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青岛自贸试验片区“满月”:起步就像冲刺
【 字体:
打印
时间:2019-09-30 11:01 来源:青岛日报

  转眼间,中国(山东)自由贸易试验区青岛片区自挂牌之日算起,已满一月。

  这一个月间,青岛片区无疑是最热的区域之一,政策频出,企业青睐,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全市上下,言必称自贸,整个城市已然进入“自贸时刻”,自贸利好正在惠及方方面面,自贸浪潮正在激荡着青岛大地。

  既然叫做自贸试验区,使命自然是“试验”。虽然只是短暂的一个月,非要追求变化有些强人所难。但与众多自贸片区站在同一起跑线,“起跑”与开局至关重要。一个月来,青岛片区都试验了什么?取得了哪些效果?还要在哪些方面使劲?值得梳理与回顾。

  打造全国行政审批服务“高配版”

  自贸试验区最大的优势就在于制度创新,但要创新并不容易。经过五年多的摸索,我国自贸试验区建设已经进入“深水区”,甚至“无人区”,如果还是待在“浅水区”,肯定抓不着“大鱼”。唯有主动对标先进,大胆试、大胆闯、自主改,才能将青岛片区的牌子立起来。

  以行政审批为例,现有自贸试验区纷纷出台措施,便利化程度不断提升,办理时限一再压缩。青岛片区想要“超越前人”实属不易。但青岛片区这一个月的表现让人眼前一亮。

  在自贸试验区漫长的酝酿过程中,青岛不是“干等”,而是主动“迎上去”,把工作做在了前头。青岛市商务、行政审批、市场监管等部门预先谋划、联合研发了企业设立智能登记系统,以审批提速增效为关键,推进全程电子化迈向智能登记。早在8月13日,全国首家企业设立智能登记系统就在青岛前湾保税港区试点运行,并于当天颁发了全国首张无人工干预、智能审批的企业营业执照。

  率先试水后,这一创新举措顺利在青岛片区推广开来。目前,青岛片区已经实现企业登记24小时“不打烊”,全程“零跑腿”“零见面”“无人审核”,企业登记进入“秒批”时代。

  青岛片区挂牌两天后的9月2日,片区政务服务中心挂牌。这个中心利用区位优势,紧扣“一次办好”,通过软硬件升级和审批流程再造,积极为青岛片区企业、群众提供集成一站式服务。其中,全力推行告知承诺制的覆盖范围,由此前的30项增至49项,在原有32项即办事项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为62项。

  几乎与此同时,青岛片区所在的西海岸新区在青岛首推审批“一证(照)通”,将“一业多证”升级为一个行业的全链条许可、多项审批事项整合的“一业一证(照)”,破解了企业“准入不准营”问题。

  围绕将青岛片区打造成全国行政审批服务“高配版”定位,有关部门共同研究制定出台《关于支持中国(山东)自由贸易试验区青岛片区创新行政审批服务的政策措施》。

  该项政策包含精准赋权、放宽市场准入、优化再造审批流程等三个方面的21条创新举措,其中16条处于全国领先水平。

  全国领先的制度创新有8条,如行政审批服务方面,全面推行“六个一”;建设工程审批方面,推行“拿地即开工”等。

  全国领先的事项创新有8条,比如,将企业开办时间压缩至1个工作日以内,实现全国最短,率先在青岛自贸片区试点放宽社会团体直接登记范围,扩大服务业市场准入范围等。

  当然,政务服务环境没有最优,只有更优。青岛唯有持续创新,不断深化改革,敢闯敢拼,才能真正把青岛片区打造成全国行政审批服务“高配版”。

  投资贸易更自由、更便利了

  推进投资贸易自由化、便利化,这是自贸试验区设立的初衷,也是青岛片区的重点试验任务。

  9月2日,在网上下单3天后,位于上海的李女士收到了从青岛片区内青岛西海岸保税物流中心(B型)的唯品会华东保税仓发出的包裹,包裹内是原产于日本的防晒喷雾,通过跨境电商保税进口模式通关入境。未来,全国更多的消费者会收到发自青岛的进口商品。

