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务公开与基层社会治理融合创新的探索与实践
来源: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时间:2018-10-23  

  仁里集镇位于德州市齐河县西南部,总面积126平方公里,辖37个社区(村),总人口5.2万人,拥有党支部44个,党员2438名。近年来,该镇把政务公开与基层社会治理有机结合,探索推行了“四议三审两公开”工作机制,在全镇各社区(村)实现了基层党的组织领导、民主管理、信息公开互相促进、有机结合,做到了决策、执行、管理、服务、结果“五公开”,为推动农村稳定发展和基层社会治理特别是政务公开在基层的全面落实探索了经验。

  一、动因

  随着农村经济结构、社会结构和农业生产经营方式的深刻变革,推进农村社会治理出现了一些新问题。乡镇层面上,乡镇可支配和配置的资源少,引导服务群众发展经济的能力相对较弱;乡镇干部处理事务性工作多,学习和理论、政策的东西少,管理农村工作还停留在以往经验层面上,靠人际关系和行政命令的东西多,靠法律、政策管理的东西少,没有完全实现管理型向服务型职能转变。村级层面上,由于村务管理不细致,信息公开不到位,造成群众产生误解,引发干群矛盾纠纷。比如有的村干部自认为办事公正,但没有及时公开村务,时间长了群众就会产生这样那样的想法,进而产生抵触情绪和不信任,成为激化干群矛盾的导火索。村干部有限权利,但却承担着无限责任,增收致富、计划生育、水利建设、公益事业等等,要钱没钱、要权没权,事要解决,一人难称百人心。由于村干部理论知识相对不足,认知水平和服务群众的能力有限,仅靠村干部少数人的力量难以全面处理好农村事务,所以必须发挥群众的力量,集思广益才能科学处理好农村事务。在群众层面上,总体上看,绝大多数群众是通情达理的,但是由于群众自我意识较强,在公共利益、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之间不能很好地把握平衡,往往把个人利益无限扩大化,过高追求个人利益。比如在修路、项目建设等工程占地上,个别群众常常提出过高要求,政府难以解决。也有个别群众只享受权利,不履行义务,上级各种补贴一点都不能少,村内公益事业却一点不愿拿,加上互相攀比,助长了自私自利的风气,带坏了村风民风。有的群众思想偏执,对村干部挑毛病,把个人情感和村里工作纠缠在一起,影响了农村和谐稳定。为此,该镇在深充分调研和深入研究的基础上,按照“决策讲民主,办事找依据,大事必公开,推进求实效”的原则,对农村事务“四议三审两公开”工作机制进行了深入探索和实践。

  二、主要做法

  (一)开展“四议”,充分吸收各方意见确保民主决策。一是村党支部会提议。对村庄建设、产业规划、土地流转、计划生育、农村低保等9类重大事项,村党支部在广泛听取意见、认真调查论证的基础上,集体研究提出初步意见和方案,使提议符合本村发展实际,符合群众意愿。二是村“两委”会商议。根据村党支部的初步意见,组织“两委”班子成员充分讨论,发表意见。对意见分歧比较大的事项集体表决,按照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形成商议意见。三是党员会审议。村“两委”商定的重大事项,提交党员会议讨论审议。召开党员会议审议前,须把方案送交全体党员,在党员中充分酝酿并征求村民意见;党员大会审议时,到会党员人数须占党员总数的2/3以上,审议事项经应到会党员半数以上同意方可提交村民代表会议或村民会议表决。党员大会审议后,村“两委”还要认真吸纳党员的意见建议,对方案进行修订完善,同时组织党员深入农户做好方案的宣传解释工作。四是村民代表会决议。党员大会通过的事项,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在村党组织领导下,由村委会主持,召集村民代表会议讨论表决。参加会议人数必须符合法律规定,讨论事项必须经村民代表或到会村民半数以上同意方可决议通过。

 

