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日照从耕海牧渔走向陆海统筹
时间:2018-08-14来源:大众日报

  寂夜繁星点点,海上明灯闪烁。夜幕下,日照港矿石码头,几艘大型货轮停泊岸边,工人挑灯夜战,忙着卸船作业。作为一带一路重要枢纽,全国一类对外开放港口,日照港是日照蓝色梦想崛起的起点。

  日照因港而设、依海而兴,海域面积等同于陆地面积,这是大自然赐予的宝贵财富,也为发展海洋经济、拓展发展空间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日照立足资源禀赋,放大比较优势,加快发展向海经济大有可为。但过去,这种优势资源并没有真正转化为产业优势、发展效益。

  日照有6000平方公里海域、168.5公里海岸线、33座岛礁,还有13万平方公里的黄海冷水团发展空间。但是海洋产业层次偏低,传统产业占比大,海洋生物医药、海洋新能源等新兴产业规模偏小,远洋捕捞业刚起步,推动经济结构转型升级任务艰巨。科技创新能力不强,高新技术产业规模小、集聚度不高。海洋资源开发粗放、用海效益低,港区填海占用的近岸海域,87.8%是货场,占用了大量宝贵的岸线资源,沿海养殖占用优质岸线近3万亩,散乱分布着3100多家养殖户,海洋装备,生物医药等产业链条不完整,大多只有点,没有线,更没有面。

  “我们在‘港产城’融合发展上做得不够,特别是海的优势没有发挥出来。这既是我们的短板,也是今后发展的方向和潜力所在。”日照市委书记齐家滨指出。

  目前,日照市编制了《日照市加快发展向海经济行动计划》,经日照市第十三届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审议通过并印发,吹响了关心海洋、认识海洋、经略海洋的“冲锋号”。发展现代海洋渔业,推动渔业由浅海向深远海迈进,改造提升海洋传统产业,做大做强海洋高端装备制造业、海洋生物医药与制品业等海洋新兴产业……着眼于最大程度发挥海洋优势,加快发展向海经济,培育壮大海洋经济发展新动能,日照也正在探索建设适合本地发展、具有自身特色的现代海洋产业体系。

  迎着温和海风,站在日照山海天黄金海岸眺望,一座海洋牧场平台若隐若现,这是离日照市区最近的海洋牧场平台——海上牧歌。这个位于桃花岛风景区的全国最大休闲渔业海洋装备旅游垂钓平台,长88米,宽38米,休闲使用面积5800平方米,是全国独一无二的海上庄园。在这里,游客可以零距离亲海、看海、钓海、玩海,一站式感受海上乐趣。

  7月2日,中国首艘养殖工船鲁岚渔61699号将首批12万尾三文鱼苗投入我国自主研发的首座“深海渔场”——“深蓝1号”,这是自该网箱安装完成后,首次在黄海冷水团投入使用,开创了在温带海域养殖冷水三文鱼的先河。这个为黄海冷水团项目量身打造的周长180米、高38米的网箱“深蓝1号”,整个养殖水体约5万立方米,相当于40个标准游泳池,设计年养鱼产量1500吨。从明年开始,日照人就能吃上本地产的三文鱼了。

  从海洋资源大市走向海洋经济强市,从耕海牧渔走向陆海统筹,日照经略海洋的新帷幕开启。按照规划“蓝图”,日照将以建设国家海洋经济示范区为契机,以打造“港产城海”融合发展先行区、临港涉海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为目标,以港、海带动城市品位提升、促进产业发展为路径,坚持以海为中心的陆海统筹,大力实施海洋交通运输、海洋装备制造、滨海文化旅游、现代海洋渔业、海洋生物医药五大海洋产业发展行动和海洋新动能培育、海洋创新发展、海洋开放合作、海洋生态文明四大领域全面提升工程,力争到2022年,主要海洋产业增加值达到1100亿元,占日照市GDP的35%以上。(记者 纪伟 杜辉升 通讯员 李宜轩)

(责任编辑:宗刚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