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废止和修改部分省政府规章的决定(省政府令第290号)
时间:2015-07-22来源: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山东省人民政府令


第290号


  《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废止和修改部分省政府规章的决定》已经2015年7月2日省政府第59次常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省长 郭树清

  2015年7月20日


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废止和修改部分省政府规章的决定


  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等有关法律、法规以及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要求,省政府对现行有效的省政府规章进行了清理。经过清理,现决定:


  一、对《山东省新型墙体材料发展应用与建筑节能管理规定》等2件省政府规章予以废止。


  二、对《山东省国有产权交易管理办法》等2件省政府规章的部分条款予以修改。


  本决定自公布之日起施行。《山东省国有产权交易管理办法》和《山东省畜禽养殖管理办法》根据本决定作相应的修改,重新公布。


  附件:1.山东省人民政府决定废止的省政府规章


     2.山东省人民政府决定修改的省政府规章


  附件1


山东省人民政府决定废止的省政府规章


  一、山东省新型墙体材料发展应用与建筑节能管理规定(省政府令第181号)


  二、山东省供热管理办法(省政府令第199号)


  附件2


山东省人民政府决定修改的省政府规章


  一、山东省国有产权交易管理办法(省政府令第163号)


  删去第五条第二款。


  二、山东省畜禽养殖管理办法(省政府令第232号)


  (一)将第十一条修改为:“畜禽养殖场、养殖小区选址应当符合下列要求:


  “(一)符合城乡规划,地势、水源、土壤、空气符合相关标准,距离村庄、居民区、公共场所、交通干线500米以上;


  “(二)建在地势平坦干燥、背风向阳,居民聚集区的下风向,未被污染、无疫病的区域;


  “(三)距离动物屠宰加工场所、畜禽交易市场、其他畜禽养殖场或者养殖小区500米以上;


  “(四)距离垃圾及污水处理场所1500米以上;


  “(五)距离动物隔离场所、无害化处理场所3000米以上;


  “(六)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的其他要求。”


  (二)将第二十九条第三款修改为:“畜禽养殖档案应当真实、完整,不得伪造。养殖档案的保存时间不得少于2年。”


山东省国有产权交易管理办法


(2003年11月4日山东省人民政府令第163号公布根据2015年7月20日《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废止和修改部分省政府规章的决定》修订)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培育和发展本省产权交易市场,规范国有产权(以下简称产权)交易行为,推动国有资产的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防止国有资产流失,促进廉政建设,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在本省从事产权交易活动的,应当遵守本办法。


  第三条 产权交易应当遵循平等自愿、等价有偿、诚实守信和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依法保障职工的合法权益,并不得损害第三方和社会公共利益。


  第四条 省国有资产管理机构负责产权交易的监督管理工作。


  县以上监察、工商等有关部门按照各自的职责,对产权交易实施监督管理。


第二章 产权交易机构


  第五条 产权交易机构是从事产权交易中介服务的国有独资或者控股的有限责任公司。


  第六条 设立产权交易机构,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有与从事产权交易活动相适应的资金,并能够独立承担民事责任;


  (二)有固定的交易场所(即交易市场)和完备的交易设施;


  (三)公司主要负责人符合任职资格,并不得兼职;


  (四)有相应的专职会计、经济、法律等专业人员;


  (五)有完善的公司章程和管理制度。


  第七条 产权交易机构应当履行下列职责:


  (一)提供产权交易场所;


  (二)提供信息和咨询服务,并依照本办法组织产权交易;


  (三)对产权交易出让方和购买方提交文件的真实性进行书面审核;


  (四)按程序向人民政府有关部门报告产权交易的重大事项;


