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在省政府办公厅的坚强领导下,我市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工作大局这一中心,着力强化质量管理、全过程公开、便民利民、队伍建设四项重点,扎实推进政务公开规范化、标准化、制度化、专业化建设,取得一定成效。
一、以质量管理为基础,不断加强规范化建设。坚持把质量作为政务公开的生命所在,将质量管理贯穿于政务公开全过程。一是实行定岗定责,细化工作规程。依据“一书(岗位职责说明书)一图(工作流程图)一表(年度工作计划表)”体例,编制政务公开岗位职责说明书,明确岗位分工和职责说明,把有关规范要求具体到环节、细化到动作,有效解决了“谁来干”“怎么干”“干什么”的问题。二是运用自动化管理,实行精准管控。结合信息化手段,开发政府信息统计、依申请公开件办理以及考核管理等系统,数据汇总、督办审核以及考核打分等环节全部网上运转,适时掌控工作进展,提高了工作效能。三是推行溯源机制,强化督查落实。实行“清单式”管理,每项工作、每个环节都有详细清晰的记录,任务完成的同时生成追溯信息链条,实现从结果到源头的全覆盖、可追溯。例如,对门户网站存在问题建立台账,一督到底,消除了空栏、错链接、更新不及时等现象。在去年国务院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开展的8次政府网站抽查检查中,我市保持零失分。
二、以全过程公开为重点,不断加强标准化建设。着眼于增加政务公开供给“含金量”,将“国家标准”和“地方标准”结合起来,积极推进决策、执行、管理、服务、结果公开的标准化,努力实现公开透明、“阳光普照”。比如,在决策公开方面,将门户网站“意见征集”专栏细化为公告内容、草案内容、背景介绍、我要发表意见、公众意见及建议五个子栏目,实行“一窗式”公开。执行公开方面,在门户网站集中公开市级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审计结果、部门预算执行审计发现问题整改、相关政策落实情况的跟踪审计,推动“全方位”公开。管理公开方面,在门户网站设立专栏,集中公开随机抽查事项清单,及时公开抽查情况和结果,推动“阳光执法”。服务公开方面,将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公共企事业单位全部纳入门户网站公开范畴,“一站式”集中展示,打通“最后一公里”。结果公开方面,对运行一年以上重大行政决策,“点穴式”督促部门组织评估,评估结果通过门户网站及时公开,实现决策执行后评估“压茬”公开。
三、以便民利民为目标,不断加强制度化建设。去年以来我市在全市行政机关推行首问负责制,着力为群众提供规范、优质服务。市政府办公室作为首问负责制的制定者,更是执行者。一是建立公众诉求转办机制。对于由门户网站接收的非政务公开方面的意见、建议,建立一整套移交转办规范,由政务公开科室转市长公开电话办公室办理,确保件件有落实,事事有回音。二是健全依申请公开办理机制。理顺审查、登记、会办及答复等工作流程,构建起工作机构主办、业务部门承办、相关科室配合、法制部门合法性审查的工作格局,实现申请受理渠道畅通率、依法按时答复率、法定程序执行率“3个100%”。三是健全政策解读机制。连续两年下发关于做好政策解读的文件,明确解读范围,规范解读程序,优化解读队伍;对门户网站政策解读栏目增加领导干部解读、图文解读、音视频解读、媒体解读等形式,群众接受度、认可度显著提升。四是健全热点回应机制。在门户网站开设“热点回应”专栏,囊括市长电话、市长信箱、政务微博、政务微信、在线访谈等互动交流栏目;开辟门户网站部门回应新渠道,直接回应相关热点问题;新设“有问有答”栏目,公众提问在线收集、自动分办,回复情况即时统计、公众评价,搭建起更快捷的政民互动“直通车”。五是健全社会参与机制。经常性开展政务公开工作满意度调查、重大民生决策事项民意调查;开展“政府开放日”活动,实现政民互动“零距离”;建立第三方评估制度,增强了政务公开考核的客观性和公平性。
四、以队伍建设为保障,不断加强专业化建设。坚持把队伍建设作为一项基础性工作来抓,重点锤炼“三支”队伍,努力形成工作合力。一是政务公开工作队伍。单设政务公开科室,择优选配政治强、作风优、业务硬的人员,并实行“全员抓公开”,由专业科室的“独角戏”变为全体科室的“大合唱”;各级各部门也明确分管责任人,配强专兼职人员。二是网络监督员队伍。从企业、高校等选聘网络监督员,实行网格化、“啄木鸟式”监督。三是法律顾问队伍。针对当前信息公开行政复议案件、诉讼案件以及依申请公开疑难件急剧增长的实际,建立会商机制,疑难件办理请法律顾问、法制部门进行把关。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等办法,组织开展培训交流活动,提升了“三支”队伍的专业度和协同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