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省政府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解读《关于推进新时代山东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
时间:2019-04-28来源:大众网

  09:32魏长民

山东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省政府新闻办主任、省政府新闻发言人  魏长民 

  新闻界的各位朋友,女士们,先生们: 

  大家上午好! 

  欢迎参加省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会。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落实全国、全省教育大会精神,深化我省高等教育综合改革,加快推进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更好地服务于山东“走在前列、全面开创”的目标要求,近日,省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推进新时代山东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鲁政办字〔2019〕76号,以下简称《意见》)。今天,我们邀请省委教育工委常务副书记、省教育厅厅长、党组书记邓云锋先生,省委教育工委委员、省教育厅副厅长、党组成员王坦先生,省教育厅高等教育处处长高磊先生,解读《意见》有关内容  参加今天发布会的有中央驻鲁新闻单位,省直及济南市主要新闻单位的记者朋友。 

  首先,请邓云锋厅长介绍有关情况。 

  09:54邓云锋

山东省委教育工委常务副书记、省教育厅厅长、党组书记  邓云锋 

  新闻界的各位朋友,女士们、先生们: 

  大家上午好! 

  首先,感谢大家长期以来对山东教育事业的关心和支持! 

  4月19日,省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推进新时代山东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鲁政办字〔2019〕76号,以下称《意见》),这是今后一个时期我省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指导性和纲领性文件。下面,我简要介绍一下《意见》出台的有关情况和主要内容。 

  一、《意见》出台的背景和形成过程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指出,“走内涵式发展道路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当前,我省高等教育还存在优质资源短缺、结构不优、特色不鲜明等问题,不能很好地满足新形势的要求。为此,刘家义书记要求尽快制定我省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意见,全面提升发展水平,龚正省长对推进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也提出了明确要求和建设路径。 

  去年5月,省教育厅成立专门工作组,启动了《意见》起草工作。起草过程中,认真学习了党的十九大报告、全国全省教育大会精神,以及国家和我省有关高等教育改革发展方面的文件,积极借鉴兄弟省市的成功经验,先后深入40余所高校实地调研,书面征求了省直有关部门、相关市政府和全省高校的意见建议,先后召开了10余次各种类型的专题座谈会,对《意见》进行广泛论证。去年12月,送省委组织部、省委宣传部、省委编办、省发展改革委、省科技厅、省财政厅、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省文化和旅游厅、省卫生健康委、省外办等部门会签,达成一致意见,并按程序送省司法厅合法性审查。今年3月1日、3月18日,《意见》分别经省政府常务会议和省委常委会会议审议通过。根据省委常委会会议要求,我厅对《意见》作了进一步修改完善,形成了印发稿。 

09:59邓云锋

  二、《意见》的主要内容 

  《意见》共分八大部分、20条。 

  (一)总体要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统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立足支撑和引领现代化强省建设,明确了推进山东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总体思路和主要目标。 

  (二)着力推进一流建设。《意见》提出了“五个一流”的建设目标,一是支持驻鲁部属高校创建世界一流大学,推动省属高校争创国内一流大学;二是深化实施一流学科建设计划,建成一批一流学科;三是深入实施高水平应用型专业建设计划等项目,建立专业认证奖励制度,建设一批一流专业;四是启动优质课程和规划教材建设计划,建成一批一流课程资源;五是全面落实国家、省高层次急需紧缺人才引进相关政策,打造高校人才聚集高地,引进和培养一批一流人才。 

  (三)着力调整优化结构。加强高等教育宏观统筹,从两个层面调整优化高等教育结构。一是调整教育类型结构,做大做强研究生教育,稳步发展本科教育,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二是优化高校和学科专业布局,逐步建立与城市总体规划、产业结构布局相呼应的高等教育空间布局和学科专业体系。 

  (四)着力提升人才培养质量。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突出抓好人才培养的三个关键点。一是强化思想政治教育,着力构建“三全育人”大格局;二是深化培养模式改革,推进校政企研协同育人,培养大批卓越人才;三是严格学习过程管理,深化学分制改革,加强学业指导,强化学风建设,严把毕业出口关。 

  10:02邓云锋

  (五)推进高校科技创新能力建设。提出了两个方面的建设举措,一是建设一批高水平国家级、省级科技创新平台,二是设立一批竞争性重大基础研究和重点技术研发项目,支持高校开展大科学计划和大科学工程研究。 

