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省政府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沂蒙山》歌剧相关情况
时间:2019-02-22来源:大众网

  09:58丁绍敏

山东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事业处处长 丁绍敏

  新闻界的各位朋友,女士们、先生们:

  大家上午好!

  欢迎参加省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会。

  今天,我们邀请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成员、副厅长张桂林先生,山东歌舞剧院院长王彬林先生,介绍《沂蒙山》歌剧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参加今天发布会的有中央驻鲁新闻单位,省直及济南市主要新闻单位的记者朋友。

  首先,请张桂林副厅长介绍有关情况。

  09:57张桂林

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成员、副厅长 张桂林

  各位记者朋友、女士们、先生们:

  大家上午好!由中共山东省委宣传部、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中共临沂市委联合出品,山东歌舞剧院创排的大型民族歌剧《沂蒙山》于去年12月19、20日两天,在济南成功首演,反响十分热烈。1月17日在福建福州参加全国优秀民族歌剧展演,得到专家一致好评。应广大观众要求,《沂蒙山》将于2月26、27日、3月1日再次在山东省会大剧院演出,为山东观众带来高品质的艺术享受和涤荡心灵的精神洗礼。

  沂蒙地区是我国红色文化重要发祥地之一,沂蒙精神享誉全国。习近平总书记2013年视察临沂期间强调指出:“山东是革命老区,有着光荣传统,军民水乳交融、生死与共铸就的沂蒙精神,对我们今天抓党的建设仍然具有十分重要的启示作用。沂蒙精神与延安精神、井冈山精神、西柏坡精神一样,是党和国家的宝贵精神财富,要不断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发扬光大。”山东省委书记刘家义同志在山东省第十一次党代会上指出:“要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弘扬沂蒙精神和新时期山东精神。”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沂蒙精神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要求,认真贯彻省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创新打造新时代文艺精品,推动现代化强省建设,中共山东省委宣传部、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历时近两年,邀请多位全国知名艺术家加盟,打造推出了大型革命历史题材原创歌剧《沂蒙山》。

  该剧依据抗日战争时期沂蒙山革命根据地发展壮大的真实历史创作而成,生动讲述了根据地军民同甘共苦、生死相依的动人故事,深刻揭示了“军民水乳交融、生死与共铸就的沂蒙精神”深刻内涵,是一部红色主题浓郁、山东特色突出、艺术水平高超的优秀文艺作品。歌剧《沂蒙山》已在济南、福州两地演出,每场演出都以精深的思想、精湛的艺术和精良的制作赢得了雷鸣般的掌声,获得观众和专家的一致好评,在全国产生了广泛影响。歌剧《沂蒙山》立足歌剧艺术本体,遵循艺术创作规律,不拘一格,大胆创新,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营造了独特的艺术审美,展现了独特的艺术追求。