  (二)实行“三审”,层层审核把关保障重大事项顺利实施。一是事前审查。对社区(村)提出的社区建设、民生工程等重大事项,需召开乡镇层面党政联席会议进行审查,充分讨论研究可行性,会议集体研究通过后方能实施。二是事中监督。重大事项实施过程中,乡镇政府安排专门工作人员,全程监督实施全过程,防止执行过程中出现偏差。三是事后审计。由乡镇分管领导牵头,组织所在管区、经管站、审计站组成专门班子跟踪审计,特别是在农村社区建设等大额资金管理上,采取专门设账、专人管理、集体签字等方式,确保程序规范、资金安全。

  (三)做好“两公开”,依靠群众监督保证权力在阳光下运行。一是决议公开。经村民代表会议或村民会议决议通过的事项,一律在村务公开栏公告,公告时间一般不少于7天。二是结果公开。决议事项在村党支部领导下由村委会组织实施,实施过程中的资金分配、使用、管理等重大事项和实施结果,及时在村务公开栏公布,接受全体村民监督。

 

  三、主要成效

  在处理涉及群众利益的村级公共事务时,群众最关注两点:一是害怕“会哭的孩子有奶吃”,村干部厚此薄彼,老实人吃亏;二是担心村干部从中谋取私利。通过“四议三审两公开”工作机制,村集体的大事不再是村党支部自己作决定、下命令,而是所有的事情都摆在大会上说,大家自己议、自己定、自己干,无论做什么决定大家都心服口服,决议公开、结果公开更是给群众算了“明白账”、吃了“定心丸”。“四议三审两公开”工作机制,融决策、管理、监督、落实为一体,真正把党的领导、“两委”协调、党内基层民主和村民自治有机结合起来,既保证了村级重大事务顺利推进,也化解了干群矛盾。

  一是公开透明,保证了农村集体事务群众明白、干部清白。该镇田楼社区国庄新村在建设过程中,充分尊重群众意见,吸纳党员干部和群众代表组成11人的议事小组,在挂钩资金分配、房屋丈量和评估、安置办法、户型选择、新村规划、签订建新拆旧合同等环节,让村民代表全程参与,重大决策全部公开,实施结果及时公布,不仅保证了新村建设快速推进,而且实现了全程无矛盾纠纷,得到了群众的一致好评。 

  二是集思广益,促进了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该镇前王、后王两个村,过去由于村民意见不统一,缺少发展路子,集体和村民收入一直上不去。后来通过民主决策和会议讨论,干部群众统一了对土地流转的思想认识,确定了加快土地流转、发展高效农业的思路。两村将320亩土地流转给种植大户建设蔬菜园区,群众人均增收1000元以上。目前,全镇引进农业、服务业项目36个,发展畜禽养殖园区36个、蔬菜种植园区4个,三分之二以上的社区(村)制定了集体经济发展规划,80%以上的村有了增收致富的特色产业。 

  三是尊重民意,解决了农村集体遗留问题避免了新的矛盾。该镇辛中村有土地1800亩、160户人,原村班子办事不民主,遗留问题较多,其中群众意见最大的是村委会未经全体村民同意,先后将500亩土地按照每亩200元的价格承包给部分农户经营,群众因此对村班子失去信任,干群矛盾十分紧张。新一届村“两委”上任后,运用“四议三审两公开”工作机制,经过两个多月的时间,广泛征求意见,召开大小动员会议22次,最终尊重多数群众意愿,收回所有土地承包合同进行重新分配,彻底化解了该村最大的不稳定因素,持续十多年的“乱村”走上了正轨,干群关系全面理顺,村风民风也由此好转。

 

  截至目前,仁里集镇99个村“两委”运用“四议三审两公开”工作机制,每年解决农村耕地调整、宅基地分配、水费征收、低保待遇落实等重大问题和各类矛盾600余件次,96%以上的村实现了“零上访”,群众对村班子的满意度达到94%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