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省政府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新中国成立70年来山东妇女儿童事业发展成就
时间:2019-09-16来源:大众网

  15:26丁绍敏

山东省委宣传部新闻二处处长  丁绍敏 

  新闻界的各位朋友,女士们,先生们: 

  大家下午好! 

  欢迎参加省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会。 

  今天,召开山东省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第二场,邀请省妇儿工委副主任、省妇儿工委办公室主任,省妇联党组书记、主席张惠女士,省教育厅副厅长关延平先生,省财政厅二级巡视员钟泽圣先生,省卫生健康委一级巡视员钟永诚先生介绍新中国成立70年来山东妇女儿童事业发展成就,并回答记者问题。 

  参加今天发布会的有中央驻鲁新闻单位、省直及济南市主要新闻单位的记者朋友。 

  首先,请张惠主席介绍有关情况。 

  15:27张惠

山东省妇儿工委副主任、省妇儿工委办公室主任,省妇联党组书记、主席 张 惠 

  各位媒体记者朋友,女士们、先生们: 

  大家下午好! 

  很高兴在这里向各位记者朋友发布山东省妇女儿童事业70年发展成就。首先,我代表省妇儿工委办公室,向多年来关心、支持妇女儿童工作的新闻媒体、社会各界,表示衷心感谢。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70年来,和全国一样,山东省妇女儿童事业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在社会主义制度的有力保障下,与祖国同发展,与时代同进步,走过了波澜壮阔的70年,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辉煌成就。 

  15:31张惠

  妇女儿童健康状况大幅改善。70年前,大多数妇女生孩子都是在家里由接生婆接生,新生儿破伤风、孕产妇产后出血等并发症多发,成为危害母婴生命安全的重要因素。新中国成立后,全省妇幼卫生保健机构从无到有,基本形成遍布城乡的妇女儿童保健网络,为妇女儿童提供了优质的医疗服务。2018年底,孕产妇系统管理率91.9%,住院分娩率达到99%以上,孕早期检查率和产前筛查率分别达到93.3%和95.3%。全省3岁和7岁以下儿童保健管理率分别为92.6%和92.3%。孕产妇死亡率由1949年的1500/10万下降至2018年的9.83/10万,婴儿死亡率由200‰下降至4.01‰。妇女预期寿命由新中国成立之初的38岁提高到79.06岁,妇女儿童主要健康指标达到世界发达国家水平 。2009年以来,全省90%以上的县(市、区)开展农村妇女 “两癌”免费检查项目,到2018年底,各级累计投入资金16.8亿元,为1777.95万农村妇女进行“两癌”免费检查,募集资金1.38亿元,救助“两癌”贫困患者33174人。 

  妇女儿童受教育水平显著提高。70年前,教育资源匮乏,教育水平极端落后,妇女受教育权利被剥夺,妇女儿童受教育水平极低,全省文盲率达80%,其中妇女文盲率达90%以上,全省仅有16处托儿所,66所普通中学,学龄儿童入学率仅为20%。新中国成立后,为男女平等接受教育创造了条件,成千上万的妇女参加了识字班、夜校等组织的扫盲学习。全省教育公共服务资源和条件不断改善,教育性别差异基本消除,妇女儿童受教育水平大幅提高,全省妇女(15岁及以上)平均受教育年限提高到8.65年。2018年底,全省共有幼儿园20231所,普通小学9674所,普通初中3051所,普通高中620所。学前三年儿童毛入园率为89.24%,比国家平均数高7.5个百分点。公办幼儿园覆盖率为55.20%,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为77.12%,分别比国家平均数高12个和4个百分点。小学净入学率99.73%,初中净入学率99.78%,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为97.18%,普通高中和普通中专在校生中女生比重分别达到51.43%和47.8%,普通高等教育在校生中女生比重达到55%,研究生中女生比重达到55.4%以上。 

