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山东省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行动方案(2022-2025年)的通知
【 字体:
打印
时间:2022-11-21 15:09

山东省人民政府

关于印发山东省制造业数字化转型

行动方案(2022-2025年)的通知

鲁政字〔2022〕201号


各市人民政府,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各大企业,各高等院校:

  现将《山东省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行动方案(2022-2025年)》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实施。

山东省人民政府

2022年10月22日


山东省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行动方案(2022-2025年)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数字化发展战略部署,全面推进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加快提升制造业核心竞争力,制定本行动方案。

一、总体要求

牢牢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锚定“走在前、开新局”,突出企业转型主体作用,围绕新基建、新动能、新优势、新融合“四新”转型目标,聚焦强企业、强行业、强区域、强链条“四强”重点任务,实施“一软、一硬、一网、一云、一平台、一安全、一融合”七大支撑行动。力争到2025年,全省制造业数字化水平明显提升,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发展指数达到125,实现制造模式、生产组织方式和产业形态的深层次变革。

加快“新基建”,数字基础设施支撑能力显著增强。开通5G基站25万个,建成确定性网络2万公里;建设运营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二级节点30个以上,国家级“双跨”平台达到5家左右,培育省级平台300家左右。建成“国家级-省级-边缘级”工业大数据中心协同创新体系,建设5个左右省级区域中心、50个左右省级行业中心和300个以上边缘级中心,打造山东“工业云”品牌。(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通信管理局牵头,省大数据局参与)

催生“新动能”,企业数字化转型成效更加凸显。推动超过2万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施数字化转型,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关键业务环节全面数字化率达到70%,“专精特新”企业数字化转型率达到80%左右。每年建设30个以上以数据要素流通应用为核心的“产业大脑”和“晨星工厂”。培育100家以上智能制造标杆企业,500家以上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和智能制造场景。(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牵头)

培育“新优势”,产业链综合竞争力有效提升。聚焦标志性产业链,支持以链主企业为主体建设30个以上“数字经济总部”,联合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建设数据可信、全程可控的工业数据空间。工业传感器、工业软件等关键产品供给能力显著提高,全省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超过10%。(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科技厅牵头)

促进“新融合”,区域协同发展布局逐步形成。面向重点区域打造一批全场景数字经济园区等载体,培育20个左右“工业互联网+园区(集群)”标杆,建成10个以上数字化转型县域“样板区”。探索建设“工业互联网+自贸试验区”“工业互联网+城市圈”的山东模式,高水平建成山东半岛工业互联网示范区,打造全国智造高地。(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发展改革委、省商务厅牵头)

二、转型重点

(一)强企业。

1. 强化龙头企业引领带动。支持龙头骨干企业率先开展新一代信息技术集成应用创新,牵头或参与制定制造业数字化转型领域相关国家、行业和团体标准,面向行业开放先进技术、应用场景。鼓励省属国有企业、大型民营企业建设工业互联网平台,推动发展个性化定制、网络化协同、数字化管理等新业态新模式。实施智能工厂(车间)培育工程,创建一批智能制造、工业互联网等国家级数字化转型标杆。(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牵头,省国资委、省市场监管局参与)

2. 加快中小企业上云用数。鼓励中小企业应用轻量化、易部署的云化软件产品和解决方案,加快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经营管理等业务系统向云端迁移。健全1+3+N+X的“工业云”服务体系,分行业制定数字化转型产品目录,加速推进中小企业数字化普及应用。(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牵头)

3. 完善数字化转型服务体系。培育一支数字化转型优质服务商队伍,建设一批数字化转型促进中心等创新载体,打造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服务生态。鼓励制造业龙头企业加速服务化、软件化转型,将数字化转型经验形成行业解决方案对外输出。建立智能制造成熟度年度常态化评估机制,推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开展标准符合性评估。(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牵头)

(二)强行业。

4. 原材料行业。面向石化、钢铁、有色、建材等行业,大力推广应用物联网、智能传感、数字孪生等技术,加速业务系统互联互通和工业数据集成共享,实现生产管控一体化。支持构建行业生产全流程运行数据模型,基于数据分析实现工艺改进、运行优化和质量管控。(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牵头)

