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11370000004504679L/2021-02659 组配分类: 行业规划(计划)
发布机构: 山东省水利厅 文件编号:
有效性:
山东省“十四五”水利人才发展规划
【 字体:
打印
时间:2021-10-14 00:00

前  言

“十四五”时期,我国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新征程,是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国家战略实施的第一个五年期,是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实现突破的关键五年。习近平总书记对“十四五”规划编制作出重要指示,编制五年规划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重要方式,必须把新发展理念贯穿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必须加强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战略性布局、整体性推进。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才是创新的第一资源,人才资源是我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的重要力量和显著优势。人才规划是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经济社会发展总体目标的重要保障措施;编制人才规划,是盘活人才资源推动工作全面落实的有效保证,是全力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重要手段。

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山东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中走在前列”的指示要求,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中央人才工作会议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贯彻中央“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思路,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走在前列、全面开创”的发展要求,以推动新阶段水利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推动美丽山东建设,实现“十四五”山东水安全保障目标,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支持山东经济加快由大到强的战略性转变,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对持续水安澜、优质水资源、健康水生态、宜居水环境、先进水文化的新需求,补齐和加强新时代山东水利改革发展中的短板和弱项,迫切需要建设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水利人才队伍。

水利要发展,人才是关键。“十三五”以来,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人才工作,大力实施人才强省战略。厅党组统筹推进水利人才工作,水利人才队伍建设取得了显著成绩。同时必须清醒看到,水利改革发展进入新时代,当前山东水利人才发展的总体水平与新时代水利改革发展要求相比还有弱项,存在一些突出问题和难题,主要是:人才队伍总量和综合素质还不能完全适应水利改革发展的需要,水利人才结构和布局不尽合理,人才发展体制机制创新力度不强等。

适应推进新阶段水利高质量发展对水利人才的需求变化,加强对水利人才工作的宏观指导,科学编制“十四五”水利人才发展规划,着力破解山东水利人才“不够用、不适用”的难题,重点解决人才队伍数量不足和质量不优、高层次和重点领域人才匮乏、人才培养体制机制不完善、创新力度不够、人才发展平台少投入不足等突出问题,是山东水利事业发展的客观需要和迫切要求。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编制《山东省“十四五”水利人才发展规划》,对实施水利人才战略,建设一支规模适度、结构优化、素质优良的人才队伍,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一、发展现状、存在问题与面临形势

“十三五”时期,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和高位推动下,厅党组高度重视水利人才队伍建设工作,坚持党管人才原则,紧紧围绕水利改革发展中心工作,成立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坚持以能力建设为核心,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动力,统筹抓好各类水利人才队伍建设,全省水利人才工作迈上了新台阶。

(一)发展现状

截至2020年底,全省水利人才队伍总量为36085人,其中党政人才2522人,专业技术人才23435人,技能人才8855人,经营管理人才1273人。与十二五末的2015年相比,全省水利系统人才队伍数量变化较大(见表1),水利人才发展总体趋势持续向好,队伍规模压缩调整,整体素质不断提升,结构布局不断优化,形成了一支专业门类较为齐全、技术力量较为突出的水利人才队伍。

表1 2015年与2020年全省水利系统人才队伍总量对比情况

年度

总量

党政人才

专业技术人才

技能人才

经营管理人才

2015

49118

4052

25159

15370

2492

2020

36085

2522

23435

8855

1273

1.人才队伍综合素质明显提升。与2015年相比,整体学历水平结构改善,大学本科及以上占比大幅提高(见表2)。截至2020年底,研究生及以上学历1581人,占4.38%,较2015年增加544人;大学本科15503人,占42.96%,占比最高;大学专科9402人,占26.06;中专4262人,占11.81%;高中及以下5337人,占14.79%。中专及以下学历人员比2015年减少8423人。职称结构不断优化,高级专业技术资格人员增幅明显(见表3),具有正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增加126人,增幅56.25%;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增加590人,增幅24.74%;具有中级专业技术职称的增加859人,增幅10.79%;具有初级专业技术职称的减少3720人,减幅33.11%。