  妇女获得了经济独立权。70年前,妇女基本没有独立的经济来源,主要依靠丈夫维持生活,广大妇女不得不成为男性的附属品。少数从业妇女主要集中在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的纺织等人力密集型低端行业,同工不同酬的现象十分普遍,经济地位明显低于男性。新中国成立后,妇女获得了与男子平等的劳动权利、同工同酬权利、社会保险权利,妇女特殊劳动权利得到保障。广大妇女纷纷走出家门,以极大的热情投身经济社会建设,活跃在城市乡村,坚守在平凡的岗位,获得了独立的经济地位。妇女就业人数显著增加,就业人员中女性比例达到45%以上。妇女就业结构趋向合理,第三产业成为吸纳女性就业的重要渠道。妇女就业层次大幅提高,越来越多的女性成为教育、医疗、科研、互联网、通信、金融、保险等行业发展的重要力量,从事技术、知识密集型行业的女性比重明显增加。经济的快速发展催生了一大批女企业家,在经济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2018年,我省专业技术人员中女性比重达到49.3%,其中高级专业技术人员占比37.6%。各行各业涌现出大批优秀的女性,尤其在曾经男性集中的行业,女性也展示了巾帼不让须眉的风采。1994年以来,全省共有3465人被授予山东省“三八红旗手”荣誉称号;2018年,被表彰的女劳动模范212名,占比21.3%。

  15:39张惠

  妇女政治地位明显提高。在旧中国的封建制度下,妇女终身被禁锢在家庭中,无法享有平等的参政权。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妇女政治地位的提高,通过出台一系列法律法规,保障妇女享有平等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妇女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全面参与国家管理和社会事务,为民主和法制建设作出了巨大贡献。各级高度重视培养选拔女干部工作,许多优秀女性走上各级党政领导岗位,县级以上地方党委、政府领导班子、党政工作部门领导班子中女干部数量明显提高。全国人大代表、省人大代表女性比例分别达到27.2 %、27.8%,全国政协委员、省政协委员女性比例分别达到21.9%、23.8%。女公务员队伍不断壮大,在新招录的公务员中女性占比达到40%以上。全省居委会和村委会全部配备女性成员,企业董事会、监事会成员中女性比例分别达到23.6%和25.6%。

  妇女儿童社会保障从无到有。2018年,全省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生育保险参保人数中女性比重分别达到43.3%、43.1%、43.3%、42.1%。城镇居民、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中,女性占比分别达到47.9%、40.6%,基本实现了动态管理下的应保尽保。适度普惠型儿童福利体系初步形成。各市全部建立儿童福利院,并设有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基地,困境儿童得到特别关注。将孤儿纳入各教育阶段减免补贴范围,残疾儿童享受从学前教育到高中毕业的15年免费教育,低保家庭大学新生给予一次性4000元入学救助。

  妇女儿童发展环境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旧中国,妇女深受政权、族权、神权和夫权的四重压迫,丧失独立人格。新中国成立后,宪法中就确立了男女平等原则,1995年,确立了男女平等基本国策,党和政府运用法律的、行政的手段保护妇女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家庭生活等各方面与男子平等的权利,妇女被禁锢的聪明才智极大地释放出来,以主人翁的姿态积极投身于社会建设和发展,成为创造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伟大力量。尊重妇女、保护儿童的社会风气日益浓厚,妇女儿童生存发展的家庭环境、社会环境和生态环境进一步优化。妇女的婚姻家庭地位有了历史性改观,妇女与男子一样获得了家庭财产的所有权和继承权,包办买卖婚姻的陋习彻底改变。妇女在家庭决策中的作用增强。以夫权和家长制为代表的传统家庭关系已逐步被平等、民主、和睦的现代家庭关系所代替,以爱情为基础的自主婚姻、男女平等的家庭关系、平等民主的亲子关系成为家庭生活的主流。儿童安全受到高度重视。幼儿园、校园安全得到保障。儿童食品安全质量全面提高,2018年,婴幼儿配方食品监督抽检合格率达到100%。有儿童校外活动场所的县(市、区)达到130个,全省面向妇女儿童的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不断加强,各级妇女儿童活动中心、青少年活动中心、市民文化中心、少年宫、科技馆、图书馆等设施,为广大妇女儿童提供了学习、活动的场所。各类少儿图书、期刊、音像制品等文化产品更加丰富,少儿科技教育、青少年科普宣传等文教活动日益广泛。

