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财政厅|山东省加强扶贫资产管理 实现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 字体:
打印
时间:2021-03-05 09:40 来源:山东省财政厅网站

近年来,山东各地立足脱贫攻坚实际,加大财政投入,积极探索创新,促进产业扶贫项目规范建设和扶贫资产持续有效利用。据统计,“十三五”时期全省共支持实施产业扶贫项目2.56万个,总投资315亿元,形成扶贫资产233亿元,累计实现扶贫收益32.7亿元,为全省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胜利提供了有力保障,为实现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提供了有利条件。

一、健全管理制度,搭建扶贫资产管理框架。省级先后制定出台了《省扶贫工作重点村产业发展项目管理办法》等六个规范性文件,并在2020年出台了《扶贫资产管理办法(试行)》,进一步健全完善扶贫资产“四权分置”管理机制,即扶贫资产所有权归村集体,把扶贫资产放进集体篮子里;经营权归合作社、龙头企业、专业大户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让最能挣钱的人经营资产;收益权归贫困户,让最需要的人能够受益;监督权归镇级政府和县级主管部门,让每一分钱都在阳光下运行。

二、创新管理机制,提升扶贫资产管理水平。针对扶贫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各地积极围绕资金管理、资产运营、后续管护等问题,探索创新管理模式,管理精细化水平显著提升。临沂市从推进扶贫资金资产管理更加规范、系统、长效出发,健全完善精细化核算、专业化指导、全程化监管、差异化分配、制度化保障“五化”运行机制,达到了扶贫资产长效惠贫的目的。2020年,全市共整合各类财政专项扶贫资金10.16亿元,实施产业扶贫项目410个,扶持建档立卡贫困户6.67万户11.25万人次,纳入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平台扶贫资产35.77亿元。临沂市费县探索创新扶贫资金资产标准化管理,建立了项目资金报账、扶贫资产确权、扶贫资产交接、资产管理流程、资产登记管护、资产折旧处置及核销等程序规范,率先形成一套地方工作标准,建立健全了扶贫资金使用全流程标准化机制。淄博市沂源县积极探索委托第三方专业公司经营管理,将分散的扶贫资产集中管理、集中运营,充分发挥了专业公司的技术优势和经营能力,有效增强抵御市场风险能力。2020年,全县236个产业扶贫项目累计实现收益1258万元,其中第三方公司委托管理的34个项目,年收益达到653万元,占全部收益的51.9%,收益率达7%,受益贫困户7832户、10960人。

三、创新发展路径,稳定扶贫资产收益。围绕实现扶贫资产收益最大化、提升稳定性,全省各地坚持因地制宜、因势利导,积极探索符合当地实际的资产收益扶贫路径,全力推动扶贫资产提质增效。临沂市探索优势产业开发型、业态融合发展型、党建引领示范型、乡村旅游增收型、园区飞地建设型、物业租赁投资型、资产盘活带动型等产业发展模式,确保产业选得准、有市场、可持续。2016年以来,先后建设3245个产业项目、276个扶贫车间,带动了48.9万人次贫困群众增收。实施乡村旅游扶贫项目122个,直接带动建档立卡贫困人口4796人实现脱贫,辐射带动9.8万人通过就业、分红等方式实现增收。日照市五莲县认真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将扶贫资金投入到绿色产业中,支持实施“林果+园区”、“林果+加工”、“林果+旅游”、“林果+电商”工程,实现了社会得绿、企业获利、村庄受益、农民增收多赢效果。脱贫攻坚以来全县完成造林9.2万多亩,森林覆盖率提高到32.8%,带动贫困户户均增收2200元,稳定实现“两不愁三保障”。

四、创新工作方法,确保扶贫资产保值增值。为健全完善扶贫资产保值增值机制,全省各地着力创新工作方法,探索多种运营方式,积极推动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枣庄市峄城区探索强企托管运营、合作社托管运营、强村托管运营“三种模式”,全区187个产业扶贫项目已有140个实施了“专业运营”,投资500万元以上的项目达到9家,5年来累计实现项目收益5108.97万元;搭建电商平台、消费平台、协作平台“三个平台”,建设了石榴文创产业园,实现扶贫产品销售“众流归一”,2020年,该区已申报认定41个扶贫产品,销售收入达1.25亿元。聊城市东阿县创新“公司+扶贫资产”市场化运营、规范化管理、全程化管护、一体化融合“四化”工作方法,按照县级公司统筹、镇街协调、村级借力的思路发展产业项目,成立县、乡、村三级农业运营公司,由公司按照市场化模式统一运营管理,推动“公司+扶贫资产”双赢,实现贫困人口“资产变股权、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确保扶贫资产保值增值。截至目前,分布于全市10个镇街的268个扶贫项目已被有序接管,涉及扶贫资产1.66亿元,依托公司运营优势,有效的扩大了村集体产业,实现了产业扶贫与乡村产业振兴一体谋划、协同推进。

责任编辑: 金中丽
分享
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