表2 2015年与2020年全省水利系统人才队伍学历结构对比情况

年度

研究生

本科

大专

中专

高中及以下

2015

1037

15473

12541

8475

9547

2020

1581

15503

9402

4262

5337

表3 2015年与2020年全省水利专业技术人才职称对比情况

年度

正高级

高级

中级

初级

未聘任

2015

224

2385

7963

11235

3352

2020

350

2975

8822

7515

3773

2.党政人才培养力度加大。坚持好干部标准,选优配强领导班子,选准用好领导干部。始终坚持把政治标准放在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的首位,严把选人用人政治关口,牢固树立重实干重实绩的鲜明用人导向。优化调整厅属事业单位领导班子和处级干部队伍,一批勇于担当、实绩突出、年轻有为的干部走上领导岗位,干部担当作为、干事创业的氛围日渐浓厚。强化干部梯队建设,夯实年轻干部队伍基础。研究制定大力发现选拔培养优秀年轻干部的若干措施,优化干部成长路径,加强后备干部队伍建设,健全年轻干部培养选拔体制机制。在干部调整中注重选拔使用优秀年轻干部,不断提高年轻干部比例,进一步优化了干部队伍整体结构。强化干部教育培训和实践锻炼。加强教育培训顶层设计,建立分级分类培训体系,强化点名调训和周期性轮训,依托“水利领导干部综合素质提升专题培训班”、“党务干部培训班”、“水利大讲堂”等教育培训平台,实现干部教育培训的经常化、全覆盖;拓宽干部成长路径和锻炼渠道,大力度选派干部到基层一线和困难艰苦地方锻炼,进一步提升了干部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

3.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培养效果突出。与“十二五”末的2015年相比,专业技术人才总量占总人数的比例由51.2%上升到64.9%,提高13.7个百分点。依托水利工程职称评审、高层次专家推荐选拔、奖励表彰等日常业务工作,通过摸底了解、单位推荐等方式,发现掌握一批优秀水利技术人才,逐步建立厅直单位人才库,已入库人才700余名;通过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人选、水利部“5151”人才工程部级人选、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等人才工程的推荐选拔,建立了厅直单位高层次专家库,目前已有入库专家17名。加强人才创新团队建设,明确科技研发目标,依托平台和项目,以学科领军人才为核心,以不同研究方向科研骨干为主体,优势互补,团结协作,打造了持续、稳定、技术与协作配合日趋成熟的学科发展团队。联合省人社厅印发了《山东省水利工程技术人才职称评价标准条件(试行)》,以培养和造就水利领军人才、补齐水利专业技术人才短板为目标,坚持品德、能力和业绩的导向性、激励性,创新水利工程专业技术人才评价机制,进一步推动全省水利工程职称评价工作制度化、科学化、规范化。

4.高技能人才培养成效显著。截至2020年底,全省技能人才8855人,占人才队伍总量的24.5%,其中高技能人才3462人,占技能人才总量的39.1%。以历届全国和全省水利行业职业技能竞赛为平台,着力打造高技能人才专家库,目前已有入库专家30名。打通技能人才发展通道,印发的职称评价标准条件中,专门列出技工院校毕业生申报水利工程职称的条件,明确在市级以上水利行业技能竞赛或劳动竞赛中获奖的技能人才,可申报相应的水利工程职称。加强水利技能人才能力培养,以提高实用操作技能为目标,通过专业培训、技术交流和岗位练兵等措施加强岗位技能培训。2017年以来,每年均联合省人社厅、省总工会、团省委举办全省水利行业职业技能竞赛,选拔参加全国竞赛的选手成绩优异,我厅连年获得全国水利行业职业技能竞赛优秀组织奖,并成功承办全国第12届水利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目前,全省现有全国技术能手1名、全国水利技能大奖获得者5名、全国水利技术能手20名。厅属山东水利职业学院学生在全国职业院校各类技能大赛中多次获奖。山东水利技师学院先后被确定为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和全国水利行业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

5.基层水利人才素质明显改善。学历结构不断优化,大学专科及以上占比大幅提高,中专及以下人数和占比均大幅下降(见表4)。与“十二五”末的2015年相比,基层水利人才队伍中研究生学历的增加366人,增幅109.9%;大学本科学历的增加2826人,增幅29.1%;大学专科学历的减少1065人,减幅10.8%;中专学历的减少2904人,减幅41.5%;高中及以下学历的减少2492人,减幅32.6%。省人社厅、财政厅、水利厅等6部门联合出台了《山东省优秀乡镇农业技术人员评选奖励办法》,将基层水利技术人员纳入评选范围,联合省人社厅、财政厅面向县级以下基层水利技术人员开展评选,每3年一个周期,每次360名表彰名额,3年管理期内每人每年奖金5000元,发挥了鼓舞优秀水利技术人员扎根基层、献身水利的正向激励引导作用。

表4 2015年与2020年基层水利人才队伍学历结构对比情况

年度

研究生及以上

大学本科

大学专科

中专

高中及以下

2015

333

9700

9824

6994

7643

2020

699

12526

8759

4090

5151

(二)存在问题

“十三五”期间,全省水利人才队伍建设取得了较大成绩,但与新时代实现山东由大到强战略性转变要求相比,与新时代实现山东水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要求相比,与推动新阶段山东水利高质量发展的要求相比,水利人才队伍建设还存在短板和弱项,主要表现在:

1.人才梯队构成不合理、老龄化趋势加剧。截至2020年底,全省水利人才队伍中,35岁以下的5296人,占比14.7%;36岁至45岁的12022人,占比33.3%;46岁至54岁的13629人,占比37.8%;55岁以上的5138人,占比14.2%。四个年龄段的比例为:1.1∶2.4∶2.7∶1。需特别注意的是,35岁以下的年龄跨度在10岁以上,而55岁以上的年龄跨度为6岁,人才队伍年龄结构呈现橄榄球状,双侧数量接近一比一的比例。1961年至1965年出生年龄段人数占比较大,面临人员集中退休的情况,如后续人才补不足、跟不进、顶不上,将出现断崖式人才短缺问题,面临人才断档危险。

2.高层次水利人才匮乏、重点领域人才急缺。领军人才匮乏,创新型复合型高层次人才紧缺,质量不够高,在水利行业话语权不强。重点领域水利人才急缺,青年拔尖人才数量依然偏少,创新能力不够强。科研创新氛围不够浓厚,创新团队数量偏少,重大原创性成果缺乏,获得省部级以上科技进步奖成果数量不够多。近两年防汛抗旱防台风工作中暴露出防灾减灾、水资源管理、水生态文明建设等重点领域人才急缺的突出问题。因地域、科研经费、待遇等原因,引进高层次人才数量偏少,层次结构亟待优化,急需紧缺的高层次人才引进难、留住难、作用发挥难的问题依然存在。

3.市县基层一线水利人才数量不够、能力不足。基层一线人才数量不够用的问题比较突出,人才数量不足和结构性失衡矛盾并存。留得下、待得住、顶得上的基层一线技术技能型实用型人才数量紧缺,多数基层岗位管理人员不足,站所、大型涵闸等工程人员匮乏,综合素质相对偏低。市县水利工程大多分布在偏远地区,工作条件较差、环境艰苦,对人才的吸引力不够。

4.人才培养机制仍需健全完善,平台少投入不足。各级水利部门和单位不同程度地存在人才机制方面的短板和弱项,对“人才是经济社会发展第一资源,是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的关键因素”的认识不深,人才优先发展的意识不强,重业务管理轻人才队伍建设的问题仍然存在。搭建助力人才成长的平台偏少,在人才的选、育、管、用和激励方面探索的主动性不强、力度不大,人才培养经费投入不足。

(三)面临形势

“十四五”时期是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是推进山东水利现代化进程、提升水安全保障能力的关键时期。推动高质量发展是新阶段水利工作的主题,山东水利发展进入新发展阶段,新时代水利人才工作面临着新形势、新任务和新要求。

1.国家战略实施对人才工作提出新要求

人才强国战略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基本战略。当今和未来的国际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谁拥有更多更好的人才,谁就能在竞争中取得主动,赢得未来。因此,需要高度重视人才的重要性,加强和改进人才工作,进一步形成引才、育才、聚才和用才的良好环境与政策优势。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把推进人才强国战略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取得重大突破,人才队伍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当前,山东的政策、资源、平台优势前所未有,历史机遇千载难逢。中国(山东)自由贸易试验区、上合组织地方经贸合作示范区、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三区叠加;环渤海经济圈、中原经济区、长三角一体化以及京津冀一体化四个国家级区域发展规划通过山东牵手交汇;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国家战略落地生根。适应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全省水利系统必须以水资源的安全可持续利用推动山东经济社会可持续健康发展,必须为推进新时代强省战略提供有力支撑,必须充分发挥人才在新时代水利改革发展中的至关重要作用。

2.新时代水利改革发展对人才工作提出新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治水兴国发表重要讲话,提出“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思路。党和国家对保障国家水安全作出重大部署,推动新阶段水利高质量发展,全面推行河湖长制,统筹解决水资源短缺、水生态损害、水环境污染与水旱灾害多发频发四大水问题,增强山东水利保障能力,实现山东水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迫切需要进一步强化水利人才队伍创新发展和服务管理监督能力。

当前,水利改革发展处在特殊的历史时期,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水旱灾害等方面的新老问题交织显现,社会主要矛盾与治水主要矛盾的转化带来水利改革发展的重大变化。新阶段水利工作的主题为推动高质量发展,面对水利新形势和新任务,如何让水利人才充分发挥对水利工作的强力驱动和全面支撑作用,需要重新定位水利人才工作,重新确立人才队伍建设的新要求和新目标。

3.山东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工作提出新要求

山东是人口大省、经济大省,保障水安全是稳定经济增长的重要基础。牢记习近平总书记“走在前列”的指示要求,紧紧围绕“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和落实新发展理念,把“走在前列”作为长期坚持的目标定位和根本要求,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加快美丽山东建设,迫切需要加快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增强水利支撑和保障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严格水资源节约保护,全面建设节水型社会,推动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坚持人水和谐,强化水治理保护与水生态修复,改善水生态环境,打造秀美河湖、生态山东。

目前山东水安全保障能力还存在弱项和短板,“补短板、破瓶颈、增后劲、上水平、惠民生”的任务仍十分艰巨,紧紧围绕水利高质量发展,按照“重在保护、要在治理”的战略要求,补短板、固底板、锻长板,迫切需要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水利人才队伍。

