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局之年,积极的财政政策如何发力
落实常态化直达资金1630亿元,民生支出占比近八成
落实常态化直达资金1630亿元,支持实施2.2万个项目;专项债券3017亿元,支持了2185个重大项目建设;为保障疫情防控、疫苗接种,各级财政投入89亿元、归集医保基金97.8亿元……精准发力,护航山东经济大盘平稳前行。在1月7日举行的全省财政工作视频会上,2021年省财政“成绩单”出炉,展现出强劲的增长动力和发展韧劲,为推动山东经济行稳致远提供有力支撑。
财政年度收入首超7000亿
据省财政厅厅长刘兴云介绍,2021年,我省财政收入首次跨越7000亿大关,达到7284亿元,同比增长11%,其中税收占比达75.2%,创近年来最好水平。
既做大财政“蓄水池”,也算好财政“精细账”。从财政支出看,全省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完成11709亿元,同口径增长9.5%,支出结构更加优化。一方面,一般性支出控制有力,省级日常公用经费、业务运转类支出统一压减20%,会议、差旅、培训等经费压减30%;“三公”经费预算下降25.9%,并通过完善政策项目评估清理机制取消到期政策166亿元,厉行节约效果彰显。
另一方面,重点支出保障有力,全省科技、教育、农林水、社会保障和就业等重点支出增长较快。落实常态化直达资金1630亿元,支持实施2.2万个项目,超过1亿人次和5万户企业受益。
全年新增减税降费700亿元以上
去年,面对经济下行压力,我省积极财政政策持续发力,仅减税降费一项,去年全年新增规模700亿元以上。同时,聚焦“六稳”“六保”,去年省级筹措资金1064亿元,落实四批“政策清单”121项财政政策。我省全面落实国家减税降费政策,出台免征地方水利建设基金等地方政策。
聚焦动能转换,去年全省统筹资金1627亿元,支持坚决淘汰落后动能、坚决改造提升传统动能、坚决培育壮大新动能。2021年,省新旧动能转换基金投资259.2亿元,带动金融和社会资本投资538.6亿元。
聚焦乡村振兴,去年省级统筹整合涉农资金481亿元,带动全省整合资金948亿元。农业信贷担保在保余额等5项指标居全国首位,去年全省农业保险覆盖率达78%。
聚焦科技创新,去年省级统筹整合科技创新发展资金132亿元,比上年增长10%。
聚焦生态环境保护,去年全省统筹资金209亿元用于污染防治,在全国率先建立鲁豫两省黄河流域横向生态补偿机制,推动“1+8”生态文明建设财政奖补政策、财政涉企资金“绿色门槛”制度落实落地。
聚焦县域经济发展,我省制定实施工业强县、现代农业强县等“十强县”财政激励政策。
财政用于民生支出占比近80%
财政收入“蛋糕”越做越大,群众得到的实惠越来越多。刘兴云介绍:“2021年,全省民生支出实现9243亿元,占比达79%,各项民生政策得到有效保障。”
急群众之所“急”。为保障疫情防控、疫苗接种,各级财政投入89亿元、归集医保基金97.8亿元。为保障防汛抗旱、农业生产救灾、应急救援,全省各级财政紧急拨付资金67.7亿元。为保障群众温暖过冬,各级财政安排保供暖一次性补助资金76.3亿元。
排群众之所“难”。全省实现就业支出63.4亿元,支持落实各项就业创业政策。全省实现卫生健康支出1092亿元,连续第9年提高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补助标准,将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政府补助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不低于580元,将城乡低保对象等九类困难群体救助保障标准提高10%。全省实现住房保障支出280亿元,支持改造老旧小区65.56万户、棚户区12.94万套、农村危房1.7万户。
解群众之所“愁”。全省实现教育支出2410亿元,支持新建改扩建中小学240所、新增学位30万个,建成乡村教师周转宿舍1.1万套。将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水平提高4.5%,将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提高到150元。
应群众之所“盼”。研究制定提高居民可支配收入15项重点任务、52条政策措施。支持开展文化活动,推动公共文化体育场馆免费低收费开放。支持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开展常态化扫黑除恶,有力促进了“平安山东”建设。(记者 代玲玲 王鹤颖 实习生 胡方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