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进一步加强黄河三角洲生态保护的建议》
【 字体:
打印
时间:2022-08-08 09:45

鲁自然资函〔2022〕634号

王新明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进一步加强黄河三角洲生态保护的建议》提案收悉,现对您提出的高质量推进黄河口国家公园建设、加大湿地生态保护修复力度等方面的建议,答复如下:

一、高质量推进黄河口国家公园建设

(一)完成综合科学考察、社区调查和设立技术成果编报工作。2020年7月至9月,组织技术团队完成了国家公园候选区自然资源综合科学考察和社会经济本底调查。对标《国家公园设立规范》(GB/T 39737-2021),从国家代表性、生态重要性和管理可行性等方面对黄河口区域进行深入分析评估,编制形成《黄河口国家公园综合科学考察报告》《黄河口国家公园符合性认定报告》《设立黄河口国家公园社会影响评估报告》等技术成果。2020年9月至12月,国家林草局、省自然资源厅先后组织5次黄河口国家公园范围论证会、设立前期材料评审会、专家咨询会、审查会和论证会。2021年2月,相关技术报告成果上报国家林草局并审查通过。2022年6月11日,我厅组织省级评审论证会,邀请魏辅文院士为组长,对“三报告”进行了省级上报前最终评审论证,专家组一致同意修改后报送国家林草局。

(二)科学确定边界范围和管控分区。2020年4月,组建技术团队,深入开展资源调查,摸清黄河口国家公园候选区的自然环境、社会经济条件及矛盾冲突等本底情况,编制形成《山东省黄河口区域自然保护地调查评估报告》。遵循完整性和原真性保护原则,根据“河-陆-滩-海”生态系统分布格局,综合考虑管理可行性和地方可持续发展需求,将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及交叉重叠和相邻相近的海洋特别保护区、地质公园、森林公园等8个自然保护地进行整合,作为拟建黄河口国家公园范围。编制形成《黄河口国家公园范围初步方案》《滨州市沿海区域划入黄河口国家公园调查评估报告》,组织专家进行科学比选和充分论证,合理确定了黄河口国家公园边界范围和管控分区,明确了功能区划和差别化管控要求。黄河口国家公园规划总面积35.23万公顷,其中核心保护区面积18.41万公顷,占总面积的52.26%,一般控制区面积16.82万公顷,占总面积的47.74%;陆域面积13.71万公顷,海域面积21.52万公顷。黄河口国家公园根据功能定位划为核心保护区和一般控制区,实行分区管控。核心保护区原则上禁止人为活动;一般控制区禁止开发性、生产性建设活动,国家公园管理机构在确保生态功能不造成破坏的情况下,可以按照有关法律法规政策开展或者允许开展有限人为活动。黄河口国家公园范围内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纳入到全省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预案,该方案经省政府常务会议、省委常委会会议审议通过后,于2021年6月,上报自然资源部、生态环境部、国家林草局并审查通过。2022年5月26日,国家林草局组织专家对黄河口国家公园范围和分区进行了论证,专家组一致通过。6月11日,我厅组织省级评审论证会,邀请魏辅文院士为组长,对黄河口国家公园范围和分区论证报告进行了评审论证,专家组一致同意修改后报送国家林草局。

(三)坚持保护优先,促进产业转型

1.加强监管,组织开展自然保护区问题整改专项行动,对中央环保督察、“绿盾”专项行动发现的问题,整合各方工作力量,持续跟进,逐项整治,抓好督察整改。同时,我厅持续组织开展自然保护地遥感监测,每月定时下发疑似人类活动点位问题图斑,组织各市进行现场核查,确保自然保护地内问题早发现、深研判、快处置,提升管护水平。

2.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绿色产业。2021年10月,《黄河口国家公园总体规划》公示后,东营市及涉及县区将国土空间规划与总体规划充分衔接,限制环境破坏型产业发展规模,谋划特许经营、产业引导、生态补偿等方式弥补社区及企业损失,完善基础设施配套、提升公共服务水平,以实现周边社区建设与国家公园整体保护目标相协调。同时,秉承绿色、循环、低碳的理念,设计符合保护和发展要求,体现黄河口国家公园特色和文化氛围,实现园内体验园外服务,启动以知青小镇为核心的现代农业示范区等入口社区建设,结合区域旅游资源,明确现代农业、养殖业、采矿等产业转型方向及路径,推进产业融合、业态融合,形成生态化的空间格局和产业结构。   

