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 2023-06-28
标  题: 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国家省级水网先导区建设全面提升现代水网综合效益的意见》



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

印发《关于加快国家省级水网先导区建设

全面提升现代水网综合效益的意见》


近日,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国家省级水网先导区建设全面提升现代水网综合效益的意见》,并发出通知,要求各级各部门单位认真贯彻落实。

《关于加快国家省级水网先导区建设全面提升现代水网综合效益的意见》全文如下:

2022年8月,我省被水利部确定为黄河流域唯一国家省级水网先导区。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国家水网建设规划纲要》,加快国家省级水网先导区建设,全面提升现代水网综合效益,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积极践行“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治水思路,全方位贯彻“四水四定”原则,锚定“走在前、开新局”,深入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实施“水网﹢”行动,构筑水安全保障网、水民生服务网、水生态保护网,建设水美乡村示范带、内河航运示范带、文旅融合示范带、绿色发展示范带,推动形成“三网四带”总体格局,提升现代水网综合效益,为开创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省建设新局面提供有力支撑。到2025年,省级水网覆盖范围达到88%以上,国家省级水网先导区建设任务基本完成。水安全保障更加坚实,重点防洪保护区、重要河段达到规划防洪标准,5级及以上河湖堤防达标率达到77%以上;水民生服务能力全面增强,万元地区生产总值用水量比2020年下降16%,城乡供水一体化率达到90%;水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国控地表水考核断面优良水体比例不低于69.9%,城市和县城建成区黑臭水体全部清零;水网融合拓展领域日益宽泛,四个示范带建设取得积极成效,水经济发展水平显著提高,绿色发展新业态逐步形成。

二、聚力“水网+防洪安全”,筑牢水安全保障网

1.加快控制性枢纽工程建设。围绕“一轴三环、七纵九横、两湖多库”总体架构,加快实施一批控制性枢纽工程。论证实施东平湖蓄滞洪区综合治理工程,加高加固金山坝,实现老湖区分区运用。加快青岛官路、烟台老岚、临沂双堠等水库建设,加快推进济南太平、威海长会口、聊城大沙河等14座大中型水库及南四湖退圩还湖等工程前期论证。常态化开展工程安全鉴定,2025年完成济南鹊山等8座中型病险水库及济宁泗河星四拦河闸等14座大中型病险水闸除险加固。

2.系统推进河道达标提标治理。以流域为单元,统筹上下游、左右岸、干支流,实施河道综合治理,畅通“七纵九横”省级水网主骨架。推动黄河“二级悬河”和下游滩区综合提升治理,加快沂河沂源段、徒骇河聊城段等大型河道重点河段治理,2025年完成中小河流治理长度1800公里以上。实施重点山洪沟治理,2024年完成省淮河流域重点平原洼地沿运片邳苍郯新片区治理工程。加快推进沂沭泗河洪水东调南下提标、漳卫河防洪综合治理等工程前期论证。

3.全面落实防汛非工程措施。完善省级水网水文监测体系,提档升级传统监测感知网,提高监测预警精准化水平。加快数字孪生水网建设,挖潜湖库闸坝调蓄能力,搭建现代水网联合调度指挥系统,统筹实施汛期联合调度,提高水网智能化管理调控能力。完善极端天气预报预警和公共服务设施防洪排涝应急响应机制,建立完善流域、区域、城市协同匹配的防洪排涝体系。加强防汛抗旱应急能力建设,提升应对风险水平。

三、聚力“水网+民生改善”,织密水民生服务网

4.谋划实施引调水工程。以联网、补网、强链为重点,实施枣庄岩马水库引调水等一批引调水工程。加快推进南四湖水资源利用、沂沭河雨洪资源利用东调等工程前期论证。根据国家水网建设总体布局和南水北调东线二期工程前期论证工作,优化南水北调东线山东境内工程布局,适时启动省内配套工程规划建设。

