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门解读|《山东省药品安全事件应急预案》
【 字体:
打印
时间: 2021- 01- 14 15: 57 来源: 山东省药品监督管理局

一、制定背景

《药品管理法》已于2019年12月1日正式颁布实施,其第一百零八条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制定药品安全事件应急预案”。按照《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管理办法》(国办发〔2013〕101号)“有关法律、行政法规、规章、标准、上位预案中的有关规定发生变化的,应当及时修订应急预案”要求,结合机构改革、药品监管等实际,参照国家药监局《国家药品安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要求,将原部门预案升级为省政府专项预案。

二、决策依据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管理办法》《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管理条例》《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办法》《药品召回管理办法》《医疗器械召回管理办法(试行)》《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和再评价管理办法》《山东省突发事件应对条例》《山东省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和原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和医疗器械安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等法律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等要求,制定了《山东省药品安全事件应急预案》。

三、出台目的

《预案》是为了指导和规范药品(含医疗器械,下同)安全事件的应急处置工作,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各类药品安全事件,最大程度地减少药品安全事件对公众健康和生命安全造成的危害。按照统一领导、分级负责,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快速反应、协同应对,依法规范、科学处置的原则,开展药品安全事件应急处置工作。适用于山东省境内发生的药品安全事件应急处置工作。县级以上政府参照本预案,结合实际制定本级药品安全事件应急预案。

四、重要措施

(一)加强监测报告预警。在监测方面,《预案》要求各级药品监管部门建立健全药品安全事件监测、预警与报告制度,积极开展风险分析和评估,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预警、早处置。在信息报告方面,《预案》要求按照由下至上逐级报告的原则,各责任主体应及时报告药品安全事件,紧急情况可同时越级报告。药品生产企业在发现或获知药品安全事件发生后,应当立即向省药品监管部门(含省药品监管部门区域检查分局)报告。市、县(市、区)市场监管部门、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机构、药品检验检测机构等,发现或获知药品安全事件后,应及时向本级政府和上级监管部门报告。初步认定为Ⅰ级、Ⅱ级药品安全事件的,事件发生地市场监管部门、省药品监管部门(含省药品监管部门区域检查分局),应在2小时内向本级政府和上级市场监管部门、药品监管部门报告,并立即组织人员,赴现场进行调查核实。情况紧急时,可同时向省政府(省政府总值班室)、国家药品监管部门报告。在预警方面,根据监测信息,对行政区域内药品安全事件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对可能危害公众健康的风险因素、风险级别、影响范围、紧急程度和可能存在的危害提出分析评估意见,及时向上一级政府和药品监管部门报告。

(二)加强分级应急响应。按照统一领导、分级负责的原则,根据药品安全事件的级别,药品安全事件的应急响应分为Ⅰ级(特别重大)、Ⅱ级(重大)、Ⅲ级(较大)、Ⅳ级(一般)。当事件达到Ⅱ级(重大)标准,或经分析研判认为事件有进一步升级为Ⅱ级(重大)趋势时,省指挥部办公室提出启动Ⅱ级响应的建议,确定应急响应的区域和范围,由省政府决定启动Ⅱ级响应。在省指挥部统一指挥组织下,各工作组按照分工开展相关工作,在先期处置工作的基础上,组织开展联防联控、医疗救治、事件调查、危害控制、分析研判、舆论引导、维护社会稳定等措施。

(三)加强善后与总结。根据调查和认定的结论,依法对相关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员采取处理措施,涉嫌生产、销售假冒伪劣药品并构成犯罪的,及时移交公安机关并协助开展案件调查工作。药品安全事件后,各级政府应组织有关部门对应急处置期间紧急调集、征用有关单位、企业、个人的物资和劳务进行合理评估,给予补偿。药品安全事件后,各级政府应组织有关部门对应急处置期间紧急调集、征用有关单位、企业、个人的物资和劳务进行合理评估,给予补偿。

责任编辑: 倪文秀
分享
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