  10:01张桂林

  一是选材厚重,主题鲜明。无论是抗日战争时期,还是解放战争时期,以沂蒙山为代表的山东革命根据地都是最重要的革命根据地之一。据有关史料记载,仅有420万人口的沂蒙山革命根据地,累计120多万人拥军支前,20多万人参军参战,10多万将士血染疆场,沂蒙人民用鲜血和生命树起了巍峨的丰碑。仅八年抗战期间,我们山东就先后歼灭日伪军53万余人,占党领导的人民军队歼敌总数的30.9%;八路军主力部队27万人,占党领导的人民军队总数的22.5%;抗战胜利后,山东解放区派送11万优秀子弟兵“北上南下”,成为解放全中国的有生力量。这一组组数字,体现和验证着沂蒙人民、山东人民为我国革命取得最终胜利做出的无私奉献和伟大贡献。这样一片热土,也先后孕育和推出了一大批享誉全国的优秀文艺作品,如芭蕾舞《沂蒙颂》、京剧《红嫂》、吕剧《苦菜花》、电影《红日》等。这些作品集中展示了老区人民拥军支前的感人事件,主要集中在做军鞋、摊煎饼、推小胶车、用乳汁救伤员等细节性事件上,在歌颂沂蒙人民爱党爱军、无私奉献精神的同时,也很遗憾地缺少了对沂蒙山根据地为国家解放和民族独立做出的巨大贡献的整体性呈现。歌剧《沂蒙山》弥补了这一空缺。据有关史料,山东抗日根据地在八年抗战中,歼灭日伪军53万余人,占党领导的人民军队歼敌总数的30.9%;八路军主力部队27万人,占党领导的人民军队总数的22.5%;抗战胜利后,山东解放区派送11万优秀子弟兵“北上南下”,成为解放全中国的有生力量。在长达12年的革命战争中,420万人口的沂蒙山,有120多万人拥军支前,20多万人参军参战,10多万将士血染疆场,沂蒙军民用鲜血和生命树起了巍峨的丰碑。《沂蒙山》紧扣军民“水乳交融、生死与共”八个字的创作主题,以散点透视的创作方式编织人物关系、设置戏剧冲突矛盾,塑造了生动鲜活的沂蒙山军民英雄群像,在层层递进的情感波澜与深沉厚重的史诗意蕴中讲述沂蒙山的厚重历史,以真事感人、以真情动人,将真实事例进行艺术提炼,生动刻画出抗日战争时期,山东军民舍生取义、为国为民的英雄形象,艺术展现沂蒙精神的形成过程和丰富内涵,达到了震撼人心、涤荡心灵的艺术效果,激发了人们的爱国主义热情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砥砺前行的责任感。

  二是音乐恢宏,勇于创新。《沂蒙山》剧目分为六幕,共有四十个唱段,演唱形式十分丰富,涵盖了男女独唱、对唱、二重唱、四重唱、混声合唱等,并将山东民间音乐《沂蒙山小调》中的音乐元素吸纳到歌剧唱段之中。同时,歌剧还将民族乐器竹笛、唢呐、琵琶、坠琴等融入伴奏乐队,让观众陶醉在山东特色的音乐旋律里。《沂蒙山》的作曲在传承歌剧优秀传统的基础上,运用板腔体的同时,加入具有时代感的元素,吸纳大量山东元素进行艺术再造,《沂蒙山小调》与全剧音乐的完美融合就呈现出了独具山东特色的歌剧风格。大胆借用音乐剧的表现手法是该剧音乐的另一个突破,这种音乐的处理使咏叹调、宣叙调、重唱更加自然的衔接,具备了推动剧情的功能性,并让剧情更加流畅。该剧还将美声唱法、民族唱法有机混用,呈现出别样的音乐体验。

  10:03张桂林

  三是制作精良,呈现完美。《沂蒙山》剧目体量大、题材厚重、事件复杂,幕与幕之间、场与场之间的转换多、频率快,对技术要求较高,舞美设计中巨大的山体通过六幕中三十六次的不同旋转,营造出不同的戏剧空间,让整剧呈现出多样的戏剧环境和紧凑的戏剧节奏,让剧情更加张弛有度、扣人心弦。在音响上采用现代化声场设计,保证了声场的质量。灯光主要运用黑白灰三色,与服装、舞美无缝对接,形成舞台的群像雕塑,更具历史感和厚重感。各个方面的精良制作、精心设计,共同实现了剧目艺术效果的完美呈现。

  四是团队一流,吃苦耐劳。这部剧的编剧、导演、作曲、主演以及一百多位在场演员都在沂蒙精神的鼓舞下,兢兢业业、扎扎实实、拼尽全力、顺利高效的完成了长达五十天的坐排工作。此剧的主创全部是军人,对形成剧目的独特气质有了很大影响,每一个演职人员都以铁的纪律严格要求自己、遵守排演要求,展现出了高度的敬业精神和深厚的艺术素养。山东歌舞剧院在剧目创排之初,专门成立了对接组,还通过招聘成了合唱团,在歌剧《沂蒙山》的创排之中,这两支队伍都得到了很好的锻炼。今后,还将重点培养山东歌舞剧院的演员队伍,以精品力作来带团发展。