5.持续加强农村供水保障。开展农村供水水质提升专项行动,按照省级推动、市级统筹、县级落实原则,坚持全域化谋划、项目化管理、工程化推进、市场化运作,采取以奖代补等方式,在平原地区重点建设大水厂、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在山丘地区重点建设区域规模化供水工程,建立省市县三级水质监测体系,提升农村供水水质。

6.加快建设高标准农田。建设一批集中连片、渠系贯通、节水高效、生态友好的高标准农田。2025年完成位山等25处大中型灌区配套改造,规划建设一批中型灌区。开展6处数字孪生灌区试点。实施宁津县和豆腐窝灌区深化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推进现代化灌区建设国家级试点。开展大中型灌区水质监测,保障粮食生产安全和重点流域水环境质量,推动农业生产减肥减药品质提升。推广高效节水灌溉和农业节水技术,发展旱作农业。深入实施国家盐碱地等耕地后备资源综合利用试点。到2025年,全省高标准农田建成7791万亩,稳定保障1100亿斤以上粮食产能。

四、聚力“水网+生态环保”,构筑水生态保护网

7.巩固提升水环境改善成效。深入打好碧水保卫战,有序推进入河排污口规范化整治。加大重点流域综合治理,确保南四湖、东平湖湖区优良水体比例稳定保持在100%,黄河流域Ⅴ类及以下水体实现动态清零。强化饮用水水源地监管和评估,深入推进饮用水水源地环境问题整治,保障全省饮用水安全。发挥河湖长制作用,压实部门责任,实现农村黑臭水体有效治理。

8.充分发挥水生态要素作用。以“让水流起来,让河活起来”为目标,强化重点河流水量保障。实施母亲河复苏行动,开展大运河等重点河湖湿地生态补水。加快黄河下游绿色生态廊道建设,实施黄泛风沙区预防保护、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等工程。推进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实施黄河三角洲湿地与生物多样性保护恢复等项目,到2025年,基本建立以黄河口国家公园为主体、各类自然保护区和自然公园为补充的自然保护地保护体系。逐步提高非常规水利用比例,加快龙口裕龙岛等海水淡化重点工程建设,支持推进污水资源化循环利用。拓展生态环境导向的开发模式(EOD)试点领域。在保障防洪安全、生态安全前提下,做好引黄泥沙综合利用。

9.切实加强地下水管理保护。2024年完成新一轮地下水超采区、禁采区、限采区划定,优化调整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方案。从严开展水资源论证,限采区逐步减少地下水开采量。以严重超采区、南水北调东线干线工程沿线受水区等为重点,实施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加大水源置换力度,探索推进利用地表水、外调水等水源回补地下水。2025年,完成浅层地下水超采治理阶段性目标任务,基本停止深层承压水开采。

五、聚力“水网+乡村振兴”,建设水美乡村示范带

10.加快打造美丽幸福河湖。坚持全区域、整流域治理,打造“河畅、水清、岸绿、景美、人和”的美丽幸福河湖。2025年,全省美丽幸福河段长度不少于5000公里,其中县级以下不少于2000公里,力争实现美丽幸福河湖县域全覆盖。探索河湖生态价值转化,提升河湖治理保护能力和水平。

11.推进水系连通及水美乡村建设。加强区域水系连通,完成济南东部水源四库连通、德州市水系连通等工程。采取水系连通、坑塘整治、人文景观设计等措施,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的水美乡村,完成广饶、东平、荣成、莒南、齐河等地水系连通及水美乡村建设任务。

六、聚力“水网+交通运输”,建设内河航运示范带

12.统筹规划水利工程与交通工程。在水利发展相关规划中统筹考虑内河港口、航道布局,在综合交通运输规划中统筹考虑河湖堤岸公路建设。协同推进水网与内河航运融合发展,衔接南水北调东线二期工程规划布局,统筹实施京杭运河济宁至东平湖段航道升级改造,实现成本节约与水资源综合利用。

13.协调兼顾防洪输水航运调度。建立信息共享机制,根据流域防洪规划要求和引调水需求,做好防洪调水与航运保障等工作。在保障防洪安全的前提下兼顾航运用水需要,最大限度保障通航常态化。加强内河船舶与港口污染防治。