  (六)着力提升教师素质。对标“四有”好老师标准,从三个方面着力打造高素质、专业化的教师队伍。一是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把师德师风作为教师素质评价的第一标准;二是实施教学名师和团队“双千”计划,强化名师引领作用;三是改革教师评价体系,大力破除“五唯”,强化教育教学业绩考核,引导教师潜心教书育人。 

  (七)着力推进改革开放。一是扩大开放办学,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支持高校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加强国际与国内交流与合作,丰富优质教育资源;二是改善内部治理,推进高校内部治理体系建设,增强发展活力。 

  (八)强化领导和保障。一是加强党对高等教育的全面领导,确保正确办学方向;二是加大竞争性项目财政经费投入力度,拓展学校办学经费来源,开展收费改革试点,完善高质量发展经费保障;三是建立高校分类管理与分类评价体系,引导高校科学定位,在不同领域、不同类型加快发展、特色发展、高质量发展。 

  10:02邓云锋

  三、《意见》的创新点 

  (一)在“双一流”建设方面提出了新目标、新举措。一是加大对驻鲁部属高校的支持力度,创建2—3所世界一流大学,服务山东发展。二是实施“双十”重点建设工程,重点建设10所左右省属本科高校和10所左右高职,冲击国内一流。三是启动学科“筑峰计划”,强化建设一批基础好、特色鲜明的学科,冲击国家一流学科或全国A类学科。 

  (二)在构建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方面作出系统设计。一是实施思政教育提升工程,将思政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二是优化学科专业布局,构建支撑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才培养需求的学科专业体系。三是实施优质课程和规划教材建设计划,建立满足学生多元化发展需求的课程和教材体系。四是实施卓越人才培养计划2.0,建立校政企研协同育人体系。五是深入实施学分制改革,加强学习过程管理,完善教学管理体系。 

  (三)在研究生教育方面提出了“补短”举措。一是加强学位授权单位建设,支持有条件的高校申报获得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单位。二是支持省属高校与国内外知名高校联合为我省培养更多专业学位研究生。三是积极引进“双一流”高校和国家级大院大所与省属高校联合设立研究生院。 

  (四)在高等教育管理方面提出了创新举措。一是建立高校分类管理分类评价体系,定期进行绩效考核,考核结果作为财政预算管理和实施奖惩的重要依据。二是实施本科专业导向性评价,评价结果作为专业分类拨款的依据。 

  (五)在深化大学内部治理改革方面作出了新部署。一是逐步在全省高校取消二级学院院长、副院长行政级别,由学校自主面向校内外公开选聘二级学院院长。二是推进高校实施职员制改革试点,探索建立有利于职业发展的职级晋升、交流任职、薪酬分配等制度体系。三是建立省属高校管理人员赴部属高水平大学挂职锻炼制度。 

  10:07邓云锋

  四、《意见》的主要特点 

  《意见》既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有关文件的改革要求,又吸收和借鉴了兄弟省份改革的成功经验,同时结合我省实际,着力体现山东特色。 

  (一)坚持系统设计,整体推进。《意见》对我省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作了整体谋划和顶层设计,注重改革的连贯性和衔接性。系统梳理了近年来教育部印发的关于提升高等教育质量方面的意见,主动衔接我省高等教育综合改革意见、现代职教体系建设意见和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建设总体方案等文件,树立系统性、整体性思想,确保改革环环相扣。 

  (二)坚持问题导向,精准把脉。围绕找准制约山东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问题,先后深入40余所高校实地调研,先后召开了10余次各种类型的专题座谈会,对《意见》进行广泛论证,对收集到的200余条意见和建议最大程度地吸收借鉴。 

  (三)坚持改革创新,狠抓落实。改革过程中不固守既有政策,不拘泥现状形式,在法律法规框架内大胆探索,坚持用改革的办法、创新的思维破解遇到的难题,推进政策、体制、模式等方面创新。根据《意见》的任务分工,同步列出了任务分解表,明确了责任单位和完成时限,加强对改革任务落实情况的督导调度,确保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各位媒体朋友、女士们、先生们,推进新时代山东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意义重大、影响深远,需要全社会的理解和支持。希望大家多关心、多帮助,携手努力,共同推进我省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 

  谢谢大家! 