二、指导思想、工作原则与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中央人才工作会议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思路,以推动新阶段水利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强化党管人才原则,坚持将服务水利改革发展作为人才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紧紧围绕国家发展战略和解决四大水问题对水利人才的需求,在省委、省政府和厅党组的坚强领导下,统筹推进各类人才队伍建设,为全面推进水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建设造福山东人民的幸福河湖提供坚强的人才保障和广泛的智力支撑。

(二)工作原则

——政治引领,服务发展。强化党管人才原则,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科学确立人才工作目标任务,把促进山东水利事业及经济社会发展作为人才队伍建设的根本出发点,统筹推进水利人才队伍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以用为本,改革创新。坚持结果导向,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理念,探索创新人才工作体制机制和方式方法,统筹不同类别不同层级人才队伍发展实际,力争在引进、培养、使用、评价和激励机制等方面有新突破,探索更契合山东水利人才发展实际的人才培养模式。

——问题导向,聚焦短板。对照高质量发展要求,精准分析当前水利人才工作和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聚焦解决四大水问题上存在的人才短板,着力建设水旱灾害防御、水利监督、河湖管理、水利工程建设与运行、水文与水资源管理、水土保持监管人才队伍。

——重点突出,统筹兼顾。统筹做好四支人才队伍建设,把培养创新型人才摆在人才队伍建设的突出位置,以高层次人才、青年后备人才培养为重点,实施山东水利创新团队建设,着力解决突出问题,研究谋划战略措施,引领人才队伍建设整体协调发展。

(三)发展目标

牢固树立人才优先发展的理念,把水利人才工作纳入山东水利事业发展总体规划,确保人才队伍建设与水利事业发展相适应。通过改革完善人才机制体制,统筹四支人才队伍建设,推进六个重点业务领域人才纵深发展,实施五大重点人才工程,强化五项保障措施,实现人才素质大幅提升,人才学历结构、专业结构、年龄结构、等级层次结构进一步优化,打造一支数量科学、素质优良、结构优化、布局合理、勇于创新的适应新时代需要的水利人才队伍,为推动山东水利改革发展再上新台阶提供坚强人才保障。

——人才队伍结构更加优化。科学调控人才队伍规模,学历结构优化明显,年龄结构进一步优化。

——四支人才队伍建设协调发展。党政人才队伍建设更加注重多维度交流、多岗位锻炼培养,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更加注重创新团队、高层次人才、青年后备人才和急需紧缺人才培养,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更加注重技能技艺提升和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层水利人才队伍建设更加注重正向激励和专业技术技能提升。

——高层次人才培养有新突破。启动实施“高层次人才培养对象储备计划”,加快建设全省水利人才管理服务平台,培养20名左右引领全省水利改革发展的专家型技术人才。

——高技能人才培养有新进展。建设5个左右技术技能实训基地,培养1-2名全国水利行业首席技师,培养5-10名获省部级荣誉称号的高技能人才。

——六个重点业务领域人才队伍建设有新成效。围绕着力解决四大水问题,重点建设水旱灾害防御、水利监督、河湖管理、水利工程建设与运行、水文与水资源管理、水土保持监管等5支专业队伍。

三、主要任务

(一)统筹水利人才队伍建设

1.党政人才队伍

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着眼水利改革发展大局,着眼推进水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优化党政人才队伍整体结构,突出政治能力和专业能力,建设一支堪当新时代水利长远发展重任的高素质专业化党政人才队伍,为全面实施治水兴水战略和新时代山东水利改革发展提供坚强组织保证。

提升党政人才队伍整体功能。选优配强领导班子和中层干部队伍。坚持老中青相结合的梯次配备,优化年龄结构,改善专业结构,完善来源、经历结构,逐步形成梯次配备、搭配合理、上下贯通、优势互补的干部队伍结构。强化政治建设,提升政治能力,提高政治素质,加强领导干部政治能力训练和政治实践历练,强化领导干部政治监督和纪律建设,锤炼过硬政治素质和政治品格。

拓宽选人视野,加大干部交流力度。统筹职务、职级、职称等资源,通过提拔交流、竞争上岗、专业技术干部担任领导职务、调任、用好用活职级等方式,加强干部交流使用,实现行政机关与企事业单位间干部资源的统筹使用。

加大年轻干部培养选拔力度。落实中央和省委关于大力发现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的意见和措施,健全完善年轻干部选拔、培养、管理、使用的全链条机制,加快形成有利于优秀年轻干部脱颖而出、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和体制机制。强化优秀年轻干部日常发现、跟踪培养和常态化配备,对各方面条件比较成熟的年轻干部,及时提拔使用,协调推进各职务层次优秀年轻干部选育管用工作,着力解决干部队伍年龄结构老化问题。

