出25万元专项基金,对抓获违法犯罪嫌疑人或提供有价值线索的,给予表彰奖励。目前,全区“平安联盟”人数已达500人,协助抓获犯罪嫌疑人42人,提供各类线索、情报750余条,实现了群防群治工作的提档升级。 

   农村大众报记者

与城市社区相比,农村社会结构、经营体系及村民观念有其特殊性,乡村治理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请问在农村社会治理方面有什么有效的做法? 

   梁战光

乡村社会治理是国家治理和社会治理的重要内容和基础,特别是在社会转型和城镇化建设加快的背景下,农村社会治理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各地在这方面也探索形成了一些新经验新做法。下面,请淄博市八陡镇东顶村陈勇同志绍一下他们的工作情况。 

   陈勇

我们村现有人口1035人,党员49名,企业38家,村集体年收入200余万元。近年来我们持续抓村庄治理,连续多年“零上访”“零发案”,上一周刚刚荣获了第六届全国文明村称号。村庄治理抓什么、怎么抓,我们认为抓手就是市里部署的“八小工程”,即:小公约、小民主、小平安、小调解,等等,这八个方面涵盖了村庄治理的关键点,很符合基层实际。我村实施“八小工程”以来,村民积极参与,认为既简单又管用。

比如说我们制定的“小公约”,也就是村规民约,我们叫村级小宪法。原来是村“两委”制定、村民执行,现在是大家参与、共同约定。原来是提倡怎么样、不宜怎么样,现在是村民应当怎么样、严禁怎么样、违反了怎么惩罚等。前期我村一李姓村民翻建房顶时加高了三层砖,影响后院采光,网格员将此事反映到村委,村委认为这违反了村约第8条,按村约第39条规定处理:停发一切福利待遇,李家整改完毕后,按村约第41条恢复了待遇。通过这件事可以看出村约在处理老百姓家长里短事务方面,既有依据,更显民主。

再比如我们的“小民主”,主要体现在执行“四议两公开”。好多人说农村工作不好干,村民不理解不支持,但我觉得只要严格落实“四议两公开”,让村民和党员知道村两委要干什么、怎么干、结果是什么,直接参与村级事务管理和监督,就非常支持两委工作。

再说我们的“小平安”。我村从08年开始旧村改造,严格按“四议两公开”流程推进,顺利拆迁530户,新建楼房22栋,984户,期间没有发生一起老百姓上访事件。为保证小区楼房立面整齐,村委禁止安防盗窗,承诺出现入户盗窃,承担全责。村委先后投资100余万,在小区内建设无缝隙监控,单元楼宇门安装可视系统,门卫安装自动识别道闸,主路口安装人脸识别系统、越墙报警系统和夜间巡更系统,人防、技防、物防深度结合。十几年来我村小区虽然没安一个防盗窗,但没出现一起入户盗窃事件。前几年,有一住户丢失钱包,通过监控查找,很快联系到捡包人,原来捡包人已将钱包送到了物业办公室,成为小区业主的美谈。因为小区安全,管理又好,我们是农村小区为数不多能全部收齐物业费的。

再比如我们的“小调解”。首先成立由3名调解员、3名和事佬、2名法律顾问组成的调解团队,还成立了“红色代办”服务队,每家每户都有代办员,村民家中、邻里间一有矛盾纠纷,代办员第一时间进行调解,调解不了的再有调解员、和事佬,最后法律顾问上阵,层层把关,把矛盾处理在萌芽,实现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

再谈谈我们的“小服务”。以党建引领,村里成立了“红色代办服务队”,要求每名党员就近、就熟联系10户群众,主动上门帮办代办,真正实现服务群众零距离,我们还依托村综治中心开展“一窗受理、全科服务”新模式,在村里就能受理涉及民政、社保等的89项业务,真正实现“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

我们兴建了村史馆,里面有我们的村歌,有我们村民代表选举出的“小名人”“小乡贤”“小家训”,既留住了乡村记忆,也成为村民接受德治文化教育的阵地。

我感觉,实施“八小工程”,党建引领是前提,村民自治是基础,“八小工程”丰富了组织群众、凝聚群众、服务群众的方式,增强了老百姓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山东法制报记者

我省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取得了良好开局。请问当前我省社会治理还存在哪些问题和薄弱环节,下步如何聚焦重点、提升效能? 

   梁战光

近期,平安山东建设领导小组市域社会治理组出台了《市域社会治理防风险补短板攻坚方案》,梳理了社会稳定、意识形态、社会治安、公共安全、矛盾纠纷等方面存在的“十大风险隐患”,查找了市域统筹、群团助推、社会协同、公众参与、公共服务、网格管理等方面存在的“十大短板弱项”。我们将聚焦聚力这些问题和短板,在三个字上下功夫:

一是市域社会治理强调一个“统”字。聚焦重大风险隐患,着力固根基、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把大矛盾大风险控制在市域,把小矛盾小问题解决在基层。聚焦普遍性问题,统筹推进综治中心实体化、雪亮工程一体化、网格化服务管理规范化、社会矛盾综合治理机制建设。聚焦城乡融合发展、均衡发展,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便捷化。聚焦长效体制机制,为社会长治久安提供重要制度保障。

二是基层社会治理做实一个“精”字。精心组织,构建省市县乡配套联动、系统完备、反映灵敏、运转高效的社会治理组织指挥和推进落实机制。精准施策,坚持问题导向,着力破解基层社会治理中的重点难点问题,有效解决基层群众反映的烦心事、揪心事。精细推进,下“绣花”功夫,在网格化管理、精细化服务方面凝神聚力。精致问效,把社会治理的成效实实在在体现在群众满意度上,切实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三是推进试点工作突出一个“新”字。注重理念创新,坚持源头治理、系统治理、综合治理、依法治理原则,坚持系统观念,树立全周期管理理念,树立底线思维,以理念更新引领实践创新。注重协同开放,健全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城乡基层治理体系,发挥好群团组织和社会组织在社会治理中的作用,畅通和规范市场主体、新社会阶层、社会工作者和志愿者参与社会治理的途径。注重成果聚成,挖掘培育、总结提炼、聚成放大基层创造的好经验好做法,把镇域、县域的“盆景”变成市域乃至全省社会治理的“风景”。 

   丁绍敏

记者提问就到这里。大家如有其他需要采访的内容,请联系省委政法委基层社会治理处王林春,联系电话:51775421。

本次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更多>>
  • 省委宣传部新闻二处处长 丁绍敏

    省委宣传部新闻二处处长 丁绍敏

  • 省委政法委副书记、平安山东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市域社会治理组组长 梁战光

    省委政法委副书记、平安山东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市域社会治理组组长 梁战光

  • 临沂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 王行华

    临沂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 王行华

  • 潍坊市奎文区区委书记 刘泮英

    潍坊市奎文区区委书记 刘泮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