  创作歌剧《沂蒙山》是时代的需要、人民的需要、建设社会主义新时代的需要,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沂蒙山》在山东省会大剧院演出之后,将继续打磨提升,于3月14日、15日参加文化和旅游部在北京举办的2019年全国优秀舞台艺术剧目暨优秀民族歌剧展演,为首都人民献上一部集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为一体的精品力作。进京演出之后歌剧《沂蒙山》将再次进行调整修改,配合我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主题教育进行省内巡演,并逐步推进歌剧《沂蒙山》省外巡演、电影《沂蒙山》的拍摄等工作,让山东的品牌走向全国,让沂蒙精神在新时代发扬光大。

  谢谢大家!

  10:04丁绍敏

  现在请大家观看《沂蒙山》精彩视频。视频播放完之后再回答记者提问。

  10:29丁绍敏

  现在回答记者提问。提问前请先通报所在新闻机构名称。 

  10:38中国新闻社记者

  山东有着丰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其中很多东西都具有深入挖掘和艺术创作的潜力。此次为什么要选定沂蒙山这个题材,来打造舞台艺术精品剧目呢?

  10:39张桂林

  作为山东本地人,我是打小听着沂蒙山根据地的革命事迹成长起来的,歌曲《沂蒙山小调》、《谁不说俺家乡好》,芭蕾舞《沂蒙颂》,戏曲《红嫂》,电影《红日》等一大批文艺作品,都曾经给广大观众留下深刻的记忆。对沂蒙山,我们有着非常深厚的感情,是我们一生仰望和敬重的革命圣地。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东并就传承弘扬沂蒙精神发表了重要指示,强调“山东是革命老区,有着光荣传统,军民水乳交融、生死与共铸就的沂蒙精神,对我们今天抓党的建设仍然具有十分重要的启示作用。沂蒙精神与延安精神、井冈山精神、西柏坡精神一样,是党和国家的宝贵精神财富,要不断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发扬光大。”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多次指示原省文化厅要大力挖掘深厚的沂蒙精神文化资源开展艺术创作,打造推出代表新时代艺术发展高度的文艺精品。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完成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全面展示沂蒙人民的丰功伟绩,唱响沂蒙先烈英雄赞歌,我们先后组织了十几次的艺术创作专题考察,陆续创作推出了一批具有一定艺术水平和社会影响的文艺剧节目。但总体上都不是非常满意。后来,我有一次到临沂考察学习,期间参观了原山东省政府旧址纪念馆和临沂革命纪念馆,在那里看到了沂蒙山革命根据地的大量感人至深的革命事迹史料。其中有两个内容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一个是在原省政府旧址展览大厅里刻着毛主席一段话,“山东的棋下活了,全国的棋也就活了。山东把所有的战略点线都抢占和包围了。只有山东全省是我们完整的、最重要的战略基地。北占东北,南下长江,都主要依靠山东。”第二个是一批反映沂蒙人民、山东人民为中国革命所作贡献的几组数字,主要是:山东抗日根据地八年抗战,累计歼灭日伪军53万余人,占同期党领导的人民军队歼敌总数的30.9%;根据地人口达2400万人,占党领导的根据地总人口24%;八路军主力部队达27人,占党领导的人民军队总数的22.5%;民兵50万人,占党领导的民兵总数的19.2%。抗战胜利后,山东解放区作为重要枢纽和战略基地,派送11万优秀子弟兵,“北上东北,南下长江”,成为解放全中国的有生力量。而具体到沂蒙革命根据地在长达12年的革命战争中,420万人人口中有120多万人拥军支前,20多万人参军参战,10多万将士血染疆场,乡乡有烈士、村村有红嫂。这些内容给了我非常深刻的震撼,让我进一步深刻认识到以沂蒙山为代表的山东革命根据地对我国革命胜利做出的史诗性贡献,认识到了沂蒙人民为人民解放和民族独立付出的巨大牺牲,从而第一次产生了创作一部全景式展示沂蒙山这份历史性贡献的创作设想。在此基础上,我们对以往的沂蒙题材文艺作品进行了全面的梳理,发现大多数作品都是集中塑造某一个英雄人物的革命事件或者某一个具体事件的历史进程,对沂蒙山根据地的这种宏伟贡献,缺少全面而充分的展现和歌颂。