  (五)国家和省规定的其他职责。


  第八条 产权交易机构应当根据本办法制定产权交易规则,报省人民政府或者其授权的部门批准后施行。


  第九条 产权交易机构应当建立产权交易档案,并提供档案查询服务。


  第十条 产权交易机构从业人员履行职责时与其本人或者其近亲属有利害关系的,应当回避。


  第十一条 产权交易机构的收费办法由省物价部门会同省财政部门、省国有资产管理机构制定,并在产权交易场所公布。


  职工集体购买本单位产权的,产权交易机构不得收取除登记挂牌成本费以外的其他费用。


第三章 产权交易的内容


  第十二条 产权交易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一)国有独资企业整体或部分产权交易;


  (二)国有资产控股或者参股公司的产权交易;


  (三)行政事业单位的产权交易;


  (四)其他产权交易。


  前款规定的产权交易,包括有形、无形资产产权以及经营权、财产使用权等交易。


  法律、法规和规章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十三条 下列产权不得交易:


  (一)产权不明或者有争议的;


  (二)被设置抵押或者质押,未经抵押权人或者质押权人同意的;


  (三)被诉讼保全或者被依法强制执行,未经管辖法院或者依法强制执行的行政机关同意的;


  (四)法律、法规或者规章禁止转让的。


  第十四条 涉及国家安全、国防、尖端技术以及国家秘密的产权交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第十五条 外商及港、澳、台商购买产权的,应当符合国家和山东省有关外商投资的规定和产业导向目录。


第四章 产权交易的程序


  第十六条 产权交易必须在依法设立的产权交易市场进行。


  第十七条 产权出让方申请进入产权交易市场交易的,应当向产权交易机构提交下列文件:


  (一)出让申请书;


  (二)出让资格证明;


  (三)产权权属证明以及国有资产管理机构或者相关部门准予出让的证明;


  (四)企业职工代表大会或者股东大会的出让决议;


  (五)出让产权和职工概况;


  (六)国有资产评估报告书以及国有资产管理机构或者相关部门核准或者备案的文件;


  (七)债权方的债务处理意见书和律师事务所的法律意见书;


  (八)其他有关材料。


  第十八条 产权购买方申请进入产权交易市场交易的,应当向产权交易机构提交下列文件:


  (一)购买申请书;


  (二)购买资格和资信证明;


  (三)购买后的发展方案、职工安置方案;


  (四)国家和省规定的其他材料。购买属于专卖、专营等产权的,应当取得相应资格和条件,并向产权交易机构提交相关证明。


  第十九条 产权交易出让方和购买方提交的文件,必须真实、合法、有效,不得有虚假、误导性内容或者有重大遗漏。


  第二十条 产权交易机构应当对产权出让方和购买方所提交文件的真实性进行书面审核,并自收到齐全文件之日起2日内,做出是否准予交易的答复;准予交易的,办理相关登记手续。


  第二十一条 产权准予交易的,产权交易机构应当通过多种形式公开挂牌,及时向社会发布产权交易信息。


  挂牌期限不得少于15个工作日。


  在挂牌期限内,未经产权交易机构同意,产权人不得撤回挂牌,不得改变挂牌价格。


  第二十二条 产权交易机构应当自挂牌期限届满之日起3日内,将挂牌结果告知产权出让方和购买方,并根据挂牌产权的购买申请情况确定交易方式,组织交易。


  只有1家提出购买申请的,可以采取协议的方式交易。有2家以上提出购买申请的,应当采取竞投、拍卖的方式交易;不适于采取竞投或者拍卖方式交易的,应当采取招标的方式交易。职工集体购买本单位产权的,应当按照行使出资人职责的人民政府批准的方式交易。


  第二十三条 产权出让应当以评估值作为底价。出让价格低于底价出售的,出让方应当报同级国有资产管理机构批准。


  产权交易应当统一以人民币计价。


  第二十四条 产权交易双方达成一致意向后,应当参照规范的合同文本签订产权交易合同。


  第二十五条 产权交易合同应当包括下列条款:


  (一)出让方和购买方的名称(姓名)、住所、法定代表人姓名;


  (二)出让标的、价格以及价款支付方式和期限;