  10:10魏长民

  现在回答记者提问,提问前请先通报所在的新闻机构名称。 

  10:12中国教育报记者

  学科建设是我省高等教育发展的短板,我省《意见》提出着力推进一流建设,请问在推动学科建设突破方面,有什么具体考虑和措施?

  10:15邓云锋

  全省共有普通高等学校145所,位居全国第三,全日制在校生210.73万人,位居全国第一,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51.35%,跻身高等教育普及化第一阵营。但是,高校综合实力和学科竞争力还处于国内中游,比如我省仅有三所部属高校6个学科进入国家“双一流”建设名单,省属高校无一入选,高水平大学和标志性学科数量少,这是我省高等教育切肤之痛。打造一流学科是打破我省高等教育有山无峰局面的关键之举。2016年,省委省政府印发了我省“双一流”建设实施方案,正式启动了一流学科建设工作。分两批立项建设了46个学科,两年多来,已取得了明显成效。截止2019年3月,我省高校进入ESI学科前1%学科数净增22个,达到了65个,其中省属高校净增21个,达到36个。2017、18两年,我省高校以第一完成单位获得国家科技奖励12项,占全省获奖70.6%;获得省科技奖励136项,特别是在自然科学奖和技术发明奖中,高校获奖50项,占比82%,充分发挥了基础研究和重大原始性创新研究的主力军作用。2018年,我省高校引进国家级人才73人,其中海外背景人才38人,国家级高层次人才总量达到462人。 

  为进一步增强我省高校学科的综合实力和竞争力,这次在《意见》中又提出“深化实施一流学科建设计划,遴选40个左右优势特色学科强化建设,争创国家一流学科。”目的就是要打造高峰,树立品牌。 

  落实这一要求,要分步实施。近期,我们将在前期省一流学科建设的基础上,首先启动学科“筑峰计划”,直接对标国家一流学科立项标准和国家学科评估指标体系,按“培育国家一流学科”和“培育A类学科”两类项目组织实施,加大投入力度,实施强化建设,目标直指下一轮国家一流学科增列和第五轮学科评估。争取新增3-5个学科进入国家一流学科行列,20个左右学科在全国第五轮学科评估中达到A类等级,建成一批优势突出、特色鲜明的高峰学科和品牌学科。省财政将对“培育国家一流学科”项目学科和“培育A类学科”项目学科分别给予经费支持。 

  另外,“筑峰计划”在投入方式上还有两大创新:一是经费投入额度将根据学校每年度学科发展实际需求,按需拨付,确保经费投入的有效性。二是对于未能入选“筑峰计划”的学科,若最终能进入国家“一流学科”或在全国第五轮学科评估中达到A类等级,将按“筑峰计划”的支持经费同等额度,予以奖补,激励所有有条件、有追求的学科积极行动起来、争先进位。 

  10:16齐鲁晚报记者

  我省《意见》提出实施思政教育提升工程,请问在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面,有哪些考虑和重要举措?

  10:21邓云锋

  习近平总书记要求,要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的全过程,近期又亲自出席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并作出重要指示,这是我们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指导和根本遵循。 

  贯彻落实总书记重要指示,着眼于提升思政教育质量,《意见》重点从两个方面提出了具体措施: 

  第一个举措是实施思政教育提升工程。这个工程将从两个维度上提升我省高校思政教育水平。一是不断深化思政课改革。《意见》中提出要鼓励思政课教师创新教学模式和方法,丰富教学内容,组织实施全省“同城大课堂”教学改革项目;还要充分发挥我省红色文化和优秀传统文化这两个得天独厚的优势,深度挖掘和丰富思政教育资源,形成一批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彰显齐鲁特色的思政精品课程。二是着力推进“课程思政”“专业思政”改革。前些年,我们的专业课教师往往过于关注“授业和解惑”,认为“传道”只是思政教师的事儿。这次在《意见》中提出,要鼓励专业课教师深入挖掘专业课程中的德育元素,推出一批育人效果显著的精品专业课程,打造一批课程思政示范课堂,选树一批课程思政优秀教师,就是力求从根本上扭转这一局面,形成专业课教学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紧密结合、同向同行的育人新格局。实际上,我们目前有许多学校正在致力于这一转变,比如齐鲁工业大学的“德融课堂”,就是很好的案例,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最近我们正筹备在齐鲁工业大学举行一次现场交流,向全省高校推广。 

  第二个举措是加快建立全员育人机制,《意见》中提出要积极构建“三全育人”大格局,一则强调了要压实高校党委思想政治工作主体责任;二则强调了要坚持和完善领导干部联系高校制度,特别要求各级党委、政府主要负责同志定期为高校师生讲思政课或作形势政策报告,推动各级党委政府要切实将高校思政教育紧紧地扛在肩上、抓在手上。 

  10:22中宏网记者

  我省《意见》提出实施高校分类管理与分类评价,这将是转变高等教育管理服务方式的新探索、新尝试,请问将如何具体组织实施?