  为此,我们邀请全国知名专家组成了创作团队,经过反复多次的策划、协商,最终我们决定创作打造这部民族歌剧《沂蒙山》,实现三个意图:第一,履行社会主义文艺工作者的使用职责,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沂蒙精神重要指示和省委省政府工作安排;第二,以艺术的形式,全景展示沂蒙山革命根据地建立、发展、壮大并取得最终胜利的历史进程,讴歌沂蒙山革命根据地党政军民为中国人民解放和中华民族独立做出的巨大贡献和无私奉献,向伟大的沂蒙人民、向英雄的革命先烈致敬;第三,充分发挥民族歌剧的艺术形式优势,打造推出新时代山东舞台艺术的“高峰之作”,推动山东文艺由高原向高峰转变。

  10:40中国文化报记者

  从开始筹备至今历时两年,整个创作过程是怎样的呢?

  10:58王彬林

山东歌舞剧院院长 王彬林

  该剧自2017年着手策划创作以来,先后历时近两年的时间。两年来,我们十余次组织剧组创作、演出人员先后多次到沂蒙山进行创作采风、体验生活。首先是在创作选题和素材搜集阶段,我们就两次组织编剧人员走进沂蒙山,先后考察了省政府旧址、八路军115五师司令部旧址、沂蒙革命纪念馆、沂南红嫂纪念馆等重点红色教育基地;在初步确定创作立意之后,为了进一步丰富创作素材、寻找创作灵感、蓄积创作激情,我们第三次带着编剧走进沂蒙山,到费县大青山胜利突围纪念馆、渊子崖烈士陵园和、孟良崮战役纪念馆等地体验生活,与当地学者、研究专家、老革命老军人、红嫂后人多次座谈,反复重温革命先烈英雄事迹。在剧本初稿完成以后,我们再一次邀请编剧、并扩大到作曲和创作,走进沂蒙山,用生动鲜活、感人至深的革命事迹,反复的检验我们的剧本,期间还将我们的一些创意、素材与当地老革命、老专家进行沟通,听取他们的修改意见。为了真实反映沂蒙山革命根据地的风貌,我们于2018年4月、6 月两次组织舞美人员走进沂蒙山腹地,参观渊子崖战役纪念馆、沂蒙革命纪念馆、费县大青山胜利突围纪念馆、大青山战役纪念馆等地,考察临沂山区地质、地貌和农家建筑,为后期舞美设计引入"磐石"这样一个概念奠定了基础。剧组进入排练的时候,在主创人员的强烈要求下,我们于2018年10月组织主要演员王丽达、杨小勇、王传亮、张卓、金郑建、蒋宁等,再次到沂蒙山进行采风、体验生活,演员在参观采风期间,大量听取了当地同志介绍的革命事迹,特别是沂蒙六姐妹、渊子崖保卫战、辛锐和陈若克等的事迹,深深打动和感染了我们的主演人员们。他们纷纷表示,此次参观让他们近距离地感受到革命先烈的伟大和无私,让我们的舞台人物鲜活的走进了他们的内心,在考察期间,主演人员两次自费向大青山战斗纪念碑、陈若克烈士墓敬献花篮。