  15:40张惠

  维护妇女儿童权益的法律政策体系不断完善。我省在认真遵守执行宪法和国家其他法律、法规关于保护妇女儿童权益规定的同时,高度重视加强维护妇女儿童权益的地方性法规政策体系建设,先后出台《山东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办法》《山东省反家庭暴力条例》《山东省企业职工生育保险规定》《山东省未成年人保护条例》《山东省义务教育条例》等地方性法规,将家庭教育促进条例、性别平等促进条例列入省人大常委会立法计划,建立法规政策性别平等评估机制,出台在产权制度改革中维护妇女权益的规范性文件,在《山东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办法》、《山东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办法》等法规政策中,对农村妇女进“两委”、土地承包等方面的权益做出明确规定,源头保障妇女儿童合法权益。1995年以来,省政府先后出台四个妇女、儿童发展纲要规划。全省基本形成了以宪法为基础,以妇女权益保障法、未成年人保护法为主体,以妇女儿童发展纲要规划为总抓手,包括国家各种单行法律法规、我省地方性法规政策在内的一整套保护妇女儿童权益的法律政策体系。

  推动妇女儿童发展的工作机制进一步健全。各级党政高度重视妇女儿童事业发展,把妇女儿童发展纳入党政工作重要议程,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纳入财政预算,纳入政府民生实事。全省县以上政府都建立了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协调和推动有关部门推动妇女儿童事业发展,在资源配置、资金安排等方面,向妇女儿童倾斜,妇女儿童工作经费显著提高。各级各有关部门认真组织实施妇女儿童发展纲要规划,建立健全目标责任制度,定期进行督查检查、监测评估。各级人大、政协定期视察检查,有关部门纳入年度考核、开展专项检查。省委、省政府定期对在促进妇女儿童发展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先进个人和集体进行表彰,特别优秀者由省委、省政府记一等功。在全国率先建立山东省妇女儿童发展信息网及监测数据直报系统,实现了网上直报和监测预警。

  各位朋友,70年风雨兼程,70年春华秋实。山东妇女儿童事业70年的辉煌成就,充分彰显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政治优势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巨大优势。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坚持男女平等基本国策、保障妇女儿童合法权益、促进妇女儿童全面发展置于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大格局中,提出一系列新思想,做出一系列新部署,妇女儿童事业进入新时代。我们一定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更加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推动新时代妇女儿童事业发展,为新时代现代化强省建设做出更大贡献!

  15:41丁绍敏

  现在回答记者提问,提问前请先通报所在新闻机构名称。 

  15:45齐鲁晚报记者

  近年来,“入公办园难”“入民办园贵”成为困扰人民群众的痛点、难点问题。请介绍一下,我省是如何化解这个问题的? 

  15:49关延平

山东省教育厅副厅长  关延平 

  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学前教育工作,刘家义书记、龚正省长多次作出批示,要求把深化改革、加快学前教育发展,作为党和政府为老百姓办实事的重要民生工程,推进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安全优质发展。自2011年以来,我省连续实施了三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学前教育事业得到较快发展。但随着二孩政策放开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学前教育资源特别是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不足问题日益显现,“入公办园难”“入民办园贵”成为困扰老百姓的烦心事。为破解这一难题,2018年5月,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学前教育改革发展的意见》,又相继出台了生均公用经费标准、教师核编、幼儿园分类评估认定等“1+10”个配套文件,为学前教育改革发展提供了系统综合的政策支撑,为解决“入公办园难”“入民办园贵”问题打下了坚实基础。我省主要从三个方面着力扩增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 