七、聚力“水网+文化旅游”,建设文旅融合示范带

14.充分挖掘水文化潜力。加强戴村坝、南旺枢纽等水利遗产保护与利用,谋划建设一批遗产保护标志性工程。深入挖掘丰富黄河、大运河、引黄济青等文化内涵。将水文化理念融入水利建设全过程,支持建设水文化展示场所和水情教育基地,到2025年,建立水文科普教育基地10处以上,建立省级水情教育基地15处以上,争创国家级水情教育基地2处以上。

15.推动水利风景区集群发展。以重点河湖库为载体,串联河流水系沿线特色景区,形成水利风景区风光带。以黄河、大运河、小清河等为重点,统筹河、湖、库、渠、塘等水利风景资源,打造水利风景区集群。

16.培育壮大涉水文旅市场。围绕黄河文化、运河文化旅游带等,推出一批高品质的文化旅游目的地和精品线路,塑造“沿着黄河遇见海”、“水美沂蒙”等品牌。因地制宜打造水利旅游景区景点。

八、聚力“水网+产业发展”,建设绿色发展示范带

17.“以水定产”发展绿色低碳产业。严格落实水资源论证、节水评价等制度,持续完善用水定额标准,强化计划用水管理和主要节水指标管控,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扶持节水服务技术和产业发展,积极推广应用节水科技成果产品,培育一批节水服务企业。落实节水税收优惠政策,鼓励金融机构优先支持节水项目。

18.加快水利机械装备制造及抽水蓄能产业发展。支持企业、科研机构研发制造各类水工机械、优质输水管材等,培育一批骨干水利设施设备企业。支持济南、东营等市重点发展高浓度工业废水处理、污水分散式处理和成套化技术装备产业。加快抽水蓄能产业发展,推动潍坊、泰安二期、文登等抽水蓄能电站在建项目按期建成投运,加快莱芜船厂、枣庄庄里、五莲街头、蒙阴华皮岭等抽水蓄能项目实施。2025年,全省抽水蓄能电站装机容量达到400万千瓦左右。

19.推进饮用水产业和生态渔业发展。鼓励发展直饮水、桶装水、瓶装水等产业,支持发展一批竞争力强的饮用水企业。在保障防洪安全、水质安全、工程安全,服从防汛指挥调度、非常情况下水资源调度的前提下,遵循“人放天养、以鱼养水”理念,因地制宜发展湖库大水面增殖渔业。科学规范发展休闲垂钓、休闲餐饮等业态,打造集渔业生产、观光旅游、餐饮娱乐为一体的观光生态渔业基地。

九、保障措施

20.加强组织领导。省级层面建立工作协调推进机制,压实目标责任,加强部门间信息共享和协调联动,共同推进先导区建设。市县两级要结合实际,建立相应工作推进机制,及时研究解决相关问题,推动各项任务落实落地。

21.加强资金筹措。健全政府主导、金融支持、社会资本参与的多渠道投融资机制。对河道治理、水库水闸除险加固等公益性水利工程项目,加大财政投入支持力度。鼓励支持社会资本投资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营。

22.加强用地用海保障。加强重大水利规划跨部门协调,各级国土空间规划要充分考虑现代水网建设需求,预留水利基础设施发展空间。对符合条件的项目,按规定缩小用地预审范围,简化用地预审审查,支持国家重大项目先行用地。在符合海域管理政策的前提下,保障重大水利工程用海需求。

23.加强改革创新。探索开展我省管理的骨干调水工程、重大枢纽工程等省级统一调度管理改革。深化水价改革,完善水价形成机制,建立科学合理的阶梯供水价格体系。深化用水权改革,探索建立省级部分水资源收储机制,积极推动用水权市场化交易。加强水利科技创新,强化技术集成应用,提高科技支撑水平。

24.加强工作激励。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要认真落实加强山东现代水网建设的决定,推进省市县三级水网高效协同融合。组织开展省现代水网示范区建设,对推进力度大、成效明显的地方和单位,在项目、资金等方面给予重点支持。

责任编辑: 任朔
分享
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