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市加强对企服务稳定工业增长势头。一是健全走访机制。建立年新增产值1亿元以上工业企业清单,实施重点企业包靠服务,组织区(市)、功能区和产业园开展企业遍访服务行动,今年以来对全部4676家规上工业企业实现走访全覆盖,完成企业服务事项622项。二是强化政策辅导。搭建行业协会服务平台,组织17家协会发布政策解读、市场开拓、研发设计等10大类63项服务事项菜单,为企业发展提供全方位支持;推出“工赋青岛”“四新领航”“企业家说”等融媒体栏目23期,深度挖掘优秀企业家创新创业典型案例,进行专题系列宣传。三是促企对接合作。打造“链万企”供需对接线上平台,将“链主”需求平台化,上线“链需求、链资源、链平台”三大专区;聚焦生物医药、轨道交通装备等优势产业链,开展“链万企”供需对接系列活动30余场,助力100余家配套企业进入龙头企业供应链,达成200余个场景需求合作,促成订单超20亿元。1—7月,全市规上工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7055.4亿元,居全省首位,同比增长2.7%,高于全省0.7个百分点。
东营市持续壮大对虾养殖产业。科学规划引领,优化养殖结构和布局,引导工厂化养殖向市现代农业示范区、河口新户等六大园区聚集,打造百亿级工厂化对虾养殖产业集群。创新发展模式,探索工厂化渔光互补模式,推动对虾养殖与屋顶光伏融合发展,建成零碳渔业养殖循环产业园,可年产南美白对虾1600吨、发电1300万度。培育壮大种业,实施对虾种业提升工程,“海兴农3号”通过农业农村部水产新品种认定;加快建设北方南美白对虾育种基地,拥有资质对虾育苗单位达20家,年可繁育优质对虾苗种450亿单位。目前,全市南美对虾池塘养殖面积42万亩、工厂化养殖面积100万平方米,年产对虾5.7万吨、加工能力5000吨。
济南市济阳区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强化主体培育,实施“小升高”“高升规”分类培养计划,构建梯次成长体系,今年申报高新技术企业111家、同比增长23.3%,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274家、增长19.6%。完善培训辅导,聚焦食品饮料、智能制造等主导产业,开展专项培训10次,涉及企业350余家,今年以来立项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5项。优化人才支撑,推行“人才+产业”“人才+项目”培养模式,与150名济阳籍高层次人才沟通联系,23家企业与山东大学等7家高校院所开展产学研对接,累计引育国家级领军人才等各类人才100余名。
乐陵市打造高端体育装备特色产业。坚持创新引领,建立国家体育用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省级以上科创平台11个,获国内外专利1000余项;依托省级科技成果转化中试示范基地,转化科技创新成果560项。做强产业链条,建设占地3885亩的泰山(国际)体育产业园,布局高端智造、体育服务两大功能区十个专业板块,集聚体育用品企业142家,年产值达120亿元。加快产品开发,研发高端体育用品9100种,通过国际单项体育协会认证产品130项,泰山碳纤维体操用品填补新材料体育器材国际空白。1—7月,体育特色产业集群产值66.57亿元,同比增长1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