  先后六次的采风创作,使《沂蒙山》主创人员深切感受沂蒙人民对党、对军队的深情厚谊和无限忠诚,为剧目创作奠定了坚实基础。剧目由王晓岭、李文绪编剧,黄定山导演,栾凯作曲,并邀请歌唱家王丽达、王传亮、张卓、金郑健、杨小勇、蒋宁、雷岩等知名歌唱家饰演主要角色,成功组建了全国一流的创作演出团队。为确保剧目创作质量,仅故事创意和剧本文本就经过十余次座谈研讨、九次重大修改,历时一年半才最终于2018年10月定稿,并于11月建组投排。《沂蒙山》于2018年12月19日、20日在济南成功首演,2019年1月17日在福建福州参加全国优秀民族歌剧展演周,将于2月26、27日、3月1日再次在山东省会大剧院隆重上演。

  11:00大众日报记者

  怎样想到用歌剧的形式来讲述这样一个故事?又有什么特别之处呢?

  11:09张桂林

  之所以用歌剧艺术来进行《沂蒙山》的创作,主要是基于以下几个原因:

  第一,歌剧是《沂蒙山》题材最为适合的艺术样式。沂蒙山上发生的绝大多数革命故事、沂蒙山曾经涌现的无数革命先烈,比如乳汁救伤员、比如摊煎饼、比如推小胶车送军粮、比如“谁第一个报名我就嫁给谁”,大家都耳熟能详,不需要剧目详细介绍故事的来龙去脉。另一方面,沂蒙山是一个宏大的主题,选定的全景式展示沂蒙军民的历史性贡献这一创作角度,客观上对艺术样式又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经过主创人员的共同研究和反复探索,大家一致认为这个作品最为适合的艺术样式就是歌剧。因此,选择歌剧作为《沂蒙山》的艺术样式,完全是题材和艺术形式客观规律的契合,这是选择民族歌剧作为《沂蒙山》艺术形式的决定性原因。

  第二,是响应中宣部、文化和旅游部关于传承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推动中国民族歌剧艺术繁荣发展重要部署的必然选择。党的十八大以来、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发表文艺工作座谈会重要讲话以来,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成为我国文化工作的一项战略任务。2017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对如何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做出了具体要求。根据这一意见以及《中共中央关于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的意见》等重大部署要求,原文化部自2017年起策划实施了“中国民族歌剧传承发展工程”,组织全国文艺工作者继承发扬中国民族歌剧优良传统,推动创作生产更多反映民族精神、时代精神和现实生活,具有中国精神、中国风格、中国气派,为广大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优秀民族歌剧作品,促进民族歌剧艺术繁荣发展。这是选择民族歌剧作为《沂蒙山》艺术样式的重要原因之一。也正是出于这个考虑,在《沂蒙山》之前,我们还支持指导青岛演艺集团创作推出了民族歌剧《马向阳下乡记》,同样在全国产生了广泛反响。

  第三,是推动山东舞台艺术门类结构更加合理、发展更加科学的必然选择。大家都知道,山东历来被誉为文化大省,但具体到舞台艺术领域,山东则更偏向于戏曲大省,全省104个国有艺术院团中绝大多数都是戏曲艺术,我省走上全国文艺舞台的主要是戏曲剧目,梅花奖、文华表演奖、白玉兰奖等标志性大奖的获奖人员更主要自戏曲演员。我省大型剧目中,除上世纪山东歌舞剧院曾经推出过大型歌剧《徐福》、《高高采油树》等两部作品外,山东艺术舞台上再没有其它原创性歌剧剧目。严重偏科的艺术门类布局,已经影响甚至限制了我们文化文艺强省的工作布局和建设进度。根据这种情况,我们决定迎难而上,“知耻而后勇”,要集中人力、物力、财力,打破歌剧艺术这一山东舞台艺术的短板,为建设新时代山东舞台艺术高峰之作,开拓一条新路。这是选择歌剧作为《沂蒙山》表现形式的现实考量。

  11:12记者

  歌剧中同时又很多其他山东元素的呈现,创作时的想法和思路是怎样的呢?