  (三)出让标的的债权、债务处理以及盈亏处理;


  (四)职工安置方案;


  (五)产权交易的税费负担;


  (六)产权交割方式和期限;


  (七)合同变更和解除条件;


  (八)违反合同责任和合同争议解决方式;


  (九)签约日期;


  (十)需要约定的其他事项。


  产权交易合同中关于债务条款的内容必须征得债权人书面同意。


  第二十六条 产权交易机构应当对合同的合法性、真实性进行书面审核;审核合格的,应当及时向产权交易双方出具产权交易凭证。


  第二十七条 产权交易双方应当凭产权交易机构出具的产权交易凭证和产权交易合同以及其他有关材料,分别到财政、银行、国有资产管理、工商行政管理、税务、土地、房产、社保等部门办理相关的变更手续。


  前款规定的部门应当在法定期限内办结有关变更手续。


  第二十八条 从事产权交易的,不得实施下列行为:


  (一)产权未经评估以及评估值未经国有资产管理部门核准或者备案;


  (二)披露产权交易信息不完善或者有虚假、误导性内容;


  (三)故意压低或者抬高交易价格和条件阻碍产权交易;


  (四)操纵产权交易市场;


  (五)在产权交易活动中恶意串通;


  (六)产权交易机构及其工作人员作为出让方、购买方或者第三方参与交易;


  (七)法律、法规和规章禁止的其他行为。


  第二十九条 产权交易期间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产权交易应当中止:


  (一)第三方对出让的产权提出异议尚未裁决的;


  (二)因不可抗力致使产权交易活动不能进行的;


  (三)法律、法规规定应当中止的其他情形。


  第三十条 产权交易期间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产权交易应当终止:


  (一)出让方或者购买方向产权交易机构提出终止交易的申请并经产权交易机构确认的;


  (二)司法部门或者国有资产管理机构发出终止交易书面通知的;


  (三)因不可抗力造成产权自然灭失的;


  (四)法律、法规规定应当终止的其他情形。


第五章 法律责任


  第三十一条 产权出让方违反本办法规定,未进入产权交易市场交易的,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予以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二条 政府有关部门违反本办法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追究行政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违反规定批准产权出让的;


  (二)对未进入产权交易市场交易的产权办理变更手续的;


  (三)对进入产权交易市场交易的产权无故拖延办理或者不办理变更手续的。


  第三十三条 为产权交易提供资产评估报告书、债务处理意见书或者法律意见书的专业机构弄虚作假,造成国有资产流失或者他人损失的,应当就其所负责的内容依法承担赔偿责任;情节严重的,应当按照法律、法规的规定对其进行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四条 产权交易出让方和购买方违反本办法规定,故意提交有虚假、误导性内容或者有重大遗漏的文件,造成国有资产流失或者他人损失的,应当依法承担赔偿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五条 产权交易双方提交文件不真实或者不齐全,产权交易机构准予其进入产权交易市场交易的,应当对产权交易机构予以警告,并处3万元以下罚款;造成损失的,产权交易机构应当依法予以赔偿。


  第三十六条 产权交易机构违反本办法规定,出具虚假产权交易凭证的,应当处3万元以下罚款;给产权交易当事人造成损失的,应当依法承担赔偿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七条 产权交易机构以及产权交易当事人违反本办法第二十八条规定的,应当依法予以警告;情节严重的,并处3万元以下罚款;造成损失的,应当依法承担赔偿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八条 本办法规定的行政处罚,由有关部门按其法定职责执行。


第六章 附 则


  第三十九条 本办法所称竞投方式,是指在公开挂牌期限届满,有2家以上购买的,产权交易机构与出让方协商确定除出让价格以外的其他出让条件后,按价高者得的原则,以公开、集中竞价方式确定受让方的交易方式。


