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加快建设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推动生产生活方式绿色低碳转型,实现全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省发展改革委代省政府起草了《山东省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促进条例(草案征求意见稿)》。现面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公众可以通过以下途径和方式提出意见:
一、发送电子邮件至jsxtc@shandong.cn,邮件主题请注明“《山东省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促进条例》征求意见”。
二、信函可寄送至山东省发展改革委动能协调处,电话:0531-51783147,地址:济南市历下区省府前街1号,邮编:250011。请在信封右上角注明“《山东省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促进条例》征求意见”字样。
意见反馈截止时间为2024年7月19日。
附件:山东省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促进条例(草案征求意见稿)
山东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2024年6月18日
关于《山东省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促进条例
(草案征求意见稿)》的起草说明
一、立法的必要性
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化、低碳化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在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的亲切关怀下,2022年8月,国务院印发《关于支持山东深化新旧动能转换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意见》,赋予山东建设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的重大使命。这是党中央提出“双碳”战略以来,全国第一个以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的战略布局,也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个以国发文件赋予山东的重大战略使命,为中国式现代化山东实践开辟了广阔空间。2024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再次亲临山东考察并强调,山东要在全国发展大局中定好位、挑大梁,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以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为动力,继续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上走在前、在增强经济社会发展创新力上走在前、在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走在前,加快建设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打造高水平对外开放新高地,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山东篇章。习近平总书记对山东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十分关心、寄予厚望,为山东阔步新征程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山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山东工作重要指示要求和党中央决策部署,以建设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为总抓手,稳扎稳打、踏踏实实做好各项工作,全省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实现良好开局。为进一步推动全省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切实解决全省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工作中存在的短板和不足,有必要在总结我省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工作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借鉴兄弟省市立法经验,通过地方立法,明确主体责任、监督管理和服务职责,突出山东地域特色,为全省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的法治保障。
二、主要内容
《山东省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促进条例(草案征求意见稿)》共7章51条。
一是基本原则。规定了立法目的和依据、适用范围、基本原则等。明确了政府职责、部门职责及行业组织作用,同时对绿色低碳行为规范、宣传教育和考核奖励作出了规定。
二是产业发展。规定了我省和设区的人民政府责任,需建立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产业格局,并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相关部门应引导企业技术改造、加强高耗能高排放项目管理、加快绿色低碳产业培育及壮大数字经济。同时规定了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相关部门应当大力发展海洋特色新兴产业、挖掘传统文化和红色文化资源。
三是能源转型。规定了省人民政府应当加快建设新型能源体系职责。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相关部门应当加强能效管理;调整和优化能源产业结构和消费结构;根据新能源发展相关规划,推动新能源应用。
四是生态建设。规定了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建设美丽山东责任。规定省人民政府相关部门应健全市场化多元化生态保护补偿制度,完善绿色发展财政奖补机制。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提高生态用地的比例,促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实行水资源管理制度;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提高废弃物循环利用水平。规定省人民政府应当支持产业园区循环化改造,推进园区绿色低碳发展。
五是绿色生活。规定了需加快形成绿色低碳生活方式。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鼓励扩大绿色产品供给,探索建立个人碳账户等绿色消费激励机制。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相关部门应当采取措施优先发展公共交通,鼓励和引导公众绿色出行;建立健全生活垃圾管理制度,做好生活垃圾处置;积极推动二手商品交易规范有序发展。规定机关、企业事业单位应当加强餐饮节约管理。
六是保障措施。规定了省人民政府相关部门应当根据国家和省有关规定,制定企业绿色转型相关评价要求、评价标准;协调建立绿色金融服务平台;完善体现生态价值和环境损害成本的资源环境价格政策机制;统一规范的碳排放统计核算方法,加强碳排放权管理,健全绿色低碳供应链管理服务体系;建立健全节能审查制度。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相关部门应当建立完善多元化绿色投融资机制,加大对中小企业绿色低碳转型的支持力度;加强绿色转型相关领域人才的培育和引进,建设绿色转型升级人才队伍;建立完善绿色技术创新体系,加快培育绿色技术相关科技创新平台。同时规定容错免责,对于促进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工作中的错误,符合规定条件的,可以依法予以免责或者减轻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