加强干部管理监督。坚持严管厚爱结合,树立“严管就是厚爱”的思想,把从严要求贯彻到干部日常监督管理之中,加强对干部思想政治、意识形态和心理状态的跟踪了解和综合研判。建立健全干部监督信息沟通机制,完善沟通交流机制,及时发现干部身上出现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早提醒、早教育、早纠正,充分发挥提醒、函询、诫勉的警示作用。

加强干部教育培养。把加强思想淬炼、政治历练、实践锻炼、专业训练作为干部教育培养的主要任务。加强培训计划执行和绩效评估,凸显培训效能。抓好干部综合素质提升专题培训、水利大讲堂和点名调训、周期性轮训。

2.专业技术人才队伍

以提升专业水平和创新能力为核心,以高层次人才和青年拔尖后备人才为重点,统筹建设一支数量充足、结构优化、创新能力强的支撑新时代山东水利改革发展的专业技术人才队伍。

结合水利高质量发展、全省重点战略工程对水利人才的需求,提升水利人才选拔推荐、培养使用的针对性,建立规模适度、结构合理、动态管理的全省水利人才管理服务平台,全面系统掌握全省水利人才,为加强党对人才工作的领导和提升人才管理服务水平提供科学依据,为水利人才培养和创新团队建设提供基础支撑。

加大高层次人才培养力度。到2025年,培养20名左右引领全省水利改革发展的专家型技术人才。将高层次人才及团队引进、培育纳入厅属事业单位绩效考核,推动高层次人才收入分配激励、岗位设置、用人编制、高级职称评审“直通车”等改革政策的落实。鼓励厅属单位探索以柔性流动方式吸引高层次专业人才,从事教学、兼职、咨询、科研和技术合作、技术和专利入股、合作经营、利润分成、顾问聘请等。建立山东水利人才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召开高层次人才座谈交流会、研讨会等,及时掌握人选培养计划、工作动态、科研进展等情况。

加大青年拔尖和优秀青年后备专业技术人才培养力度。按照专业和层级,梳理掌握未来5年冲击省部级称号(拔尖人才人选)和优秀青年后备人才梯队人选,加大培养力度,开展交流培训、实践锻炼。加强与水利院校人才战略合作,选聘相关学科专家、学术带头人担任学术导师,对青年拔尖人才进行重点培养指导,督促培养单位制定、实施培养计划。以40岁以下青年人才为重点,选拔确定重点培训对象,采取以师带徒、上挂下派、多岗位交流、艰苦环境磨练、重点工程锻炼、技术培训等手段,有组织、有计划、有目标地开展优秀青年后备人才培养。

创新专业技术人才使用机制。加强岗位设置调研,指导厅属事业单位岗位设置动态管理,继续推行竞聘上岗、合同管理。落实国家、省有关鼓励事业单位科研人员创新创业的文件精神,进一步支持鼓励事业单位科研人员、青年人才创新创业。支持事业单位按照不超过本单位主系列专业技术岗位总数5%的比例,设置特设岗位专门引进急需紧缺人才,不受岗位总量、岗位等级、结构比例限制。

3.技能人才队伍

弘扬工匠精神,遵循技能人才成长规律,坚持以岗位成才为导向,以提升职业素质和职业技能为核心,以高技能人才培养为重点,统筹推进,努力建设一支结构合理、技能精湛、爱岗敬业的满足新时代山东水利改革发展的技能人才队伍。

实施职业技能提升计划。培育建设5个左右基础条件好、专业能力强的职业技能实训基地,力争1-2个基地纳入水利部管理。依托山东水利职业学院和山东水利技师学院,遴选推广10个以上水利发展急需、行业特色鲜明的培训项目,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创新培训内容和形式,强化职业素质教育,注重创新实践能力培养,注重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加大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网络安全、BIM建筑信息模型等新技术新技能培训力度。

大力开展职业技能竞赛。坚持以赛促训,每年至少选取1个工种举办省级技能大赛,全面提升全省水利技能人才综合素质,为优秀技能人才脱颖而出搭建平台。鼓励和倡导厅属单位、市县水利部门,结合工作实际,广泛开展岗位练兵、技能竞赛和技能比武,制定相关激励措施,增强技能人才“比学赶帮超”的干事创业热情。

加大高技能人才培养力度。积极开展全国水利行业首席技师选拔推荐,到2025年,培养1-2名全国水利行业首席技师,培养5-10名省部级高技能人才,并按照要求指导其所在单位建立工作室。

加强技术技能交流。开展技术技能交流、绝招绝技展示交流活动,加快新技术、新工艺、新技能在全省水利行业的推广应用。鼓励传帮带,做好“师带徒”,充分发挥高技能人才在带徒传艺、技能攻关、绝技传承等方面的重要作用,确保绝招绝技得到传承。

