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11370000004502198Q/2021-02754 | 组配分类: | 专项规划 |
发布机构: | 山东省畜牧兽医局 | 文件编号: | |
有效性: |
关于完善调控机制促进生猪产业现代化的若干措施
鲁牧畜发(2021)13号
各市人民政府,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为贯彻落实农业农村部等6部委《关于促进生猪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农牧发〔2021〕24号),巩固生猪生产发展成效,进一步完善调控机制,防止产能大幅波动,促进生猪产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推进现代化发展,省农业农村厅、省畜牧局会同有关部门制定了完善调控机制促进生猪产业现代化的措施,经省政府同意,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完善生产政策支持体系
(一)稳定生猪贷款政策。发挥政策性担保功能,加大对符合条件的生猪养殖场户信贷担保服务力度。探索养殖圈舍确权颁证,加快推广生产设施设备、生猪活体和保险保单抵质押贷款。对符合授信条件但暂时经营困难的生猪养殖场户和屠宰加工企业,不得随意限贷、抽贷、断贷。支持将符合条件的生猪养殖相关贷款按程序纳入农业发展银行政策性业务范围。发挥支农、支小再贷款引导作用,支持各市、县(市、区)法人金融机构扩大对符合条件的生猪养殖场户信贷投放,地方可按规定统筹资金给予贴息补助。(人民银行济南分行、省财政厅、山东银保监局、青岛银保监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二)增强风险保障能力。深入推进生猪养殖保险,建立与生产成本相适应的保额动态调整机制,适时调整能繁母猪保险保额,实现养殖场户愿保尽保。鼓励保险机构开展附加商业保险,支持有条件的地方开展并扩大生猪收入保险、价格保险、保险+期货,提升保障水平、降低经营风险。加快推进病死猪无害化处理与保险联动机制建设,实现无害化处理和保险全流程信息化办理。(省财政厅、山东银保监局、青岛银保监局、省畜牧局、省发展改革委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三)稳定生猪补贴政策。对生猪养殖场户购置自动饲喂、环境控制、疫病防控、废弃物处理等设备给予农机购置补贴支持,探索将生猪成套养殖、智能巡检设备纳入补贴范围。落实生猪调出大县奖励政策,专款专用支持生猪生产、防疫、流通等。扩大生猪良种补贴覆盖范围,支持建设区域性猪人工授精站,对使用良种猪精液开展人工授精的养殖场户进行适当补助。对国家级核心育种场、畜禽遗传资源保种场开展的生产性能测定和遗传资源保护给予补助。(省财政厅、省畜牧局、省农业农村厅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四)优化环境监管服务。规范畜禽养殖禁养区划定与管理,不得超越法律法规规定随意扩大禁养区范围,不得以行政手段对养殖场户实施强行清退。深入推进生猪规模养殖项目环评“放管服”改革,对年出栏5000头以下的生猪养殖项目实行备案管理、年出栏5000头及以上和涉及环境敏感区的按规定实行审批。(省生态环境厅、省畜牧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二、健全稳供稳价调控机制
(五)强化信息监测预警。密切部门协作,建立生猪全产业链信息监测预警发布机制,及时会商研判,定期在省智慧畜牧大数据平台发布种业、养殖、屠宰、外调、消费、价格、进口等信息,科学引导生产,稳定市场预期。对年出栏500头以上的规模养殖场户生产经营情况进行动态监测。积极回应产业热点和突发性问题,及时采取应急措施,避免生猪生产大幅波动。(省畜牧局牵头,省发展改革委、省商务厅、济南海关、青岛海关、省统计局、国家统计局山东调查总队、山东银保监局、青岛银保监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六)稳定生猪核心产能。严格落实“菜篮子”市长负责制,将能繁母猪存栏量和规模养殖场保有量等指标任务分解下达到各市。“十四五”期间,全省能繁母猪存栏量稳定在285万头、最低保有量不少于256.5万头,后续根据猪肉消费和母猪繁殖率等变化动态调整。保持生猪规模养殖场数量总体稳定,按照猪场自愿加入并配合开展产能调控的原则,将全省年出栏1万头以上的规模养殖场全部挂牌纳入国家级生猪产能调控基地;对规模较大、水平较高、带动较强的种猪场和养殖企业,挂牌明确一批省级生猪产能调控基地;鼓励各市结合实际建立市级生猪产能调控基地。(省畜牧局牵头负责)
