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强黄河三角洲生态保护科技创新工作的提案
【 字体:
打印
时间:2022-08-10 14:00

鲁自然资函〔2022〕651号

张建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加强黄河三角洲生态保护科技创新工作的提案收悉。经研究,结合我厅职责,现答复如下:

黄河三角洲生态脆弱,极易发生退化。水系连通较差、海水倒灌严重、湿地面积减少、生态功能衰退、外来物种入侵等问题,给黄河三角洲生态保护和生物多样性带来严峻挑战。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黄河流域的生态保护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黄河三角洲生态保护作出重要指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山东省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发布以来,我厅高度重视,相继印发了加强黄河三角洲生态保护修复、深化灾害风险调查和重点隐患排查、优化国土空间保护利用格局、管住黄河“水池子”4个实施方案和《关于服务保障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意见》等文件,明确了黄河三角洲保护修复的任务,提出了黄河三角洲生态保护科技创新和技术支撑的工作要求。

一是加强科技创新平台体系建设。我厅已建成黄河三角洲土地利用安全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黄河三角洲森林生态定位站、滨海盐碱地生态修复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黄河三角洲林木遗传育种国家林业局重点实验室、黄河三角洲草地资源与生态国家林草局重点实验室、山东耐盐碱树种研究国家长期科研基地、山东省湿地生态恢复示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各类省部级科技创新平台7个,初步构建了黄河三角洲自然资源领域科技平台框架。其中“黄河三角洲土地利用安全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为自然资源部首批命名的15家科研站之一,2022年被纳入《山东省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

二是推进黄河三角洲自然资源领域科学研究。我厅目前承担的黄河三角洲生态保护相关的省重大科技创新工程项目2项,其中《黄河三角洲废弃盐田绿色复垦与利用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围绕废弃盐田生态快速复垦和高效利用关键技术为核心的研发,探索废弃盐田快速复垦和利用新路径,开展废弃盐田生态复垦综合技术和新型利用模式示范。《海水入侵及土壤盐渍化防控关键技术与装备研发》项目于2021年获批立项,该项目立足于黄河三角洲,以系统研究海水入侵-土壤盐渍化灾害链链式为目标,开展多参数海水入侵监测技术及设备研制,提供海水入侵数据;建设海水入侵与土壤盐渍化一体化监测预警系统平台,构建水肥盐一体综合治理盐渍土长效防控技术体系,并建立海水入侵监测示范区和盐渍土长效防控示范区。

三是科学指导黄河三角洲造林绿化。围绕黄河三角洲重度盐渍化土壤生态恢复重大需求,我厅科研团队研发了耐盐植物平衡根系无纺布容器育苗技术;形成了以柽柳为主要树种、台田沟渠淋盐、龟背式原位栽培的盐碱地生态防护林、碳汇林生态修复技术;创建了物理-微生物-植物三位一体的盐渍土壤“梯度推进”原位生态修复模式,使土壤含盐量由0.8%以上下降至0.3%以下,示范区植物覆盖率达到了80%以上,实现了重度盐碱土壤的生态恢复。在黄河三角洲区域建有省级林木种质资源库4处,保存面积超过500公顷,收集保存重要的野生植物资源及耐盐碱树种种质资源共计1000余份。培育耐盐碱树种‘盐蜡’系列白蜡良种9个、‘壮美青山’系列刺槐良种7个、‘渤海’系列柳树良种12个,先后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10余项。依据上述科研成果,我厅出台了《山东省科学绿化技术导则》,对盐碱地改良技术、植物品种选择、栽植模式、造林技术、抚育管理等内容进行了技术规范,更好地指导和推进盐碱地科学绿化。

四是构建黄河流域国土空间一张图系统。利用高分辨率航空影像和卫星影像,整理分析了7大专题和25个分县区普查报告,融合了二维、实景三维地理信息数据,形成了200多个专题图层,全面系统展现黄河流域国土空间普查数据,直观反映黄河流域的地形地貌与现状,实现了沿黄地区国土空间普查成果的空间化、指标化、可视化。基于水准和InSAR技术,开展多期包括黄河三角洲在内黄河流域地表形变监测工程,准确把握了地形起伏变化情况,为黄河流域城市建设、防灾减灾提供数据保障。

下一步,我厅将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决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工作安排,全面推进我省自然资源领域黄河三角洲生态保护科技创新工作。重点在以下几个方面加大工作力度: 

一是提高黄河三角洲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水平。围绕争创国家级台站的目标,重点优化升级自然资源部黄河三角洲土地利用安全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推进观测网络建设,将观测范围拓展至整个泛黄河三角洲地区6市19个县区,总面积2.65万平方千米;建设3处试验基地,布设科研级生态气象站、自动称重式蒸渗仪、数字式水面蒸发自动站、温室气体观测、试验设施大棚等科研设备设施;开发数据应用管理平台,实现对黄河三角洲水、土、气、生等观测数据、试验数据及公共基础数据的采集、存储、智能处理、分析、展示、预警等功能。

二是全面开展黄河流域自然资源调查监测评价。加强自然资源监测监管,建立黄河流域(山东段)实景三维“一张图”,构建“天上看、空中巡、地上查、网上管”的空天地一体化监测监管体系,实现“山水林田湖草沙”全要素监测,对黄河流域(山东段)开展月度遥感监测和季度生态保护红线、自然保护地等专项监测;从地表资源禀赋、黄河滩区开发、沿黄生态廊道三个方向开展黄河流域(山东段)专题监测。

三是加强黄河三角洲生态保护修复。加快推进黄河口国家公园创建,力争2022年底前通过创建验收。实施“中国典型河口生物多样性保护修复和保护区示范项目”,加快推进黄河三角洲等生态修复重点工程项目。开展森林、草原、湿地、海洋、生态系统外来入侵物种普查,摸清沿黄地区外来入侵物种的种类数量、分布范围、发生面积、危害程度、寄主等。

四是开展自然保护地建设技术研究。研发适于黄河三角洲滨海盐碱地的林草植被恢复新技术,开展沿黄区域等典型湿地保护及退化湿地恢复重建等关键技术、不同功能防护林结构配置与调控关键技术研究,构建重点区域防护林体系,提升我省主要生态脆弱区生态功能。

五是突破以碳汇为重点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关键技术。探索黄河流域森林、湿地等自然资源要素碳汇计量与核算方法和林草生态系统固碳增汇关键技术,构建生态产品价值核算模型。

感谢您对自然资源管理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山东省自然资源厅

                                                                                                                         2022年8月5日

责任编辑: 自然资源厅办公室
分享
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