加大水利职业院校建设力度。支持山东水利职业学院申请国家“双高计划”建设单位,支持山东水利技师学院转设为职业学院,推进两个学院创新发展、融合发展、高质量发展。探索水利专家、高水平专业技术人员定期到学校授课、学校师生到工程一线实践锻炼的互动交流机制,实现理论与实践深度融合。完善水利技能人才多元化评价机制,依托山东水利院校,充分发挥鉴定站(所)作用,做好职业技能鉴定到技能等级认定的过渡工作。通过竞赛产生的优秀选手、首席技师工作室负责人等,其聘用不受岗位限制、优先聘用。

4.基层水利人才队伍

以提升业务水平和技术技能为核心,以一线技术技能带头人培养为重点,统筹建设一支数量充足、技术技能精湛、爱岗敬业的基层一线水利人才队伍。

强化基层水利服务体系建设。理顺管理体制,督促各市县进一步健全以乡镇水利站为核心的基层水利服务体系,建立健全镇街区水利服务机构,落实人员编制和工作经费,配齐设施设备,充实基层从业人员,着力补齐基层供水单位(水厂)、大中型灌区技术人员队伍短板,加大农村供水水质检测、供水工程运行维护专业化队伍建设,逐步搭建起专业化水平高的技术人员队伍,提高管理人员从业能力,增强水利工程管护责任意识。

提升基层水利专业服务能力。从解决问题入手,找准切入点,积极探索公益性服务与市场化运行相结合的良性运行路子。规范农民用水合作组织建设,提升群众在灌溉、饮水等方面自我服务、自我管理的能力,积极推广好的典型经验,引导各地加强学习交流,以点带面,发挥引领作用。

提升基层水利人才专业技术管理水平。推进水利骨干人才下基层活动,省市县分级组建水利科技宣传服务队,深入基层镇街和农村开展农村饮水安全政策宣传、灌溉技术普及、水利工程管护实地指导等。以提高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专业化系统化能力为抓手,开展农村饮水安全、大中型灌区管护等实用技术培训。充分发挥县级农村供水公司、乡镇水利站作用,积极推行对基层农村水利专业技术人才的公司化统一管理,确保队伍建得好、管得好、作用发挥得好。

坚持扎根基层激励导向。继续组织开展全省优秀基层水利技术人员推荐评选活动,每3年一个周期,树立良好导向,鼓舞和激励更多优秀水利技术人员扎根基层、奉献水利。

(二)强化重点业务领域人才队伍建设

1.水旱灾害防御人才队伍

以提升水旱灾害防御能力为目标,建设一支“素质过硬、业务精湛、经验丰富、保障有力”的水旱灾害防御、应急抢险救援和物资设备保障人才队伍,确保关键时刻拉得出、顶得上、打得赢。

加强水旱灾害防御人才队伍建设,突出监测预报预警、水工程调度、防汛抢险技术支撑等水旱灾害防御能力培训,提升全省水旱灾害防御工作人员业务能力和专业水平,培养具有综合协调能力、专业管理能力和工作创新能力的复合型水旱灾害防御人才,提高水旱灾害防御工作的专业化、科学化、规范化、智能化、现代化水平。建立水旱灾害防御专家管理信息化系统,完善省、市、县、乡“四位一体”的专家队伍,实现专家技术支撑全省无死角、流域全覆盖。按洪水预报、洪水调度、工程抢险、设备抢修、抗旱救灾等专业特长,分流域、工程类型、抢险救灾经历,对专家进行分组,最大限度发挥专家技术能力。修订完善《山东省水利厅水旱灾害防御技术支撑专家管理办法》,实行首席专家制度,细化明确专家聘用条件、专业任务、支撑范围、技术保障等内容,实现专家管理规范化制度化。

2.水利监督人才队伍

以强化水利行业监管和履行水利监督职责为重点,建设一支“坚持原则、作风正派、清正廉洁、业务过硬”的水利监督人才队伍。

健全机构设置,理顺职责分工,优化人员配置,强化监督队伍,提高监督能力和业务水平。建立监督专家库,实现监督专业化、职业化。强化市县级监督体制机制,逐步配齐培优专兼职监督人员。力争到2025年,16个市的市级专职监督人员全部配备到位,专兼职监督人才队伍达到800人。以市县级监督人员为重点,强化全省水利监督工作人员培训,提升业务能力和技术水平。推进监督信息化进程,探索网上监督、远程监督和实时监督相结合的模式。

3.河湖管护人才队伍

以推动河湖长制“有名”“有实”“有能”“有效”为主线,以强化河湖长履职尽责为重点,以提高规范河湖管理保护能力为核心,建设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河湖管护人才队伍。

强化河湖管理保护专业能力建设。以河湖“清四乱”、河道采砂监管、水域及其岸线管理、保护和综合利用、河道巡查保洁、美丽幸福河湖建设、河湖长制和河湖管理暗访技术、法律法规等为重点培训内容,不断加强河湖管护人才队伍的专业知识和技术水平,持续提高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探索完善采用“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缓解河湖管理保护人才不足问题。尝试推行河湖物业化管理模式,解决河湖一线管护保洁人员不足问题。