5. 装备制造业。围绕汽车、工程机械、轨道交通装备、船舶等优势领域,开展关键技术和先进制造工艺集成应用,加快数字化车间和智能工厂建设。实施智能制造供给支撑能力提升行动,聚焦研发、生产、质检和供应等关键环节,扩大机器人应用范围,提升整车柔性化生产水平,推进供应链数据流与业务流融合。(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牵头)

6. 消费品行业。推动纺织服装行业向绿色低碳、数字化、智能化和柔性化等方向发展,鼓励企业挖掘用户需求,推广大规模线上个性化定制模式。支持食品行业在白酒、啤酒、葡萄酒、食用油等领域建设工业互联网平台,提供产品供应链管理、质量品牌评价等服务。(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牵头)

7. 电子信息制造业。深化5G、大数据、人工智能、边缘计算等技术的创新应用,构建产品数字孪生模型,加快发展人机协同装配、质量智能检测等新应用新模式。加强基于平台的供应链协同管理,实现电子元器件采购、生产、库存、质量、物流等环节动态精准协同。(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牵头)

(三)强区域。

8. 打造平台化产业“标杆园”。聚焦重点产业园区、产业集群、自贸试验区,鼓励各市将网络部署、云平台建设等纳入改造提升重点,推动建设数字化园区、数字化集群。支持建设数字化转型公共服务平台,采取“工业互联网+园区(集群)”“工业互联网+自贸试验区”模式,发展共享工厂、协同制造、柔性生产等新模式,建设一批功能完备的工业互联网园区、数字经济园区,推动建设30个以上特色产业集群“产业大脑”,吸引中小微企业入区入群发展。(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商务厅牵头,省发展改革委参与)

9. 选育数字化县域“样板区”。结合省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先进县(市、区)建设,加强工业互联网平台应用普及,加快县域内制造企业数字化转型。鼓励服务商组成工作队,按照标准宣贯、需求对接、实施改造、效果验证、成效推广的工作模式,为中小企业提供数字化改造服务,加快推动形成一批数字化转型县域样板。(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牵头)

10. 构建一体化转型“城市圈”。依托卡奥斯、云洲、橙色云、蓝海“四核双跨”平台,统一数据互联互通标准和接入规则,打造“济青烟威”工业互联网平台一体化发展矩阵。面向省会、胶东、鲁南三大经济圈,支持建设区域一体化转型服务中心,推动中心城市和城市群之间制造资源、创新要素、公共服务、组织机制等协同联动。(省发展改革委、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牵头)

(四)强链条。

11. 助推产业链数字化升级。深化“万项技改、万企转型”,加大对老工业城市转型支持力度,推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技术改造全覆盖,不断提升产业链重点企业数字化水平。支持“链主”企业、重点平台等结合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共性需求打造数字化平台,以数据要素流通应用为核心,促进上下游产能共享、供应链互通。(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牵头)

12. 深化产业链上下游协作。建立“链主”企业与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对接机制,总结标志性产业链“专精特新”企业数字化转型标杆和创新服务实践成果,推广一批服务平台和系统解决方案。每年开展10场左右“链主”企业与“专精特新”企业数字化转型供需对接专场活动,推动1000家左右“专精特新”企业数字化转型。构建大中小企业融通的数据解析体系,接入2000个以上企业数据系统。(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牵头)

三、支撑行动

(一)工业软件提升行动。聚焦工业软件重点领域建设一批省级软件工程技术中心,推进三维CAD、EDA、高端ERP、低代码开发等关键技术突破和产品研发应用。加大首版次高端软件认定和保险补偿力度,培育推广一批鲁版工业软件名品,支持研发应用一批工业APP。培育一批省级软件名园,支持济南综合软件名城、青岛工业软件特色名城提档升级。(省科技厅、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牵头,省财政厅参与)

(二)智能硬件发展行动。加快智能家电、智能机器人等智能终端产业集聚发展,积极布局基于工业设备数据字典的智能网关、制造装备传感器等新型终端。加大芯片设计、封装测试、系统集成等领域支持力度,重点突破声学、压力、气体、温度、红外等传感器。支持第三代半导体关键技术突破、重点产品发展和重大项目建设,打造青岛声学智能传感谷和烟台光电智能传感产业新高地。(省科技厅、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牵头)