  10:22王坦

山东省委教育工委委员、省教育厅副厅长、党组成员  王坦 

  高等教育从大众化迈向普及化,面临日益多样化的教育需求和多元化的人才需求,高等教育发展需要丰富、多元。但目前部分高校在办学方面还存在同质化的倾向,与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经济社会需求,对接还不够紧密。 

  《意见》明确提出,以转变高等教育管理方式作为推动高校分类发展的重要抓手,实施高校分类管理分类评价,通过以评促管、以评促建,激发高校的办学活力,营造竞相发展格局。在分类管理方面,将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层级和高校的人才培养定位,将全省高校划分为不同类型,实现科学定位、特色发展。在分类评价方面,将分别建立适合不同类型高校的评价指标体系,省里将按年度组织实施评价,评价情况纳入高校领导班子考核评价体系。同时,启动本科专业导向性评价,引导高校做强优势专业,建好特色专业,淘汰落后专业。 

  分类管理分类评价体系建立之后,评价结果将作为今后政府对高校资源配置的重要依据,引导高校在不同领域、不同类型加快发展、特色发展、高质量发展。 

  10:28山东教育报记者

  我省《意见》提出坚持服务经济社会需求,请问在推动高等教育支撑和引领现代化强省建设方面,有哪些具体举措?

  10:28高磊

山东省教育厅高等教育处处长  高磊 

  服务社会、回报社会是高校的重要功能和义务,围绕服务我省经济社会发展重大战略,特别是服务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意见》出台之前我们已经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印发了《积极行动起来主动服务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建设工作的通知》,特别是去年我们会同省财政厅投入了6个多亿,主动对接十强产业,立项建设了55个专业对接产业项目,就是鼓励各高校要主动跻身经济社会发展大舞台,与企业同台共舞,同声合唱,取得了明显成效。 

  这次在《意见》的总体要求部分中,更是明确提出坚持服务需求导向,就是要推动高校在服务我省强省建设中要善于和敢于担当作为,并由被动支撑变为主动引领。在具体举措中可以从三个方面来回应这一要求。

  第一:调优学科专业结构。具体来说,就是针对我省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具体需求,一是强化建设一批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进一步强化意识形态领域工作建设和政治引领作用;二是主动布局一批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等学科专业,建设一批新兴交叉学科集群,紧密对接产业转型升级潮流;三是扶持发展一批基础学科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科,着力提升原始创新能力,阐释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另外,还要逐步淡化、淘汰一批特色不鲜明、市场需求不高的学科专业。通过一系列的组合拳,逐步建立起紧密对接、支撑引领现代化强省建设的学科专业体系。 

  第二:引进培育一流人才。人才是第一资源,高校是人才资源的产出地和聚集地。因此,《意见》中提出的相关举措,重点是要打造两个主阵地,一个是打造高校引才主阵地,充分发挥高校高层次人才蓄水池作用,支持高校利用自身和外部等各种优势,引进急需紧缺的海内外高层次人才,打造一批多类型、多形式、多层次的人才高地,贡献高水平的智力。二是打造高校育人主阵地,重点是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施卓越人才教育培养计划2.0,着力推进校政企研协同育人,培养一大批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的高素质人才。 

  第三: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意见》围绕全面提升高校的创新能力,提出两大举措。一是建设一批国家级和省级高水平创新平台,以此来延揽优秀人才,加强科研基础保障。二是设立一批竞争性重大基础研究和重点技术研发项目,支持高校开展大科学计划和大科学工程研究,加强对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颠覆性技术的攻关创新,有力地支撑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 

  10:36魏长民

  好,记者提问到此为止。大家如有其他需要采访的内容,请会后联系省教育厅新闻中心王占波先生。 

  本次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责任编辑:马静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