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青岛数据赋能破解“认证难”
时间:2019-02-22来源:大众日报

  “退休人员去社区门诊看病,被监控视频拍到并人脸识别后,就意味着社保待遇领取资格认证完成了。”2月21日,青岛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宣布,借助FAST认证体系,青岛市社保待遇领取资格认证全程“零感知”,实现“零打扰”,全市近200万名社保待遇领取人员再也不用跑腿了。据了解,这一模式走在了全国前列。

  “以养老金领取资格认证为例,长期以来,退休人员需要在指定时间内进行社保待遇领取资格认证,这种赶大集式、自证式认证方式,不仅增加了社会成本,而且经常引发群众不满。”青岛市人社局副局长韩红星介绍,针对这一状况,青岛在全国率先建立了以大数据分析为主导、生物特征识别为辅助、社会化服务兜底的FAST认证服务体系,实现了“寓认证于无形、寓认证于服务”的便民利民目标。

  在青岛FAST认证服务体系中,F代表基于“互联网+”的人脸识别,A代表基于大数据分析的轨迹跟踪,S代表基于信息共享的静默验证,T代表基于社会化服务的面复兜底。

  在构建FAST认证服务体系过程中,青岛首先以全市政务信息系统资源整合为契机,打破信息壁垒,整合海量数据资源,总量达到10亿多条;其次引入智能算法,构建大数据认证模型,深度挖掘待遇领取人员各种行为轨迹,社保待遇领取资格露脸即“认”。

  青岛FAST认证服务体系试运行一段时间后,于今年1月正式实施,全市近200万名社保待遇领取人员,均无需主动关注是否具备领取资格。目前,青岛市认证服务工作呈现三种形态:绝大多数待遇领取人员(全市占比88%),在服务期内不需认证,通过递延认证法,只要在服务期内捕捉到待遇人员可信的行为轨迹,该人员认证期限就依次往后递延,直至终生不需认证;少数大数据平台无法确定其待遇领取资格的人员(全市每月占比1%),优先通过短信、微信等方式提醒其通过手机刷脸认证;极少数需要兜底核实的待遇领取人员,由基层工作人员登门服务。

  “现在每月街道认证服务量不足100人,社区认证服务量维持在10人左右。”韩红星表示,青岛FAST认证服务体系的运用,极大节约了社会成本,有效化解了基金多领、冒领风险,减轻了基层工作压力,提高了群众满意度,实现了多方共赢。(记者 薄克国)

(责任编辑:张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