  一是大力发展公办幼儿园。充分发挥公办园保基本、兜底线、引领方向、平抑收费的主渠道作用。科学规划幼儿园布局。明确要求吸收教育行政部门进入各级城乡规划委员会。以县为单位,科学制定学前教育发展规划和幼儿园总体布局规划。实施幼儿园建设工程。在城镇,完善政策卡口,确保新建城镇居住区配套幼儿园与居住区同步规划设计、同步供应土地、同步建设施工、同步竣工验收、同步交付使用,并优先办成公办幼儿园。在农村,加大乡镇中心幼儿园建设,要求每个乡镇至少建设一所乡镇公办中心幼儿园,农村中小学闲置校舍优先改建或附设幼儿园。开展城镇居住区配套幼儿园专项整治。按照国务院和省政府要求,指导各地按照一园一案原则精准施策,稳步推进整治工作。全省共有1723个幼儿园需要整治,目前,整治完成499所,其中,办成公办园129所。据统计,全省公办幼儿园覆盖率达到55.20%,比国家平均数高12个百分点。 

  二是大力扶持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发展。我省通过实施普惠性民办幼儿园扶持计划,制定措施吸引更多的民办幼儿园提供普惠性服务,让民办幼儿园把收费降下来,让老百姓负担得起。制定出台不低于710元的普惠性民办幼儿园生均补助标准,要求在2020年以前全部落实到位,对办学质量高、社会效益好、招收残疾儿童多的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可以适当提高补助标准。各市制定普惠性民办幼儿园认定办法,以县(市、区)为单位逐年认定一批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同时,各级按照普惠性民办幼儿园的类别、办园条件、保教质量等,通过生均财政补贴、购买服务、综合奖补、减免租金、派驻公办教师、培训教师、教研指导等方式,支持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发展。目前,全省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到77%,比国家平均数高4个百分点。 

  三是抑制幼儿园过高收费。指导各市、县(市、区)建立结构合理、管理科学的收费管理体制和成本分担机制,要求市、县(市、区)人民政府根据当地经济发展状况、办园成本、幼儿园类别和群众承受能力等,动态调整幼儿园收费标准。同时,与价格部门联合加强对幼儿园收费行为的监督检查,依法查处价格违法行为,抑制过高收费。同时省教育厅等部门出台山东省幼儿园办园条件标准、幼儿园分类认定标准和评估细则,对幼儿园实行分类认定、分类收费,优质优价。 

  下一步,我们在继续扩增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的同时,抓好幼儿园规范管理和保教质量的提升,让老百姓子女不仅有园上,还要上好园、上得起,努力满足人民群众对幼有所育的美好期盼。 

  15:51山东广播电视台记者

  课后托管难问题家长社会高度关注,特别是小学生放学后托管难问题尤为突出。请介绍一下我们在这方面是如何解决的。 

  15:58关延平

  中小学生课后服务工作社会关注、群众关切,特别是小学生课后“三点半”“四点半”的托管服务问题亟待解决。党中央、国务院对此也高度重视,作出过明确安排部署。 

  我省中小学生课后服务工作在2017年就进行了初步实施探索。2017年2月,教育部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做好中小学生课后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提出了指导性要求,我厅也于2017年5月提出贯彻落实意见,并在全省中小学校进行了安排部署。截至2019年5月,全省有15个市、73个县(市、区)结合自身实际,制定出台了课后服务工作政策措施。但是前期课后服务开展也面临着一些诸如保障不足、教职工积极性不高、服务形式单一等困难和问题,调研统计全省小学课后服务开展率为31.73%,惠及小学生比例仅为17.07%,并未全面展开。 

  今年以来,根据省委、省政府安排部署,我厅联合省发展改革委等4部门对解决中小学生、特别是小学生课后托管问题进行了充分调研,并经省政府同意,5月8日联合印发了《关于全面推进小学课后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省政府5月22日在曲阜市召开了现场推进会议,决定自秋季学期起在全省小学全面推开。主要从五个方面进行了要求和保障。 