  《中国(山东)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提出“支持自贸试验区内企业开展跨境电商进出口业务,逐步实现自贸试验区内综合保税区依法依规全面适用跨境电商零售进口政策”。目前,青岛片区利用这一利好政策,已将跨境电商保税进口业务扩展至海关特殊监管场所。这意味着,青岛跨境电商综试区与自贸试验区实现了政策叠加,产生了“1+1>2”的效果。

  我国自贸试验区建设已经探索出了一条行之有效的路径,取得了一系列丰硕的成果。青岛片区建设有法可依、有迹可循,有必要充分借鉴上海等自贸试验区取得的成功经验为我所用,避免走别人走过的弯路。

  集中汇总纳税、保税展示交易、保税混矿……自2014年起,国务院分5批开展复制推广自贸试验区改革试点经验工作,共在全国范围内累计复制推广101项改革试点经验,其中涉及海关监管创新制度52项。

  青岛海关表示,截至目前,除不具备实施条件或企业无需求外,上述52项自贸试验区海关监管创新制度均已在青岛及青岛片区落地。这些政策极大地提升了青岛的贸易便利化水平,优化了青岛营商环境,切实为企业省事、省时、省心、省钱,提升了企业的获得感。

  光“拿来”显然不够。9月11日,青岛海关围绕“发挥高地引领作用,推动综合保税区转型发展;提升经略海洋能力,推进海洋强省建设行动;拓展港航辐射功能,助力打造世界一流海洋港口;推动陆海统筹发展,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全面履行海关职责,主动服务山东经济社会发展”等五个方面,出台28项服务措施,政策含金量高,创新性、可操作性和时效性强,全力服务自贸试验区建设。

  青岛海事局依托海事专业优势,在充分借鉴上海、深圳等自贸试验区取得的成功经验基础上,结合青岛“国际贸易、现代海洋、航运物流、现代金融、先进制造”等产业特色,出台十项服务举措,基本涵盖海事监管服务各个领域,全力支持青岛建成投资贸易便利、金融服务完善、监管安全高效、辐射带动作用突出的高标准高质量自由贸易园区。

  投资贸易便利化水平是高是低,掌握在政府部门手里。从目前看,作为的空间还很大。在目前复杂严峻的国际投资贸易形势下,青岛片区要闯出一片天地,必须主动对标高标准国际投资贸易规则,构建高水平的对外开放规则体系和制度框架,逐步形成与国际接轨的双向投资管理制度。

  唯有如此,才能对国际要素资源形成强有力的磁吸效应,增强青岛片区对资源的聚集和整合能力。

  一揽子创新“先行先试”

  自贸试验区就是要通过先行先试,进行压力测试,杀出一条血路。一个月来,一批全国率先的试点工作在青岛片区陆续实施。

  青岛前湾保税港区发挥天然橡胶第一大进口口岸优势,率先与上海期货交易所合作开展20号胶期货保税交割业务。8月,上海国际能源交易中心发布20号胶期货指定交割仓库的公告,在全国10家指定仓库中,青岛前湾保税港区独占6家。下一步,青岛前湾保税港区将率先开展试点,力争打造中国北方最大的橡胶期货保税交割中心。

  试点实施货物分类监管业务。为进一步丰富青岛前湾保税港区仓储业务种类,切实解决企业仓储非保税货物的强烈需求,青岛海关会同黄岛海关已拟定业务流程和监管方案,确定青岛万嘉集运物流等四家具有海关一般认证以上资质或进口肉类指定查验监管仓库作为分类监管业务试点企业,预计10月底前开始业务测试。

  国际中转集拼业务测试运行。自青岛前湾保税港区国际中转集拼业务上线以来,截至目前共开展国际中转集拼业务51单,主要中转美国、日本、印度等国家的货物,货物通关效率较韩国釜山港快1.5天,初步营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拆、拼箱运作环境。