(四)完善法制体系建设,加强联合执法。我厅依据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建立国家公园体制总体方案》《关于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的指导意见》等政策规定,组织起草了《山东省国家公园管理办法》,于2021年12月29日由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同时,组织拟定了黄河口国家公园生态管护公益岗位管理、科研监测活动、巡护管理、自然教育、特许经营、志愿者服务、访客管理、形象标识使用、应急预案等9项配套管理制度。2022年1月6日,山东省人大常委会将《黄河口国家公园条例》列入山东省2022年地方立法计划。1月20日,省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制定下发《<黄河口国家公园条例>立法工作推进方案》,确定立法思路,明确立法分工。目前,已完成省内调研,形成《黄河口国家公园条例》(征求意见稿)。

东营市整合拟建黄河口国家公园范围内现有自然保护地行政执法职能,以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主体,积极探索与自然资源、生态环境、海洋渔业等部门签订行政权力移交协议,落实了119项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最大程度上解决了执法交叉、执法争议和执法权竞合问题。积极探索多部门协同执法途径,与公安、海警等部门建立联合执法机制,实现了陆域、海域联合执法,法院、检察院在保护区分别设立巡回法庭和检察工作站,形成了保护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的合力,创新开展联合突击检查、集中行动、大案协同办理工作。

二、加强黄河三角湿地生态保护修复

(一)编制生态保护修复规划。组织编制了《山东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与修复专项规划(2021-2025年)》。本次规划根据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自然资源禀赋,以保护“河-陆-滩-海”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的完整性为目标,将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划分为“一园两带三区多点”的保护空间格局。提出了创建黄河口国家公园、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重点生态空间、监测自然资源和生物多样性、实施水系连通与水资源保障、建设灾害防御体系、开展自然教育和社区参与、实施支撑保障体系项目等8项重点任务;部署了退化生态空间保护修复、黄河沿岸生态廊道建设、滨海岸线生态廊道建设、陆海污染综合治理、黄河故道水系疏浚工程、水系连通工程、林草有害生物防治等31项重点工程,为黄河三角洲生态保护修复工作提供了科学依据。

(二)科学调控生态补水。委托中国水科院编制了《山东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水资源配置与水系连通规划(2018-2030年)》,构建科学合理的取、蓄、输、用、排的水系格局,形成“河-陆-滩-海”入海循环主干道,实现健康、可持续的区域水土环境。2019年以来,自然保护区新建、改建引黄闸口6个,引提水能力从不足40个流量提升至131个流量,补一遍水的时间从9天缩短到4天。近三年来生态补水量突破3亿立方米,实现了“有水有鱼、有鱼有鸟”的良好局面。

(三)推进东营市沿黄生态长廊项目建设。2021年5月31日,东营市人民政府批复同意实施《东营市沿黄生态长廊规划(2021-2030年)》(东政字〔2021〕17号)。规划以黄河两岸大堤和南展大堤为轴线,对规划区综合整治,建设三条以森林湿地为主体的生态长廊:一是黄河右岸大堤生态带。长度93.8千米(自东营滨州交界至东八路接海堤),规划范围从大堤内侧30~50米至大堤外侧500米左右,根据道路、沟渠具体确定规划边界,规划范围面积10599.44公顷。二是黄河左岸大堤生态带。长度108.6千米(自东营滨州交界处至六号路末端),规划范围从大堤内侧30~50米至大堤外侧500米左右,根据道路、沟渠具体确定规划边界,规划范围面积8706.37公顷。三是南展大堤生态带。长度34.9千米,规划南展大堤两侧各200米左右,根据道路、具体确定规划边界,规划范围面积1730.24公顷。目前,沿黄生态工程共完成造林及补植提升1.7万亩,保护修复湿地0.5万亩,完成投资4.4亿元。