  第四十条 集体产权的交易参照本办法执行。


  第四十一条 本办法自2004年1月1日起施行。


山东省畜禽养殖管理办法


(2011年2月26日山东省人民政府令第232号公布根据2015年7月20日《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废止和修改部分省政府规章的决定》修订)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规范畜禽养殖行为,保障畜产品质量安全,促进现代畜牧业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畜牧法》等法律、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在本省行政区域内从事畜禽养殖和畜禽养殖管理的单位和个人,应当遵守本办法。


  第三条 畜禽养殖工作应当坚持市场引导、政府扶持、合理布局、规范发展、生态循环、安全高效的原则,实行规模化养殖和标准化生产。


  第四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畜牧业发展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采取措施加强畜禽养殖基础设施建设,协调解决养殖用地、畜禽防疫、资金保障等重大问题,促进现代畜牧业发展。


  第五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畜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畜禽养殖的监督管理。发展改革、财政、科技、国土资源、环境保护、卫生、价格、质量技术监督和工商行政管理等有关部门应当按照职责分工,做好畜禽养殖相关的管理工作。


  第六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措施,支持和引导畜禽养殖、加工、销售以及相关单位和个人依法组建或者加入畜禽养殖合作社和行业协会。


  畜禽养殖行业协会应当加强自律管理,建立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制度,为成员提供生产技术服务,提高畜禽养殖的标准化程度和集约化水平。


第二章 规划布局


  第七条 省畜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会同有关部门根据全省畜牧业发展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乡规划,编制全省畜禽养殖布局规划,报省人民政府批准后组织实施。


  设区的市、县级人民政府畜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会同有关部门根据全省畜禽养殖布局规划,结合本地生产实际和区域优势,制定本行政区域的畜禽养殖布局规划,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


  第八条 编制畜禽养殖规划应当充分考虑当地农业生产、畜产品加工等实际情况,科学划分畜禽养殖区域,优先扶持发展生态循环养殖。


  第九条 下列区域由县级人民政府划定为禁止养殖区,并向社会公布:


  (一)饮用水水源一级保护区和调水工程干线及其设施的保护区域;


  (二)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和缓冲区;


  (三)城镇居民区、文化教育科学研究区等人口集中区域;


  (四)环境质量达不到功能区标准的区域;


  (五)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区域。


  在禁止养殖区内,不得新建畜禽养殖场、养殖小区;已经建成的,由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按照国家和省有关规定限期关闭或者搬迁。


  第十条 下列区域由县级人民政府划定为控制养殖区,并向社会公布:


  (一)饮用水水源二级保护区和重要的河流、湖泊周边地区;


  (二)高密度饲养区;


  (三)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区域。


  在控制养殖区内,严格控制畜禽养殖场、养殖小区的数量和规模,不得新建小型畜禽养殖场、养殖小区。


  第十一条 畜禽养殖场、养殖小区选址应当符合下列要求:


  (一)符合城乡规划,地势、水源、土壤、空气符合相关标准,距离村庄、居民区、公共场所、交通干线500米以上;


  (二)建在地势平坦干燥、背风向阳,居民聚集区的下风向,未被污染、无疫病的区域;


  (三)距离动物屠宰加工场所、畜禽交易市场、其他畜禽养殖场或者养殖小区500米以上;


  (四)距离垃圾及污水处理场所1500米以上;


  (五)距离动物隔离场所、无害化处理场所3000米以上;


  (六)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的其他要求。


  第十二条 新建、改建和扩建畜禽养殖场、养殖小区,应当符合当地畜禽养殖布局规划,并具备下列条件:


  (一)有与其饲养规模相适应的生产场所和生产设施;


  (二)有与其饲养规模相适应的畜牧兽医技术人员;


  (三)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的防疫条件;


  (四)有对废水、异味、畜禽粪便和其他固体废弃物进行治理和综合利用的设施或者无害化处理设施,并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


  (五)场(区)建设布局符合有关标准规范,生产区、生活区、隔离区、污物处理区明显分开;