  中德合作办学开花结果。山东自贸试验区实施方案中明确提出“支持青岛片区开展高水平中德合作办学”。青科大中德国际合作区(青岛校区)成为山东省自贸试验区批复后山东首家落地的中德高水平合作办学项目。近日,青科大中德国际合作区(青岛校区)迎来400余名新生。

  据了解,今年第四季度,青岛片区还将大力开展对融资租赁、保税文化艺术品贸易、原油贸易等企业的招商引资,形成产业集聚效应,争取试点开展仓储物流企业货物分类监管,研究设立国际中转集拼货物多功能集拼仓库,取消医疗器械或文化艺术品的经营许可或备案。

  到2019年底,青岛前湾保税港区将力争新增国际贸易、港航物流、融资租赁等市场主体1000余家,完成整车进口1900辆、出口拼箱7万标准箱。

  这只是开始。未来一年内,青岛片区还将全面拓展保税文化艺术品的仓储、展示、交易等业务;设立橡胶、棉花等大宗商品现货保税交易市场;进一步拓展仓单质押融资和仓单确权功能;探索食品药品、危化品等经营许可商品取消经营许可或改为备案;货物分类监管从仓储物流企业扩大到生产加工等企业;汽车平行进口试点范围进一步扩大;出口拼箱和国际中转集拼业务形成规模……

  企业投下“关键一票”

  企业是自贸试验区建设的主力军。制度创新也好,投资贸易便利化也好,先行先试也罢,企业来不来是最好的“试金石”。

  在自贸效应良好预期下,一些企业“迫不及待”,提前完成了落户。

  8月27日,由28个合伙人共同出资2.54亿元、主要从事股权投资的青岛众行卓远投资管理合伙企业成立,全程网办,当天办结。

  8月30日,注册资本1亿元,主要从事进出口贸易的青岛世纪瑞丰集团国际贸易现有公司顺利落户,所有手续当场办结。

  山东自贸试验区甫一获批,青岛片区市场主体集聚效应迅速显现,威马(青岛)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落户,唯品会(华东保税仓)正式开仓运营……

  青岛各大银行、金融机构对青岛片区的热情高涨。8月26日,山东自贸试验区方案印发当天,青岛银行就全面启动了山东自贸试验区各项金融服务,为济青烟三地自贸试验区客户办理跨境结算业务。

  同一天,青岛农商银行在青岛片区多项业务首发落地,为区内某进口商品管理企业、某投资管理企业等20余家企业先后提供外币账户开立、进口信用证开立、信用证交单议付、跨境人民币汇款、外汇汇款、结售汇等50余笔业务,取得了“开门红”。

  青岛顺势而为,加快创投风投机构在青岛片区的聚集发展,并给予相应扶持奖励,鼓励金融创新、吸引金融人才落户。

  自8月26日自贸试验区获批至9月9日的两周时间内,青岛前湾保税港区和西海岸综合保税区新设企业68户,较此前两周增长94.3%。

  势头不错,但要完成“获批一年内,争取新增市场主体1.5万家”和“获批三年内,新增市场主体超过3万家”的目标,任重道远。不少企业仍在“观望”,如果缺乏有足够吸引力的政策措施,想要引来成千上万的市场主体,并非易事。

  开局良好,未来可期。作为山东自贸试验区中面积最大、承担试点任务最多的片区,青岛片区要走的路还有很长。

  学习先进是必要的,但绝不能失掉了自我。青岛片区要紧紧围绕努力建设成青岛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的试验区、打造“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新平台的引领区、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先行区、建设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示范区“四大定位”,重点做好发展国际贸易、现代海洋、航运物流、现代金融、先进制造“五篇文章”。

  实现以上定位,做好以上文章,关键还是要以制度创新为核心。要大胆试、大胆闯、自主改,加快形成国际化、法治化、便利化的最佳营商环境,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改革试点经验,建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水平自由贸易园区。(记者 沈俊霖 张 晋)

责任编辑: 倪文秀
分享
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