(四)实施水系联通工程和河流沼泽湿地修复工程。近年来,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管委会组织实施水系联通工程和河流沼泽湿地修复工程,已连通水系24公里、修复湿地1000公顷,5座引黄闸(船)已完成工程量的80%。通过建设引水提水设施,连通河汊、沟渠输水通道,构建了“河-陆-滩-海”水系连通网络。实施退化盐沼植物修复工程,通过犁耕、微地形改造及播种,完成了盐地碱蓬恢复1046公顷;通过种植泥丸、幼苗,恢复海草床50公顷。

(五)实施互花米草治理工程。2010年以前,互花米草分布面积相对稳定,随后开始快速蔓延,并在2015年后进入爆发期。遥感影像显示,2021年6月东营黄河口互花米草入侵最严重,面积最大,为5475.44公顷,占全省总面积的54.56%。经过两年的工作,黄河三角洲互花米草快速蔓延的趋势得到有效遏制。2021年东营市实施了全区域刈割,并采用“围淹”“翻耕”等治理方式启动互花米草治理5010.8公顷。2022年至今完成互花米草围淹188.5公顷,翻耕2017公顷。

(六)加强近海生物多样性保护。加强近海水生态、水环境、生物多样性一体化系统修复,恢复和改善自然岸线,构建牡蛎礁生态岸线,减缓岸线侵蚀,改善近海水环境、促进海洋生物繁衍生息。实施松江鲈、文蛤、缢蛏等原生珍稀濒危物种增殖放流,恢复黄河口原生海洋渔业资源量,建设特色优质贝类原种场。建设中国对虾、三疣梭子蟹、中华绒螯蟹等综合保育区,加快鱼虾蟹渔业资源修复。

(七)加强原生植物群落封育保护。以保护野大豆、天然柳林等原生植物群落及其生境为目标,依法对自然保护区核心区、缓冲区实行严格管控,在自然保护区实验区科学划定生态保育区,实行封闭管理,消除人为因素干扰。建设旱柳、柽柳等省级林木种质资源原地保存库,加强原生植物群落种质资源就地保护。根据文献资料统计,黄河三角洲区域内共记录各种植物737种,生物多样性进一步丰富。

三、加强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增强全民生态意识。

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黄河入海口前后,中央新闻联播、山东新闻联播、东营市主要媒体集中开展了广泛深入的宣传报道,营造了良好社会氛围。中央电视台、新华社、中国新闻社、人民网、人民日报等权威媒体先后100余次宣传报告黄河口湿地生态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成效。2021年10月以来,省政府新闻办先后召开6次新闻发布会,宣传推介黄河口国家公园创建工作,倡导国家公园理念,凝聚社会共识。2022年地市级主流媒体刊发有关文章、播出视频110余篇次。

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积极与周边社区开展共建,先后组织周边社区居民参与志愿服务、自然教育等活动100余次,利用自然保护区鸟类博物馆等场所,组织安泰社区、安宁北区等社区的500名离退休老干部及家人走进保护区,开展自然生态体验。设置了75个生态公益岗位,加强岗位培训,引导油气设施退出企业职工转型发展。长期与胜利油田等周边企业持续开展生态环境综合整治,完成线路下地、废旧设施拆除等工作。组织公益岗位75人次开展森林草原防火应急演练、密闭场所人员高峰期突发情况安全应急演练,进一步增强公益岗位工作人员应急事件处置能力。先后到黄河口镇、市现代农业示范区入口、市现代渔业示范区宣传及社区共建座谈4次;组织240人开展黄河口公益亲子科普教育研学活动、“青春心向党 建功新时代”五四主题活动。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高质量推进黄河口国家公园建设,积极推动国家公园管理机构设立,加强法治建设。加大湿地生态保护修复力度,提升湿地生态功能。合理利用生态资源开展科普宣传,增强全民生态意识。

最后,再次感谢您对我省自然资源工作的关注和支持,希望您一如既往的关注我省的自然资源工作,提出更多宝贵建议意见。

                                                                                                               山东省自然资源厅

                                                                                                                2022年8月4日

责任编辑: 自然资源厅办公室
分享
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