  一是服务原则方面。坚持政府主导、学校主体、社会参与、学生和家长自愿参加的原则。二是服务时间方面。服务时间由各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各学校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家长需求和季节弹性确定,一般结束时间不早于17:30。三是服务内容方面。课后服务主要是组织学生进行自主作业、自主阅读,开展特色鲜明的文体活动、特长辅导、社团活动和劳动教育等,培养学生兴趣,让学生学有所乐、学有所得。但是严禁借课后服务名义组织集体补课或教学。四是经费保障方面。各地采取财政补贴、服务性收费、社会赞助等方式筹措经费,鼓励有条件的地区由政府财政全额补贴。严禁学校以课后服务名义乱收费。贫困家庭学生参加课后服务全部免费。五是教职工激励方面。将对参与课后服务教研创新、工作量等纳入教职工评价,并予以相应物质补贴,切实提高广大教职工参与课后服务工作的积极性。 

  根据9月8日的统计情况看,全省16市已有14市(占比87.5%)制定出台了具体实施意见,111个县(市、区,占比81.02%)制定出台了具体实施方案,43.46%的小学已经展开了课后服务工作,26.77%的小学生已经自愿参加并得到了保障。9月底前,将确保所有小学全面展开,有需求的小学生全面保障。 

  15:59中国妇女报记者

  近年来,省财政在保障妇女儿童权益方面做了哪些工作? 

  16:04钟泽圣

山东省财政厅二级巡视员  钟泽圣 

  保障妇女儿童权益,关系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也关系国家未来。省财政厅高度重视妇女儿童工作经费保障工作,2016年以来,结合中央补助共下达资金562.4亿元,着力从五个方面做好保障工作。 

  一是着力做好困境儿童、残疾儿童权益保障工作。 2016年-2019年,省级财政安排孤儿和困境儿童基本生活救助资金4.3亿元,安排残疾儿童康复救助资金4.56亿元。同时,将孤儿和困境儿童基本生活费标准每人每月提高200元,将残疾儿童康复训练补助标准由每年1.2万元提高到1.5万元,集中康复训练政府补助时限最长延至4年。 

  二是着力做好妇幼卫生健康服务保障工作。2016年-2019年,省财政统筹中央补助资金111亿元,支持各地开展免费增补叶酸、孕前优生检查等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在此基础上,省级财政安排补助资金4.7亿元,支持我省自行开展的遗传代谢病筛查、孕妇产前血清学筛查等妇女公共卫生项目。 

  三是着力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2016年—2019年,省财政结合中央补助累计下达义务教育“全面改薄”奖补资金103.5亿元、解决大班额问题奖补资金27亿元、改善中小学办学条件资金12.65亿元,由各地统筹用于改善学校办学条件。2016年—2019年,省财政结合中央补助共下达资金264亿元,足额落实免杂费及补助公用经费、免费教科书、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生活费补助等城乡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政策。 

  四是着力促进学前教育扩大资源。2016年以来,省财政结合中央补助累计安排资金29.5亿元,引导、鼓励和支持各地扩大学前教育资源,省级学前教育奖补资金规模已由2016年的1.7亿元增加到2019年的4.5亿元,增长165%。 

  五是着力支持基层妇女儿童工作。省财政设立妇女儿童工作专项经费,2016年-2019年省财政累计安排1.19亿元,其中2019年5800万元,是2016年投入的5.8倍,在支持省本级工作的基础上,重点推进基层妇女儿童家园建设、基层妇联组织成员素质提升工程、基层婚姻家庭辅导中心建设、乡村振兴巾帼行动、家庭家教家风建设等。在促进家庭和谐,亲子教育、家庭教育知识传播,维护妇女儿童权益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下一步,省财政将充分发挥职能作用,有效配置财政资源,加强资金绩效管理,为妇女儿童各项工作提供更加有力的经费保障。 

  16:05山东人民广播电台记者

  请介绍一下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省妇女儿童健康总体情况? 