  (六)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的其他条件。


  同一畜禽养殖场、养殖小区内不得饲养两种以上的畜禽。


第三章 备案管理


  第十三条 畜禽养殖场、养殖小区设计规模达到下列标准的,畜禽养殖者应当将养殖场、养殖小区的名称、地址、畜禽品种和养殖规模,向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畜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一)生猪存栏200头以上;


  (二)牛存栏50头以上;


  (三)羊存栏200只以上;


  (四)家禽存栏3000只以上;


  (五)兔存栏300只以上。


  前款规定以外的其他畜禽养殖场、养殖小区的备案规模标准,由设区的市畜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根据当地实际确定。


  第十四条 畜禽养殖者应当在畜禽养殖场、养殖小区投入使用后30日内,向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畜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提出备案申请,并提交下列材料:


  (一)备案登记表;


  (二)畜禽养殖者身份证明原件及复印件;


  (三)动物防疫条件合格证原件及复印件;


  (四)养殖场、养殖小区的区位图、平面布局图;


  (五)生产管理和畜禽防疫制度;


  (六)污染防治设施验收文件。


  第十五条 畜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应当自收到备案申请后15个工作日内完成现场核查。对符合条件的,予以备案,并发给畜禽养殖代码;不符合条件的,应当提出整改要求,达到条件要求后给予备案。


  备案格式由省级畜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统一制定;畜禽养殖代码由县级人民政府畜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根据国家和省的规定统一编号。


  畜禽养殖场、养殖小区备案,不得收取任何费用。


  第十六条 县级人民政府畜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将备案的畜禽养殖场、养殖小区,及时通报同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并按规定汇总报上一级畜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


  第十七条 畜禽养殖场、养殖小区的名称、养殖者、养殖地址、畜禽品种或者养殖规模发生变化的,应当向原备案的畜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申请变更;畜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在15个工作日内完成备案变更手续。


第四章 生产管理


  第十八条 畜禽养殖者是畜产品质量安全第一责任人。


  畜禽养殖者应当按照国家和省畜禽养殖技术标准进行饲养,建立健全生产管理制度,采取相应的质量保证措施,确保畜产品质量安全。


  第十九条 畜禽饲养人员应当符合国家规定的卫生健康标准,并接受专业知识培训。患有人畜共患传染病的人员不得直接从事畜禽饲养工作。


  第二十条 畜禽养殖者应当为其饲养的畜禽提供适当的繁殖条件和生存、生长环境,提倡动物福利。


  禁止使用食品加工过程中产生的动物制品废弃物饲喂畜禽。


  第二十一条 畜禽养殖者应当严格按照国家规定的安全使用规范,科学、合理使用兽药、饲料和饲料添加剂。


  禁止使用假、劣兽药和国家明令禁止的兽药、饲料和饲料添加剂以及其他投入品。


  第二十二条 畜禽养殖者应当按照法律、法规的规定,做好畜禽进场检疫和日常防疫消毒、落实强制免疫计划并建立免疫档案,并配合畜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做好畜禽疫病检测检验和重大疫病控制等工作。


  第二十三条 畜禽养殖者应当按照国家规定对畜禽加施畜禽标识。没有加施畜禽标识的,动物卫生监督机构不得出具检疫合格证明。


  第二十四条 发生畜禽传染病或者疑似传染病时,畜禽养殖者应当按规定及时报告疫情,不得瞒报、谎报或者阻碍他人报告动物疫情。


  发生人畜共患传染病时,畜禽养殖者应当服从卫生行政主管部门采取的防治措施,并配合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及时对有关密切接触者进行医学观察或者隔离治疗。


  第二十五条 发生重大动物疫情时,疫区或者受威胁区内的畜禽养殖者应当严格按照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和当地人民政府的要求,迅速、有效地采取封锁、隔离、扑杀、销毁、消毒、紧急免疫接种等强制措施。