4.水利工程建设与运行管理人才队伍

以保障水安全为目标,以提升水利工程建设与运行管理岗位履职能力为核心,建设一支涵盖水利工程质量监督、项目法人、咨询评估、规划管理、勘察设计、工程监理、工程施工、工程代建、质量检测、运行管理的高素质专业化人才队伍。

进一步规范水利建设市场。加强市场监管,强化从业人员管理,以信息化促进管理规范化,增强监管效能。规范专业能力建设,增强新进人员的专业性,强化现有管理人员培训。强化水利工程建设与运行管理能力建设,大力加强水利工程建设与运行管理人才队伍专业知识和技能培训。按照水利工程建设质量和安全的法律法规要求,加强施工企业主要负责人、项目负责人、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以及关键岗位从业人员的培训,督促企业自主开展全员教育培训。

加强水利工程运行管理机构和队伍建设。围绕新时代对水利工程运行管理工作的新要求,以水库、大坝、堤防、水闸等水利工程的安全鉴定、运行管理和标准化管理等工作为重点进行培训。同时,开展“学业务、提素质、搞创新、增本领”的岗位创新活动,不断提升各级运行管理队伍素质。

5.水文与水资源管理人才队伍

统筹推进水文水资源管理人才队伍建设,营造从人才发现到培养使用全方位的成长成才发展环境,打造一支结构优化、布局合理的高素质专业化水文水资源管理人才队伍。

加强与高校、科研院所、科技企业合作,建立专业型、复合型、创新型等不同类型的人才培养教育基地,实现产学研深度融合发展,全面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和推广应用。优化人才成长空间,建立“水文首席预报员”制度,持续举办水文大讲堂、水文技能大赛、应知应会考试等活动,强化水文基础业务利用“互联网+”等新模式,推动水文人才成长。

完善水资源管理体制,健全机构设置,理顺职责分工,健全水资源监控体系,加强人员配置,落实水资源管理责任和考核制度,提高人才队伍能力建设。以实施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为重点,强化取用水监管等业务培训,持续提高队伍综合素质和业务能力。建立健全全省水资源管理人才库。

6.水土保持监管人才队伍

按照水利部“在监管上强手段,在治理上补短板”水土保持总要求,强化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管和水土保持监管履职,打造一支政治觉悟高、专业技术过硬,作风正派、敢于碰硬的水土保持监管人才队伍。

强化水土保持监管能力建设,以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措施落实、监测“三色评价”、“两单”信用监管、卫星遥感监管、水土保持行政执法等为重点,加强市县水土保持监管人员技术培训,全面提高生产建设项目事中事后监管水平和能力,有效遏制生产建设项目人为水土流失。

四、重点工程

(一)创新团队建设工程

全面贯彻落实水利部新时代水利人才发展创新行动方案,实施新时代山东水利创新团队建设工程。依托全省水利人才管理服务平台组建创新团队,把团队直接建在“工程”上,打通人才流动使用的通道。要瞄准着力解决四大水问题、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创新驱动发展、乡村振兴、水安全保障规划、“十四五”水利发展规划等重大战略规划涉水问题,确定需要组建的团队清单。组织提出团队组建方案,明确团队的攻关方向、建设目标和主要任务,明确牵头、参与和依托单位。重点强化目标导向和激励考核,优先推荐并支持团队的重要成果、创新人才申报省级以上相关奖励和荣誉,让团队能够心无旁骛地潜心研究、大胆创新、攻坚克难,有效推动多出成果、出好成果、用好成果。

(二)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

采取引进与自主培养并举的培养模式,通过精准定位培养目标,精准施策,培养一批水利各专业急需紧缺的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支持厅属事业单位以项目带团队、基地实训、师带徒等形式培养高层次水利人才。支持厅属事业单位对急需紧缺、业内认可的专业技术人才、管理人才和技能人才,参考人才市场价格合理确定薪酬水平,按程序申请核批所需绩效工资总量。落实高层次人才工资分配激励政策,鼓励事业单位对高层次人才实行年薪制、协议工资制、项目工资等灵活多样的收入分配形式。

实施“高层次人才培养对象储备人员计划”,将50岁以下、有一定科研能力和较强学术发展潜力的优秀人才列为重点培养对象,优先安排水利行业高层次专家、学术带头人担任兼职导师,对其进行重点培养指导,优先安排参与重点水利工程和重大科研项目的攻关工作,优先申请科技项目或有关资金资助,优先安排各类培训与学术交流,优先作为各类奖励项目的推荐人选。