  16:11钟永诚

山东省卫生健康委一级巡视员  钟永诚

  妇女儿童健康是全民健康的重要基石,是衡量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尺,是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前提。新中国成立以来,保护妇女儿童健康,一直是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社会各界高度关注,医疗卫生行业持续加大力度,不断改善和提升医疗保障水平的重点方面。 

  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们针对不同时期遇到的突出问题,通过不断健全妇幼健康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妇幼健康服务机制,不断扩大妇幼健康服务项目,不断提升妇幼健康服务能力,经过全省上下的不懈努力,我省妇女儿童健康水平得到有效保障和大幅提升。新中国成立初期,我们大力推广新法接生也就是消毒接生,助产人员纷纷培训上岗,极大幅度降低了孕产妇死亡。改革开放以来,按照国家总体部署,我省大力推行住院分娩,启动实施基本和重大公共卫生服务妇幼项目。全省孕产妇和3岁以下儿童系统管理率达90%以上,住院分娩率达99%以上,全省90%以上的县(市、区)开展农村妇女免费“两癌”检查项目,农村孕早期妇女免费增补叶酸人数累计达600余万人,妇幼健康服务均等化水平得到不断提升。进入新时代,顺应新形势,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健康中国战略的总体部署,国家和省级持续加大妇幼健康投入,社会各界高度关注妇女儿童健康。特别是面对生育政策调整、出生人口数量和高龄孕产妇比重增加的新挑战,省卫生健康委将母婴安全作为妇幼健康的核心工作。去年以来,启动山东省母婴安全行动计划,在全省建立妊娠风险筛查评估、高危孕产妇专案管理、危急重症救治、孕产妇死亡个案报告、约谈通报等5项制度,建立了具有“山东特点”的母婴安全制度体系。目前全省已建成危急重症孕产妇和儿童新生儿救治中心367家,整体救治水平稳步提升,妇女儿童健康状况持续改善。2018年,全省孕产妇死亡率、婴儿死亡率和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分别降至9.83/10万、4.01‰和5.03‰ ,主要健康指标达到世界发达国家水平。 

  16:12大众日报记者

  我省妇幼健康服务体系现状如何? 

  16:20钟永诚

  近年来,山东省将完善妇幼健康服务体系作为保障妇女儿童健康的“先手棋”,以“大妇幼、大健康”理念为引领,逐步形成以妇幼保健机构为核心、以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基础、以综合医院、专科医院和科研教学机构为支撑的妇幼健康服务体系。一是做实妇幼健康服务基础。大力实施国家妇幼健康服务保障工程,“十三五”期间,申报建设项目80多个,规划投资61亿元,总建筑面积147万m2,全省新建、改扩建妇幼保健机构70所。省妇幼保健院综合楼、省立医院儿科综合楼、省千佛山医院妇儿科诊疗基地、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妇儿楼等项目均已建成。目前,全省各级妇幼保健机构共162家,建筑总面积268.73万m2,机构床位数18685张。各级助产机构共1017家,产科床位数30616张,儿科(新生儿)床位数40715张。二是做优妇幼健康服务内涵。启动新一轮妇幼保健机构等级评审,在全国率先出台评审办法,以此为抓手,指导机构以评促建,全面提升内涵管理,持续改进服务质量。目前,全省共有三级妇幼保健院17家,二甲妇幼保健院30家,全省妇幼健康服务体系日臻完善、服务效能显著提高。三是做强妇幼健康人才队伍。聚焦前沿和临床重大需求,抢占医疗高地,促进科研成果转化,多个妇幼健康领域科研项目获得国家和省级科技最高奖项。推动省内高校开展一体化儿科医生培养,全面做好儿科医师规培和转岗培训,在国家规培经费的基础上,省财政又增加补助1.5万元/人。启动实施出生缺陷防治紧缺人才培训项目和县级新生儿重症监护能力提升项目,极大提升基层妇幼健康服务水平。

  保障妇女儿童健康是个人、家庭、社会和政府共同的责任,下一步,省卫生健康委将以总书记38字卫生健康工作方针为总引领,坚持和传承妇幼健康工作好的理念和经验,以妇女儿童健康为中心,突出保健和临床相结合,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引导社会广泛参与,实现全民共建共享,着力为全省妇女儿童提供持续、综合、规范的医疗保健服务。让我们齐心协力,共同保障妇女儿童健康,推动中华民族的永续发展。

  16:22丁绍敏

  记者提问就到这里。大家如有其他需要采访的内容,请联系省妇儿工委办公室张爱梅。 

  本次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责任编辑:倪文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