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中国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里——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政协农业界、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界委员联组会上的重要讲话引起住鲁代表委员、山东干部群众热烈反响
【 字体:
打印
时间:2022-03-07 08:56 来源:大众日报

3月6日下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五次会议的农业界、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界委员,并参加联组会,听取意见和建议。总书记在联组会上的重要讲话,在住鲁代表委员、山东干部群众中引起热烈反响。

省政协副主席刘均刚委员现场聆听了总书记重要讲话。“心情激动,备受鼓舞!总书记的讲话充满了为民情怀,充满了对‘三农’工作和粮食安全的牵挂,并提出了明确要求,这为我们今后做好这方面工作指明了方向。”刘均刚说,山东是粮食大省,我们身上的担子是沉甸甸的,一定要落实好总书记的重要指示要求,像爱护生命一样,爱护每一亩耕地、每一亩良田,大力开展种业科技革命,确保粮食、果品、蔬菜等主要农作物供给。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总书记特别强调要优化布局,稳口粮、稳玉米、扩大豆、扩油料,保证粮食年产量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确保中国人的饭碗主要装中国粮。”省政协副主席、农工党山东省委会主委段青英委员说,大豆是重要的粮食和油料作物,被多次写入中央一号文件,但目前我国大豆生产比较效益低、科技创新能力不足,提高大豆自给率要推广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强化技术应用供给,扩大盐碱地种植面积。“山东培育的蛋白脂肪双高大豆品种‘齐黄34’亩产达到302.6公斤,我们要积极推广种植,为提高我国大豆自给率作出积极贡献。”

“总书记的重要讲话,释放了强烈的重农抓粮信号。”德州市农业农村局局长孙丰勇说,德州是全国重要粮食主产区,有责任、有条件、有能力在粮食高产创建、保障粮食安全上先行一步。“总书记强调,要全面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今年是实施粮食安全党政同责考核的第一年,我们将坚决扛牢粮食安全责任,层层落实书记‘指挥田’,做到村抓样板田、镇抓示范方、县抓核心区、市抓高产片,大力开展‘吨半粮’生产能力建设,切实抓好当前春季麦田管理,确保粮食稳产增效。”

解决吃饭问题,根本出路在科技。山东农业大学校长、党委副书记张宪省代表说,我们要按照总书记的重要指示要求,加快科技创新步伐,围绕新品种培育扎实开展基础性前沿研究,实现种业科技自立自强、种源自主可控,同时将传统育种技术与现代生物技术育种相结合,提高育种的效率和效果,组建多学科交叉的创新团队,推出更多高产稳产优质作物新品种。

“总书记说,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基。田和粮就是我们农民的命根子。”东营市东营区牛庄镇穗东家庭农场负责人隋延峰,与土地打了大半辈子交道,通过“良田+良种+良法”的耕作方式,将流转的800亩盐碱地变成了丰收田。“总书记专门强调要分类改造盐碱地,我打算流转更多土地,继续做好盐碱地改良和粮食种植,将大田种植、良种培育和机械耕作推广到更广阔的田野。”隋延峰说。

乡村振兴不能只盯着经济发展,还必须强化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重视农民思想道德教育,重视法治建设,健全乡村治理体系,深化村民自治实践,有效发挥村规民约、家教家风作用,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总书记十分重视家风建设,作为一名来自农村基层的女代表,我深感责任重大。”沂水县沂城街道西朱家庄社区党支部书记、居委会主任刘文玲代表说,将充分发挥妇女能顶半边天的作用,引导社区妇女自觉肩负起在家庭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责任,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美德,帮助下一代形成美好心灵,促使他们健康成长。“每到妇女节,总书记都为广大女同胞送上祝福,让我们内心充满温暖与力量!”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总书记的讲话,对社会救助工作着墨很重、寓意很深,为新时代民政工作举旗定向、谋篇布局。”临沂市民政局局长孙百迎说,“民政工作件件关乎民生,事事涉及群众切身利益。我们要牢记总书记嘱咐,把更好地为特殊群体服务作为工作重点,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对救助、养老等群众关切的民生事项,一件接着一件办,一年接着一年干,加快形成覆盖全面分层分类综合高效的社会救助格局。”(记者 刘兵 刘一颖)

责任编辑: 韩舟
分享
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