(三)网络设施优化行动。加快实施“双千兆”工程,建设覆盖全省的高质量外部公共网络,推进重点区域、重点行业5G独立组网,打造5G全连接工厂。推动算网一体融合发展,鼓励企业运用确定性网络和先进适用技术升级改造企业内网,积极探索“确定性网络+”典型应用场景。面向石化、医药、机械装备、电子信息等行业,支持引导企业建设标识解析二级节点。(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通信管理局牵头)

(四)新型基建跨越行动。大力推进新型数据中心建设,优化全省行业节点布局。完善全国一体化大数据中心山东工业云体系,争创全国首个工业大数据中心体系建设示范区。加快推动工业企业开展数据分类分级,推进DCMM(数据管理能力成熟度模型)贯标评估,全面提升企业数据管理能力。(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牵头,省委网信办、省发展改革委、省大数据局、省通信管理局参与)

(五)平台赋能增效行动。推动“双跨”平台做大做强,按照“大企业共建、小企业共享”模式打造深耕行业的特色专业型平台,加快工业互联网综合服务平台推广应用。强化平台数字化解决方案供给能力,分行业打造一批典型应用场景。依托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提供数字化赋能、智能化改造等服务,助力中小企业降本提质增效。(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牵头)

(六)数字化安全保障行动。开展工业互联网企业网络安全分级分类管理试点,引导企业建立完善网络安全防护体系。推动龙头企业建设网络安全公共服务平台,为中小企业提供网络安全技术服务,促进企业“安全上云”。强化企业环境安全责任意识,支持企业建立绿色发展及环境安全监测体系。(省委网信办、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生态环境厅、省通信管理局牵头)

(七)工业元宇宙培育行动。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工业元宇宙领域融合应用,支持科研院所、龙头企业共建应用场景实验室,打造技术支撑和应用开发平台。加快虚拟现实产业化发展,促进数字孪生、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在制造业场景的应用,打造一批“数字孪生+个性化定制”“产业大脑+晨星工厂”等标杆企业。(省科技厅、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牵头)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统筹协调。在省制造强省建设领导小组框架内,设立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工作组,统筹谋划和推进全省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工作。依托科研机构、专家智库等开展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前瞻性、战略性重大问题研究。各市结合实际制定差异化实施方案,并向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工作组报备,确保各项任务目标逐级分解落实。(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牵头,省政府有关部门参与)

(二)健全工作体系。推动建立“一张龙头骨干企业清单、一份转型重点项目清单、一批促进中心、一个政策工具包、一家战略咨询支撑机构”的“五个一”工作体系。面向国内外优选一批数字化转型服务商,组建数字化转型精准服务商协会联盟,为企业提供一揽子“入驻式”服务。研究制定制造业数字化转型重点项目建设指南,打造一批应用标杆和典型场景。(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牵头)

(三)创新金融服务。发挥新旧动能转换基金作用,加大对制造业数字化转型领域资本投入。引导金融机构开发“技改专项贷”“数字化转型专项贷”等专属产品,对符合条件的数字化转型项目予以支持。加大省级“创新服务券”对企业数字化转型支持力度。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创新财政支持方式,加快重点项目落地实施。(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财政厅、省地方金融监管局牵头,人民银行济南分行参与)

(四)强化人才支撑。聚焦制造业数字化转型需求,优化提升“揭榜挂帅”核心技术攻关机制。支持用人单位依托国家、省级重点人才工程加快聚集数字技术领域高层次人才。加速推动数字化领域公共实训基地建设,建立健全常态化、专业化人才培训机制,提升数字化专业人才技能素质。(省委组织部、省科技厅、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牵头)

(五)营造良好环境。全力打造“工赋山东”品牌,加强典型经验总结宣传,持续扩大影响力、知晓率。依托研究院、行业协会、产业联盟等,举办全国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工业互联网峰会大赛论坛,开展供需牵手对接、案例场景发布、专题展览等系列活动,加速数字化转型进程。(省委宣传部、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牵头) 

(2022年10月24日印发)

责任编辑: 门良语
分享
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