  11:13张桂林

  这是一部具有鲜明的山东地域特色、民族风格音乐的民族歌剧。与洋腔洋调区别出来、凸显出来。唱词剧式琅琅上口,旋律流畅动听,在全剧贯穿使用的,记得第二次开会的时候我们有一个建议,这个剧组很谦虚就吸收了这个建议。颂扬沂蒙精神离不开沂蒙山小调,全剧贯穿使用沂蒙山的主题音调,给人以听和温暖的感觉,一听到感觉很温暖,可以引发人家一种红色的记忆、美好的记忆。在全剧还有一个重要部位多次重复使用的主题歌,叫《等着我亲爱的人》,非常深情动听。还有几位主角的咏叹调写的很精彩,最后大家反复咏颂的终曲合唱:巍巍蒙山高,亲亲沂水长,我们都是你的儿女,你是永远的爹娘。几次反复地咏颂,把全剧推向高潮。

  11:13山东广播电视台记者

  沂蒙山歌剧目前社会各界反响热烈,请问打造这一部歌剧对今后艺术创作有什么启示和意义?

  11:16张桂林

  目前,民族歌剧《沂蒙山》已经在全国艺术界打响了品牌,成为广大艺术爱好者广泛喜爱的优秀文艺作品,在福建参加全国优秀民族歌剧展演时一票难求。我国老一代艺术家、原解放军艺术学院政委、中国民族歌剧传承发展工程指导委员会副主任乔佩娟认为该剧的创作“响应了时代的需要、人民的需要、社会主义新时代的需要”,中国歌剧协会主席王祖皆评价说“这是一部气势恢弘、充满豪情、充满正能量、充分体现了水乳交融生死与共的沂蒙精神、展示历史画卷和英雄群像的优秀红色题材作品”。可以说这部剧作的创作生产,已经取得了阶段性的成功。下一步,我们将在进一步做好剧目修改、力争进一步提升作品艺术质量的基础上,尽快打造巡演版本的民族歌剧《沂蒙山》,并组织省内外的展巡演活动,争取让更多观众近距离感受到这部作品的艺术魅力,在艺术的震撼中感受思想的启迪和信念的洗礼。

  这部剧目的创作过程,既是我们打造精品的过程,也是我们接受思想教育、精神洗礼和灵魂升华的过程,更是我们总结艺术工作经验的过程。就你刚才所提到的问题,我想主要谈三条:

  第一、创作素材无论新旧,关键是要找到独特的呈现角度和创作主题。民族歌剧《沂蒙山》在立项之初,有很多人认为题材陈旧,认为无数人对其中的故事耳熟能详,有太多文艺作品都曾讲述并呈现过。为此,我们广泛听取了很多领导、专家的建议意见,并与主创团队进行了大量深入细致的研讨,最终我们选定了“通过海棠由一个普通群众逐步成长、觉醒并最终成长为自觉革命者的心路历程,全景式展现沂蒙山革命根据地建设壮大历史进程、展示和歌颂沂蒙人民历史性贡献”这样一个剧目定位和创作意图,从而和历史上曾经涌现出的其它沂蒙题材优秀文艺作品,实现了良好区隔,开创了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的新的创作思路。

  第二、精品文艺的创作生产一定要坚持深入生活,闭门造车不能产生真正的文艺精品力作。

  第三、精品文艺的创作生产一定要充分发挥政府的组织引导功能,强化艺术创作,特别是在重大革命题材、现实题材创作中发挥好题材规划、主题把关等功能。

  11:17丁绍敏

  记者提问就到这里。大家如有其他需要采访的内容,请联系省文化和旅游厅办公室王锐。

  此次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

  谢谢大家!

(责任编辑:宗刚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