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抓历史机遇,看沿黄城市勇于探索实践的“山东之变”
【 字体:
打印
时间:2021-09-20 09:15 来源:大众日报

抢抓历史机遇,看沿黄城市勇于探索实践的“山东之变”

大河奔流,铺展高质量发展新画卷

  家住黄河边,黄沙风尘曾是老一辈人挥之不去的记忆。淄博市高青县内,黄河过境近47公里。常家镇天鹅湖村村民张献峰至今仍清晰地记着当年“十米不见人、张口满嘴沙”的情景。如今,荒地变公园、沙尘变清风。只需穿过几个“袖珍公园”,天鹅湖村村民就可以登上黄河大堤,漫步百里生态绿色长廊。不仅环境变好,钱包也“鼓”了起来。

  近年来,山东牢记嘱托,抢抓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的历史机遇,走出一条绿色可持续的高质量发展之路。黄河沿岸,齐鲁儿女切身体会“山东之变”。

  发展绿色产业,村民吃上“生态”饭

  “原来这里是盐碱涝洼沙地,没有树,没有草。这几年,绿化率达到了85%以上,树木80余种2万余株,负氧离子均含量达10000个/立方厘米以上,成了名副其实的天然氧吧。环境好了,鸟也跟着来了。目前,这里吸引了近200种鸟类驻足。”高青县天鹅湖生态国际慢城高青县文化和旅游局党组成员、县旅游发展中心主任孟庆吉说。

  生态打底、产业赋能。天鹅湖村北依黄河,近年来,该村变盐碱涝洼的劣势为藕虾共生的优势,对池塘洼地实施整体流转,采取“立体种养,藕虾共生”模式,实现一水两用,一田双收。

  在济南,章丘区白云湖附近的村民也享受到了“绿水青山”的红利。

  初秋的白云湖,风景如画。章丘区白云湖街道苏码村的荷香园内,新采摘的莲蓬成为抢手货。等到秋冬时节,白莲藕上市,一年两季收入。

  几年前,这里还是“鱼塘围湖”,大量养殖导致水质富营养化。今年53岁的张洪贵是白云湖北岸张家村村民,靠湖养鱼30年。“2017年开始,章丘区实施‘退渔还湿’工程,21个村的1544个鱼塘全部收回、清理。”白云湖街道办事处乡村规划建设监督管理办公室主任宁华告诉记者,同时拆除1700余处违章建筑,清除156万棵速生杨,湿地面积恢复到1.6万余亩,湿地率达到83.2%。

  “退渔还湿”之后,近2000户渔民全部“上岸”。当地政府引导发展特色旅游和荷花产业,让村民靠生态吃饭,靠产业发展。苏码村村民袁方民挖了自家130多亩鱼塘后,通过农业合作社,转种高端香水莲、白莲藕、太空莲,收入比养鱼还好。

  转移旧产能为转型升级创造空间

  9月15日下午,在滨州市魏桥轻量化基地山东魏桥轻量化材料有限公司车间里,工人正在对新上的设备和生产出的汽车轻量化构件进行最后调试。

  2019年底,为寻求高质量发展新路径,魏桥创业集团将203万吨电解铝产能自滨州转移。转移传统产能是为了给产业转型升级创造空间。魏桥创业集团董事长张波告诉记者,摆脱过去传统的低层级加工,轻量化是魏桥未来重点发展方向。“为此,我们与苏州奥杰、广州和德等公司合作建设了魏桥轻量化基地发展高端铝加工产业。”张波说。

  来到淄博市临淄区,在这个老牌化工大区,主打大数据产业的高科技企业爱特云翔显得格外突出。

  “我们这里集聚了华为、同方、浪潮、阿里巴巴等合作伙伴。目前,爱特云翔大数据产业园二期项目已经完成基建,将达到10000组机柜的算位支撑能力,数据中心可达T3+标准,最高容纳16万台服务器。”爱特云翔董事长阎鹏飞介绍。

  淄博作为全国首批老工业城市之一,近现代工业已经走过了110多年历程。在临淄区,化工产业作为支柱产业占比达到70%,产业转型升级压力大。作为临淄区开启高质量发展的主要抓手,爱特云翔为传统企业的信息化转型、工业互联网节点发展提供有力保障。阎鹏飞透露,未来该园将以高科技产业集聚、数字经济园区等形式辐射山东16市,形成我省云计算大数据中心集群。

  新产业激发新活力塑造新优势

  9月17日上午10点,在东营市波鸿轨道交通装备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历经1280摄氏度的加热环节,第一块试压轧的钢坯被缓缓送出。据了解,1#环形加热炉最多可以同时加热300多块坯料,项目满负荷生产后,约52秒就可以压轧出一个轨交车轮。

  “投入量产后,高铁车轮的全链条生产,我们是独一家。”波鸿公司副总经理胡任伟说。

  据了解,波鸿轨交将打造高铁车轮‘材料-车轮-车轴-轮对’核心产业链,形成100亿元产值、税收超10亿元的轨交装备制造产业基地。联合地方国资设立20亿元的高铁装备产业投资基金,积极培育齿轮箱、刹车盘、轴承等配套产业入园。

  在禹城市通裕重工风电主轴生产车间内,锻造、铸造和焊接“巧匠”们正站在风电主机上忙碌着,“这三项工艺我们在行业内领先,也正因如此,在国内风电行业里产品品类最全。”公司副总经理张文一一边带采访团参观生产车间,一边颇为自豪地说。依靠实力,通裕重工将上下游企业引来禹城,大大节约了物流成本。

  与高端制造业相同,医养健康产业也依靠高端技术展现出巨大发展潜力。

  “这是我们研发生产的纳纤膜口罩,它的厚度只有100微米,里边的纤维细度相当于人头发丝的1%。因为单向导湿,过滤性、透气性强,这款口罩戴7天无需更换。”滨州市愉悦家纺有限公司总经理王玉平介绍,“这批口罩在东京奥运会期间已经亮相,很多体育记者都佩戴这款口罩进行采访。”(记者 王鹤颖 常青 参与采写 赵国陆 张双双 姜斌 刘磊 李广寅)

责任编辑: 倪文秀
分享
上一篇: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