(三)青年后备人才培养工程

紧紧围绕新时代山东水利改革发展需要,持续加强年轻干部人才队伍建设,着力培养有专业背景的复合型创新型人才。强化干部教育培养和实践锻炼,实施“年轻干部理想信念宗旨教育工程”,推行“思想淬炼十政治历练十实践锻炼十专业训练”四位一体贯通式培训锻炼,提高年轻干部政治能力、调查研究能力、科学决策能力、改革攻坚能力、应急处突能力、群众工作能力和抓落实能力,将严格管理贯穿年轻干部培养全过程。

实施青年后备人才培养计划。遴选一批40岁以下水利重点科学领域的青年拔尖人才,进行重点培养。支持青年拔尖人才独立承担或主要参与国家级、省级重大工程和建设项目,营造鼓励青年拔尖人才自由探索、潜心研究、勇于创新的良好环境。

(四)能力素质培训提升工程

党政人才培训重点实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教育培训专题”“干部综合素质提升专题”“干部专业化能力提升专题”,统筹开展党务、综合、业务培训。持续抓好水利大讲堂和点名调训,进一步加大主体班次干部调训和专题培训力度。

实施新时代水利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计划。围绕推动新阶段水利高质量发展的主题,紧扣解决四大水问题,省市县分级负责开展水利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培训。

举办专业能力提升省级示范培训班。编制执行《全省水利系统干部专业能力教育培训框架》,分水旱灾害防御、河长制湖长制、水资源保护和水生态修复、农村水利、水利工程建设、水利工程运行管理、水利行业监管和行政执法7个专题,每个专题每年举办1期培训,“十四五”期间累计培训不少于1500人,提升全省水利人才专业素质、管理能力和水行政执法水平。举办县级水利局长示范培训班,“十四五”期间累计培训200人左右。

引导市县加大基层水利人才培训力度。探索采取线上直播等方式,将专业能力提升省级示范培训班延伸至基层水利人才。举办乡镇水利站长(基层水管人员)示范培训班,5年培训200人左右,带动市县参照省级示范培训班,举办高质量专业能力提升专题培训;依托省委组织部“灯塔-干部网络学院”、水利部“中国水利教育培训网”和山东水利职业学院“山东水利行业终身教育平台”等开展线上培训,着力扩大培训覆盖面、丰富培训内容和形式。

(五)水利人才信息化工程

开发建设水利人才管理系统,实现对人才数据信息动态跟踪和实时掌握。建立功能完备、兼容共享、务实管用、安全高效的全省水利人才库,覆盖全省各级各类水利人才和重点领域人才;完善厅直单位人才库、高层次专家库和高技能人才库管理,有效发挥发现人才、培养人才、凝聚人才、用好人才的作用。注重发现和掌握一批满足推进新阶段水利高质量发展的急需紧缺人才,真正做到底数清、情况熟,提升全省水利人才工作的宏观管理水平和精细化管理能力。力争到2025年末,水利人才管理系统覆盖到全省水利系统各单位,确保各类人才信息内容准确、传输安全、更新及时。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在省委、省政府正确领导下,加强厅党组对人才工作的政治引领,建立组织人事部门牵头抓总,有关部门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各方广泛参与的人才工作机制。落实党委(党组)书记人才工作第一责任人责任,将人才工作列为抓党建述职评议考核的重要内容,提高各级绩效考核指标体系中人才工作专项考核的权重。加强对人才工作的宏观指导,建立完善人才工作统筹规划、协调发展的运行机制。

(二)创新工作机制

探索建立全省水利行业人才工作联动机制,充分发挥行业力量和优势,以解决人才发展瓶颈为突破口,以实现水利事业支撑为落脚点,创新人才机制、明确职责分工、实施重点工程、强化监管落实,确保规划目标任务按期高质量完成。加强顶层设计,做实谋篇布局,指导各地区、单位立足发展需求和实际情况,因地制宜编制好、严格组织实施好人才发展规划。

(三)确保经费投入

落实人才优先发展战略,积极拓宽经费投入渠道。完善经费保障机制,各级水利部门要根据人才工作实际需要,多渠道筹措资金,加大人才经费投入。

(四)优化技术支撑

加强教育培训网络基础建设,全方位全口径对接中国水利教育培训网等优质培训资源,逐步建立兼容、开放、共享、规范的“互联网+”人才教育培训体系。依托山东水利职业学院,编制水利专业课程目录,开发水利精品培训课程,推出山东水利云课堂,扩大网络培训覆盖范围,打造网络学习中心、培训管理中心、远程互动中心,提高水利人才教育培训信息化水平。

(五)持续跟踪问效

加强规划实施的跟踪监控和重点任务完成情况跟踪督办,适时开展规划实施情况评估,分析实施效果及存在问题,确保规划落实落地。各市、厅属各单位每年12月底报送规划落实情况,加大水利人才工作先进经验和典型事迹的总结宣传力度,着力营造全省水利系统重视人才、集聚人才、用好人才的浓厚氛围,为山东水利事业发展奠定更加坚实的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


分享
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