  第二十六条 畜禽养殖者应当严格按照国家规定的处理规程,对病死畜禽进行无害化处理。对因发生重大动物疫病死亡或者扑杀的染疫畜禽,应当送交指定的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场所进行处理。


  禁止销售、加工或者随意抛弃病死畜禽。


  第二十七条 畜禽养殖场、养殖小区应当确保废水、异味、畜禽粪便及其他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或者无害化处理设施正常运转,保证污水达标排放。鼓励畜禽养殖场、养殖小区将畜禽粪便生态还田或者用以生产沼气、有机肥料,实现废水、废气和其他废弃物的循环利用。


  禁止将畜禽粪便、沼液、沼渣或者污水等直接向水体或者其他环境排放。


  第二十八条 畜禽养殖场、养殖小区应当建立并实行药物残留检测制度。


  畜禽养殖场、养殖小区出售畜禽,应当向当地动物防疫监督机构提前报检,取得有效的检疫证明。


  禁止出售未经检疫、检疫不合格或者药物残留超过国家标准的畜禽。


  第二十九条 畜禽养殖场、养殖小区应当建立养殖档案,载明下列事项:


  (一)畜禽的品种、来源、数量、繁殖记录、标识情况和进出场日期;


  (二)饲料、饲料添加剂、兽药等投入品的名称、来源、规格、批号、批准文号,使用对象、时间和用量;


  (三)检疫、免疫、消毒情况;


  (四)畜禽发病、死亡和无害化处理情况;


  (五)奶畜应当载明生鲜乳的生产、检测、销售情况;


  (六)畜禽养殖代码、动物防疫合格证;


  (七)畜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规定的其他内容。


  奶畜养殖场、养殖小区养殖档案还应当载明生鲜乳生产、销售情况。养蜂场应当建立养蜂档案,蜂产品出售时应当加贴蜂产品标识。


  畜禽养殖档案应当真实、完整,不得伪造。养殖档案的保存时间不得少于2年。


第五章 扶持措施


  第三十条 省科技、畜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将畜禽良种推广、疫病防治的科学技术研究和产业化发展,纳入科技发展规划,组织并支持科研、教学、推广、生产等单位从事畜牧业基础性、关键性、公益性技术的研究,促进现代畜牧业的技术进步。


  第三十一条 省发展改革、经济和信息化、科技、财政部门应当在项目安排、创新奖励、资金扶持等方面,支持畜禽养殖、良种推广、疫病防治、饲料生产的科研开发和成果转化。


  第三十二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按照国家和省有关规定,安排支持畜牧业发展的良种补贴、贴息补助等资金,并鼓励有关金融机构通过提供贷款、保险服务等形式,支持畜禽养殖者购买优良畜禽、繁育良种、改善生产设施、扩大养殖规模,提高养殖效益。


  经备案的畜禽养殖场、养殖小区优先享受国家和省相关扶持政策。


  第三十三条 建立和完善畜牧机械购置补贴制度。对购买列入国家和省支持的农业机械推广目录的畜牧机械产品的,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按照国家和省有关规定优先安排补贴资金,予以重点扶持。


  第三十四条 畜牧兽医技术推广机构应当向畜禽养殖者提供养殖技术培训、良种推广、疫病防治等技术服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保障国家设立的畜牧兽医技术推广机构从事公益性技术服务的工作经费。


  第三十五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采取示范奖励等措施,扶持畜禽规模养殖和标准化生产,支持畜禽养殖场、养殖小区进行标准化改造,鼓励分散饲养向集约饲养方式转变。


  鼓励畜禽养殖者、畜产品加工企业和畜产品经营者进行联合,实行产业化经营;支持农业保险机构开展动物疫病保险,鼓励畜禽养殖者参与动物疫病投保。


  第三十六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把畜禽养殖用地纳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畜禽养殖用地按农业用地管理,畜禽养殖者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合理确定生产设施和附属设施用地。鼓励畜禽养殖者利用荒山、荒滩、荒地等未利用地和低效闲置地从事畜禽养殖活动。禁止占用基本农田发展畜禽养殖。