(七)开展逆周期调控。以能繁母猪存栏量变化率为核心调控指标,建立预警及时、措施精准、响应高效的自动触发调控机制。坚持预调早调微调,当能繁母猪存栏量月度同比变化率超过4%时,及时向社会发布预警信息;当能繁母猪存栏量月度同比变化率超过5%,或能繁母猪存栏量连续3个月累计增减在5%-10%时,引导生猪养殖场户加快补栏二元母猪或淘汰低产母猪;当能繁母猪存栏量月度同比减少10%,或能繁母猪存栏量连续3个月累计减少超过10%,各市可按规定对种猪场给予一次性临时救助补贴。能繁母猪存栏量在合理区间波动,但种猪生产供应、新生仔猪数量或生猪存栏量出现异常减少等情况时,及时采取针对性政策措施,防范生产大幅下降。(省畜牧局牵头,省财政厅、省发展改革委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八)加强猪肉储备调节。落实国家发展改革委等5部委《完善政府猪肉储备调节机制做好猪肉市场保供稳价工作预案》(发改价格〔2021〕770号),根据消费实际,保有合理数量的政府猪肉常规储备,保持必要调节能力。根据不同预警情形,及时启动增加收储或储备投放等响应措施,有效调控市场异常变化。根据国家安排及本地生猪产能和市场需求情况,科学引导进口节奏。(省发展改革委、省财政厅、省畜牧局、省商务厅、青岛海关、济南海关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九)加大综合评价奖惩力度。各市农业农村(畜牧兽医)部门要制定生猪产能调控实施方案,经市政府批准后报省畜牧局备案。省畜牧局依据能繁母猪存栏量和规模养殖场保有量指标完成、政策落实等情况,定期对各市进行综合评价,以适当形式通报综合评价结果,并作为下年度相关政策项目资金安排的重要依据。(省畜牧局牵头,省财政厅按职责分工负责)
三、推进生猪产业现代建设
(十)大力发展规模养殖。按照生产高效、环境友好、产品安全、管理先进的要求,引导养殖场户改造提升设施装备水平,创建一批国家级示范场。加快推进大型集团企业稳产增能,优化养殖主体结构,密切利益联结,带动中小养殖场户转变生产方式,逐步降低散养比重。加快推进现代智能装备普及应用,到2025年生猪规模化养殖机械化率达到80%。(省畜牧局牵头,省农业农村厅按职责分工负责)
(十一)提升屠宰加工水平。开展生猪屠宰企业标准化示范创建,到2025年年底创建25家国家级示范厂。加快发展生猪养殖、屠宰加工、配送、销售一体化经营。鼓励屠宰加工企业发展精深加工。推动生猪产品加工、仓储、配送全链条冷链体系建设,引导“点对点”产销对接,促进运猪向运肉转变。(省畜牧局牵头,省发展改革委、省商务厅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十二)狠抓动物疫病防控。强化督促指导,落细落实地方政府属地管理、部门监管和生产经营者主体三方责任。严格网格化巡查、风险分级管理、生猪调运和屠宰监管等常态化防控措施,确保非洲猪瘟稳定控制。抓好口蹄疫、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猪瘟等重点疫病疫苗免疫、监测预警、检疫监管。提升饲养管理水平,做好仔猪腹泻等常见病防控。强化生猪全链条监督执法,联合开展案件查处、溯源追踪等,确保部门协作顺畅、处置及时果断。加快推进“无疫省”建设,支持企业创建无疫小区。以种猪场为重点,加快猪瘟、伪狂犬病等疫病监测净化。(省畜牧局牵头,省农业农村厅、省交通运输厅、省公安厅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十三)着力强化科技支撑。加快建设国家级区域性畜禽遗传资源基因库。开展遗传资源普查,实施分级保护,建设备份保种场。实施品种登记,组织优异基因发掘和精准鉴定,加快新种质创制。支持“优质高效生猪突破性新品种选育”,开展生猪种源“卡脖子”技术攻关,做大一批生猪种业企业。推进新一轮生猪遗传改良计划,加强地方猪品种和引进品种持续选育。加大技术培训,强化专业人才培养。培育服务组织,提供专业化社会化服务。推进畜牧业信息化试点建设,加快省智慧畜牧大数据平台推广应用和相关行业数据资源汇聚共享,遴选推广一批智慧化技术模式、育种企业、养殖基地。(省畜牧局牵头,省财政厅、省大数据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十四)推进粪污资源化利用。严格落实污染防治和粪污收集处理利用主体责任,依法建立畜禽散养密集区粪污集中处理体系,将规模以下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和资源化利用纳入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协同推进。实施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绿色种养循环农业试点等项目,建设粪肥还田基础设施,培育社会化服务组织,推进种养结合、农牧循环。(省畜牧局牵头,省生态环境厅、省农业农村厅、省发展改革委、省财政厅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十五)强化质量安全监管。推行生产经营主体公开承诺制度,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信用管理,加大监督抽查力度。推进食用农产品达标合格证制度试行工作,实现年度巡查全覆盖。落实药物饲料添加剂退出行动计划,推进饲料生产“无抗”,加快生物饲料、减抗和替抗兽药产品开发,推动中兽药新产品应用。实施生猪屠宰企业分级管理,落实生猪屠宰质量管理规范,加快小型屠宰点撤停并转,严格屠宰环节“瘦肉精”和非洲猪瘟自检。加强行刑衔接,严厉打击相关违法违规行为。(省畜牧局牵头,省公安厅配合)
山东省畜牧兽医局 山东省农业农村厅
山东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山东省财政厅
山东省生态环境厅 山东省商务厅
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山东监管局
2021年10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