  畜禽养殖场、养殖小区依法关闭、搬迁或者不再从事畜禽养殖活动的,县级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整治措施,对其进行复垦治理,改善环境,使其恢复到可供利用状态。


  第三十七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经济和信息化、科技、卫生、质量技术监督、畜牧兽医等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按照各自职责,为畜禽养殖者提供养殖技术、设施建设、质量安全、生产经营等方面的服务。


第六章 监督管理


  第三十八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组织畜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依照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加强对畜禽养殖环境、种畜禽质量以及兽药、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等投入品生产、经营和使用的监督管理。


  第三十九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畜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对畜禽养殖的监督检查,严格落实畜禽养殖布局规划,完善备案程序,组织实施畜禽生产规范,指导安全生产,提高管理和服务水平。


  畜禽生产规范由省畜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制定并发布。


  第四十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畜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在畜禽养殖监督检查工作中,可以行使下列职权:


  (一)对畜禽养殖场、养殖小区进行现场检查;


  (二)调查了解畜禽养殖和畜产品质量安全的有关情况;


  (三)查阅、复制与畜禽养殖和畜产品质量安全有关的记录和其他资料;


  (四)依法查封、扣押不符合质量安全标准的畜产品。


  第四十一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畜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制定对畜禽养殖环境、疫病、投入品以及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检查计划,按计划开展监督抽查工作。监督抽查不得重复进行,监测结果按照国家和省规定的权限和程序发布。


  第四十二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畜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建立畜禽标识信息数据库及养殖档案信息化管理网络,健全畜禽及畜禽产品可追溯制度。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畜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健全畜禽养殖者诚信档案制度,对畜禽养殖者的违法活动、不良行为等情况予以记录并公布;公布的内容不得涉及畜禽养殖者的商业秘密和技术秘密。


  第四十三条 鼓励单位和个人对畜禽养殖进行社会监督。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权对畜禽养殖活动中的违法行为进行检举、揭发和控告。有关部门收到检举、揭发和控告后,应当及时调查处理。


第七章 法律责任


  第四十四条 畜禽养殖者违反兽药、饲料和饲料添加剂、动物防疫、环境保护规定的行为,法律、法规、规章已经作出处罚规定的,依照相应的规定予以处罚。


  第四十五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畜禽养殖者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畜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责令改正,并处以2000元以上20000元以下的罚款:


  (一)使用食品加工过程中产生的动物制品废弃物饲喂畜禽的;


  (二)瞒报、谎报或者阻碍他人报告动物疫情的;


  (三)销售、加工或者随意抛弃病死畜禽的;


  (四)出售药物残留超过国家标准的畜禽的。


  第四十六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畜禽养殖场、养殖小区未建立养殖档案、伪造养殖档案或者未按照规定保存养殖档案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畜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并可处以10000元以下的罚款。


  第四十七条 畜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的工作人员违反本办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对符合条件的畜禽养殖场、养殖小区,不按规定进行备案或者发给畜禽养殖代码的;


  (二)对备案的畜禽养殖场、养殖小区收取费用的;


  (三)不履行检查监督职责或者发现违法行为不予查处的;


  (四)其他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的行为。


第八章 附 则


  第四十八条 本办法自2011年4月1日起施行。


  本办法施行前已经建立的畜禽养殖场、养殖小区,畜禽养殖者应当自本办法施行之日起6个月内按本办法规定办理备案手续。


  分送:省委书记、副书记、常委,省长、副省长,省政府特邀咨询。各市人民政府,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各大企业,各高等院校。省委各部门,省人大常委会办公厅,省政协办公厅,省法院,省检察院,济南军区,省军区。各民主党派省委。


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2015年7月21日印发


(责任编辑:李鼎)
点击排行
推荐阅读
评论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验证码: (*)看不清点我